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3
- 27
- 4
- 2
- 2
- 1
- 5
- 5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傅向华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交感风暴以及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兼有心肌保护和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在复杂难治性交感风暴的干预中,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红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心血管疾病(CVD)已经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长期以来在CVD的防治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自4S以后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均提示LDL-C是CVD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可使CVD和总死亡率的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贾国良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全世界各国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疾病,至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亦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虽然近三十年冠心病的研究、诊断、治疗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时至今日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死亡的头号元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文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组织近百名专家,历时两年,多次讨论,集思广议,认真修订而成。是一部具有中国特点的高血压预防治疗指南。本文阐述了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防治状况、指南要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良龙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针对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的主要随机临床研究支架处理分叉病变(BL)最佳策略的争议从未停止。本文介绍了三项随机临床研究、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优化以及在众多的BL双支架处理技术中,如何实现高质效最终对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灏珠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遗传性心律失常指有家族聚集性,由基因突变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它包括两种类型:(1)发生在伴有结构性心血管病的遗传性疾病中的心律失常,可以称为继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由于遗传性疾病伴有结构性心血管病的病种较多,这类心律失常较多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顾东风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从总体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期望寿命逐年延长。但近30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侯月梅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心房颤动(AF)具有多发、高致残、高病死率和疗效不佳的临床特征。随着AF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措施已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心脏自主神经介导AF的研究表明,干预心脏自主神经可以显著改善AF的治疗效果,但仍存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等问题,因此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曾智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心脏瓣膜疾病是中国的多发疾病,其中以风湿性瓣膜病最为多见。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性心瓣膜病发生率在下降,但是由衰老所致的退行性瓣膜病变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又以主动脉瓣狭窄最为多见。心导管介入治疗在心脏疾病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建安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对比剂肾毒性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对比剂的直接化学毒性(离子性及含碘物质)、渗透毒性及组分中与黏度相关的毒性。其中渗透压及黏度是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明确致病机制对认识及防治对比剂肾病大有裨益。本文介绍了对比剂渗透压和对比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荆全民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约为每年每百万人中5~30例,其中男性比女性高2~3倍。主动脉夹层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新娟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压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减少的获益也已经为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不仅仅是一个压力问题,同时血压还与血管密切相连,主动脉的功能,特别是伸展功能是临床评价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中心动脉压(CAP)作为降压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长生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法林使用存在的问题、局限性与风险、初始剂量,以及正在进行的房颤抗栓治疗临床评价的新型抗凝药包括希美加群(Ximelagatran)(已撤市)和达比加群(Dabigatran)以及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大一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本文对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患等多环节的密切配合,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管理的参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葛均波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西方发达国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发生率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已成为老年人瓣膜置换的首要病因。长期以来,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主要治疗...
【关键词】 主动脉瓣疾病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 疗效评价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依彤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冠心病、脑卒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a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是当前PCI术后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部分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建平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尤其当我们遇到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葛雷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逆行导引钢丝技术提高了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0)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前向导引钢丝技术失败且靶血管有可视侧支血管供应的CTO病变,以及一些解剖结构特殊、预测其前向导引钢丝技术成功率不高的病变,如靶血管有可视侧支血管供应,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健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血管内超声(IVUS)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IVU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灰阶(Gray Scale)IVUS及虚拟组织学IVUS(VH—IVUS)两方面,回顾IVUS在2010年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傅国胜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生理机制决定了抗血小板治疗是ACS药物治疗的基石,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尤其如此。氯匹格雷防止不稳定心绞痛复发研究(CURE)和氯吡格雷辅助再灌注治疗研究(CLARITY)研究分别验证了双重抗血小板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霍勇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据估计,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至少200万人。与心肌梗死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心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大一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糖尿病高发的两个国家。据中国1996年统计资料显示,25~64岁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21%。在中国,糖尿病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迫切需要针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宇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antabIe Cardioveterdefibrillator,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快...
【关键词】 心律失常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除颤阈值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高传玉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冠心病的表现形式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最常用的、最方便的、最安全的、最价廉的、最快捷的、最准确的方法是活动平板检查和有症状时的心电图检查。其特征性变化是ST-T改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源明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心肾同为循环系统上的两个重要器官,不仅通过血管相互连接,还通过内分泌效应和交感肾上腺系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生理状态下,两器官借助血液动力学、神经内分泌、血管生物学途径,通过对血液动力、血管容量、血液容量的调控,发挥着稳定循环系统的作用。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跃进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心血管事件链”的提出阐明了心血管事件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向,更新了人们对于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及相互演变过程的认识,也变革了当代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理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进行性过程,冠状动脉可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斌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记物之一,它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随着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可准确测定低浓度CRP(O.15-1Om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华伟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尽管近年来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疗效不佳。而90年代发展起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经成为一种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吕树铮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年龄也不断前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428例冠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郝刚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新疆青河县位于阿勒泰东南,海拔900~3659米,全县由16个民族组成,总人口6.3万人.其中哈族占76.5%。汉族18.2%。通过半年援疆医疗工作,发现该地区由于地域,气候,海拔,多民族聚居,生活习惯等因素,青河县常见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万征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心肺复苏(CPR)CPR是指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简称(CPR)。复苏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病人的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可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CPR对象多是心脏骤停(SCAs)病人,其是直接危及人们生命的一大杀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木胡牙提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心房颤动大约占所有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年代及研究方法如房颤的检出方法和定义范围不同,造成房颤患病率的差异较大(O.1%~5%)。木胡牙提等发现房颤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及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等方面存在民族差别。本文介绍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波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11年
【摘要】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绝大多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造影结果显示并不是显著狭窄病变,斑块破裂以及继发破裂而来的血栓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来鉴别检测这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