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18
- 7
- 5
- 4
- 2
- 4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张京钟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神经系统新药研发效率的瓶颈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检测平台以评价药物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毒性。目前通常使用啮齿类动物来预测药物对人类靶器官和其他系统的毒性,但其有限的人类相关性和低通量是该方法的重大缺陷。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 Crispr/Cas9 ; 神经元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谢复炜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和社会公众对吸烟与健康的日益关注,吸烟相关风险评估发展迅速.风险评估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暴露评定,即确定人类实际接触量及接触情况,暴露评定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因此卷烟烟气暴露评定至关重要.生物标志物暴露评价方法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厚磊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背景肠镜筛查可能是预防大肠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受到很多权威指南的推荐。然而,结肠镜筛查对大肠癌发病死亡的作用尚未在随机对照试验(RCT)中得到证实,只有一个基于RCT 的Meta 分析表明乙状结肠镜筛查可降低大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当前研究旨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文海若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开展SD大鼠3天重复经口灌胃给药毒性实验联合肝、肾和外周血碱性彗星电泳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对遗传毒性试验常用的溶媒及阳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比较.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离子水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玉米油组、环磷酰胺(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蕾蕾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h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和外周神经中广泛表达,对神经再生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婷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对象,研究硒化镉/硫化锌(CdSe/ZnS)量子点对肝脏细胞毒性及其机制. 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dSe/ZnS量子点的微观结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CdSe/ZnS量子点的吸收发射光谱;以不同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凌亚豪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质,又称为PM2.5.它与公众身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研究关注的焦点.大量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章娜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是在生命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阶段),最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对人卵子/胚胎进行大量的体外非生理性操作的过程.最近研究表明对体外受精(IVF)实验室实行空气质量控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翔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细胞中γH2AX 的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评价卷烟烟气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NNK对CHO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剂量为0、25、50、100、200、400 μg/mL 的NNK 染毒中国仓鼠卵巢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燕平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检测新型抗纤维化药物氟非尼酮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在代谢活化(+S9)和非代谢活化(-S9)条件下检测312.5、625、1250、2500、5000 μg?plate-15 个剂量诱发S.Typhimurium 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秀段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s)是大气中各种具有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状物质的混合体,由于其表面吸附有多环芳烃等致癌物、SO2等刺激性物质、砷、铅等重金属物质,因此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武汉地区的PM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方鉴军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动物实验室是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机构的重要部门,实验动物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及可溯源性.从实验动物的购买、接收检疫、日常饲养管理、动物福利以及实验动物原始资料的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应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明翠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应用创造性酶切位点PCR-RFLP法寻找更廉价的内切酶,来检测PLIN1基因(rs894160)多态性. 方法:采用错配碱基的方法来创造新的酶切位点PCR-RFLP法检测PLIN1基因rs894160的多态性. 结果:经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由淑萍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rPDGF-BB)介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作用及对PDGF/ERK1/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培养HSC细胞,体外给予不同浓度(0,3.9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丹丹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根据国家标准GB/T16886.6-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中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植入试验.该项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样品直接植入动物体内后引起的组织学反应.实验日期为2015年7月15日,结束日期为20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姜晓燕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了解北方某铀矿区内不同工位放射性核素铀在植物体中富集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铀矿区进行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与核事故应急情况下食品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采集矿区不同工位常见植物样本,测定植物和土壤中放射性铀的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温占波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大气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能够吸附大量的毒害物质,可以深入肺脏内部,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以PM2.5为主的空气颗粒物污染可以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癌,局部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丽娜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新环保法规定了企业的环境预案备案、环境事件报告和通报要求.为落实新环保法要求,防范环境事件发生,加强事件响应,本文介绍了美国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和环境事件报告和通报的管理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应急预案技术支撑的不足,提出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入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鸽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雄性比格犬睾酮分泌的影响及睾丸的损伤. 方法:15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均衡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5Gy组和5.0Gy组.接受60Coγ射线腹部中心一次全身照射,照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清睾酮含量,照后60天取材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梁冰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血人参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失血方法制备失血性小鼠血虚模型,于给药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含量,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称重胸腺、脾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Co-γ射线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至嘉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量子点是一种由Ⅱ-Ⅳ族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三维尺度均在1~10nm的荧光半导体纳米晶体.本研究旨在观察InP/ZnS量子点对巨噬细胞活力和功能的影响,分析InP/ZnS量子点潜在的免疫毒性。通过探讨InP/ZnS量子点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舒阳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评价不同表面电荷的金纳米颗粒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作用,预测受试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并进行进一步的毒性机制研究. 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不同电荷金纳米颗粒对HepG2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的存活率的影响,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冯艳果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血小板功能亢进是产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必不可少的药物.本文主要综述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以了解抗血小板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抗血小板药物因作用机制不同而种类繁多,已成为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月圆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在植物蛋白研究过程中,用到很多如石油醚、β-巯基乙醇、SDS、聚丙烯酰胺、乙腈等有毒的化学试剂,这些有毒试剂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就本课题组在研究植物蛋白过程中用到的有毒化学试剂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加以归纳说明,旨在增强相关领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郝述霞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为检测指标,探讨安多霖的微波辐射防护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其中3个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g/kg、6g/kg和9g/kg体重,2个对照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安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单纯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研究7种不同诱导方式制备的大鼠肝匀浆的代谢酶活性,并探讨用低温液体法保存肝匀浆的可行性. 方法:SD种雄性大鼠,每组6只,用苯巴比妥(PB)、β-萘黄酮(βNF)和多氯联苯(PCB)3种诱导剂,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颖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保持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状态,是出具严谨、科学和准确检验报告的前提保障.《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指出:“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并定期修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核查、确认和校准的 SOP 等”;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慧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对HepG2细胞CYP2C19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MTT实验筛选出奥美拉唑对HepG2细胞无毒浓度.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奥美拉唑(0,0.1,1,10mg/L)对HepG2细胞...
【关键词】 奥美拉唑 ; HepG2细胞 ;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艳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探讨叶酸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致哈萨克族食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DNA甲基化水平影响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3×3析因设计,将体外培养的哈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叶酸(0.00μg/ml、0.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卢春凤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探讨ROS在异烟肼(INH)诱导的L-02细胞DNA损伤中毒性作用及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NH组、槲皮素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应用荧光探针DCFH-DA和Rhodamine123检测细胞ROS生成及线粒体Δ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健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了解叶黄素欧洲越橘提取物联合使用对大鼠30天毒性表现.方法:每天按0.417、0.833、1.67g/kg BW的叶黄素欧洲越橘提取物混合物给予大鼠灌胃30d,记录体重和食物利用率,实验结束时采血作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测,统计脏器系数并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春光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选用Ⅱ型糖尿病自发性模型GK大鼠为实验对象,在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的基础上,检测其对肝组织糖异生过程重要参与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GK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低剂量组(5m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曹会敏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均已证实煤焦沥青(coal tar pitch,CTP)具有致癌性,特别是对肺癌具有高度选择性.在正常细胞中,Keap1-Nrf2/ARE通路调节抗氧化蛋白和Ⅱ相解毒酶的表达,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该研究主要利用体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汪靖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调查福建沿海市售海产贝类中微囊藻毒素[MCs(MC-RR、MC-YR、MC-LR)]的污染状况. 方法:于2015年夏季分别在福建省厦门、莆田、福州、宁德等四个沿海城市采集市售4种海产贝类共80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靖琳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随着量子点应用日益广泛,其引起的环境和生物暴露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脾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研究量子点对脾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CdSe/ZnS量子点,动态监测小鼠体重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青杰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工业、农业、卫生和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核与辐射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国民接受的辐射剂量也在不断增加,发生各种核与辐射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目前国际形势的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全凯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GMA结构与甲醛相似,属低毒类;可诱导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具有潜在致癌性。筛选GMA诱导的16HBE恶性转化细胞(第30代)相关差异表达LncRNA及其相关mRNA,探讨差异表达的LncRNA在GMA诱导的16HBE恶性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简子海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全氟羟基物质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本研究探讨PFOS/PFOA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毒性,寻找评价PFOS/PFOA生殖毒性的敏感指标.设三个染毒剂量(0.1、0.01、0.001mmol/L)以及空白对照组,同步化L4期线虫24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唐文娟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与白血病细胞分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中较为保守的转导系统,调控着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尤其在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经公认Notch基因是与白血病有关的癌基因之一,且在白血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邓良利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抗性种群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变异情况,为监测和控制害鼠抗药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法扩增成都地区褐家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并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抗性率为13.6%;抗性种...
【关键词】 褐家鼠 ; 抗药性 ;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编码基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志兰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Metridia荧光素酶(MLuc)因其分泌性及较高的热稳定性而成为较理想的报告基因之一,但在使用MLuc作为报告基因的过程中发现:细胞培养基的pH变化使其发光值产生较大波动、血清的存在导致其检测背景升高,从而影响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为了进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艳伟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研究转cry1Ab/Ac基因大米对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影响.以丰富转cry1Ab/Ac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性资料。 方法:以转cry1Ab/Ac基因大米为受试物,选用24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三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子建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分析何首乌水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阐明何首乌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对人正常肝实质细胞L02中CYP1A2、CYP2C9和CYP2E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HPLC法测定何首乌水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MTT法确定何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卢叶丹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苯(benzene,BZ)是结构最简单的芳香族化合物,它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也是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物。慢性苯暴露可引起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疾病,但苯诱发白血病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关键词】 苯 ; 氢醌 ; 白血病前期造血干祖细胞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峰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是一种地方性、致残性骨软骨疾病,我国是世界上大骨节病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13年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大骨节病现流行于我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377个县,现症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鹏凌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1,4-苯醌(1,4-Benzoquinone,1,4-BQ)对人慢B 淋巴细胞(AHH-1)增殖的影响,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BFC2A 在其中的调控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尚平平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结合中国人群吸烟相关暴露参数,系统开展中国人群经卷烟烟气暴露铅的风险评估. 方法:重金属元素是卷烟烟气中重要的一类有害成分,其中重金属铅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2B类物质),无机铅化合物归为人类可疑致癌物(2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巧旭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OP)品种繁多,杀虫效果好,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家庭杀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接触人数最多的毒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OP混合物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调查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英杰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和数目的影响.方法:用血球仪检测受照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目,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照小鼠外周血Ly6C+和Ly6C-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根据单核细胞数目与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比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志豪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2016年
【摘要】 肿瘤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恶性肿瘤转移的一种特殊方式,往往导致手术切除瘤体不彻底和肿瘤复发.PNI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受到多种神经因子的调控,其中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