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239
- 383
- 107
- 3
- 1
- 1810
- 1559
- 1223
- 1163
- 794
- 877
- 797
- 639
- 588
- 57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柯丽莲 郑丽雅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56卷30期 156-158页
【摘要】 目的 将标准化皮肤干预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中,评价其对修复患者皮肤损害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9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分组研究,B组行常规护理干预,A组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珊珊 《中国保健营养》 2018年28卷21期 140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25例予以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秀梅 《中国保健营养》 2018年28卷29期 228-229页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0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次序平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放疗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娜尔?沙黑 《饮食保健》 2018年5卷35期 220-221页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皮肤损害干预中给予其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00名乳腺癌放疗患者,所有患者放疗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以护理干预差异为依据,将100例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寿玲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13期 37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皮肤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皮肤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损改善总有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茂轩 高迎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25卷6期 168-169页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常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而伴有红斑狼疮大疱性损害少见[1].SLE 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70 /10 万人,妇女中则高达 113 /10 万人,且 SLE 的预后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18年10期 286页
【摘要】 皮肌炎是一种复杂的、难治的结缔组织病,其预后不理想,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本文对1例心肌炎皮肤损害并感染的患者展开治疗及护理方面的探讨,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并发症及正确的护理均有助于该病预后的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琴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22期 214页
【摘要】 目的 探究对于婴幼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害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7.01-2017.12时间段内选择至我院住院部就诊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计纳入50例,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诊疗护理,后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桂琴 李博(鑒) 《北京中医药》 2011年30卷8期 595-597页ISTIC
【摘要】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丹 郭智 等 《中国医药》 2011年06卷6期 676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65岁,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当地查血常规未显示贫血,入院前1个月头晕加重伴反复发热、咳嗽咯痰,体温最高达39.8℃,全身皮肤结节、斑丘疹,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规明显好转.2010年10月24日于三甲医院就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兰 付香莲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32卷1期 136-13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强迫谱系障碍是近10 余a提出的一类新型谱系障碍, 与强迫症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包括一系列在诊断、病因、治疗等方面存在重要关联的精神神经疾病[1].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可见某些皮肤损害是由强迫谱系障碍(obssessive comp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丹青 周尧 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年20卷1期 5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抗结核药物引起皮肤损害多以麻疹样、猩红热样改变为主,疱疹型药疹少见;近期我们发现2例应用异烟肼后出现疱疹样改变为主的皮肤损害,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敏萍 章静 等 《护理与康复》 2010年9卷1期 45-46页ISTIC
【摘要】 观察无创通气时应用透明贴预防面部皮肤损害的效果.将4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为预防面部损害,观察组采用透明贴,对照组采用纱布,无创通气7 d时,观察组面部损害2例,占10%,对照组面部损害4例,占20%.因此,预防面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玉瑞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19卷z2期 52-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了改进治疗面部色素痞及其他皮肤损害的无疤痕治疗措施.方法:回顾介绍近几年我院应用微梭形切口,无疤痕修复祛除体表部位微小病损531例的治疗情况,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本组观察的病人中,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燕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17卷7期 93-94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完成的,望诊排在第一位,就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曹炳章<辨舌指南>日:"四诊以望居先,察目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之中,尤以辨舌最为重要,盖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且肝、脾、肾三经都与舌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婷婷 闵仲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26卷3期 187-190页ISTIC
【摘要】 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是两种新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皮肤红斑狼疮的免疫源性的病因假说提示了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有效的可能.临床报道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治疗红斑狼疮皮肤损害有一定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伶俐 文燕舞 等 《护理学报》 2010年17卷10期 39-39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肛周皮肤损害是大便失禁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大便随时排出,肛周皮肤受到大便浸渍,易出现明显糜烂、溃疡甚至脓肿,极易形成压疮.这些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护理难度.随着新型材料造口袋的出现,造口袋在非手术领域如大便失禁、尿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娟 陈志芳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4卷6期 43-44,5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急症手术,它是从颈部中将气管的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插入一合适的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套管呼吸,从而建立1个新的呼吸通道.气管切开术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ICU住院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情况很多,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毅 杜艾嫒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03卷3期 134-136,140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239例HIV感染者基本情况、皮肤损害和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IV感染者并发皮肤病的特点.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分为A组有皮肤损害(112人),B组无皮肤损害(127人).统计皮肤瘙痒及皮疹、黏膜溃疡、口腔糜烂、...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皮肤损害;CD4+淋巴细胞计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明霞 李新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09年24卷10期 934-935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在新生儿病房中常用此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重症肺炎等.但在静脉微泵注射过程中因药物使用维持时间长,对局部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娟 陈志芳 等 《护士进修杂志》 2009年24卷7期 595-597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ICU住院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防治患者颈部皮肤损害,取得了良好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冬宁 农高捷 《新医学》 2009年40卷7期 478-479页ISTICCA
【摘要】 SLE的首发症状多样化,患者就诊于临床各科,容易造成误诊、误治.该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SLE患者,有野生植物刺伤和不明用药史,以唇部黏膜破溃不愈为首发症状,其他皮肤损害和伴随症状不典型,多次被误诊为"固定性药疹",后经上级医院会诊及完善检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17卷20期 322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多巴胺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在新生儿病房中常用此药治疗重度HIE、休克、重症肺炎等.在持续静脉微泵注射多巴胺过程中,局部皮肤由红变白,出现瘀斑、水疱甚至皮肤坏死等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学教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20期 168-1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主要累及淋巴和造血器官[1].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翠萍 林碧云 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5卷20期 30-3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应用微量输液泵注射多巴胺致局部皮肤苍白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粗、直血管,用24 G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按多巴胺用量分三组:A组38例,用小剂量1~4 ug/kg/min输入;B组46例,用中剂量5~10 u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晓荣 王志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7卷3期 72-73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2007年1~6月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 涉及药物53种,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48例,ADR程度分级,重度3例,中度4例,轻度68例,未分级3例;因果关系平定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保平 祝东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10卷9期 111-1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芦荟皮康液治疗艾滋病伴发皮肤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s8例艾滋病患者选芦荟皮康液外用治疗12个月.结果:计数资料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芦荟皮康液对艾滋病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茵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连凤 王茂生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16卷11期 1424-1425页ISTIC
【摘要】 <篇首>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经过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广泛应用于恶性血...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皮肤损害;湿润烧伤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玲 张美英 《上海护理》 2007年7卷2期 67-68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结核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近20年来,结核病疫情回升.对上海上海市1996~1999年肺外结核的统计表明,肺外结核占全部结核病的9.7%~11.9%[1],但表现为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结核性风湿症仍少见,易误诊为结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年3卷3期 58-59页ISTIC
【摘要】 总结4例新生儿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引起局部皮肤损害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包括: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注射和毫米波局部理疗.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即可起到相加和协同作用,又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达到满意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先娥 陈毅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5卷12期 1974-197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普通输液胶贴固定留置针的可行性.方法 将15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采用普通输液器内配送的胶贴,加"3M"1.1 cm宽的透明胶贴加固,每天更换一次固定胶贴.对照组74例,用"3M"6 cm×7 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利 安如俊 等 《实用预防医学》 2006年13卷5期 1321-1321页ISTICCA
【摘要】 将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169例新生儿液体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发现液体渗漏后停止输液30 min后拔管;对照组发现液体渗漏后立即拔管.结果 显示实验组皮肤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发现液体渗漏停止输液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绪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年24卷2期 105-1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三氯乙烯引起皮肤损害和肝脏损害情况及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职业接触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热,躯干、双上肢、颜面、唇、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片状脱屑;肝功能亦有损害.应用激素治疗.结论三氯乙烯引起皮肤和肝脏损害,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蕾 汪晨 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年20卷2期 70-72,封四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报道3例伴皮肤损害的老人朗格汉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上曾诊断"红皮病"或"嗜酸细胞增多症".方法:3例患者皮肤损害相似,都有剧烈瘙痒,伴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和嗜酸细胞不同程度增高.对3例患者皮肤和淋巴结...
【关键词】 朗格汉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老人;皮肤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俊华 骆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13卷1期 71-72页ISTIC
【摘要】 <篇首> 0.1%新洁尔灭液是一种刺激性小、消毒作用强的新一代消毒液,广泛用于术前皮肤消毒,很少造成局部皮肤损害.综合我院近年0.1%新洁尔灭液应用情况,共有4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国平 冯秀凤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4年17卷4期 245-24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68岁.因皮肤反复出现淤点、淤斑2年,加重1个月并便血2次而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消炎及止血治疗,因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于2002年7月至我院检查.患者1个月前开始有皮肤出血,出血点呈红色点状稍高出皮面,其间伴有两次消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增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30卷11期 1634-1635页CA
【摘要】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患儿皮肤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某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24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进行5种病原体联检,观察分析血清MP-IgM阳性佯皮肤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娜 刘国华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38卷20期 2376-2378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愈后出现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32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愈合后皮肤损害状况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两组患儿进行详尽的系统性回顾,比较实验室检测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丽玲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22卷1期 78-7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低温麻醉、体外循环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必备条件.它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代谢紊乱、电解质失衡、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器官功能减退等.我院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共开展体外循环手术34例,发生皮肤损害4例.均因及时的诊治和良好的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莉萍 侯华芳 《四川医学》 2003年24卷8期 873-87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3岁.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现处于慢性期,经HLA配型,有一胞妹与其基本相合(其中2个位点不合).于2000年6月24日采用(CTX 60mg/(kg*d)+TBI 5GY/dyu)×2d预处理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新云 《职业与健康》 2003年19卷6期 32-3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简称TCE)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略带甜味,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深圳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型城市,在其工业结构中电子、五金、电镀、玩具、印刷行业占有较大比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瑞云 《肿瘤学杂志》 2002年8卷3期 185-185页ISTICCA
【摘要】 采用食用内酯豆腐湿敷治疗69例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害病例,并与50%硫酸镁外湿敷66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表明食用内酯豆腐的疗效明显优于常用50%硫酸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昆 《职业与健康》 2002年18卷5期 24-2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是脂溶性化合物,工业上广泛用作清洗剂和去脂液,它的损害表现多样性,包括中枢神经,肝肾皮肤等器官的损害,对皮肤的损害已往资料报道为刺激,且报道也较少.近年来,我市在涉外企业中发现接触三氯乙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胜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2年14卷3期 171-172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MEBO在各种肠瘘瘘口周围皮肤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27例各种原因肠瘘患者为临床分析资料,全部病例均以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瘘口周围皮损,每天换药2~4次.结果:全部病例经2~14天连续用药治愈,创面愈合率1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华 张国华 等 《西南国防医药》 2001年11卷6期 447-44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几年,梅毒发病率成倍增长,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损害,在临床上极易与一些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我们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43例老年患者临床皮损体表分布和特征进行分析,为梅毒早期诊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小红 张景平 等 《职业与健康》 2001年17卷8期 89-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美容院伪劣化妆品引起消费者损害责任事故的认定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卫生监督的现场检查,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结果]对美容院伪劣化妆品引起消费者损害责任事故的认定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莉 刘凤华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1年23卷3期 205页ISTIC
【摘要】 <篇首> 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柔红霉素外渗所致的皮肤损害具有见效快,迅速止痛,促进创面修复,防止感染等作用,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修志民 许松山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13卷5期 294-295页ISTICCA
【摘要】 对96名β-萘酚尘接触者的皮肤损害情况进行调查,皮肤损害发病率43.7%,且发病的42例中有20例(47.2%)有全身皮肤症状;对照组皮肤损害发病率为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小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2卷12期 121-12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放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观察组2组放射后皮损情况.结果 观察患者0~1级皮损比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琼 熊慧 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23卷4期 285-288页
【摘要】 红斑狼疮(LE)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的多系统疾病,以自身抗体和多器官组织损伤为特征.其中,皮疹是最早期、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损害.本文将对狼疮各型特异性皮肤损害的临床意义、红斑狼疮出现的皮肤损害的机理及皮损的潜在治疗靶点的认识进行论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