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3
- 40
- 22
- 66
- 27
- 17
- 15
- 11
- 54
- 36
- 14
- 13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莹 导师:王丽 吉林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分布十分广泛,种类繁多。在农业上,该菌通过侵染植物和产生毒素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可以引发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根腐、穗腐、苗枯等病害,从而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临床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怡 导师:胡建章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构建小鼠真菌性角膜炎(fungalkeratitis,FK)模型中RNA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图谱并进行初步分析,为阐明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内容,旨在为其患者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马姝婷 导师:韩晓丽 胡建章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体外模拟真菌感染角膜的过程,研究角膜基质细胞受茄病镰刀菌感染后生化物质组成的变化,以及细胞培养液中镰刀菌酸(FA)、伏马毒素B1(F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等四种毒素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福进 导师:韩晓丽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后,观察在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病变发展中角膜组织中生化物质及真菌毒素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FK的发生、发展机制。
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BALB/C小鼠分成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珂凤 导师:梁涛 青岛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建立兔感染茄病镰刀菌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监测模型眼不同时期泪液中(1,3)-β-D-葡聚糖的浓度变化,结合病变角膜组织中菌丝负荷及角膜溃疡临床评分进行分析,讨论(1,3)-β-D-葡聚糖检测评价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通过药物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玲娟 导师:谢立信 张虹 华中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目的:
探讨β-葡聚糖特异性识别受体Dectin-1对茄病镰刀菌及烟曲霉菌的识别及其在正常角膜组织和真菌感染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真菌刺激对腹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董贤慧 导师:高维娟 承德医学院 基础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真菌性角膜炎(flangal keratitis,FK)是致盲率较高的化脓性角膜病,常常发生于植物性角膜外伤后。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明显升高,主要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或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另外由于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晓静 导师:赵桂秋 青岛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检测茄病镰刀菌感染大鼠角膜早期表面活性蛋白A和D(surfactantproteinAandD,SP-A、SP-D)的表达,初步探讨SP-A、SP-D在真菌性角膜炎固有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礼彬 导师:韩晓丽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茄病镰刀菌刺激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后Toll样受体4(Toll likereceptor4,TLR4)的表达分布状况,以及TLR4与炎性因子分泌的关系,探讨TLR4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 方法: 1.应用消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振伟 导师:郑卫 福建医科大学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实验建立了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高速逆流色谱(HSCCC)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现代分离纯化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对环孢菌素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出两个未报道的由茄病镰刀菌产生的环孢菌素同系物。 应用电喷雾电离多级质谱法(E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娅娣 导师:杨秀敏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茄病镰刀菌对小鼠皮肤的致病性。 [方法]将茄病镰刀菌三个不同浓度(108CFU/ml,109CFU/ml,1010CFU/ml)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3组免疫抑制小鼠受损的皮肤,同样分别接种于3组正常小鼠受损的皮肤。最高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玉玲 导师:康冀川 贵州大学 药学 生物与医药(硕士) 2024年
【摘要】 抗癌药物高强度的毒副作用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针对性强且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药化领域的热点。内生真菌独特的生态位置,能产生结构特别、活性较强的活性化合物,是筛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腺苷是一种内源性核苷,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震旻 李冰 等 《中国药房》 2023年34卷11期 1358-136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究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解析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为基础,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优化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提取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艳 朱福鹏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年14卷9期 240-248页
【摘要】 目的 明确引起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窖藏块茎干腐病致病菌的种类,确定强致病性的优势种群.方法 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甘肃省通风贮藏库窖藏的典型马铃薯干腐病发病块茎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真菌ITS序列进行菌种鉴定,用MEGA软件比较亲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建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眼科学术交流会 2015年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茄病镰刀菌感染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角膜及角膜基质细胞中生化物质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及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拉曼光谱检测分析茄病镰刀菌感染后第1,3,5,7天的小鼠角膜组织及第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曾庆延 导师:谢立信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临床医学 眼科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目的:通过光镜、扫描电镜、明胶酶谱法观察不同致病真菌感染兔角膜时的粘附特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探讨不同致病真菌在角膜中存在不同生长方式的可能机制.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胜泉 导师:周世宁 中山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03年
【摘要】 该论文对一株可拮抗植物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番茄内生放线菌S73进行了研究.通过氮源利用的正交试验和碳源及培养条件的单因子试验发现,S73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体生长量及抗枯萎病病原菌活性均最高.而氮源的正交发酵条件实验发现以1﹪黄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星 张文明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0期 6365-6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然而因集约化生产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马铃薯种植业的健康发展.结合田间试验和相关的室内分析,从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植株生理特征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等角度,初步评估土壤灭菌和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映萍 杨艳平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年40卷1期 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报告1例由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皮肤镰刀菌病.方法:皮损分泌物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活检皮损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培养、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皮损直接镜检见无色、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菌丝和孢子.沙馒弱培养基(S...
【关键词】 足部溃疡;镰刀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路坦 周玲生 等 《眼科新进展》 2010年30卷9期 823-8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化十六烷吡啶滴眼液治疗豚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最终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抗真菌眼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豚鼠80只,利用改良的制作模型方法复制真茵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选择感染程度相似的6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晓博 姚志荣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29卷8期 1015-10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具有很高的致盲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镰刀菌属是引起角膜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在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绝大多数由镰刀菌属所致,其中茄病镰刀菌是最常分离到的致病菌[1].本文报道1例经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娅娣 杨秀敏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年35卷9期 575-57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镰刀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有外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感染.镰刀菌感染患者中70%有皮肤累及,最常见致病菌种是茄病镰刀菌,其次是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1].目前国内外均无实验性皮肤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娅娣 杨秀敏 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6年14卷2期 104-106,插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茄病镰刀菌感染皮肤的ICR小鼠模型.方法将茄病镰刀菌三个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正常和免疫抑制ICR小鼠受损及正常未受损的皮肤,于接种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取皮疹和各脏器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宏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2004年24卷4期 257-2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价值.方法建立常见致病性真菌菌株的PCR检测方法,对兔茄病镰刀菌角膜炎模型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检测33例角膜刮片标本,结果与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做比较.结果PCR 5h可检测出标本中微量真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士印 安娜 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19卷1期 14-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燕 王钰鑫 等 《工业微生物》 2018年48卷6期 32-38页ISTICCA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种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抑制试验、菌丝形态影响试验以及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了解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灰葡萄孢、茄病镰刀菌、大丽轮枝菌、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宏 杨军 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18年18卷10期 1826-18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运用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技术对不产孢子菌进行菌属鉴定,揭示海南岛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选取海南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亚彬 王千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13卷5期 277-282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了解国产两性霉素B (AM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 LSI)制定的M27-A3和M38-A2方案测定国产AM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108株侵袭性真菌病致病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梅 毛劼 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8年45卷4期 314-3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食品中10种真菌毒素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方法 本文建立了加速溶剂提取法结合固相萃取净化的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方法分别对固体食品、液体食品中真菌毒素进行样品前处理,并且建立了可同时定量检测食品中10种真菌毒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坚 《全科护理》 2019年17卷17期 2169-2171页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衰竭症,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更是血液系统的急症.目前,治疗SAA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秀云 梁钰英 等 《军事医学》 2015年11期 855-85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的分离和分析鉴定,探讨尖端赛多孢子菌、裂褶菌、短柄帚霉、匍枝根霉、茄病镰刀菌等临床不常见丝状真菌的实验诊断方法,为临床明确诊断真菌感染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临床标本培养出的5株真菌用形态学方法未能作出准确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丽敏 张雪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5年6期 352-356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报道5例丝状真菌所致真菌性鼻窦炎病例。方法分析5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鼻分泌物或鼻黏膜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结合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真菌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建章 董骋寰 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48卷2期 79-82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活化后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髓过氧化物酶(MP())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Balb/c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俞莉 朱均昊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4年9卷4期 207-210,206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对车祸致多器官损伤继发茄病镰刀菌血症的真菌学研究.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l例多器官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深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对培养出的真菌进一步行表型分析、分子鉴定,并行E-test真菌药敏实验.结果 血液标本细菌培养阴性,但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玲玲 王宁玲 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726-728,72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镰刀菌感染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2013年国内报道的皮肤镰刀菌感染16例进行汇集分析。结果:茄病镰刀菌感染10例,串珠镰刀菌感染3例,尖孢镰刀菌感染1例,菌种不明2例。出现皮肤溃疡12例,皮肤结节3例,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丹 张晓威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1393-1396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56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分析流行病学信息。结果有182例患者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薇婴 关禹博 《山东医药》 2013年53卷15期 33-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导致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一些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80例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房水和玻璃体液进行直接涂片以及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外伤性眼内炎房水和玻璃体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作涛 李丽丽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06卷5期 261-266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 hybridization,RLB)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方法 收集我院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5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和7种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红军 柯永坚 等 《广东医学》 2011年32卷10期 1306-130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为相关真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根据各类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特征,鉴定菌种.对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63株丝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林 徐红云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年31卷11期 1343-134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24岁,农民,因水稻叶刮伤右眼,出现右眼红肿、痛、视力下降,受伤1 m后于外院诊断为"右眼角膜炎",给予抗炎治疗,后行"角膜移植术"2次,术后疼痛红肿未见好转,视物不清,遂转入本院眼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广忠 李鹤玉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4卷3期 144-147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抗真菌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送检的疑似感染的角膜标本进行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对其中14例病历资料完整的茄病镰刀菌所致角膜溃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3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红涛 李若瑜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03卷5期 276-279,28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常见镰刀菌的方法 .方法 将受试镰刀菌接种于PDA培养基,观察其菌落及镜下形态,在此基础上PCR扩增受试镰刀菌的rDNA ITS并测其序列,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搜索及分析....
【关键词】 镰刀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房现刚 杨秀敏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24卷1期 9-12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小鼠皮下组织感染茄病镰刀菌的致病过程,探讨皮肤镰刀菌病发病机制.方法: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皮下接种(1×106cfu/animal);B组:皮下接种(1×108cfu/animal);C组:免疫抑制+皮下接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井丽 王守芹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12卷7期 938-938页ISTIC
【摘要】 <篇首>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右眼植物挫伤,视物不清,红痛10天,症状加重伴有右侧眶部肿胀来我院就诊,以角膜溃疡收住院,查体:右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角膜中央见6×6 mm灰白浸润灶,充血隆起,水肿,Kp(+),前房见渗出液2 mm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连娟 温海 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2卷3期 143-145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索角膜炎罕见致病真菌对于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束状刺盘孢对4种抗真菌药的MIC值最低,≤4.0μg/ml;茄病镰刀菌次之;淡紫拟青霉的MIC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桂玲 要瑞莉 等 《山东医药》 2007年47卷23期 48-49页ISTICCA
【摘要】 观察不同浓度碘伏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常见分离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取100%的生长抑制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采用近平滑念珠菌.结果显示碘伏对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串珠镰刀菌的MIC90均为0.125 mg/ml,茄病镰刀菌的MIC9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红涛 李若瑜 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5卷6期 646-64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rDNA ITS序列分析用于快速鉴定临床常见镰刀菌的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镰刀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提取基因组DNA,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PCR扩增rDNA 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红涛 李若瑜 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22卷7期 565-566页ISTIC
【摘要】 目的:测定几种抗真菌药物对致病性镰刀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了解镰刀菌对这几种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菌株为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23株镰刀菌和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提供的临床分离的68株镰刀菌.将受试镰刀菌株在PD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