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11
- 8
- 4
- 4
- 4
- 14
- 6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万朝敏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或者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是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科学领域出现的崭新概念。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师之间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顾学范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遗传性代谢病(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IEM)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因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等的合成缺陷,使机体生化反应和代谢异常,反应底物或者中间代谢产物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洁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分子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医学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所谓“分子病”,这是相对于关注染色体病的细胞遗传学而言的,也许从方法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来认识、理解分子遗传学对我们临床医师更容易些和更恰当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陆权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儿科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总量最多和使用欠合理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2000-2003年儿童死亡病因评估报告,其中5岁以下死因的首位是肺炎,占19%。我国小儿肺炎病死数约占全世界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凯生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肠病毒71型感染是近来新兴的传染病,虽多数病人症状轻微,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一般肠胃不适症状,手足及咽部出现红疹及水疱等,但是肠病毒71型感染在少数儿童会造成致命的脑干脑炎及心肺衰竭,目前临床上尚无良好的指标可预测那些病人会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晓东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童最主要的病因及死因,全球每年约19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发展中国家病死率尤高。儿童ARI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除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此前已较为充分认识的呼吸道病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易著文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随着现代化工业、农业等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和环境破坏速度日益加剧,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日趋严重。儿童对环境毒物的清除能力较低,而且肾脏对毒物敏感性更强,儿童肾损伤会带来更加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杜立中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随着各地NICU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极低体重儿得到了救治,故人们多将研究的重点和高技术集中放在对VLBW和ELBW的救治。然而,在所有被救治的早产儿中,胎龄在34-36周者占了极大多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宏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而生长发育又是评价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国家儿童总福利水平的综合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同辛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diseases,PIDs)是一类与遗传相关且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由于它能提供识别与正常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丰富资源,从而引起了基础和临床免疫学家的重视和广泛合作,再加上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国英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首先描述,并命名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本病迄今病因未明,其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洁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全球约50%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消化系统许多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胃癌的发生均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照日格图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设计严谨、合理,样本具代表性,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方法先进、可靠,数据资料充分,符合规范、标准。结论不超出实际研究的内容,不作无根据的推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汤静燕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淋巴瘤,他们均起源于增殖分化过程中不同成熟阶段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循环至全身发挥功能,恶变后的相应淋巴细胞同样也可循环至全身,因此所有儿童淋巴系恶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虹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儿童尿路感染是婴儿和儿童中一种常见的急性病,也是最常见的细菌性感染之一,抗生素治疗大数有效。但尿路感染可以只局限于下尿路,也可以累及肾脏,更会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疤痕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石树中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新儿、由接生者用手挤去其口鼻黏液、断脐后、即夹住其两脚倒拎、并拍打臀部使哭,让产妇知道孩子出生是好的,以后如救不回来与接生无关。但在开展新生儿病理剖验研究死因时、发现如果未清理呼吸道黏液前急于刺激使哭、是导致窒息的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龚四堂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相对肠道外营养而言,肠内营养简单、方便、安全、成本低,减少了感染和血栓形成,营养成份更加多样,营养途径更符合生理过程,能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防止消化道黏膜的萎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秦炯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学科。神经系统包括中枢(脑、脊髓)和周围(外周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两部分。人的感觉、运动,以及思维、判断、推理、决定、记忆、学习等均由神经系统管理和支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段红梅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噬血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组以良性巨噬细胞增生和活化伴随其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遗传因素、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HPS,感染因素中以Epstein-Bar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伟利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不饱和脂防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形式,顺式脂肪酸的氢原子在脂肪酸碳链不饱和双键的同一侧,反式脂肪酸的氢原子在不饱和双键的两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洪建国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几十年以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常立文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弥漫性损害,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俞善昌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益生素(probiotics)被确认为是细菌制品,临床使用证明,口服益生素有益宿主健康。益生元(prebiotics)是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的数量而有益人体健康。目前使用的多数益生素是乳酸菌或双歧杆菌,但正在开发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栾佐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引进,国内小儿遗传代谢病(IMD)检出和诊断率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治疗。传统疗法包括对症的康复、手术和药物治疗;被动的排除治疗,主动的饮食、激素、酶替代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春娣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定义最早是由Apley提出的,是指发生在3岁或3岁以上儿童的一种反复发作性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发作次数至少超过3次,严重时可影响患儿正常的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峰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从2004年起,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O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美国国会批准2000-2010年为“疼痛控制与研究的十年”;欧盟确定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家骅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国内对孤独症谱疾病(autistic spectrum of disorders)已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良多。主要涉及患儿精神心理特质、诊断和训练。小儿神经科医师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现分述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封志纯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PROM),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发生率约为5%-10%,是产科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PROM母儿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其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汤庆娅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随着人类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已成为可控可治性疾病,越来越多的患儿得到了长期生存,在儿科领域也是如此。同样,随着临床检测手段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如小儿内窥镜的普及和胶囊内镜的临床运用,以往一些无法确诊的慢性腹泻伴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法伋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Barker教授提出了成人慢性疾病起源于胎儿的假说,即成人疾病胎源性假说(fetal origins of adultdisease hypothesis)。此后,许多学者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钱永如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小儿心血管疾病中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一组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综合征。1995年WHO修改心力衰竭的定义为:心脏不能输送供应组织在安静时或轻微运动时代谢需要的血液(氧),导致全身性病理生理的反应(神经、体液、肾脏及其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宏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我国婴幼儿教育主要存在下述误区:①只注重智力开发(文化知识);②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③教育错位,应在幼儿教育期间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大学还没养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祝益民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随着国内新生儿与儿科临护病房(NICU和PICU)的建立,新生儿和儿科转运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转运是以一个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一整体的特殊医疗系统。转运既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结构,也可指特定的功能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杜军保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晕厥是儿童常见病症。国外研究报道,15%的青少年至少有一次晕厥经历,晕厥患儿占所有急诊患儿的1%-3%。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的最常见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志敏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并可引起流行。近年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已引起普遍关注。该文综述了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目前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恩梅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喘息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喘息的病因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各种间质性肺炎以及哮喘等。GINA2006将5岁及5岁以下的儿童喘息分为3类:暂时性早期喘息、持续性早发喘息及晚发喘息(哮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敏媛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近十几年来,依据对复发危险度的判断,采取分型治疗的策略,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在国外先进治疗组中,儿童急淋白血病(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80%-90%,即使儿童急粒白血病(AML)也达50%-60%,疗效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绍平 第七次全国儿科疾病诊治技术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篇首>目前国内外治疗癫(癎)仍以长期口服抗癫(癎)药物为主,从1912年至今已有数十种抗癫(癎)药物投入临床应用。随着临床药理学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抗癫(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