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600
- 1972
- 1017
- 680
- 93
- 3
- 10902
- 4477
- 4433
- 4152
- 2976
- 1895
- 1568
- 1174
- 1167
- 83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锡华 吴军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24卷2期 225-2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研制的-20 ℃不结冰的抗冻液-20 ℃保存人体皮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测定皮肤琥珀酸脱氢酶(SDH)、皮肤组织块培养生长年、人-鼠皮肤移植成活率及成活期、表皮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HLA-DR及CD86抗原测定等方法,对该抗冻液保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刚 罗少军 等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8卷6期 616-61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及PCNA在53例皮肤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对比,结合皮肤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癌组织中p1...
【关键词】 皮肤肿瘤;蛋白质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苗 刘莉 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0卷4期 310-3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氢化碘硝基四唑(INT)用于大鼠及人体皮肤组织活力测定的可行性及方法学进行了研究.分组测定了不同INT浓度、EDTA浓度、浸出剂、浸出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证实其方法可在有氧条件下,反应与浸出同时进行,操作简便,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智勇 余英豪 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0年16卷1期 84-84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1 材料与方法1.1 皮肤组织固定邮寄盒(简称邮寄盒) 取一块有凹陷的塑料薄板,凹陷内装有特制的皮肤组织固定剂,表面用不干胶塑料薄膜粘贴封盖.6个邮寄盒之间通过齿孔线连成一版.用时沿齿孔线折撕下一个邮寄盒,从虚角处揭开薄膜,将取自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丽 王林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28卷4期 71-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切除的四肢瘢痕疙瘩组织标本为瘢痕疙瘩组;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为增生性瘢痕组;普通瘢痕组织标本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淑琴 曾义波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18卷18期 1916-191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扩张皮瓣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取24只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2只.收集兔脂肪组织,进行体外分离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对照组皮下注射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波 王艳 等 《实验动物科学》 2019年36卷1期 5-9页ISTIC
【摘要】 目的 建立猪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皮肤在不同时间点修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通过使用恒温烫伤仪制备小型猪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在第1、3、7、14、21、28天观察皮肤创伤愈合的肉眼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创面愈合率的测定,根据皮肤组织愈合的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海鹏 高丽丽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34卷8期 457-459,463页ISTIC
【摘要】 目的: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及其抑制因子-1(TIMP-1)与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MMP-12及TIMP-1在20例正常皮肤组织(NC)和31例基底细胞癌(BCC)、...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木云珍 吴锡南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39卷6期 22-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1800MHz电磁波暴露对SD大鼠皮肤组织SOD、GSH-Px活性的影响及影响是否有"窗效应".方法 将4周龄SPF级健康SD大鼠98只分为7个暴露组和7对应的对照组,暴露组分别采用0.1 mW/cm2、0.3 mW/cm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敏 李明英 等 《山东医药》 2018年58卷25期 27-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体外人工皮肤组织黑色素瘤模型,为研究黑色素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及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3D培养技术,制备体外人工皮肤组织黑色素瘤C8161、A375模型.应用不同浓度血清(0.5%、5%)优化模型的最优培养条件.HE和免疫荧...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人工皮肤组织黑色素瘤模型;3D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郑颖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7年36卷4期 351-355,360页ISTIC
【摘要】 为研究老化皮肤中的光子传输情况,在构建老化皮肤七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准直无线窄光束、有限束宽的平圆光束和高斯光束在皮肤组织中的光分布,研究年轻皮肤和老化皮肤的差异.结果表明:老化皮肤在表皮吸收能量密度较小,真皮反之,光能流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平 武晓莉 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年27卷7期 443-44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正常皮肤组织、非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miRNA的表达,筛选对瘢痕异常增生可能发挥作用的miRNA.方法 使用miRNA芯片检测正常皮肤组织(C)、非增生性瘢痕(T1)和瘢痕疙瘩(T2)中miRNA的表达谱,并对各组miR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亚宁 王爽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16年25卷5期 391-397页ISTICCA
【摘要】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技术(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Imaging,CRMI)能够对样品微区进行精确无损的拉曼光谱分析和光谱图像扫描,提供生物样品的无损高分辨光学信息。本项研究工作,利用 CR-MI...
【关键词】 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技术;皮肤组织;拉曼光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莹 吴景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15卷1期 53页ISTICCA
【摘要】 报道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继发粟丘疹.患者女,56岁,双上肢大疱性类天疱疮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上出现白色丘疹1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表皮样囊肿,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可见颗粒层,囊内含板层状角质.诊断为粟丘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凤超 杨俊革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卷15期 1452-145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裸鼠皮肤组织的改变与皮肤创面愈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 SD 裸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进行 DM 造模,分别切取背部的全层皮肤(直径为11 cm),将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裸鼠作对照,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的5 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莹 吴景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15卷3期 190页ISTICCA
【摘要】 报道1例面部皮角病例.患者女,65岁,因左侧面部赘生物逐渐增大半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山峰状隆起,高度角化过度,基底部表皮呈疣状增生.诊断:皮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诗诗 王鹰 等 《解剖学杂志》 2016年39卷1期 46-48,7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Ku蛋白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华医院病理科2009~2013年皮肤血管瘤存档蜡块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皮肤血管瘤及周围正常组织5例中Ku蛋白表达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成 殷培培 等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9卷2期 48-5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面颈部瘢痕手术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效果及对瘢痕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面颈部瘢痕手术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n=50)与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观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敖薪 黄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16卷9期 83-88页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蜂蜜在皮肤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学指标的变化,揭示蜂蜜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蜂蜜组,由专人用皮肤取样器在大鼠背部的相同位置建立皮肤创面.造模后,对照组不涂药,蜂蜜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明慧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136-137页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皮肤组织挫擦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诊治的70例急性皮肤组织挫擦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观察疼痛情况和护理结果、评估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疼痛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华张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17卷14期 28-30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
【关键词】 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皮瓣修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刚 罗子康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4卷12期 93-9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体表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体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外观满意度.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伟光 《中外医疗》 2019年38卷12期 55-57页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指背筋膜蒂皮瓣进行手指皮肤组织缺失修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患者,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研究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红 张建国 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322-32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大豆异黄酮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 低剂量组(LAS 150 mg/ L)、中剂量组(LAS 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永柏 颜培娥 等 《海南医学》 2015年1期 119-1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皮肤组织缺损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斧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体表皮肤组织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及皮肤纹理走向,于缺损周边设计改良斧状皮瓣,修复皮肤组织的缺损。结果自2012年以来,共利用改良斧状皮瓣修复体表各种皮肤组织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冰 王春芳 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年9卷10期 115-1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大鼠皮肤组织块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单纯BMSCs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进行比较,观察是否能加快创面愈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新生大鼠背部皮肤和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大鼠BMSCs进行共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庆 李永贤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4卷9期 19-22,6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前期研究显示软皮汤能改善硬皮病小鼠疾病模型皮肤纤维化程度,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软皮汤对纤维化重要通路TGF-β途径的活化因子SMAD3和抑制因子FLI1的影响.方法 构建硬皮病小鼠疾病模型,采用Masson三色染色皮肤组织,Wester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建波 申小平 等 《贵州医药》 2014年4期 308-31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IL-17在扁平苔癣(L P )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初步探索T h17细胞在L 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29例L P患者皮损组织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IL-1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永柏 颜培娥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23卷7期 524-52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组织缺损手术治疗中应用斧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头面部皮肤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及皮肤纹理走向,于缺损周边设计斧状皮瓣,修复皮肤组织的缺损.结果:自2010年以来,共利用斧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缺损5 3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宏 杨思奋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3年22卷9期 895-8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和评价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在瘢痕疙瘩周围正常皮肤的皮下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定期对扩张器进行注水达到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切口无张力缝合;Ⅱ期手术后24h辅以电子线照射、拆线后应用免缝胶布或免缝拉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清志 张蓓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22卷16期 1731-17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反复快速扩张方式的扩张机制.方法 6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E5组.各组取扩张皮肤标本进行HE染色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组织学观察:A、C组在不同维持期组织学表现接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慧 黄大伟 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35卷6期 100-10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合皮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肤修复情况由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政 童明华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09卷9期 1139-113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斯氏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水及土壤中,可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最近,作者从1例患者的坏死皮肤组织中分离到1株斯氏假单胞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24岁.因车祸致伤,全身多处疼痛,流血近2 h入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敬果 翟晓翔 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年17卷10期 880-8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的情况,分析两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玉旺 李琳 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2年19卷4期 314-315页ISTIC
【摘要】 皮肤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用常规方法难以制作出优良的病理切片,常出现组织收缩、变硬、变脆、切片厚薄不均等现象.笔者通过实验,在制片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使皮肤组织制片质量明显提高.1 材料与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松芬 项锋钢 等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27卷4期 286-288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鲍温病(BD)、日光角化病(SK)及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HIT与SCC发生及演进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50例SCC、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峰 韩莉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11卷1期 50页ISTICCA
【摘要】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岁.全身色素性扁平丘疹伴轻度瘙痒7年余.患儿1岁时躯干部出现棕褐色斑丘疹、丘疹,直径约0.5~1.5 cm大小,伴轻度瘙痒,搔抓后可出现风团.皮疹逐渐增多并扩展至四肢,曾在当地多家诊所、医院诊治均未能明确诊断,为求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迎春 李剑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21卷22期 2403-240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30例和其他外科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用免疫组化...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腹股沟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建军 曾维惠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21卷3期 424-4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 PGP9.5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Bowen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CSCC,31例Bowen病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GP9.5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P...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Bowen病;PGP9.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家兵 王洪远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28卷7期 482-484页ISTIC
【摘要】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 2(COX -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COX -2和MMP-9的表达.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广静 王正想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25卷19期 28-31页CA
【摘要】 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基本原理是,取正常皮肤组织通过体外培养足够的细胞数量,将一定量的细胞接种到可降解的支架材料上分化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皮肤模型.组织工程皮肤主要包括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及包含真表皮的全层皮肤替代物.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素姣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40卷2期 264-265页
【摘要】 目的 探析皮肤组织冰冻切片在直接免疫荧光法中包埋剂的改良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采集到的40例皮肤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OCT包埋剂(Opti-mum Cutting Temperature Compoun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花卉 程佳伟 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38卷6期 417-420页
【摘要】 目的:探讨Pirh2和p27kip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rh2与p27kip1分别在4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与20例正常皮肤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Pi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郑颖 《泰山学院学报》 2018年40卷6期 92-98页
【摘要】 光在皮肤组织中的输运情况决定了激光皮肤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深度和疗效.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多束平圆光和高斯光辐照皮肤组织,分析光束间距对光分布的影响,比较平圆光束和高斯光束光能流率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光束间距为2R的多束光入射时,平圆光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良杰 许敏鸿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10卷3期 194-195页ISTICCA
【摘要】 报道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53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5年,加重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外毛根鞘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内见脓疱,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真皮内毛囊及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波涛 安可忍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20卷5期 726-7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将皮片用于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坏死等并发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峰 马俊平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10卷6期 394页ISTICCA
【摘要】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主因大阴唇右侧暗红色斑片2年.2年前不明原因患者右侧大阴唇处出现硬币大小的暗红斑,轻度瘙痒,有时因搔抓会出现糜烂、渗出,曾按钱币性湿疹间断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及洁尔阴洗液等,疗效欠佳,皮疹逐渐扩大形成斑片.近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平 马艳红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20卷7期 1108-111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补益营卫对衰老皮肤的影响,探讨补益营卫延缓皮肤衰老的深层次机制.方法:利用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制造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评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衰老皮肤中的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农晓琳 邓凌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27卷2期 180-1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卫松 肖瑛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07卷32期 27-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确定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皮肤组织中SOD活性的生物样品处理方法.方法:用不同的条件制备生物样品后进行皮肤组织中SOD活性的测定.结果: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测定的最佳生物样品处理条件是将皮肤组织的匀浆液以0℃,3000 r/min离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