-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0
- 318
- 12
- 5
- 2
- 2
- 46
- 18
- 15
- 14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华杰 魏江春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531-5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描述了产于我国四川的胶衣属(Collema)两个新分类群:四川胶衣(Collemasichuanense)与短柄胶衣贡嘎山变种(Collema substipitatum var.gonggashanense).文中除了拉丁文特征提要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猛 张天宇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357-3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报道生于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 上的一弯孢属Curvularia新种:仙茅弯孢Curvularia curculiginis.新种的模式标本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S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爱芹 陆玲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128-1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研究了酿酒酵母细胞增殖对Ca2+需求的证据.结果表明:SD-Ca培养基中外加1mmol/L的Ca2+明显促进酿酒酵母细胞增殖,外源Ca2+浓度在0~20 mmol/L范围内变动时,随Ca2+浓度增加,细胞生长到达稳定期的终浓度也越大;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凯 张天宇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35-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筛选出的12个随机引物,对链格孢属Alternaria 13个小孢子种和作为对照的3个大孢子种共55个分离系(isolates)进行RAPD分析.大孢子种Alternaria solani、A. porri和形态独特的A. leuca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化波 王晓鸣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19-2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3个引物对75个中国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和11个美国分离物进行PCR扩增.在7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68个,占87.2%.RAPD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3为阈值,86个分离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克明 钟键江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123-1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以粉丝生产废液为主要培养基,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双载体固定红曲Monascus purpureus,采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重复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考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粉丝生产废液经适当补加营养盐可作为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良好培养基,其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勇 贺冬梅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549-5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酯酶同工酶及RAPD技术对香菇3个亲本双核体(苏香、野生46#、野生80#)及其10个单核体、以及它们的10个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同时针对亲本单核体酯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遗传距离、以及杂交子和亲本单核体RAP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作红 田向荣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89-4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已知核苷为标样,并以冬虫夏草做对比,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古尼虫草及其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古尼虫草和冬虫夏草主要含有7种标样核苷中的腺苷、胞苷、尿苷,其含量相当,而古尼虫草发酵菌丝体中腺苷和尿苷的含量是古尼虫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宏 刘云龙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384-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紫荆生柱隔孢 Ramulariacercidis,寄生在云实亚科(Caesalpiniodeae)紫荆(Cercis chinensis)上;丁香柱隔孢Ramulariasyringae,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鸿生 袁红旭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634-6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弱致病性白化突变菌株与强致病菌株进行有性重组,研究了小麦全蚀病菌(禾项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mis var.tritici)致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以接种株地上部干重为致病性指标时,该菌对小麦的致病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中义 陈伟群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01-2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菌绒孢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天门冬柱隔孢Ramularia asparagi, 寄生在百合科Liliaceae文竹Aspargis plumosus上;香茶菜柱隔孢Ramularia rabdosiae,寄生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作红 胡劲松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565-5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产于我国的28种鹅膏菌的主要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和采于欧洲(德国)的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作对照,结果表明,3种东亚所特有的鹅膏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昌金 郑世学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10-4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球囊霉属几种AM真菌进行孢子表面消毒与萌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差别灭菌法"即先用含2%氯胺T、0.02%链霉素和0.01%庆大霉素的溶液孢子表面消毒10min,然后在25~27℃下培养3天,再用含2%氯胺T、0.02%链霉素和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177-1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我国5种单胞锈菌的名称作了订正.有4种是我国的新记录,即异形单胞锈菌Uromyces aberrans, 假木贼单胞锈菌U. anabasis, 异芒菊单胞锈菌U. blainvilleae 和盐角草单胞锈菌U. salicornia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卫华 许杨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66-4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红曲菌产桔霉素和不产桔霉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分别从产桔霉素和不产桔霉素的红曲菌丝体中提取mRNA,依次合成单链和双链cDNA,经酶切成大小为250~750bp的片断,将产桔霉素的cDNA分为两组,分别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阿生 刘波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16-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描述了产自中国藏东南林区、生于高山栎林落叶层下的辐片包属的一个新种--宽肢辐片包Hysterangium 1atiappendiculatum sp. nov..新种以较宽的担孢子及其基部具宽的附肢等特征区别于属内的其它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巍 袁静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89-2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灰树花菌丝体多糖G. F. -2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F.-2是一种均一性好、分子量为7.24×105的大分子纯多糖,其单糖组成的摩尔比为Xyl∶Man:GaL∶Glc = 0.7:1.0:1.5:4.3;G.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惠明 李德舜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45-4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实验室通过对14株食用真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发现杨树菇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谱广,可以有效抑制细菌、酵母和部分霉菌.与不同浓度(0.05%、0.1%、0.2%、0.3%g/ml)山梨酸、苯甲酸抑菌能力相比,抑菌效果更为明显.以金黄色葡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蔚 张齐翔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135-1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通过对11株褐腐菌的研究,发现其普遍具有产生HO@的特性;而且于褐腐菌的胞外培养液中均得到了部分分离纯化的、非酶的III组分,III组分普遍具有还原Fe3+为Fe2+的能力.III组分对纤维素底物的作用实验表明,HO@的氧化机制在褐腐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海鹰 李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303-3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丙二酸和葡萄糖3种单体化合物; 6-戊基-4羟基-2-一,四氢化-2氢-吡喃(2H-Pyran-2-one,tetrahydro-4-hydroxy-6-pentyl)和6-戊基-2-,5,6-二氢化-2氢-吡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平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30-4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五种酵母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生成(S)-3-羟基丁酸乙酯的能力,筛选出催化性能较好的菌株酿酒酵母,并以该酵母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出催化性能更优良的菌株LY7;另外还对菌株LY7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生成(S)-3-羟基丁酸乙酯的反应特性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梅梅 姜子德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515-5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了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金合欢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acacicola、叶子花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bougainvilleicola、樟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cinnamomicol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明仁 文华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182-1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以及本研究室未定名的中国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标本.鉴定了36种,其中2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会才 H H HO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314-3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海南省五指山市非洲菊苗圃,儋州市兰花基地非洲菊苗圃的腐烂病根上采集分离到9个疫霉菌株,经鉴定属于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茜茜 吴克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41-4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对海洋真菌Dendryphiella arenaria(TM94)岩藻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碳源、氮源、添加物、起始pH、接种量及温度等.固态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麸皮7.5g,葡萄糖0.5g,海带粉0.6g,N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兆勇 陈应龙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11-2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调查了海南岛尖峰岭13种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4种, Glomus 属16种, Scutellospora属3种, 其中Scut...
【关键词】 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新记录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彤 Jennifer M.F.WAN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96-3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1, 3)-β-葡聚糖是蘑菇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多糖的核心结构.通过鲎的G因子法测定了从19种药用和食用蘑菇中提取的27个多糖样品中(1, 3)-β-葡聚糖的含量,我们发现(1, 3)-β-葡聚糖普遍存在于这些蘑菇多糖提取物中.但是,(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江春 阿不都拉·阿巴斯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26-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拟扁枝衣属Pseudevernia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目Lecanorales,梅衣科Parmeliaceae.迄今已知6种,即粉芽拟扁枝衣P. soralifera、细拟扁枝衣P. cladonia、粗拟扁枝衣P. 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巧琴 吴松刚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83-2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温特曲霉Aspergillus wentii F-871是高效转化延胡索酸为L-苹果酸的变株,通过对其合成延胡索酸酶的因素进行研究,筛选了培养基主要营养元素有L-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及相应含量丰富的酵母粉、黄豆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桂明英 张陶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522-5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报道柱隔孢菌属二新种和二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是夹竹桃柱隔孢Ramularia nerii-indici,寄生在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鸡血藤柱隔孢Ramularia milletti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卫国 张永军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52-2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扩增与已知序列相连的未知序列是一项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 目前在棉花上应用的YADE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假阳性低等特点.因此,作者尝试将该法引入到昆虫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建立了适合于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秀德 董怀玉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56-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随机引物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不同寄主和经寄主致病力测定的高粱丝黑穗病菌2、3号生理小种的10个菌株的DNA进行分析,所产生的RAPD结果表明,丝黑穗病菌S.reilianum 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 经聚类分析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知和 庄文颖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42-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晶杯菌科的分类目前主要基于子囊盘外囊盘被表面毛状物的形态学特征,在系统演化关系上十分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8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该科粒毛盘菌属及其相关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外...
【关键词】 晶杯菌科,18S rDNA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铁志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195-1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寄生在东北木蓼 Atraphaxis manshurica 上的叉丝壳属一新变种:多丝木蓼叉丝壳 Microsphaera atraphaxidis var. pluriappendicis, 新变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泽峰 赵遵田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30-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肉疣衣属地衣为世界广布属之一,该属为壳状地衣,地衣体通常龟裂具疣,子囊果盘状一般无柄贴生,盘缘明显,侧丝分枝结网状,孢子大型.本文对中国肉疣衣属地衣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报道了该属地衣共16种,其中中国新记录5种, 即寒生肉疣衣、柱芽肉疣衣、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新乐 励建荣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3期 424-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是强好氧发酵过程,溶氧水平直接影响细胞虾青素的产率.本文对虾青素的氧载体强化氧传递双液相发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油(作为氧载体)可提高法夫酵母发酵时的溶氧水平,促进虾青素的合成:添加豆油0.5-5.0%(w...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振东 王化波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142-1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于腐霉菌的干扰,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十分困难.利用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和大豆对病原菌的选择作用排除腐霉菌,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方法.该方法用不含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叶碟诱钓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将诱钓叶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兆勇 陈应龙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1期 8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我国云南和海南龙脑香科植物的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AM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从46处龙脑香林采回的19种龙脑香科树种的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进行显微观察和分离AM真菌的孢子,发现在所调查的19个树种中,所有树种的根系都有不同程度的AM真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正光 王源超 等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4期 542-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分别扩增了Phytophthora sojae 的5个菌株(Pg1、Pg2、Pg3、CN1和S317)和1个P.medicaginis(菌株44390)的ITS1与ITS2,并对PCR产...
【关键词】 Phytophthoramegasperma;P.trifolii;形态学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营 郑小波 《菌物系统MYCOSYSTEMA》 2003年22卷2期 228-2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从126个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 随机引物中筛选到的可扩增出清晰条带、主带明显、稳定的8条引物,对采集自江苏、安徽和江西不同寄主的45个Phytophthora boehmer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