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33
- 23
- 13
- 25
- 9
- 2
- 2
- 1
- 8
- 6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何学海 黄冬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8卷3期 65-73,81页
【摘要】 明确的任务体系和协同管理思路是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开发关键.文章通过剖析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战略核心文件,梳理两者对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具体任务和涉及利益主体,构建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利益主体协同网络,并以海龙屯为例进行协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两大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畅 文少卿 等 《西域研究》 2022年2期 108-116页
【摘要】 本文比较了新疆察吾呼墓地早、中、晚三个时期共80例头骨样本(早期为公元前1000~前600年,中期为公元前600~前400年,晚期为公元前200~公元270年)②与同时代新疆地区及东西方古代人类样本颅骨形态特征的生物学相似性,认为样本间颅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梓涵 乔榛 等 《水电站设计》 2022年38卷3期 51-54,68页
【摘要】 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上游的岩土体文物皎平渡革命遗址为例:①查明了遗址区工程地质环境和遗址病害发育现状,如洞内塌顶、坡体崩塌、卸荷裂隙、架空松散、渗透渗析等;②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二维、三维数值模拟实验,获悉了遗址及赋存载体在蓄水工况下的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明昊 宋艳波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3期 499-5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广西娅怀洞和白莲洞两处遗址延续的时代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本研究基于 14C年代框架模型分析这两处遗址所出土的动物遗存,尝试了解近 5 万年以来遗址先民为应对周围环境变化而采取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两处遗址附近都存在水域,且散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艳燕 黄胜敏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3期 514-528页ISTICPKUCSCD
【摘要】 长期以来,我们对华南地区洞穴化石的来源、埋藏过程及其性质知之甚少,限制了对该区域不同时期动物群埋藏学的深入了解.本研究对广西布兵盆地早更新世吹风洞遗址(约 1.9 MaBP)出土的近千枚哺乳动物牙齿和碎骨化石的埋藏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丛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1卷6期 13-17,53页
【摘要】 医学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学问,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与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考古学与考古学、中医学、医学史、体质人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现代科技的关系较为密切.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助于推动医学考古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也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国深 《品牌研究》 2020年9期 140-141页
【摘要】 2006年,翁丁古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2019年1月,翁丁古寨被选为中国第七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声扩大后迅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旅游人口的的迅猛增长,也使翁丁古村原有的生态以及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能协调好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2卷2期 28-32,37页
【摘要】 长征线路遗址遗迹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及生态价值.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红军长征文化资源,全省长征线路遗址遗迹保护呈现良好势头,但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保护政策投入失衡等问题.要加强贵州省长征线路遗址遗迹的开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游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卷32期 33-34页
【摘要】 备受争议的夏王朝,其朝代的归属、族群的来源、城市的发展、政治经济的状况还有待考察和研究.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遗址——二里头遗址的真实存在,为研究二里头文化、夏王朝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数据.作为出现时间早于商代的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不仅具有对整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媛媛 姜海婷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9卷1期 24-27页
【摘要】 以自古迄1949年为界,将江苏省境内历代各市县遗留下来的医药卫生遗迹作为考察对象,赴全省十三市,对现存的文物遗迹进行考察与整理.找到并确认保存下来的遗迹计199处,其中与医药相关的寺庙22处,建筑87处,医药相关名人故居67处,墓葬9处,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晓霞 张诺 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0卷1期 101-105页
【摘要】 为鉴定南京博物院馆藏书画覆背纸上的微生物种类,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污斑处进行分离及鉴定.为了验证实验获得的纯培养微生物是否具有降解和破坏纸张的能力,对分离微生物的纤维素酶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及蛋白酶酶活进行了选择性测定.一共获得11株细菌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湛月辉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3卷12期 111-113页
【摘要】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化和城镇化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村落,不少传统村落衰落甚至消失.为保存传统村落,并使其良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许多传统村落选择发展旅游业,以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但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重限制.为解决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荣威 吴孝婧 等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8年11期 290-291页
【摘要】 2018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牌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授牌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山东省唯一.我们以此为契机,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周围村庄及农户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保护及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并帮助当地政府多角度考虑古桑树群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桑树群;美丽乡村建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忙忙 王瑞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7卷6期 71-77页
【摘要】 选取江西庐陵文化著名传统村落之钓源古村为例,重点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古村理水系统,具体从外部山水环境与村落整体布局层面、村落内部的理水系统层面和建筑庭院内部的排水系统层面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理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冬梅 王忙忙 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7卷6期 78-82页
【摘要】 以赣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整理出影响传统村落更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将其有效整合,提出传统村落的更新发展对策,即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村民主导的更新对策,从而实现传统村落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冬梅 刘强强 《丝绸之路》 2014年22期 26-29页
【摘要】 位于甘肃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地湾遗址的价值、存在问题和保护现状入手,探讨现阶段大遗址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松梅 杨利平 等 《考古与文物》 2012年4期 106-112,后插6,封3页
【摘要】 大古界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2010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12个属种,包括蚌类、喜鹊、鹤、草兔、狗、貉、狗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秀义 王冰 等 《山东档案》 2012年4期 64-66页
【摘要】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俊川 赵琪伟 等 《鸡西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147-148页
【摘要】 甘肃境内秦文化遗存颇为丰富,拟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侧重,追溯和探讨了甘肃省内秦文化遗存的特点及其考古和学术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望城 《中国食品》 2012年1期 62-62页
【摘要】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人中国人的生活之中。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不过,当时龙的形象同秦汉以后龙的形象相距甚远。甚至同一地区内龙的形象都有较大差异。距今3000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维波 汪万福 等 《敦煌研究》 2012年6期 113-120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明长城沿线种子植物调查,共统计到种子植物26科79属107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5科78属106种.单种属的科共12个,超过10属的科3个,其总属数占调查总属数的45.6%,种数占调查总种数的5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松梅 王炜林 等 《考古与文物》 2011年6期 97-107页
【摘要】 一、前言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遗址北起雷村、南至韩村、西自杨官寨村西、东达徐吾村,南北宽约800米、东西长约100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2008~ 2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松梅 杨岐黄 等 《考古与文物》 2011年6期 117-125页
【摘要】 一、前言兴乐坊遗址位于陕西华阴市桃下镇兴乐坊村南侧,北依渭水,南靠秦岭山脉.2009年3~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该遗址发掘了约1000平方米,发现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灰坑52个、窑址3座、墓葬1座、瓮棺葬1座,出土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长初 吕江明 等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28卷2期 117-120页
【摘要】 分析了湖南省西北地区沅、澧水流域17个有关旧石器人类遗址和9类更新世时期哺乳动物化石点的史料,结合田野考察,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有石门智人股骨化石1件、旧石器9种、哺乳动物群化石8目36种.开展了有关旧石器演化的规律和哺乳动物化石的生物分类与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红斌 王田葵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26卷1期 23-26页
【摘要】 舜帝葬苍梧之山九疑,是为零陵,本为史家所公认.钱穆先生却撰文说舜葬在湖北西北部汉水流域,从而引起争论.鸣条、苍梧一般说来是一个区域性地名.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确凿无疑.舜帝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开创者,孔子是道德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遂新 张珂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5期 797-8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南岛语族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但关于南岛先民最初如何抵达台湾地区,进而向其他地区扩散,尚存在诸多疑惑.本文同时考虑末次冰消期后的水动型和地动型海平面变化,提出了一种南岛语族起源的可能性:在全新世早期(大约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Tsedendorj BOLORBAT Dashzeveg BAZARGUR 等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4期 488-50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之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促使它成为了自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文化的联系走廊.蒙古国西南部的巴彦洪格尔省察干阿贵和奇肯阿贵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蒙古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3.3~2.7万年前.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雨薇 丁馨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3期 523-5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学科的发展,有关古人类活动遗址的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分别揭示了早期人类对遗址的利用行为.近年来,作为古人类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动物埋藏研究在阐释遗址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梳理了对保存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思思 导师:刘学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硕士) 2023年
【摘要】 药王庙是承载有形建筑空间与无形精神空间的物质实体,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它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医药卫生条件有限的年代,是人们祈求医药圣人保佑平安无病的重要场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进成 王法岗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3期 378-3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近原地埋藏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月书 李锋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2期 181-193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理念的转变,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掘和记录方法也发生着变化.20世纪30年代周口店遗址发掘方法的改革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史上的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记录方法的基础.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在泥河湾地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张玉柱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3期 363-3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考古遗址在自然因素下所经历的沉积、改造和再堆积过程,对于理解遗址完整历史至关重要,但迄今相关研究在中国旧石器遗址中开展得较为有限.本文在介绍遗址堆积与改造过程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因素研究中涉及到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对象之一——沉积物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冠翰 周新郢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6期 1108-112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亚河中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当地干旱的气候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同时大量保存良好的考古遗迹使得该地区十分适合进行农业活动与文明交流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年代学与植物考古学方法,对阿姆河流域范围青铜时代晚期至萨珊波斯时期的考古遗址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惠宜 导师:陈涛 山西大学 考古学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2022年
【摘要】 龙山时代是中国史前文明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阶段,中国传统农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无疑为中国历史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种植业作为农业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考古学家们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其中植物考古伴随考古学与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12年31卷1期 后插1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11年9月10日-12日,洛南盆地旧石器考古发掘现场会在陕西省洛南县召开.1995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洛南县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和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等国内、外学术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梅雅萱 导师:侯亮亮 山西大学 考古学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2020年
【摘要】 龙山晚期至夏纪年前后,粟黍农业在长期累积和持续发展中,出现了全面兴盛、繁荣的景象,在中国北方不同地区纷纷涌现出各自的文化序列。为了解该时期北方地区生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而滹沱河上游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已经显现,因此选择了处于地理气候环境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沈巍 导师:许清海 河北师范大学 考古学 考古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是在怎样的气候和环境背景下建造的?气候和环境如何影响商代晚期的文化?是考古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地层孢粉数据和景观重建算法( Landscape Rec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Muhammad Azam Sameer 导师:杨玉璋 张居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考古学 考古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农业的起源、传播和利用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农业为人类和文明的逐渐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了解古代先民利用植物资源的方式非常重要。很早以前,古代先民便开始利用植物资源,在新旧石器交接之际,古代先民开始尝试对植物资源进行栽培驯化。对这一时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卫奇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因年代接近2Ma而且出土貌似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品,对当前人类走出非洲的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旧石器时代考古传统理念也带来巨大冲击.作者对黑土沟"上文化层"的重新探查,确认它位于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鑫叶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以来,内蒙古高原发现了数十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在这些遗址中,不乏萨拉乌苏、水洞沟、大窑、金斯太、乌兰木伦、蘑菇山、扎赉诺尔等重要考古遗存.这些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内蒙古高原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分布和文化内涵.作者在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改课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2017年黔中地区的安顺市西秀区新发现8处史前洞穴遗址.遗址中的史前遗存可以分为4类,时代分别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新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该地区洞穴遗址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西秀区和黔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长春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安阳口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安阳口村六组,发现149件石制品,其文化面貌有以下特点:古人们在周围河床选取沉积岩中的硅质岩为主要原料和素材;主要使用硬锤直接打击法;石器的主要素材是砾石,类型包括属于砾石石器的砍砸器、手斧和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天媛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雷陂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黄家槽村二组,其文化面貌为:石制品的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器以砾石(石核)素材为主,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较少;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石器的加工方式主要为单向加工.该遗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鑫婧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8年
【摘要】 沙梁子古城出土的动物骨骼至少可代表9种动物,通过对这些动物骨骼进行初步鉴定和分析,结合该遗址出土的陶制品、石制品、铜制品、铁制品等遗物,分析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方式以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冼建春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葛洪研究分会第二届年会暨全国葛洪学术研讨会 2018年
【摘要】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及实地考察,整理出葛洪在广东地区曾涉足的除罗浮山外的数个活动遗址,为以后对葛洪及其学术思想、医学成就等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和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项晨 导师:郭怡 浙江大学 考古学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2017年
【摘要】 环太湖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限制了该地区稳定同位素研究的进展。近年来,由于骨骼中的无机质部分——羟磷灰石更容易抵抗土壤的污染,保存时间相对较长,越来越受到考古学研究的重视。本文以嘉兴马家浜遗址和庄桥坟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迟畅 导师:汤卓炜 吉林大学 考古学 考古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针对牡丹江支流海浪河流域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在2008年5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开展,此次调查收获颇丰,共发现了8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对海浪河流域的杨林西山、杨林南山、双峰、大龙头山、小龙头山、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卫奇 第十五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2002年发现线索,2006年进行考古地质勘探,2016年正式公布勘探报告.这个遗址埋藏在岑家湾台地82.42~83.75m深处,上覆70.92m厚的河湖相沉积层和12.58m厚的黄土堆积,下伏侏罗系火山岩.探坑文化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宇飞 导师:武仙竹 重庆师范大学 考古学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2016年
【摘要】 白龙洞遗址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位于湖北省郧西县神雾岭村4组,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汉水上游左岸。白龙洞地处我国南方和北方动物群结合部—鄂西—三峡地区,遗址现状和出土标本的保护均较好,先后经过多家大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多次发掘,出土有大量的各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