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11
- 1
- 19
- 9
- 7
- 2
- 2
- 8
- 6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景姣姣 王新 等 《中国药房》 2017年28卷28期 4000-400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声敏剂的结构修饰及筛选声动力活性更好的声敏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声动力疗法""声敏剂""构效关系""So-nodynamic therapy""Sonosensitizer""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飞 郝兰 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24卷8期 632-6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制备出一种载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多功能造影剂(MBPLGA-HMME,MB:Microbubble),检测MBPLGA-HMME的基本性质以及HMME包裹在PLGA微球上后,性质改变情况,探讨其集显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媛媛 张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40卷4期 414-4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化学共聚将卟啉引入聚酰亚胺大分子主链;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通过改变溶液组成、纺丝电压等,调控纳米纤维微结构,从而获得具有微/纳立体结构和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士成 于海宁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年19卷6期 1092-10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卟啉类光敏物质助氧化作用的应用,并分析其助氧化作用机理;由卟啉类化合物构效关系,探讨了卟啉类光敏助氧化作用的生物学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平利 雍政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年24卷6期 462-4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血卟啉注射液不同温度放置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Polarls C18-A柱(5 μm,4.6 mm×250 mm),检测波长390 nm,流动相:甲醇:水:乙腈:四氢呋喃(160:220: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车艳辞 傅庆诏 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42卷6期 677-67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声动力学治疗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效应.方法:应用超声激活血卟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克隆形成率方法检测声动力学治疗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血卟啉单独应用对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单纯应用超声有一定的细胞杀伤作用,血卟啉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瑛 戴维德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14期 2771-2773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光敏剂亚细胞分布研究多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开展.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能够获得细节清晰的细胞断层荧光图像,可以进行精确的光敏剂亚细胞定位.但其样品准备过程复杂,费用不菲,而且对于荧光效率较低的光敏剂探测难度很大.目的:应用带像增强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涛 郑举敦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16年25卷3期 234-239页ISTICCA
【摘要】 光敏剂能否被肿瘤细胞高效吸收是影响光动力治疗效率的重要因素。亲脂性光敏剂易于被肿瘤组织摄取,但会使光敏剂发生自猝灭;亲水性光敏剂则有利于光敏剂在体内的转运,但肿瘤细胞摄取率会下降。本工作通过亲酯性的乙二醇缩合支链和亲水性季膦基团与卟啉相连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全文 张玲 《中国药业》 2014年21期 115-116页ISTICCA
【摘要】 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性能,对肿瘤组织的特殊亲和力以及能在肿瘤组织汇总集聚和滞留,近年来已成为医药界抗肿瘤药物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卟啉类化合物在医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慭然 《医学综述》 2013年19卷15期 2749-2751页ISTICCA
【摘要】 端粒作为一种生物钟,决定着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寿命.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DNA就会缩短一次,直至缩短到一定程度而终止分裂走向衰亡.同时,端粒酶则可以延伸端粒DNA来维持细胞的分裂能力.G-四联体是端粒DNA存在的一种特殊结构,可以有效阻止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萍 冉海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10卷11期 758-760页ISTICCSCD
【摘要】 声动力疗法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不断运用于肿瘤的诊治研究,尤其是超声激活卟啉类化合物在非表浅肿瘤的非侵入性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彬 陆家政 等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8年24卷5期 527-53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光敏剂是一种可吸收光子并将能量传递给不能吸收光子的分子,促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结论而本身又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化合物[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自明 何剪太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15卷10期 812-815页ISTICCA
【摘要】 本文对卟啉类光敏剂的特点、诊断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早期肿瘤荧光诊断上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长军 郝燕 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年26卷1期 97-100页ISTIC
【摘要】 综述卟啉类抗癌活性化合物在肿瘤细胞中的优先聚集机理及抗癌活性机理,为进一步研发卟啉类抗癌新药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萍 王永才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年6卷14期 2680-268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对锌原卟啉(ZPP)在贫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我院1999-01~2000-04门诊、住院和外院会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 408例,其中男563例,女845例,年龄12~83(平均46)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大勇 岳武 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11卷10期 459-46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声动力化学疗法(SDT)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即MTT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在SDT组、超声组、血啉甲醚(HMME)组、对照四组6 h的抑瘤率,流式细胞学(FCM)检测四组6 h的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四组6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志云 邓候富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6年37卷6期 426-430页ISTICCSCDCA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卟啉类化合物在肿瘤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肿瘤的诊断、光动力学治疗、声动力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其它治疗手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又姣 李官慧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年27卷9期 843,8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素钠抗凝血和EDTA抗凝血相比较,对锌原卟啉(ZPP)测定值有无差异.方法 实验分3组:末梢血ZPP值正常(<13μg/g Hb)、ZPP值刚超出13μg/g Hb、ZPP值大大超出13μg/g Hb.13μg/g Hb是表明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乃艳 顾瑛 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5年14卷1期 31-3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光漂白(photobleaching),又称漂白(bleaching),在光化学和光生物学领域,是指由光造成的发色团吸收强度或发射强度的减少[1].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使用的光敏剂也属于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竦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30卷1期 49-52页ISTIC
【摘要】 目的:将四苯基卟啉(H 2TPP)及其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从而筛选出较好的光敏剂.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荧光光谱,采用参比法测定样品的荧光量子产率.结果:实验表明不同的取代基对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竦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29卷5期 430-433页ISTIC
【摘要】 目的:将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电子吸收光谱,从而筛选出较好的光敏剂.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析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吸收光谱.结果: 实验表明极性不同的各类溶剂对四苯基卟啉的光谱性质影响并不明显,但不同结构的四苯基卟啉化合物的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喜载 黄丽英 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37卷1期 108-110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催化光度法测定灵芝中微量锌. 方法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于pH 9.50 NH-3-NH-4Cl缓冲溶液中,Hg(Ⅱ)催化加速Zn(Ⅱ)与meso-4(4-甲基,3-磺基苯基)卟啉(TTPS-4)的显色反应. 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德平 胡静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3年24卷3期 162-Ⅰ页ISTICCA
【摘要】 综述了血卟啉类化合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晓敏 吴健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2年12卷1期 52-56页ISTICCA
【摘要】 综述了卟啉类光敏药物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在设计与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光敏药物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分别讨论了肽链、糖基及核苷等功能基团修饰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光敏药物的探索性研究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惠 吴娜 等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26卷6期 499-500页ISTIC
【摘要】 目的:对249例5个月~9岁健康儿童进行血锌原噗啉(ZPP)含量调查.方法:用2001型血荧光测定仪测定血锌原卟啉.结果:95%上限值男性每克Hb为2.67μg,女性每克Hb为2.57μg,不同年龄小儿血锌原噗啉含量有所不同,以1岁以下组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红霞 李青山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2卷1期 24-26,32页ISTICCA
【摘要】 研究了抗坏血酸在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的Mn3+、Fe3+、Co2+和Ni2+的配合物(简记为MP)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结果表明它们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均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其活性顺序为Fe3+P>Mn3+P>Ni2+P>C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红霞 刘建业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2卷3期 213-214页ISTICCA
【摘要】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苯基卟啉锰(MnTPPCl)与抗坏血酸(H2A)的配位性质,测定了平衡常数及热力学性质,结果 表明:MnTPPCl与H2A生成了1∶2六配位加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媛 陈靖京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年30卷4期 248-251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卟啉类光敏剂DTP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的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DTP-PDT对食管癌细胞EC109的杀伤作用;酶标仪检测EC109细胞内DTP吸收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TP在肿瘤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海林 袁文博 等 《医药前沿》 2013年1期 139页
【摘要】 首次报道合成了1个新型卟啉类化合物,即四(3-氯-4-甲氧基苯基)卟吩.是以吡咯、亚硫酰氯、4-甲氧基苯甲醛等为原料,用Alder法制备.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紫外进行了结构表征.为进一步提高新药研究开发的效率,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雄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26卷4期 422-423页
【摘要】 <篇首> 卟啉类光敏剂是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桥联结起来的大共轭体系分子.它不仅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因其结构具有奇异的性能,与癌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在医学研究中可做为检测癌症的光敏剂和抗癌药物.随着人们对卟啉类物质的不断深入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翠华 方冶 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17卷3期 146-148页
【摘要】 目的:合成卟啉类化合物.方法:叶绿素a通过降解反应、酯化反应等得到脱镁叶绿酸a甲基酯,与Zn2+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在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Q)的氧化作用下C17-C18单键脱氢,形成卟啉类化合物.结果:用DDQ对叶绿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黎萍 陈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13卷6期 300-301页
【摘要】 <篇首>红细胞中锌原卟啉(ZPP)测定是铅中毒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作者于2000年5月对宁波市海曙区27个幼儿园1.5~6岁儿童作了ZPP检测,以期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含量.1资料与方法海曙区27个幼儿园,2000年5月共有儿童5221名,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梅亚琦 导师:孔金明 南京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8年
【摘要】 对于生物分子的检测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金属卟啉是一种共轭有机金属配合物,它能够模拟很多种酶的活性中心,在催化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结合点击化学技术,使用卟啉类化合物催化了原子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萍萍 导师:何佑秋 西南大学 化学 物理化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量子点和硫普罗宁(TP)修饰的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并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合成的量子点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贺蕊 导师:王伯初 阿部郁朗 重庆大学 药学 生物制药工程(博士) 2013年
【摘要】 海绵是次级活性代谢产物的丰富和重要来源。很多海绵次级代谢产物是由海绵的共生菌产生的。但是,大多数的海绵微生物在实验条件下仍然无法培养。功能宏基因组学可以不经过任何培养或分离步骤,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来开发未培养环境微生物。由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会杰 导师:刘浩然 湖南大学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血卟啉能选择性地富集在肿瘤组织。此后经过研究证实,卟啉类化合物都具有在肿瘤细胞中富集的特点,即卟啉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定位作用。恶性肿瘤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断侵袭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靖京 导师:刘天军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药学 药物化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癌症是世界性的难题。治疗癌症的手段除了常规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外,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兴的能够治疗癌症的方法。它利用光敏剂在肿瘤组织选择性浓集和/或滞留的特点,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敏 导师:江国防 湖南大学 化学 有机化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致命的“杀手”,其中癌症威胁居首。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化疗是临床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方法,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使用抗癌药物是治疗白血病的有...
【关键词】 卟啉类化合物 ; 9-β-D-巯嘌呤核苷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云娜 导师:潘景喜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合成了八种卟啉类衍生物,其中包括四种含有非离子型取代基团的卟啉和两类侧链上有阳离子基团的卟啉及它们的金属络合物,充分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团,不同取代位置及中心金属络合对卟啉和G4-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彬 导师:陆家政 广东药学院 药学 药物化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卟啉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光合作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环类药物的迅猛发展,卟啉类化合物在药学研究方面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当前卟啉化学研究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卟啉类药物的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余松林 导师:李步洪 福建师范大学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硕士) 2009年
【摘要】 实验研究了卟啉类光敏剂HiPorfin,HMME和PsD-007,以及第二代酞菁类新型光敏剂α-(8-QLO)PcZn和ZnPc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其中主要包括吸收和光谱发射特性,荧光的量子产率和单态氧的量子产率等。采用参比标定法,以罗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国辉 导师:刘天军 孙洪范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08年
【摘要】 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在医学影像中有较好的应用,在近红外荧光区,组织疾病中光的散射与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随波长的增加,拉曼散射迅速减小,使散射干扰也大为减少,且提供了一个血红蛋白和水的吸收都极小的区域;相对于常规荧光(λ<600nm)而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狄锋 导师:刘天军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07年
【摘要】 分子识别是指受体(主体)和底物(客体)间的选择性结合并产生特定功能的过程。这一过程类似于生命过程中酶与底物或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人工合成的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利于阐明生命体系中这类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机理。 糖类化合物是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七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 2005年
【摘要】 手性(chirality)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和酶等,几乎全是手性的,这些大分了在体内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自1985年Gassmann(l)等首次报道用毛细管电泳(capill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