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
- 15
- 3
- 3
- 5
- 5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茂林 陈浩量 《辽宁中医杂志》 2014年41卷7期 1384-1386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五大糖尿病临床试验(UKPDS、DCCT、ADVANCE、ACCORD、VADT)的陆续揭晓,特别是2008年三大糖尿病临床试验(ADVANCE、ACCORD、VADT)结果的公布,引起了全世界糖尿病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糖尿病防治策...
【关键词】 《黄帝内经》医学哲学思想;糖尿病防治;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平 王琦 《中医学报》 2018年33卷4期 598-603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①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②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其成 《中华医史杂志》 2007年37卷4期 207-211页MEDLINE
【摘要】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见 黄洁 等 《国医论坛》 2019年34卷2期 15-18页
【摘要】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进行了进一步诠释和发挥,形成中医学的“天人合一”观.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在针灸理论体系构建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卫 张瑞贤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4卷2期 145-148页ISTIC
【摘要】 五行学说在西汉之前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哲学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医学也不例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医学中产生了"五味"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在《黄帝内经》(本文认为《黄帝内经》中的"七篇大论"以及遗篇一篇均为西汉前所著,因此上两部分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洁琼 段晓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4卷5期 442-444页ISTIC
【摘要】 《道德经》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也是世界哲学宝典之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铮铮 周端求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34卷6期 133-136页
【摘要】 易学之阳阳学说、通变学说、天人学说等哲学思想,普遍运用于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针灸、推拿等医学领域、针灸、推拿等医学领域,系统地论述了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之辨证施治原则,确立了人体生理病理并变异之施治法则.审视分析、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亚美 朱文莉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34卷6期 136-138页
【摘要】 《肘后备急方》系东晋医药学家、哲学家葛洪所著,全书共8卷、73篇,其初名为《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肘后”,意指可藏于袖中或置于案头肘后,便于携带取用;“备急”为临床应用立时索取.书中载有大量的“简、便、廉、验”的急救方法,被誉为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峰 吕爱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33卷12期 1107-1108,1110页ISTIC
【摘要】 中医学的"肾藏精"、"肾主水"既有重要的医学内涵,又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文化密不可分,这在"肾主水"理论中得以体现.而围绕这一理论命题,笔者认为,从古至今尚有不少问题需要分析、明确.中医学的"肾主水"理论源自《内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爱云 刘兰军 《中医学报》 2010年25卷5期 886-88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从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论述.结果与结论:中医源于<周易>,二者密切相关,中医学是在汲取了<周易>的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建构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树剑 赵京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6卷3期 182-183,185页ISTICCSCDCA
【摘要】 阐述<内经>时代古人"神"的观念,认为"神"在哲学领域与一般观念中主要有变化、法则与主宰三方面的涵义.<内经>中"神"相关概念的内涵受到以上观念的深入影响,并以此为角度分析了"治神"、"守神"、"本神"、"心神"、"五藏神"等概念的形成与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沛华 蔡志诚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32卷5期 442-443页ISTIC
【摘要】 <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典籍,对中医学有深刻影响,同时<内经>又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著作,其朴素的天道观,为中医学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内经>的天道观及天人关系,吸取其合理成分,对慢性肝病患者养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昕旭 《河南中医》 2009年29卷8期 735-736页ISTIC
【摘要】 早在<内经>形成之前,我国古代自然哲学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认识,直到<内经>形成的时代,这种思想已趋于成熟,并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天人合一"思想不但体现了完整而超前的系统论,而且体现了现代的控制论.同时,还蕴藏着系统控制论:传递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景旺 吴敏 《国医论坛》 2017年4期 1-4页
【摘要】 目的:探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方法:查阅中医典籍及有关历史学、哲学书籍,对汉唐之际的医学格局进行考证.结果:张仲景本为一师式《汤液经法》的民间草医,王叔和不懂张仲景“论广《汤液》”的初衷而擅自加入很多《伤寒论》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遵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22卷4期 11-14页ISTIC
【摘要】 论述中医理论体系是在<周易>哲学思想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从中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诸方面分析探讨了<周易>理论的指导意义和临床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晨 陈蓝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04卷1期 60页MEDLINE
【摘要】 中医学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和价值追求,无不彰显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智慧和哲学精髓.其中对“和”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就是突出反映.关于这一点,在占代中医学代表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详尽阐述.其中《素问·逆调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伯英 《中华医史杂志》 2010年40卷1期 6-8页MEDLINE
【摘要】 健康理念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而改变.以观察和推理为基本认知手段的中医学形成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健康理念.虽然同样是观察自然,以自然哲学作为原理进行论述,但由于构建理论体系的不同,西方医学传统的健康理念就是身体不生病.文艺复兴之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坚 顾春燕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20卷6期 356-358页
【摘要】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丰厚,其论治思想对现代疾病的病因、病机乃至治疗方面都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求中和、取象比类思想作为<黄帝内经>的医学和哲学思想,在现代血液系统疾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及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凤利 《中华医史杂志》 2006年36卷4期 201-205页MEDLINE
【摘要】 从《说文解字》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考察,前者具有接受后者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二者所反映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以及人体解剖、疾病和治疗知识,可知:《说文》中蕴涵的中医学知识与《内经》一脉相承;《说文》所体现的"天-地-人"宇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鲍晓东 《中华医史杂志》 2004年34卷2期 89-92页MEDLINE
【摘要】 <管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深刻,诸子之中,倍受瞩目.探讨其哲学思想对祖国医学的影响,可认为在阴阳观方面,<管子>是继老子首先将阴阳概念哲学化后,较早地将其升华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并较为系统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尚阳思想、阴能制阳和阴阳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利民 《中华医史杂志》 2004年34卷1期 21-26页MEDLINE
【摘要】 <黄帝内经>论述了神、魂、魄、意、志、思、虑、智、情与人的生命、生理及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对身心发展规律和保健养生方法也有精辟论述,这些朴素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反映了中国医家自古就有崇尚科学的精神,其系统而综合的论述自然、人体、脏腑功能、精神情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