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2
- 15
- 4
- 30
- 16
- 15
- 9
- 5
- 36
- 17
- 16
- 12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洺源 张叶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7期 2164-21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福寿螺为16种首批入侵我国的恶性入侵种之一,其直接的取食与竞争作用以及间接的生态干扰均对本土物种的生存与延续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探究本土生物扰动者霍普水丝蚓与摇蚊幼虫是否可缓解福寿螺入侵后对本土近生态位物种梨形环棱螺的生态挤压作用,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少博 朱津永 等 《生态学杂志》 2016年35卷7期 1872-18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通过围隔试验研究了淡水腹足纲动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藻华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实验根据铜锈环棱螺生物量设置了高、中和低3个密度组和一个不投放螺的对照组.分别于试验开始后0、3、7、11、15、2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蒙蒙 史红专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41卷15期 2790-27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不同质量蚂蟥和螺蛳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生物量测定法研究不同投喂方式对蚂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蚂蟥和螺蛳耗氧量与质量呈正相关(P<0.05),窒息点随质量增大而增大(P<0.05).蚂蟥耗氧率与质量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房苗 徐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6年35卷7期 1879-18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大藻(Pistia stratiot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小竹节草(Najas guadelupensis)为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食物,养殖数量设置为0、2、4、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萌 龚双姣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年21卷5期 791-7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评价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对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ENP)与共存污染物复合污染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不同浓度SDS作用下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凡国 史红专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12期 1915-19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ICP-AE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蚂蟥、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总蛋白、粗脂肪、总糖、无机元素、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和分析蚂蟥与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的营养成分,为蚂蟥人工饲料的研究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露洪 谷孝鸿 等 《生态学杂志》 2012年31卷11期 2966-29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设计了3组微尺度可控实验研究环棱螺的生态功能及其对水体各要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受控条件下,环棱螺代谢释放氮、磷,使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均明显增加,430 h后溶解性总氮和溶解性总磷分别较初始增加0.73~2.56倍和1.85~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思志 郑忠明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4期 730-7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于2008年在室内小型试验模拟生态系统中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铜锈环棱螺生物干扰对底泥耗氧率和上覆水营养盐通量的影响试验,根据铜锈环棱螺放养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与试验前相比,培养1个月后,所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底泥耗氧率均显著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陶武 朱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3期 734-7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测试生物,采用28 d沉积物生物积累试验研究铜锈环棱螺对污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积累,并探讨其与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肝胰脏对Cd、Pb、Cu、Cr、Zn和M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策介 王备新 等 《生态学杂志》 2009年28卷10期 2042-20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及其组合3种处理对水生附着生物干质量(附着生物干质量与底栖藻类Chl-a)、总氮(TN)、氨氮(NH4+-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隋长润 导师:李军 辽宁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物入侵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入侵物种使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均质化,本土物种生存状况受到威胁甚至灭绝,并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农林牧渔生产,威胁人类健康。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世界100种恶性入侵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洺源 导师:邹伟 辽宁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世界范围内,入侵物种造成了本土种群落的衰退与地区绝灭、经济作物的减产以及人畜共患病与经济物种传染病的大肆流行。入侵物种现已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公共健康的重大生态事件。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为16种首批入侵我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连帅 导师:黄成 南京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本文对太湖地区及大棚内不同生境下环棱螺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太湖挺水植物区植物、沉水植物区和无植物裸底区三种水生生境中放养等密度的环棱螺,测定了环棱螺(Bellamya sp.)在蓝藻爆发阶段和非蓝藻爆发阶段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文明章 导师:郑有飞 李宽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为了探讨富营养化所引起的太湖梅梁湾地区沉水植物的衰退机理,及为富营养水体中水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从植物生物量和植物形态指标出发研究了营养盐和环棱螺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通过对栽培于不同营养水平(2氮×2磷)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俊奇 罗勇胜 等 《水产养殖》 2023年44卷3期 66-67页
【摘要】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俗称石螺、螺蛳,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田螺科(Viviparidae)、环棱螺属(Bellamy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贤辉 罗勇胜 等 《水产养殖》 2023年44卷2期 61,71页
【摘要】 环棱螺(Bellamya),俗称螺蛳、石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是百亿元螺蛳粉产业的核心原料和高汤的灵魂.随着螺蛳粉销售量的增加,环棱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环棱螺的人工养殖多采用稻螺共作模式,其养殖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强 陈慧丽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9期 2803-28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揭示现阶段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响应,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对西溪湿地在3个不同时期建设的区域(Ⅰ区、Ⅱ区和Ⅲ区)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8纲15科45种.霍甫水丝蚓(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海花 谢启雷 等 《四川动物》 2013年32卷5期 739-742页ISTICPKU
【摘要】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食物投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9月~2012年4月研究了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摄食行为和食物选择.结果表明:织金瘰螈特别喜食的食物包括扁卷螺、萝卜螺、蝌蚪、水丝蚓;较为喜食的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飞 李文朝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1期 122-1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5年6-7月在抚仙湖采集到底栖软体动物7科8属9种,其出现率为70%,分布的最大水深为118 m,平均水深为31 m,分布区内的平均密度为61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0.64 g·m-2.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湖湾,在密度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功群 陈锡欣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年2卷2期 162,1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山东省微山县广州管圆线虫病调查结果显示:1)山东省微山湖目前未发现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生存繁衍;2)当地中国圆田螺、环棱螺两种螺及鱼、虾、鼠粪便中不携带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和Ⅲ期幼虫;3)山东省目前亦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希岳 龚方红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1期 4729-47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水生态系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中后,在水生态系中发生沉淀或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其根 孔优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年11卷5期 566-5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俊增 吴惠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年10卷2期 180-18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灵栖洞、灵山洞、瑶琳洞为浙江西部山区已开发的著名观光溶岩洞穴群,灵栖洞位于寿昌江流域支流小江溪的源头附近,由灵泉、清风、霭云三洞组成,灵山洞由清虚洞、仙桥洞组成.三洞穴群内大型水生动物隶属2门3纲5目11科.灵栖洞大型水生动物群落主要由放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宝平 杨毅 《动物学杂志》 2003年38卷3期 7-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软体动物腹足纲、中腹足目的光滑狭口螺、长角涵螺、纹沼螺、赤豆螺、大沼螺几个形态分类的近缘种及梨形环棱螺(对照)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上述动物进行了20个引物的扩增,共获得117条扩增谱带,单个引物扩增的RAPD标记在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明 范彪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6卷3期 4-8,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田螺科已有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的分类地位.方法 测定采自云南高原湖泊中的螺蛳、方形环棱螺和中华圆田螺的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田螺科已有物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青瑞 陈求稳 等 《淡水渔业》 2011年41卷3期 91-95页
【摘要】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珊 祁涛 等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1年33卷1期 1-6页
【摘要】 2007年6月-2010年4月对江西省赣江中游及支流的淡水贝类进行了标本采集、鉴定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共有淡水贝类45种,其中腹足纲24种,瓣鳃纲21种,梨形环棱螺、耳河螺、方格短沟蜷、格氏短沟蜷、河蚬和湖沼股蛤为该江段淡水贝类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端波 肖国华 等 《河北渔业》 2010年3期 27-28页
【摘要】 2007年调查了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定量样品共出现17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2种,水生昆虫1种.通过优势种分析,得知白洋淀底栖优势种主要是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和羽摇蚊幼虫,三个物种占总数量的78%,另外绘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元晓 陈英杰 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年17卷2期 28-30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绘环棱螺(Bellamya limnophila)、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阳宗海螺蛳(Margarya yangtusnghaiensis)的营养成分.方法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传光 赵云龙 等 《水产学报》 2007年31卷z1期 52-58页
【摘要】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 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宝平 张耀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27卷2期 210-214页
【摘要】 以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螺科的大沼螺、纹沼螺、长角涵螺、光滑狭口螺为研究对象,以田螺科的梨形环棱螺、黑螺科方格短沟蜷作为对照,用凝胶电泳方法对上述动物进行了足肌蛋白质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腹足类的足肌蛋白质不但具有种内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平华 钟新光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12年12卷7期 874-875,89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掌握东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情况,为制定东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两个镇街作为调查点,通过匀浆法确定各调查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结果 采用匀浆法共检测福寿螺标本128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彪 高欣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4期 1723-17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物完整性指数整合了多个单指标对干扰的响应特征,因此在综合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时具有良好的指标稳定性和响应敏感性.使用生物完整性指数开展自然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案例较多,但由于水体特征差异性导致指标选取存在不同,因此针对城市河流的评价研究案例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湛斐 童春富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1期 4619-46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太浦河连接东太湖和黄浦江,是东太湖向下游行洪的主河道,也是黄浦江上游重要的引水水源.分别于 2017 年 10 月、12 月和 2018 年 3 月、6 月在太浦河沿程设置的 5 个站点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季节频次的取样调研,分析了太浦河大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鑫 梁婷 等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3期 8-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大通湖是湖南省内最大的淡水养殖湖.为了解大通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质量状况,于 2019年 6 月在大通湖水域设置 15 个站位进行现场调查,对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伟 王东霞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23年32卷2期 178-1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典型水域贝类和虾类生物多样性,分析外来水生入侵物种的生态风险.[方法]选取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水系以及南水北调蓄水工程沿线等北京地区典型水域,于 2020 年 6、8 和 10 月开展 3 次监测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续同 李卫明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7期 2559-2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河流生境时空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分析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评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支流桥边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2021年4月对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渡 汪学杰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8期 6778-67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软体动物贝壳表型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为探究贝壳形态特性与软体动物随水流扩散功能的相关性,实验选取9种具代表性的腹足纲和双壳纲贝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成体的壳-体质量比与静水沉降特性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质量的变异系数(C.V.=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国华 黄明松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8期 821-8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调查影响贝类感染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师梅 导师:周启星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对我国典型腹足纲动物铜锈环棱螺的急性和亚慢性毒害效应,同时利用本课题组的实验数据和搜集到的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毒性数据,对我国苯系物的水质基准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目前,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和无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思 导师:曲志才 曲阜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环棱螺属Bellamy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原始纽舌目Mesogastropoda田螺科Viviparidae。环棱螺属除南美以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孟凡国 导师:郭巧生 史红专 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又称宽体金线蛭,在分类上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无吻蛭目黄蛭科(Haemopidae),其干燥全体为药材水蛭,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彭巾英 导师:马陶武 吉首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PTS)是指可在环境中长期残留,难以降解,具有脂溶性和生物累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以及内分泌干扰等特性,对生物和人类具有较高毒性的化学污染物。目前有关 PTS对底栖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焦明超 导师:吴小平 南昌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环棱螺属(腹足纲:田螺科)广泛分布我国各种淡水水体,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有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 Benson),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Heude)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佳 导师:马陶武 吉首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人工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被大量释放到环境中,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和生态系统受到ENPs暴露的机会。由于 ENPs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对与其共存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保仙 张小萍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08年8卷3期 451-45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固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道光 罗斌 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年3卷1期 附页3,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平均感染率为18.82%,沿海高于山区;铜锈环棱螺感染率为4.25%,褐云玛瑙螺为15.38%,高突足襞蛞蝓为27.27%.在平潭县未检出阳性中间宿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立婧 彭自然 等 《动物学杂志》 2008年43卷1期 63-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安徽南漪湖1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于3门28属.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在2003年冬季出现最高值,密度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夏季.软体动物的现存量占绝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卫川 余书生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年23卷4期 401-4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自陈心陶教授首次在野鼠心、肺脏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巳知世界上有78种软体动物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隶属于21科44属和亚属,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志才 马凯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7年31卷2期 174-18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1年8月对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动物4门7纲25科54属70种.其中,软体动物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81.5%).而腹足类的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白旋螺(Gyraulus al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