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63
- 6
- 2
- 1
- 1
- 17
- 11
- 10
- 9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淑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3卷23期 46-47页
【摘要】 <篇首>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波形态可分为右束支阻滞形IVT(左心室IVT,Idiopath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加锋 杨鹏麟 等 《心电学杂志》 2007年26卷4期 197-20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室最早异常除极点与心脏电张调整性T波产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91例(37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后,1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或射频导管消融后,40例间歇或持续性预激综合征射频导管消融后)持续或间歇性心室除极异常患者的心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清波 张晓萍 等 《心电学杂志》 2007年26卷3期 158-159页
【摘要】 <篇首>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心悸半年、再次发作持续6h来诊.体检:BP135/95 mmHg,HR 216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心脏听诊无杂音.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QRS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极度右偏,且所有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浪 赖珩莉 等 《实用临床医学》 2006年7卷6期 19-20,23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消融方法.方法:对12例IV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源于右心室IVT采用消融导管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VT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并在周围做巩固消融,起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堂 蔡天志 等 《现代临床医学》 2006年32卷2期 143-145页
【摘要】 <篇首>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2](IVT)是指不并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也排除代谢或电解质异常以及长QT间期综合征的室性心动过速.Gallavardin[3]于1922年首次报道了无心脏病临床证据的患者存在频发的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连苗军 陈君柱 等 《心电学杂志》 2006年25卷3期 133-13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体表QRS电轴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关系.方法 对65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搏动起源部位并测量其QRS电轴,分析与消融成功的关系.结果 65例中室性心动过速24例(左心室源性18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鼎 郭继鸿 等 《心电学杂志》 2003年22卷2期 75-78页
【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行射频导管消融的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术前术后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作随访6个月时体表心电图的对比观察.结果全组35例患者的消融均取得成...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心电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栖玮 李运鸾 等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3年23卷1期 5195-51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髓细胞增生蛋白(MYC)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15例IDCM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与随访1年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4)与预后不良组(n=21),比较两组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红武 陈明龙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38卷5期 468-4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左心室室壁瘤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后、Chagas病等,但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非常罕见.由于左心室室壁瘤特定的病理学特征,易于发作致死性窜性心律失常[1],部分患者可能以猝死为首发症状[2].这类心律失常通常药物治疗无效[3],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兴 王玉堂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2期 168-170页ISTIC
【摘要】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功率,尽管如此,仍有部分起源特殊部位的病例不能消融成功或复发率高.2008年Doppalapudi等[1]首次报道了左心室后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进 郑程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19卷5期 388-39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 LVOT)的特发性室性早搏( 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 RVOT)优先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及其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经导管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世倍 王祖禄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15卷3期 169-17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 连续8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经电生理检查及心室造影证实起源于左/右心室乳头肌的VA患者,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6例、频发室性早搏(PVCs)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洪勇 郭成军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14卷1期 26-3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延迟的高频电位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5.41±12.69)岁,其中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8例、右心室特发性室速3例、早期复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刚 张奎俊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13卷2期 92-97页ISTIC
【摘要】 目的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性早搏(室早),约占所有室性心律失常的10%左右.本文系统分析925例IVA病例,探讨IVA的临床、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特点.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从19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伟 王靖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12卷1期 8-1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5年至2007年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结果 入选的8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盐酸尼非卡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友民 刘恒亮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9卷5期 351-35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标测方法.方法对52例行射频消融的IVT患者进行标测.39例源于右心室的IVT采用消融导管右心室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劲林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9卷5期 369-3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repetitiv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RMVT)在临床上很常见,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部分成对、成串,以及反复发作与室早相同形态的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木胡牙提 程祖亨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2期 96-96页ISTIC
【摘要】 <篇首>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临床多发生于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壮年.主要有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1999年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同宝 陈良华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2期 94-94页ISTIC
【摘要】 <篇首>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与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y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合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劲林 王方正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2期 95-96页ISTIC
【摘要】 <篇首> 射频导管消融术对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治疗效果很好.这类心律失常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但近来国内外报道少部分也可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本文对这两者体表心电图的差别作一初步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建增 马长生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6卷1期 15-18页ISTIC
【摘要】 目的阐明起源自邻近希氏束的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标测和消融方法.方法 对6例起源自邻近希氏束部位的ILVT进行了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经逆行法在左心室间隔面标测最早浦肯野电位,以最早浦肯野电位记录点和/或标测电极机械损伤能明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绍斌 沙勇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6卷1期 19-20页ISTIC
【摘要】 <篇首> 射频消融(RFCA)是当今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持发性VT,成功率高,效果好.我院采用RFCA方法治疗持发性左心室VT患者9例,收到良好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青 杨延宗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6卷5期 291-292页ISTIC
【摘要】 <篇首>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部,少见于左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流出道[1];而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速则更少报道.在共50例消融手术中遇到5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的室速,其中特发性室速4例,另1例为致心律失常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单其俊 陈明龙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6卷1期 12-14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75例ILVT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6例有自发或电生理诱发的心电轴上偏和下偏2种ILVT.结果用激动标测、起搏标测和隐匿性拖带的方法对2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进行标...
【关键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书林 方咸宏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6卷1期 5-7页ISTIC
【摘要】 目的 Carto系统可进行电解剖标测,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本研究通过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0例应用Carto系统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祖禄 韩雅玲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6卷1期 22-23页ISTIC
【摘要】 <篇首>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室速)多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关于其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已有较多报告[1].特发性左前分支室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罕见报道[2,3],有限的病例报道中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区域的室速与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的室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6期 325-327页ISTIC
【摘要】 <篇首>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在少数室速患者,临床上并未发现其心脏有明显结构异常,亦无代谢障碍、电解质异常和长QT综合征等,这种室速被称为特发性室速.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分为特发性右心室室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速.绝大多数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奎俊 陈新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6期 328-332页ISTIC
【摘要】 目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相关的较大系列临床资料并不多见.兹对多年来我院接收射频消融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方法共有190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32.1±13.3)岁.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d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学斌 郭继鸿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6期 333-335页ISTIC
【摘要】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和消融结果.方法对1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年龄、性别、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射频消融的成...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射频消融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法霖 孟凡杰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6期 348-3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3年,每次发作均自行终止.曾多次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均未发现异常.2000年8月28日,因心动过速发作2 h就诊,心电图(图1A)示宽QRS心动过速.RR间期0.52s,Q...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志琴 扬天和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6期 349-350页ISTIC
【摘要】 <篇首> 例1患者男性,24岁.1999年12月因运动后突发心悸入院,心电图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率214次/min.超声心动图无异常.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艾司洛尔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终止室速,但均能减慢室速频率,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晓芳 王建斌 《中国保健》 2008年16卷24期 1234-1234页
【摘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动过速的防治作用.随访观察2005年~2008年4月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的复律效果.结果:入选的10例患者心功能(NI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