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7
- 1
- 1
- 72
- 51
- 19
- 16
- 5
- 57
- 24
- 21
- 1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武淑芳 睢大员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2年37卷2期 100-1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西洋参叶20 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1 20s-protopanaxdiolsaponins,PQDS)的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
【关键词】 20 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心肌缺血;自由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针 许顶立 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2年4卷6期 408-41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测心力衰竭不同时期Gα11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Gα11蛋白与心室重塑、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实验性心肌肥大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应用Gα11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实验性梗死后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文先 邢启崇 等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9卷4期 350-35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验证超声彩色室壁动力学(CK)分析技术判断心肌梗死的准确性.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冠脉)造成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应用超声CK分析技术与病理解剖的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结扎犬冠脉前超声CK图像由红-黄-绿-蓝色组成,色彩分布均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雅秋 佟晓林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年20卷2期 105-10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流动力学、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哇巴因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AMI模型,通过心内导管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电磁流量计测量结扎前后、用药前后两组血流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禹 李天德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8年23卷5期 444-4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缺血损伤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改善梗死后左室重构等作用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作者采用异丙基肾上腺素(ISP)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模型,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祖福导师:胡婉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博士) 2002年
【摘要】 目的:探讨双龙丸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分子学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参照Drexler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双龙丸大剂量组(大剂量)、双龙丸小剂量组(小剂量)、潘生丁组(潘生丁)、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小超 何伟亮 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4卷6期 358-36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丁苯酞(NBP)对脑心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大鼠分别建立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模型,将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分为假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NBP低、高剂量(20~40mg·kg-1)组.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闯 王绍欣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年14卷9期 850-853,8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在中华小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心肌中的动态表达,为AMI血运重建及心肌梗死后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头实验性中华小猪全麻后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肿瘤坏死因子-alpha;中华小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雅娟 卞海 等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187-1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镇肝熄风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假手术组10只,连续灌胃28 d,分别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宇辉 《中国保健营养》 2018年28卷6期 59页
【摘要】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骨髓腔进行骨髓细胞的收集,通过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法进行心肌梗死大鼠的动物模型的构建,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心梗对照组、细胞培养机组以及骨髓干细胞移植三个小组;设置假手术...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洪超 胡盛寿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2年10卷7期 528-539,56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标准化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27只中国实验性小型猪,随机分成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5).解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每隔1 cm测定血流量,实验组选择同一流量点,对照组在LAD中下1/3处分别结扎.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敏 杨进辉 等 《广东医学》 2011年32卷6期 685-68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阿片受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方法 采用结扎和再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N)组、心肌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国祥 蒋清安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19卷1期 38-4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兔实验性心肌梗死(MI)时在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区域施加一定强度稳恒直流电场对梗死心肌的修复效应.方法 家兔40只均予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分为心肌梗死(MI)组、平面电场2.0 V组与平面电场3.0 V组、透壁电场2.0 V组与透壁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长磊 李红军 《临床内科杂志》 2011年28卷3期 202-20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研究发现,虫类中药水蛭素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大鼠血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徐娴 何志旭 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年30卷1期 48-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作M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14 d经舌下静脉移植已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C_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继媛 吴红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08卷10期 1229-1231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复杂而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死亡率更高.因此心律失常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徐娴 何志旭 等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35卷4期 344-348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MI)远期疗效是否稳定.方法: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作M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14 d经舌下静脉移植已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齐 郝伟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17卷4期 39-4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对实验犬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丹皮酚、芍药苷各配伍组均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冀湘 高绍芳 等 《中医药导报》 2009年15卷4期 4-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性大鼠随机分成银杏叶提取物组(A组),肝素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建立心肌缺血模型,15 d后检测缺血梗死面积、缺血梗死边缘区VEG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永强 张顺业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7卷6期 678-67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4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 )、抑制剂组(I-postC...
【关键词】 心肌缺血后处理;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勇 刘柏炎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18卷11期 1841-1842,186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心宁片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以及心宁片高、中、低剂量组.动态Ⅱ导联心电图监测判断模型复制,取心肌组织TTC染色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兰芳 赵喜林 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17卷6期 447-449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融斑通脉颗粒对犬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组织学法(四唑氮蓝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研究了融斑通脉颗粒消化道给药对实验性犬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融宽通脉颗粒具有明显改善心肌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玉 魏云 等 《中国药师》 2009年12卷9期 1182-11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冠脉宁片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犬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十二指肠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丹参滴丸0.04g·kg-1;实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冠脉宁片相当于生药0.3,0.6,1.2g·kg-1,考察心肌缺血范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斌 李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31卷3期 43-45页ISTIC
【摘要】 大果木姜子口服乳剂(CV-KF)和静脉乳剂(CV-JM)对心血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急性心肌缺血,以观察抗心肌缺血作用.CV-KF和CV-JM给药以后,抑制心电图Ⅱ导ST段抬高幅度.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勇 王永林 等 《中国药业》 2008年17卷9期 16-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荭叶心通软胶囊对实验性犬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犬冠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并将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荭叶心通软胶囊高、中、低荆量组和复方丹参片组,十二指肠给药后测定犬心外膜电图、心肌梗死范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兵 杨春梅 等 《武警医学》 2008年19卷8期 713-71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双参素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在体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4 h制备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双参素胶囊按17.5mg/kg、35 mg/kg、70 mg/kg给大鼠连续灌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星 刘剑刚 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8年18卷1期 8-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冰水游泳、热刺激、夹尾等结合)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结扎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施加28d的慢性应激(随机刺激包括:冰水游泳,4℃, 5min;热刺激,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小兰 冯震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25卷3期 373-3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动物模型,检测AMI大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 mRNA表达情况,探讨ADAMTS1在实验性大鼠早期AMI中的作用.方法:对35只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建立7个时间点AMI动物模型,另设21只对应假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涛 韩丽华 等 《陕西中医》 2008年29卷7期 920-9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心衰康颗粒对急性心梗后大鼠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的影响,阐释心衰康颗粒干预左室重构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根部建立心梗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衰康大剂量组、心衰康小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飞 何辉 等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20卷4期 1-5,封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CXCR4转基因MSCs(CXCR4-MSCs)治疗心肌梗死(MI)的机制、效果及简单有效的移植方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细胞治疗的MSCs组及CXCR4-MSCs组.生理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涛 岳晗 等 《河南中医》 2007年27卷8期 19-21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心衰康颗粒对急性心梗后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阐释心衰康颗粒干预左室重构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根部建立心梗后左室重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衰康大剂量组、心衰康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小溪 于晓风 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7年16卷6期 364-3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振源胶囊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犬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 h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设以下6组: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振源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丹参片组.十二指肠给药,测定犬24个点心外膜心电图,计算心肌梗死面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春晓 宋晓东 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26卷3期 31-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黄杨宁注射液对大鼠注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冠脉结扎引起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影响,证实其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冠状动脉结扎诱导犬心肌梗死模型,描记黄杨宁注射液用药后的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东霞 于卫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5卷8期 703-70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兔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后心肌无复流(NR)现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降支60 min,继之解除结扎,重建血运,Ⅰ组、Ⅱ组、Ⅲ组、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伟明 严静 等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9卷7期 940-941页ISTIC
【摘要】 <篇首>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是严重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现认为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研究证明: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降低心力衰竭和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声瑜 李广斌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25卷2期 100-10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观察其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无菌分离骨髓干细胞;将36只同种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燕辉 吴白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14卷12期 124-126页ISTIC
【摘要】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HGPS)为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率1/8000000,特征性表现为患儿以极快速度衰老,多数死于冠脉病变引起的心肌梗死或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卒中,平均寿命13岁.绝大多数HGPS病例病因...
【关键词】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HGPS;LMNA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金华 李玉光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年27卷19期 1755-17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CD34+骨髓干细胞(BMSC)在心肌内归巢的影响. 方法:成龄杂种犬17只,随机分4组. A组5只:接受10 μg/(kg·d),5 d皮下注射和实验性心梗;B组4只:接受10 μg/(kg·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勇 孙根义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22卷8期 475-4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间质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MI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梗死组、西拉普利组、阿司匹林组、联合组.术后2周测定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鹏 沈宝藩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年12卷3期 177-18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中草药和新疆维吾尔药共同组方的复方制剂心痛宁加味方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复方丹参片组、心痛宁加味方大、中、小剂量组.末次给药后1 h制模.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晶华 邵中军 等 《心脏杂志》 2005年17卷5期 438-4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芪丹通脉片(QDTMT)对梗死心肌的左室功能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DTMT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缺血模型,生理仪记录左室功能.结果:QDTMT能明显降低排血前时间,等容收缩时间,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明 马业新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21卷11期 677-67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实验性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梗死(MI)面积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4只),IR组(24只),IPC组(22只).采用鼠...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心肌再灌注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文军 曾江沈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年22卷1期 53-5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浓缩片对实验动物心肌梗死面积(质量)和心肌酶谱的作用.方法连续给家兔灌胃复方丹参浓缩片1.42、0.71、0.35 mg·kg-1和复方丹参滴丸38 mg·kg-1以及等容积生理盐水14 d,然后开胸暴露心脏,双重结扎冠状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国华 林慧娟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3卷11期 964-96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祛风生脉颗粒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运用冠状动脉造影、免疫组化技术等,观察大鼠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的新生情况,检测内皮细胞数(EC)、毛细血管密度(C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关键词】 祛风生脉胶囊;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燕 王培利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年11卷12期 892-894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DGBXT)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500mg/kg/d,连续6周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枝,造成实验性衰老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衰老组、衰老心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俭雄 石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年2卷9期 737-73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方法观察AMI组(A组)、心脏缺血预处理(MIP)组(B组)和肾脏缺血处理(RIP)组(C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的QTd,并行心肌电生理诱发室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红杰 赵玲辉 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4年13卷4期 499-50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周围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纤维支配的变化.方法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左心室AChE阳性神经纤维,并测定其密度.结果心肌梗死后4天,梗死周围区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立文 韦金儒 等 《广西医学》 2004年26卷11期 1597-160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R1B)对心肌梗死(MI)后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心梗后随机分组用valsartan治疗(V组)或不治疗(C组),并设假手术组(S组).治疗10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胶原含量.结果M...
【关键词】 心肌梗死;胶原;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勇 孙根义 等 《天津医药》 2004年32卷10期 636-639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梗死组、西拉普利组、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组,术后2周测定心功能和循环中AngⅡ、6-keto-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衣为民 季军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年14卷15期 67-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TNF-αmRNA在实验性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不同部位表达的特点.方法结扎兔前降支近端,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TNF-αmRNA在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及梗死区对侧左室、左心房、右室和右房的表达.结果在整个观察期内可在梗死区、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