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6
- 65
- 25
- 21
- 20
- 26
- 18
- 15
- 6
- 6
- 138
- 52
- 14
- 13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程子珍 范先鹏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60卷23期 5-7,14页
【摘要】 秸秆还田是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但也会对农田氮磷流失、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和大气环境.综合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氮磷流失、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玮 朱孔贤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3年4期 776-7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以每年1%的速率增加,是 CO2增加速率的4倍,其在100 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25倍于CO2的增温潜力[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海明 肖小平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5期 1481-14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双季稻收获后填闲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在其生长季节内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作物生产及合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免耕直播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以及翻耕移栽油菜和冬闲的双季稻田中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思茹 殷克东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8期 5859-58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的同时,也被海洋吸收使得全球海洋出现了严重的酸化.海洋酸化及伴随的海水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对海洋生物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海洋酸化对钙化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海洋酸化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永清 史学伟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3期 3846-38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冻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碳库,既发挥着碳源又起着碳汇的作用.人们非常关注贮存于冻土中有机碳的最终归宿,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快冻土的解冻,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气中,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据估计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玲 张林波 等 《生态科学》 2011年30卷5期 486-4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城市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城市化对城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圳市0~10、11~20、21~30cm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碳含量、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三清 康文星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3期 3441-34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及其相应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致使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环境问题已备受瞩目.湿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湿地系统与大气中碳素的交换,有助于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敏娟 尤永隆 等 《动物学杂志》 2009年44卷1期 9-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鱼类的性腺分化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温度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鲫鱼(Carassius auratus)原生殖细胞的迁移、生殖嵴形成和性腺分化,并探讨温度对性腺分化的影响.孵化后12~40 d是鲫鱼性腺分化的敏感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绍强 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8期 3937-39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和焦点.在系统介绍生态化学计量学与碳氮磷元素循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从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指示作用、对碳固定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C:N:P比的影响等方面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玲玲 刘允芬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2期 431-4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云龙 郝永俊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期 199-2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甲烷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6倍.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甲烷的主要产生源之一,由其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5%~15%.甲烷氧化微生物在调节全球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垃圾填埋场覆土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庆菊 王跃思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8期 3417-34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化低平原,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之一.选取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湿地-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和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草甸及其垦殖水田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虎森 许亦农 《植物生态学报》 2006年30卷2期 221-2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石化燃料是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但其日益消耗殆尽,同时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生物柴油被当作石化燃料的绿色替代品,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发.该文阐述了生物柴油的本质及其较石化柴油咱使用上的优良特性,综述了生物柴油主要在欧美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茂华 薛华杰 等 《生物学杂志》 2006年23卷5期 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米草生态工程在我国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海岸线一道绿色长城.米草生态工程曾经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保滩护堤、促淤造陆、改良盐土、净化水质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作用,如绞杀土著物种、侵占航道、危害贝类养殖等.米草的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丽华 张林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5年21卷2期 177-18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空气中CO2浓度升高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成为重大的环境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概述了高效固定CO2微藻藻种的筛选和培养方法,分析了微藻固定CO2的无机碳利用形式和浓缩机制,讨论了高效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目标,简要介绍了微藻(酶)-膜生物反应...
【关键词】 CO2固定,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碳酸酐酶(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德文 史奕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12期 2454-24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流层大气中CO2和O3浓度变化可对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产生一定影响,而植物VOCs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影响低层大气的化学组成,促进光化学污染的形成,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具有潜在的影响.文中总结了大气CO2和O3浓度单独...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CO2和O3浓度升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长胜 王跃思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3期 539-5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区(种植区)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排放速率为22.76±2.76 mg·m-2·h-1,休闲期平均为1.43±0.20 mg·m-...
【关键词】 冬灌田 CH4 N2O 排放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琪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2期 105-1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盖阿假说可以分为若干亚学说:影响的、协同进化的、地生理的、最优化的、内稳态的及自然选择的盖阿.前两个亚学说已被普遍接受,而后几个则争议较多.这些争论的根据何在予以述评,并特别指出在当今的环境条件下,正反馈调节机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另外还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振乾 骆世明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6期 1175-11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气卤甲烷与平流层臭氧破坏密切相关,并参与光化学反应,还具有一定的温室效应和污染毒害作用.研究发现:(1)大气CH3Cl和CH3Br存在巨大的未知源,它们的已知源分别仅占已知汇的大约1/2~2/3和60%.而CH3I的源和汇还都不确切;(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进 梁巍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11期 2015-20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黑土稻田CH4和N2O排放的观测,发现水稻生长季CH4和N2O排放量低于全国其它地区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互为消长关系(r=-0.513,P<0.05).但在同样施肥水平条件下,间歇灌溉与长期淹灌相比,CH4排放明显减少而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景成 韩兴国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4期 787-7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有机质在农田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决定农作物产量,而且在全球碳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加剧,全球碳素循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田具有大气CO2源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东辉 姚一建 《植物生态学报》 2003年27卷2期 143-15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综述了菌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菌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演替、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菌物与植物的共生是植物起源和森林形成的基础,而且是森林健康发展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裕松 李志安 等 《生态科学》 2003年22卷3期 284-2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从植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化角度分析了森林的特殊环境功能,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如SO2、Cl2、HF以及放射性物质,可用于治理大气污染,或用于环境污染监测;许多森林植物对各种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积累和分解作用,因而,可以用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志全 秦秀英 《生态科学》 2002年21卷1期 86-9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植物释放的有机物(VOCs)对大气圈臭氧的动态、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甲烷的氧化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异戊二烯、单萜这两种重要的植物释放物,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它们的合成、释放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它几种植物释放的有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菊生 王如松 《生态学报》 2002年22卷9期 1545-15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橡胶树除生产橡胶和提供优质木材外,还有长期不为人们注意的生态服务功能.以中国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木生物量法,对橡胶林固定CO2和释放O2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估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橡胶林目前每年从大气中固定的CO2总量为4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琛瑞 黄国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12期 1707-17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O2,而每分子甲烷温室增温潜力是CO2的21倍.因此确定全球大气甲烷的源与汇,并对其进行估算、预测已成为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及温室效应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气甲烷源与汇研究的进展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琛瑞 黄国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9期 1195-11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1 引言自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mol*mol-1增至目前的350μmol*mol-1.据预测,到2050年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1倍,到本世纪末将增加到700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骁勇 赵广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4期 505-5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异戊二烯为植物挥发的众多有机碳氢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合成和释放对全球尺度上的C素平衡、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论述了影响异戊二烯释放的主要因子,异戊二烯的释放量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它可能的生态意义,指出了研究多重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宏 《生态学杂志》 2002年21卷4期 22-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作为山地气候[7,8]类型之一的峡谷地形气候,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其农业地形气候[10],特别是对作物气候生态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峡谷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本文所述及的峡谷主要是指鄂西南的长江三峡、清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碧 邵健忠 《四川动物》 2002年21卷1期 25-27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日前,一份"尽快立项开展我国有毒化学品污染及环境安全问题研究"的建议书被送到朱镕基总理手中,魏复盛院士、徐晓白院士等19位学者就化学制剂对中国环境安全造成的威胁提出了警告,其中环境激素的污染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绯飞 李秀央 《中国公共卫生》 2001年17卷6期 567-5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在地球环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全球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其后果不仅使大气、水、土壤遭受了污染,直接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而且还间接形成了许多自然灾害,例如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振令 彭长连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年8卷4期 353-3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酸雨、温室效应和地球臭氧层的破坏是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而导致的大气UV-B辐射的增加以及空气中SO2污染的加剧都会严重影响到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本文回顾和简述了近二十年来这两种环境胁迫因子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概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效科 冯宗炜 《生态学杂志》 2000年19卷4期 72-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1 前言在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中,尤以含C气体的作用最为显著.CO2和CH4两种含碳气体的贡献将达到75%[1].而且,在大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正在不断增加[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仁卿 张明才 等 《生态学杂志》 2000年19卷2期 76-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1999年8月8日到12日,3000多位生态学家聚集在华盛顿的Spokane,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美国生态学会第84次年会.本次年会除了同往年一样按分支学科(如植被、生理生态、种群、土壤生态、水生生态、理论生态、生态教育等)进行学术讨论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元 祖艳群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年18卷5期 426-4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臭氧层减薄、温室效应和酸雨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大气臭氧层减薄引起的地表紫外辐射增强,以及对植物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维栋 高秀梅 等 《生态科学》 2000年19卷1期 40-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等对中国现存自然分布的13646 hm2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进行经济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总的年生态功能价值为236531万元,其中生物量价值8163万元,抗风消浪护岸价值9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慧平 刘厚风 《生态学报》 2000年20卷6期 958-9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4个大气环流模式CO2倍增试验结果并结合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气候-草原生产力统计模型及逐日气温、降水随机模拟技术评估了未来100a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原土壤蒸散、土壤水分、干旱频率、活动积温,草原生产力及极端气象事件的影响.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伟宏 《生态学报》 1998年18卷5期 529-5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大气中CO2浓度急剧增加使人们重新对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感兴趣.预计在未来的100a中,大气CO2浓度还将不断增长并达到当今的2倍.CO2排放量的增加不仅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也将改变全球生态系统中碳的平衡.高浓度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术敏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1卷2期 64-65,66页PKU
【摘要】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之后面临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本文就环境激素的种类和特点、进入人体的途径和作用机理、主要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洋 马秉智 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年32卷6期 360-362页ISTICCA
【摘要】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臭氧层逐渐变薄,紫外线强度不断增加,由此引起的皮肤损伤、光老化甚至皮肤癌等一系列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亦逐渐增高,有研究表明,地表日光紫外线(200~400nm)中大量的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美琼 杨义 《生物学教学》 2009年34卷8期 29-30页PKU
【摘要】 <篇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教学时,由于"温室效应"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眼目睹"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从而树立环保理念,笔者设计了温室效应模拟实验装置,经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培青 《生物学教学》 2009年34卷7期 78-79页PKU
【摘要】 环境激素是人类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面临的又一全球性问题.环境激素干扰生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及其特征,揭示其严重的危害性,强调了控制环境激素污染的紧迫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凤增 《生物学教学》 2004年29卷8期 63页PKU
【摘要】 <篇首>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县高中生物学优质课评比工作.按规定,授课内容都是"物质循环"这一节.总的讲,教师们课讲得都很精彩:引入、新授、总结、练习诸环节齐全;课件做得很生动;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尤其对热门话题如"酸雨""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礼珍 王佳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7年15卷6期 17-25页ISTICCABP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资源需求的增长,化石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加剧了能源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加重.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地利用资源,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通过细胞工厂平台进行能源和化学品的生物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松拉姆 李志 等 《西藏科技》 2019年11期 16-19页
【摘要】 传统汽车作为当今社会家庭必备出行的重要工具,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污染气体,严重制约和影响现代生活的生态环境.新能源汽车开发和使用,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而且减缓了温室效应.在西藏使用新能源汽车,合理利用了西藏的太阳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 王森 等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9卷2期 178-184页
【摘要】 目前,在污水脱氮过程中N2 O的释放量逐年上升,造成温室效应,引起酸雨并破坏臭氧层.为了研究在反硝化过程中N2 O释放的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在线预测了中华根瘤菌NP1反硝化过程中4个关键酶基因的启动子信息.经预测,反硝化过程所需的4个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志宏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7卷6期 29-36,43页
【摘要】 随着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研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森林作为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在地表温室气体通量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林地温室气体通量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各种因素间存在相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亚红 王磊 等 《工业微生物》 2014年44卷5期 7-13页ISTICCA
【摘要】 土壤呼吸释放CO2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减少土地利用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土壤碳汇聚能力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作物产量、调节土壤微生物性质等特性.本研究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以地肤草为目标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秀 姜笑辰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3年11卷1期 94-103页ISTICCABP
【摘要】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作为一种活性中心含有锌离子的金属酶,能够可逆催化CO2生成碳酸氢盐的水合反应,该反应在生物体内承担着多样的生理学功能,具有高度的生物学意义.除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以外,该酶在淡水、海水、嗜常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生物技术通讯》 2013年5期 615-615页ISTICCA
【摘要】 本书主要论述了全球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全球生物质生产展望--21世纪的水域农业;全球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大小和通量;全球生物质的循环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全球生物质的起源与平衡账;植物生物质的分类及其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