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71
- 16
- 13
- 288
- 30
- 8
- 6
- 5
- 44
- 36
- 34
- 22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学位论文】 作者:杨健 导师:谷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20年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搜索及阅读文献发现,《内经》肝藏魂理论被临床上应用在睡眠和精神情志类疾病较多,但是一般都是个案总结,临床上用的方除了自拟方以外,多如酸枣仁汤之类成方,尚缺少对古代文献的挖掘。本文的撰写目的,即基于临床对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迫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武 王震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7卷5期 181-185页ISTICCA
【摘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卒中后出现的综合征,表现为多种抑郁症状和身体症状,其症状种类繁多,持续时间久,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过程及预后."肝-肾-脑"轴理论基于中医藏象学说,指的是肝、肾、脑以血、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红英 王文君 等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7期 219-222页ISTIC
【摘要】 中医理论中,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储存与释放.女子的定期排卵和月经来潮,都是肝脏和肾脏之气相互协调作用.随着生殖系统健康问题在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中医关于生殖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临床上开展了大量关于肝郁与生殖的关系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俊慧 导师:王海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借鉴黄元御中气升降思想,解读厥阴病篇的内容,力求回归《伤寒论》厥阴病本义,更好地发挥厥阴病理论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
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梳理分析古今医家对厥阴病认识的主要争议,找出其关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小峥 2018年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与方法”研究生学术论坛 2018年
【摘要】 中医藏象理论中,"肝藏"具有丰富内涵,区别于现代医学中的"肝".中医"肝藏"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主藏血"以及"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等.现代研究赋予了"肝藏"新的内涵,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肝窦内皮功能、以及金属硫蛋白等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莎 张星平 等 《新疆中医药》 2025年43卷1期 113-115页
【摘要】 不寐是临床常见疾病,从肝论治不寐以《黄帝内经》"肝藏魂"理论为指导,临床上主要特征为夜寐梦多、或梦扰纷纭、或恶梦不断,其病机主要为阴、阳、气、血、痰、瘀等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肝魂不安于舍,其基本病位与肝有关,肝血不足、肝阴不足、肝气郁滞、肝阳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姝懿 隋艳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46卷1期 26-29页
【摘要】 双心疾病是以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同时作用于人体的一种精神心脏病学."心藏神"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可用于指导双心疾病的治疗.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则血不养心、脉道涩滞,心主神明功能失常则神不守舍、心神外逸,益气健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耀玉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27卷6期 52-53页
【摘要】 在规模化藏羊养殖中羊群很容易患有肝片吸虫病,对羊的身体健康程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养殖场的稳定经营.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原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现状、诊断方法、导致高原藏羊患有肝片吸虫病的原因以及高原藏羊肝片吸虫病的具体防治技术,旨为帮助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琪 张华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34卷13期 15-18页
【摘要】 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时可影响母儿安全.中医认为妊娠腹痛的发生与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相关,肝藏血、疏泄失调可导致各种病理状态的产生,出现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治疗上可重治"肝",以养肝血、清虚热、肝脾同调为法,达到安胎止痛之效.文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永刚 导师:常占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研究益脾养肝法的内涵,探讨益脾养肝法治疗肝癌的机制。基于数据挖掘常占杰主任医师益脾养肝法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
方法: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原文,挖掘关于肝、脾藏象的文献,疏理肝脾藏象理论,并且从气血和五行两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义维 导师:邓鑫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笔者通过跟师蓝青强教授门诊学习、收集、整理及数据统计蓝青强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门诊病例。结合蓝青强教授临床经验、教学经历,与此同时阅读古籍文献,将蓝青强教授治疗慢乙肝的辩证论治、用药特点及学术思想与中医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总结蓝青强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鑫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2017年中医民族医防治肝病学术交流会议 2017年
【摘要】 目的:探讨"肝藏魂"理论与慢性乙型肝炎(CHB)伴失眠症状患者的相关性. 方法:对CHB伴失眠症状和失眠症患者(各100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计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患者PSQI积分差异,研究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丹 导师:王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
基于中医藏象学理论,运用不同人体定位方法,观察和分析肝气郁结证亚健康者、肝硬化患者体表皮肤不同分区红外热图表征,为客观判读肝气郁结证人群异常红外热图特征提供数字化依据。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96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培海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男科学术大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基于"肝藏"理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疏肝养血法对肝郁血虚ED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经交配后证实有正常勃起功能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疏肝养血组,每组10只,采用尾部放血和悬吊激惹方法配合低铁饮食制备肝郁血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川烘 导师:倪祥惠 贵阳中医学院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6年
【摘要】 肝是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与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达全身气血津液精以及调畅情志的功能。“时藏相应”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该理论认为人体五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会随着季节气候改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文项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男科学术大会 2015年
【摘要】 全世界有5%~20%的成年男性正在承受着中到重度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困扰,而这个比例在老龄人群中更高,到2025年还会加倍。不和谐的性生活严重影响着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传统医学认为男性勃起多与肾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鞠佃君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基于肝气主升的生理特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论述了肝气升发异常的机理和病理.并对肝气主升与肝藏象证候关系做了探讨,认为肝气升发异常不外乎太过与不及,从而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或肝气郁结等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丹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肝藏血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其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笔者经过考证发现此理论存在着3个方面的问题,在现代所理解的肝的两大生理功能中,肝主疏泄的说法最早出现,而后“肝藏血”之说随着西医学知识的出现而出现,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的教材开始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宁 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沿袭是中医理论概念演进的一种形式.本文以肝藏象理论中“肝属木”概念为例,揭示了沿袭这一概念演进现象,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沿袭主要表现为概念的稳定表述.沿袭的概念是主体对客体的真实反映,是经过临床实践的反复检验的结果,其蕴含的思维方法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龙晓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肝藏血"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调经论》和《灵枢·本神》.现就本人所及,对近10年(2005-2014)肝藏血理论在对肝贮藏血液、肝调节血量、肝防止出血、肝不藏血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初步回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郝静 导师: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1.理论研究:通过论述"先天"的内涵,女子生理病理与肝的关系,以及肝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气郁质"偏颇体质在不同年龄段所占比例大小,探讨"女子以肝为先天"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2.临床调研:了解肝郁体质的分布状况,并对统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莎莎 导师: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14年
【摘要】 肝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溯源于《黄帝内经》,至清代肝藏象在藏象学说中的地位更为凸显。本文选取清代著名医家叶桂代表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统计学方法,深入挖掘叶氏医案对肝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素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博士生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素特点,探讨其主要病机与治疗方向.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研究14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病位和病性证素积分情况.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五脏病位证素中肝的比例最大,肾次之,肝证素积分显著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韦昱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 2013年
【摘要】 肝主疏泄是肝藏象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3个角度,对2000年至今中医藏象理论中有关肝主疏泄相关生理功能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炼、分析了现有生理研究的初步成果与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婧 导师:张保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3年
【摘要】 "肝藏血"首见于《素问·调经论》及《灵枢·本神》,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肝藏血,……血舍魂",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肝之经脉"抵小腹'与"血海"冲脉有密切的联系,纵观肝脏的这些生理功能,都与"藏血"相关.因此,"肝藏血"为后世诊断和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小军 导师:曹继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五脏中,肝与脾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黄帝内经》指出两者关系是脾土得肝木而达。实际上,肝与脾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越于此。通过查阅古今相关文献资料,不难看出,对肝脾相关性的研究,仅停留在肝脾之间的某一方面,缺乏对其内涵的研究。肝脾相关性在临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涛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 2010年
【摘要】 本文通过论述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体内调节与代谢中的作用,探讨ADM与中医肝藏象的内在相关性,提出ADM在体内表达的正常与否可能是"肝开窍与目","女子以肝为先","肝阳上亢"的分子水平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研究ADM的表达和调节机制,对于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瀚旻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2010年
【摘要】 笔者在论述肝藏象以肝脏为组织结构的定位中心和"肝主生发"的功能认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肝主生发"与"肝主升发"、"肝主生发"与"肝再生"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了"肝主生发"的现代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发展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乔明琦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藏象理论创新需要深入探索其内在结构及其功能机制,但国内外对“肝主疏泄”功能机制研究存在指标选择局限,从整体观角度以动态演变规律多变量多层次研究缺乏,对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致病过程与机制研究不明,关键中枢位点与调控机制研究不清的现状。针对以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方亚利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内经》、《难经》(以下简称古医经)肝藏象经文共320条(以肝语词出现频率计数),集中反应了当时中医学对肝藏象的认识成果,是古人独特思维结构对实践认识成果的整理和记录。本文介绍了以解剖脏器和相互关系认识肝藏象,并从抽象型特性和多元关系角度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燕冬 导师: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2007年
【摘要】 肝气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一部分,是对肝气的概念、特性和功能的理性认识。本文从医学思想史的角度,运用历史学和语言学方法,对20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医肝气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对该理论的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其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俊富 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肝肾同源"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为了更好的使中医的传统理论为现代临床所用,我们应用肝肾同源理论指导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一定疗效并进行实验研究,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肝肾同源"的理论渊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孟庆云 2005年全国第七届中医治则治法暨肝胆病中医治疗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内经》藏象理论的构建,以其源于实体又超越实体,在科学规范上、在方法论上有独特的意义。既是东方科学思想的体现,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路径和发展空间。本文以肝胆理论为例作了简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亚东 刘晓燕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4期 529-532页ISTICPKUCA
【摘要】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中重要的理论问题,自提出以来就有很多解释,而这些解释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本文从五运六气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出发,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主阳、肺主阴的功能"的观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茗 彭伟军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4期 2140-2142,2147页ISTICPKUCA
【摘要】 "肝藏魂"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魂随神往来,为阳神.无论"罢极之本"或"肝主疏泄",均体现肝"用阳"的生理特性,肝"用阳"实为肝藏魂(阳神)的外在表现.疏泄为肝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肝魂调控肝之疏泄发挥功能作用,魂安则疏泄正常;若魂不安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中林 魏云霞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0期 1451-1454页ISTICPKUCA
【摘要】 肝藏象证候广泛应用于指导现代疾病的辨治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为刚脏"理论是肝脏生理的高度概括,对于肝藏象证候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肝为刚脏"理论的发生学,进一步总结和深化"肝为刚脏"理论的内涵.并基于"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天旸 王成祥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5期 741-746页ISTICPKUCA
【摘要】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钰珂 唐旭东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2期 226-229页ISTIC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免疫紊乱相关.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相火生理病理特点提出"相火免疫"学说.通过梳理"相火在位"的理论内涵,认为相火在位与肾精封藏、肝气疏泄具有生理相关性,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基础,认为"肾失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伟强 徐宗佩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1期 48-53页ISTICCA
【摘要】 "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高脂血症的发病与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叶片源自张伯礼院士的临床常用方,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文章从"肝主疏泄"出发,从肝主疏泄的内涵、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高脂血症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回世洋 倪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4卷7期 670-672,676页ISTIC
【摘要】 本文探讨了"肝肾同源"理论与视疲劳的联系,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如若视物过久,或心烦易怒,致使肝气郁结化火,火盛耗伤肝血;或月经失调,男子失精,肾之精气耗损.肾精乏源则无以化肝血,肝血亏虚则无以上输而濡养于目,则见目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立文 李彬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21卷15期 119-121页ISTICCA
【摘要】 王乐亭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的特色针法采用本经浅刺横透法.其穴位的选取依据同名经穴"同气相通"理论,以一针透刺穴性相近四穴,增强通调气血、理气止痛之效;根据脏腑别通理论,肝与大肠相通,"曲池透臂臑"通过别通肝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根据藏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效收 李红专 等 《现代中医药》 2024年44卷1期 32-36页CA
【摘要】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中老年女性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伴随PMOP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减退,血液的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措吉 次仁旺加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30卷9期 70-73页
【摘要】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具有许多功能,如人体代谢合成,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体内凝血,饮食产生毒素排毒,以及体内免疫细胞再生.养生可以改善人体代谢,血液循环等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减缓衰老和生命增长的目的.在藏医和中医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建营 牛永青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36卷11期 2123-2126页
【摘要】 贾师非常重视"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他从《素问·痹论》篇肝痹、筋痹概念的提出以及肝化风、肝主筋脉、肝藏血、肝主疏泄、肝木疏土、肝肾同源共七个方面梳理了"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经验,进一步充实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肝论治"理论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嘉玲 罗玲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31卷13期 71-75页CA
【摘要】 肿瘤相关性失眠作为临床上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出现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抗肿瘤治疗后,往往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肿瘤疾病的预后.对于其治疗,西医往往依靠苯二氮卓类等药物,长期使用存在着依赖性、成瘾性和疗效差等问题,故需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语晗 李文丽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3期 151-153页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国际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确切疗效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传播和学术交流日益成为业界趋势,其术语的规范翻译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译者因翻译目的和个人理解的不同,其术语翻译也有一定的差别.藏象学说是《黄帝内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静静 李长寿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36期 127-130页
【摘要】 "六腑通降"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脏腑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五脏以和为贵、六腑以通为用"是中医对五脏六腑最经典的论述之一.六腑为管腔中空的器官,实而不满,泻而不藏,其有传化水谷糟粕之功,也具有保持通降下行的特性.六腑功能指胆贮藏排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雅心 吴思琪 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30卷11期 28-31页
【摘要】 藏药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医药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治疗肝损伤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查阅了大量文献,筛选了防治肝损伤的单味药材和藏药方剂,为挖掘保肝藏药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崭新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斯琪 王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19期 31-34页
【摘要】 "肝为罢极之本"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肝为罢极之本"与"生之本""气之本""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荣慧 黄海平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5卷1期 22-24页
【摘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脏腑多被定位于肝脾肾三脏,而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说,是阐发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功能的理论基础,因此多种藏象功能的协同互制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亦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藏象理论,分析多种藏象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