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
- 4
- 20
- 7
- 5
- 3
- 3
- 24
- 8
- 7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余晓 田刻平 等 《中国护理管理》 2017年17卷2期 271-275页ISTICPKUCSCD
【摘要】 ICU患者病情过于危重或是被深度镇静而不能表达他们的治疗意愿,尤其在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时(须紧急抢救时).本文对危重患者临终决策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家庭会议对危重症患者临终决策的影响,发现积极主动并准备充分的家庭会议能够促进危重患者临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维维 权明桃 等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35卷10期 892-895页ISTICCSCD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不适当的约束及深度镇静导致肌力的快速丧失,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功能康复及回归社会的能力.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早期离床活动的了解更加深入.患者入院后不久在可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开进 薛洋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25卷1期 77-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深度镇静(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镇静)下行儿童埋藏牙拔除术的效果,探讨其利弊.方法:选择2005-03~2007-03需拔除埋藏牙的患儿187例(年龄6~12岁).术前由专业麻醉医生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1 mg/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娜 徐笑飞 等 《护理研究》 2007年21卷19期 1756-1757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1-3]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且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随着现代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技术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诊治手段之一[14],但胃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丽 李娟 等 《武警医学》 2019年30卷6期 472-4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采用STOP-BANG量表筛查深度镇静下行胃结肠镜检查术的受试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患病率及对低氧血症风险的评估.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胃结肠镜检查患者,以STOP-BANG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鸣宇 王祖禄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27卷7期 368-372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非深度镇静下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12月行CBA的259例房颤患者,其中深度镇静组应用咪达唑仑及枸橼酸芬太尼深度镇静156例,非深度镇静组103例.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林 唐昊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年14卷24期 3641-364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12月在该院内镜中心行无痛内镜检查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A组58例,B组56例.A组术前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海燕 王为学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22卷11期 1990-199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全关节置换术深度麻醉患者PaCO2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深度镇静,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深度麻醉时高碳酸血症均较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茂新 卢文韬 等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26卷5期 607-608页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持续深度镇静镇痛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行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转入ICU后给予机械通气,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泵注枸橼酸芬太尼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刚 梁艳华 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41卷3期 316-31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深度镇静麻醉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择期行ERCP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和普通鼻导管吸氧组(C组)各30...
【关键词】 高频喷射通气;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靶控输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青 黄志红 等 《吉林医学》 2019年40卷7期 1597-1599页CA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在门诊检查中实施中深度镇静的效果,探讨分析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在门诊检查的4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检查前镇静程度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实施初级镇静的24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中深度镇静的24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云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年22卷5期 508-51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过度镇静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入住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14例行机械通气成人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各项生理学参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川力 刘俐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2期 248-25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231例腹腔内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深度镇静麻醉组(A组,n=161)和非麻醉组(B组,n=70)两组。比对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正国 刘文雄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742-7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90例,年龄22~36岁,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分别在胎儿娩出即刻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地佐辛+咪达唑仑及同量生理盐水。监测各组产妇入室时(T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磊 高艺轩 等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44卷1期 125-128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比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50名CABG术后进入ICU,并需要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沛齐 周恩禄 等 《北京医学》 2014年11期 944-9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不同的镇静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0岁,BMI 19~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明 金凤 等 《山东医药》 2014年24期 91-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深度镇静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以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仪进行镇静深度监测;待手术开始后,将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00μg(2 mL)加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睿 戈之铮 等 《胃肠病学》 2014年9期 544-548页ISTICCA
【摘要】 背景:近年来,无痛内镜检查后24 h内不能驾车的规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目的:探讨无痛内镜检查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至少接受9年义务教育、进行无痛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EGD)的患者100例,100例进行普通EGD检查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知强 胡敏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3卷4期 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深度镇静止痛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临床效果.方法 214例ERCP患者通过2种不同镇静止痛法,甲组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静华 杜秋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22卷5期 533-5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调节持续硬膜外麻醉术中镇静深度能否减少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65岁)术前没有谵妄及严重痴呆的全髋置换术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采用丙泊酚镇静,术中持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调节镇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钊 喻田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年22卷7期 34-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对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期间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L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钊 喻田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年22卷7期 34-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对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期间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L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超 朱丽敏 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年6卷22期 7376-73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idazolam,MDZ)在6个月至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效果,探讨MDZ在镇静治疗中合理、安全的剂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常规进行镇静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钊 朱昭琼 等 《山东医药》 2012年52卷37期 23-2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变化及苏醒质量,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90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分为3组:C组(对照组):术毕等患者自然苏醒拔除气管导管;P组:术毕保留丙泊酚持续泵注至拔管;PF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21卷21期 2372-23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40例在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前进行详细的准备,治疗中和治疗后予密切观察和护理.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前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健 顾勤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年18卷5期 452-454页ISTIC
【摘要】 目的:比较腹部大型手术后需延长机械通气6h以上的患者,分别应用轻度镇静与深度镇静对发生精神障碍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60~80岁、全身麻醉、腹部大型择期手术后需延长机械通气6h以上患者142例,均持续给予丙泊酚镇静,随机进入轻度镇静组(R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进 郭应军 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17卷2期 98-10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丙酚不同镇静水平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动力学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ICU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轻度镇静组和深度镇静组各20例,观察患者呼吸动力学及胃肠功能的变化.结果 轻度镇静组和深度镇静组镇静时的吸气潮气量(Vin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宜民 孔忆寒 《山东医药》 2007年47卷26期 67-68页ISTICCA
【摘要】 对26例ASAⅠ~Ⅱ级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热疗66例次治疗,核心温度(参考肛温)40.0~41.8℃,维持240 min以上.升温期患者不能耐受时静注咪达唑仑,静脉泵人丙泊酚维持至降温期,降温期至40℃以下渐停镇静至清醒.结果本组在保持稳定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锋华 张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13卷20期 28-29页ISTIC
【摘要】 <篇首> 2005年2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深度镇静麻醉下全身热疗治疗肿瘤患者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鸣宇 王祖禄 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5卷6期 325-328页
【摘要】 目的 总结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7年1—9月行CBA并应用咪达唑仑及芬太尼深度镇静的138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咪达唑仑及枸橼酸芬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彤 《当代医学》 2017年23卷2期 43-44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内镜检查患者行深度镇静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共104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1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没有麻醉下的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接受深度镇静麻醉,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费莉 《医药前沿》 2017年7卷2期 161-162页
【摘要】 目的:分析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行腹腔内镜检查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深度镇静麻醉,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进行麻醉.将两组患者的检查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2卷9期 118-11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1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麻醉措施,观察组接受深度镇静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氧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鑫森 《医药前沿》 2017年7卷2期 20-21页
【摘要】 目的:探究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以及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4月间接收的80例腹腔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深度镇静麻醉,观察组进行深度镇静麻醉,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志成 李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28卷2期 200-201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中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深度镇静的应用效果并比较.方法 选取就诊的60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疗术,对照组采用深度镇静治疗方法.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清 《中国保健营养》 2017年27卷8期 393页
【摘要】 总结23例ARDS患者实施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患者在肺复张的过程中有效的深度镇静和维持气道压的稳定是保证患者肺复张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关键.俯卧位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防止压疮、导管滑脱、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167-168页
【摘要】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下腹腔内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100例择期行腹腔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非深度镇静麻醉状态下进行腹腔内镜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芬太尼0.05 mg静脉注射,1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燕 窦红昆 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32卷36期 50-5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门诊检查中水合氯醛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治门诊检查患儿10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水合氯醛口服,观察组采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镇静成功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9%,差异有统计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秀丽 朱英嵘 《医学信息》 2016年29卷12期 153-153页
【摘要】 目的:右美托咪定不同深度镇静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患者麻醉过程中电脑双频指数所监测到的镇静深度,按照维持的BIS值将患者分为A(BIS80-90)、B(B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金丽 曾祥刚 《中国处方药》 2015年11期 114-114页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深度镇静麻醉下进行腹腔内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自身意愿将其分为不进行麻醉的对照组(n =50)和进行深度镇静麻醉的观察组(n =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立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7卷33期 66-6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深度镇静麻醉下对患者实施腹腔内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腹腔内镜检查患者102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腹腔内镜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选择B1组以及B2组表示两组腹腔内镜检查患者的组别名称.B1组(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称 陈亚芳 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24期 180-181页
【摘要】 脑电双频指数( BIS)是一种测量患者镇静深度以及大脑清醒度的新型指标,在意识状态评估方面其具有准确、快速、全面的优点。本文介绍BIS评分在ICU患者药学监护(包括ICU中机械通气镇静监控、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级以及脑死亡、心脑复苏患者预后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祥 陈慧平 等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10卷2期 132-135页CSCD
【摘要】 姑息性镇静治疗是姑息关怀整体的一部分.镇静治疗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包含深度持续和浅度间隙镇静,即在生命末期有意降低意识水平,目的是缓解不能忍受的痛苦.预期患者将会濒死,降低生命末期的意识以缓解痛苦是恰当的.姑息性镇静治疗就是应对顽固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娟 卢宜民 等 《现代医院》 2014年14卷2期 55-5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红外线全身热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对42例ASAⅠ~Ⅱ级恶性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86例次治疗,核心温度(参考肛温)40.0~41.8℃,维持240 min以上.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无严重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芳 马永全 等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29卷1期 31-33页
【摘要】 肿瘤全身热疗是通过人为方法提高体温,利用热作用及继发效应杀死肿瘤细胞,控制癌细胞广泛转移的治疗手段.十九世纪末,美国医师Coley率先成功地将全身热疗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肿瘤热疗才逐渐建立了可靠的理论基础.随着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薛刚 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25卷23期 2879-2880页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深度镇静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4例肿瘤术后病人,ASAⅡ~Ⅲ级,无心脑血管病变,在设定核心温度为40.0~41.8℃情况下,病人不能耐受高温,此时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维持,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青华 王玲 等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28卷12期 1071-1072页
【摘要】 全身热疗(WBH)是近年晚期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WBH期间机体会产生明显的心血管应激反应、高代谢反应、心肺功能和内环境改变[1,2].为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必要了解深度镇静下患者体温升高对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对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永全 杜芳 等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27卷3期 196-198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深度镇静下193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193例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深度镇静下进行全身热化疗,观察治疗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发生烧伤51例,尺神经损伤6例,脉搏氧指夹挤压伤2例,血压改变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桃花 黄乐林 等 《江西医药》 2010年45卷2期 157-158页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两组各15例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优于后者.结论 脑血管疾病介入术拟选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光华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21卷3期 335-336页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深度镇静用于7岁以下保留自主呼吸患儿行胃肠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用于42例未用术前药小儿行胃肠镜检的镇静效果.麻醉诱导:联合使用七氟醚、笑气、氧气,麻醉维持;持续泵入丙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