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8
- 2
- 19
- 13
- 10
- 7
- 4
- 39
- 38
- 22
- 21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强亭燕 李香串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24年26卷3期 566-577页ISTICCSCDCA
【摘要】 连翘作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挥发油是连翘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连翘挥发油包含众多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如萜类、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秀华 于鸿翔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0年40卷2期 240-25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研究以‘山农0431×鲁麦21'RIL群体及其父母本为材料,用20% PEG-6000溶液和100 mmol·L-1NaCI溶液分别模拟干旱和盐环境,对12个小麦萌发期抗旱耐盐相关性状进行测定,结合已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小麦萌发期抗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黎明 李永霞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9年39卷1期 52-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抗穗发芽基因的等位变异与分布特征,利用小麦抗穗发芽相关的Vp1B3和Dorm-1标记对7个不同麦区的4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利用标记Vp1B3检测出Vp1的等位基因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凯 张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9年39卷3期 472-47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叶绿体DNA(cpDNA)的关系,揭示CMS机理.以2套K、V、T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太911289’和‘冀5418'、育性恢复的F1和各自的质供体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印广 李兴锋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9年42卷2期 89-9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小偃麦异代换系山农0095花粉,对其M1、M2代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M2代均出现频率不同和染色体数目不等(2nm41、2n=40和2n=39)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在两个世代的花粉母细胞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海 鲍印广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9年42卷1期 11-1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综合利用细胞学、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抗性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SDAU18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为52-56.在绝大多数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6的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方 刘海燕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年41卷4期 335-33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和八倍体小滨麦950059杂交合成了小麦-黑麦-滨麦草三属杂种,对不同基因组染色体在三属杂种F1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劲松49和小滨950059均包含44条小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燕 何方 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年41卷2期 139-14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篇首>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VV,2n=14)属禾本科小麦族小麦亚族簇毛麦属,分蘖力比较强,多花,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耐旱,抗寒性好,高抗锈病、全蚀病和白粉病[1].硬簇麦(AABBVV,2n=42)是利用硬粒小麦和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风坤 张秀荣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8年38卷4期 661-6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荚果和籽仁生长发育正常的花生品系‘05D610’及其籽仁皱缩变异系‘05D677'为材料,在荚果膨大阶段初期滴加赤霉素(GA,20 mg·L-1)和脱落酸(ABA,15 mg·L-1)处理幼果,检测荚果生长期间幼果或籽仁内源GA、AB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黎明 高华利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7年37卷12期 2370-23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中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的差异与分布,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6、PPO29与PPO18,检测了来自中国7个不同生态麦区的37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振 刘玲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5期 4739-47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能值法分析了不同农业循环模式的能值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循环模式.以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奶牛饲养系统和沼气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模式(CK),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农田循环模式、沼液还田的农沼循环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月 张艳霞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6年36卷6期 1135-11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普通小麦具有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细胞质的不育系为 Ven 型胞质雄性不育系(Ven-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Ven-CMS),是粘类小麦CMS的一种类型。该研究对小麦 Ven型雄性不育系冀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朝华 李岩 等 《遗传》 2016年38卷6期 566-5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缺铁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玉米通过分泌脱氧麦根酸(2’-deoxymugineic acid, DMA)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铁。为探明玉米DMA分泌通道蛋白基因YS3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本文通过克隆获得长为2813 bp的Y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纪春 胥倩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29卷2期 1-8页
【摘要】 结合全球倡导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和功能性食品的内容,首次提出"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可调节人体有益代谢,能给人体健康带来某种益处或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作为日常食物的口感正常、无毒副作用的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秋晓 彭莉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29卷2期 34-40页
【摘要】 蛋白质和淀粉是小麦的主要成分,其组分、比例和相关关系是面粉品质和加工用途的决定要素.以100份小麦高代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蛋白质含量、湿面筋、粉质参数、淀粉组分与面粉糊化特性的表型、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以选育多品质指标协调、适宜某些特殊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胥倩 苗永辉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29卷2期 41-49页
【摘要】 特殊颜色谷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品种,因兼具功能性、营养性和观赏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高端农产品创制的热点方向.这些天然色素不仅可以增添食品色泽,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视力等特殊功能.围绕特殊颜色谷物中花青素、麦黄酮和类胡萝卜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广凤 李冬梅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29卷2期 25-33页
【摘要】 以205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志英 李文淑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29卷2期 9-14页
【摘要】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质构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 郭红 等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29卷2期 15-24页
【摘要】 有益矿质元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伴随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小麦矿质元素营养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筛选低重金属含量高有益矿质元素的小麦种质资源对培育高营养矿质元素、低重金属含量的特色小麦新品种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星 王秀华 等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42卷1期 1-6页
【摘要】 为探明12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在山东泰安的生产适应性,为该地区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试验对株高、茎粗、节数、叶长、叶宽、叶片数、1m枝条数、鲜草产量等8个生产性能性状和粗蛋白、干物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5个品质性状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菲 唐玉倩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6期 1125-11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轮叶党参为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离体叶片和愈伤组织对轮叶党参进行诱变,选择最佳诱变组合,并对诱变再生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轮叶党参叶片和愈伤组织经EMS处理的存活率和分化率均低于对照,并且随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慎重 王瑜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2期 7116-71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10a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利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评价了不同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念元 宁堂原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4期 4324-43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玉米间作产量优势的光合机理,于2010-201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光-光响应曲线和光-CO2响应曲线特点、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鹏 张吉旺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期 576-5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时期对高产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次施氮尤其是增加花后施氮较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可提高产量9.3%-18.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元杰 马晓菲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3年33卷8期 1691-16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避免连续继代造成的愈伤组织变异,探索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对防风愈伤组织进行了超低温冷冻保存及植株再生研究.以关防风3周龄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单一变量法研究适宜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结果显示:(1)防风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的最佳方案为: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桂玲 余利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年13卷3期 456-4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小偃6号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利用UMN19、UMN25、UMN26、T2、T5、T13、S13、S1、T1、Wx-A1、Wx-B1、Wx-D1、YP7A、YP7B-1、PPO18、PPO29等16个功能型分子标记对小偃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阳 闫素辉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期 265-2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别于籽粒灌浆前期(花后6—9 d)、中期(花后16-19 d)和后期(花后26-29 d)对小麦进行弱光照处理,研究了籽粒产量、蛋白质组分及加工品质的变化.灌浆期弱光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晖 兰进好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年13卷6期 1055-10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6044×0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子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银平 王付欣 等 《遗传》 2012年34卷2期 240-24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几丁质酶是植物主要的病程相关(PR)蛋白之一.前期工作中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从海岛棉7124根部蛋白中分离到一个Ⅳ型几丁质酶(GbCHI).文章通过同源克隆获得了海岛棉GbCHI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蛋白的抑菌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志青 尹燕枰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4期 1085-10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1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ABA喷期处理条件下,小麦花后穗颈节伤流变化及其对籽粒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品种SN15伤流强度呈现出单峰变化,而大穗型品种SN8355呈现一定的双峰变化趋势,其伤流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广昌 王振林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7期 1827-18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是决定小麦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GMP以球形颗粒形式贮藏在小麦籽粒胚乳中,其含量及颗粒大小受亚基组成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以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施氮水平与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岩 周勋波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2期 3478-34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择华北地区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制度,冬小麦设置90、135、180 mm等3种灌水量.冬小麦收获后,播种夏大豆,夏大豆设置30 cm等行距、"20+40"cm大小行、"20+40"cm垄作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底墒和种植方式对夏大豆光合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林 陈雨海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7期 1888-18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设3种种植模式,包括25 cm等行距平作、"20+40"大小行平作和"20+40"沟播.研究了冬小麦沟播和平作种植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40"沟播产量显著高于平作;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水势(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刚 王振林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4期 1064-10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济麦19、济麦21、济南17等1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和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功能叶各项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爱清 葛淑娟 等 《植物学报》 2011年46卷6期 688-6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的应用是提高植物基因转化和表达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将烟草(Nicotiana tabacum)核基质结合区TM2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报告基因GUSA表达盒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正娟 高庆荣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1年31卷3期 525-5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鲁麦15'、‘Rht10鲁麦15'、‘Ms2鲁麦15'及‘Ms2+Rht10鲁麦15'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Rht10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ht10使小麦的挑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凤娟 贺明荣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3期 271-2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明确灌溉麦黄水引起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面团流变学特性劣变与籽粒贮藏蛋白聚合程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防雨池栽条件下,以‘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花后不灌水(WO),花后灌1水(花后14 d, w1)和花后灌2水(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勋波 杨国敏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3期 691-6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田间试验(2006-2007年)为基础,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能利用率和植株形态指标变化特征,夏大豆‘鲁豆4号'(Glycine max cv.Ludou 4)在同一密度(3.09×10~5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惠芳 李全起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6期 1548-15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的节水灌溉模式,2006-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冬小麦品种科农9204为试验材料,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研究了灌溉次数和灌溉时期对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籽粒蛋白质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惠芳 宁堂原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5期 1140-11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于2008年夏玉米(Zea mays)生长期间,在连续5a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研究了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杂草生物量和夏玉米产量.调查共记录杂草种类13种,秸秆全量还田时,免耕显著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慎重 宁堂原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20卷2期 541-5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通量的动态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环 贺明荣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1期 5930-59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藁麦8901做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和籽粒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千粒重、籽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平 王洪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年10卷1期 46-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八倍体小滨麦和普通小麦烟农15杂种后代选育出的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小滨麦种质系山农634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山农6343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阳 闫素辉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期 298-3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籽粒灌浆阶段(花后1~30 d)对小麦进行光强为自然光照45%的弱光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和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5.1~6.1 μm和20.7~24.9 μm,两峰值间的低谷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国敏 周勋波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2期 6458-64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群体不同分布对夏大豆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夏大豆‘鲁豆4号'(Glycine max cv. Ludou 4)在同一群体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分布方式,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忠民 尹燕枰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2期 6534-65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3个淀粉含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山农12、鲁麦21和济南17为材料,设灌溉和旱作2种栽培处理,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强、弱势籽粒中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强、弱势籽粒均含有A(>9.8 μm)、B(2.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云海 尹燕枰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2期 832-8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源库关系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农8355(大穗型)各处理A型淀粉粒体积分布、表面积分布百分比成熟期较灌浆中期明显提高,灌溉栽培条件下增幅分别在17.65%~22.88%、35.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智猛 万书波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6期 1407-14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花生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又能提高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保河 李向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3期 673-6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吉旺 董树亭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期 81-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增温对两个夏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掖单13号(YD13)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到成熟期增温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籽粒产量,ND108和YD13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6.6%和45.1%;叶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