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
- 5
- 1
- 10
- 1
- 1
- 1
- 1
- 20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志慧 《兰台世界》 2012年9期 54-55页
【摘要】 据统计,《山海经》涉及的植物有160种,保存了动物、植物、矿物药材的档案共计有113处,这113种中药材又可分为治疗五官科、神经、妇科、消化、精神等几大类别的疾病,还有一些具有养生、美容、调理、宗教作用的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芙蓉 于晋海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45-50页
【摘要】 《易经》先天八卦中的乾卦、坤卦、离卦和坎卦分别代表南方、北方、东方和西方四个方位,象征古人世界观中天、地、火、水四要素;这四个方位与《山海经》中的太阳神崇拜、火神崇拜、月亮神崇拜,以及龙图腾崇拜和虎图腾崇拜存在着密切联系.先天八卦不仅有先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冉俐 张斌杰 等 《西部中医药》 2021年34卷11期 87-89页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因其在预防、治疗和预后3个方面的紧密联系,成为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理论雏形,囊括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摄生、调护与转归,而《山海经》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记载,可能存在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萌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宁 邵英俊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19卷12期 85-87页
【摘要】 本论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选取《山海经》中医内科单字病名的翻译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医文化的英译,分析比较《山海经》2个英文全译本—王宏2010年的译本和安妮·比勒尔1999年的译本,总结《山海经》中中医内科单字病名的英译现状.关于《山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振宇 杨泽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22卷1期 123-127页ISTICCSCDCA
【摘要】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记载地理、神话、动植物、矿物、祭祀的一部奇书,几经遗佚.书中内容集中体现了我国先秦、秦汉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就包括对植物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形态及与其相似的植物来定性描述植物,且植物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本研究就《山海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亮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10期 1226-12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山海经>中对于植物形态功能的描述,参考历年来学者对于<山海经的注释,对照现代植物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景贤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1期 154-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山海经>一书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是研究我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是中国神话的渊源.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石,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从<山海经>与中医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新悦 周永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53卷5期 50-52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探讨《山海经》中关于疫病的内容,研究古人对疫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防治思想.《山海经》在防治疫病方面具有未病先防、多用酸甘药及重视外治法的特点,对探究疫病的起源及指导现代疫病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宁 叶青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12卷29期 156-159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山海经》中医外科病名术语英译的整理和分析,促进译文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方法 根据目的 论文章选取《山海经》中医外科病名术语的翻译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医文化的英译,分析比较《山海经》两个最新的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奕望 《思想与文化》 2016年2期 360-370页
【摘要】 《山海经》神话包含着大量远古医药资料,拉开了我国医药神话叙事的序幕.《山海经》的医药神话具有双重性,客观世界与虚幻想象间、现实与超现实间的碰撞,展现出早期人类对于健康、幸福、长寿的渴望与追求.《山海经》医药神话的文化价值继续存在着,正如《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媛 赵鸿君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2期 136-137页
【摘要】 《山海经》中记载8个外科病症名词:痔、瘿、痈、疽、瘘、癙、毒、痔衕[1-2],本文通过与《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先秦两汉具有代表性医籍进行比较,研究其发展与演变。有似病名而实非病名者,不在研究之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胜生 罗碧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6卷3期 351-357页
【摘要】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面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病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炼 王雪飞 等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31卷1期 76-80页
【摘要】 纵观中国医学史,中医治病,自古就有辨病和辨证两种方法。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最早是确定病种并赋予病名。由此可知,辨病早于辨证。远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以部位命病名的描述,如疾首、疾目、疾腹、龋等。《山海经》载以专用病名命名者就有疸、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春 吴孝兵 《人与生物圈》 2012年5期 30-32页
【摘要】 神奇的乐器因扬子鳄的皮较为结实,古人很早就取其皮蒙鼓,称之为“鼍鼓”。蓬鼓频频出现在古代典籍之中。公元前12世纪的《诗经·大雅·灵台》记载,有民间乐器“鼍鼓逢逢”。《山海经》记载.黄帝用鼍鼓声震五百里,最终战胜了蚩尤。先秦李斯在《谏逐客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维杰 吴柯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23卷3期 21-23,30页
【摘要】 王先生<试论>,是要为杜甫无海棠诗之谜,作出新解.他根据涛诗<棠梨花和李太尉>断定:西蜀海棠是在杜甫入蜀70年后的830年,才由李德裕移来赠与薛涛种植的;涛诗<海棠溪>则是写西蜀海棠到830年后,才"栽种成片"的情景.我们在<质疑>中已证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收平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2019年
【摘要】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山海经》里有丰富的医药知识;《山海经》里有许多养生治病的观念充满取类比象的哲学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奕望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葛洪研究分会第二届年会暨全国葛洪学术研讨会 2018年
【摘要】 《山海经》神话包含大量远古医药资料,拉开了我国医药神话叙事的序幕.笔者试从天行疠疫与民间疾患的对比入手,以人类学观点解读《山海经》医药神话的双重性,在客观世界与虚幻想象之间、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显现出早期人类对于健康、幸福、长寿的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收平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2016年
【摘要】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也是最早的神话作品,传说是大禹和的属下伯益所著.《山海经》除了文学价值,还有科学地位,全书共三万一千字,记载了一百余种动物、植物、矿物,及用这些动植物来养生治病的方法,对后世养生学有一定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媛 第二十四次全国医古文学术交流会 2015年
【摘要】 《山海经》记载了50余个病症名词,本文以清嘉庆元年扬州阮氏嬛仙馆刊刻晋·郭璞注《山海经》为底本,借助《说文解字》《尔雅》《释名》《故训汇纂》等辞书,参考袁珂《山海经校注》《山海经全译》等著作,对"蛊"、"狂"、"癙"进行研究,分析其本来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夏奇艳 导师:冯文广 成都理工大学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最近几年,关于中医中药到底是不是科学的问题争论得沸沸扬扬。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几方面,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中医中药的起源,试图阐述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与人类学、社会学、传统文化的联系。一是神话表达的信息,这是研究远古社会的一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维波 第二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 2004年
【摘要】 砭石是中医最古老的医疗器械,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早在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关于砭石的地理起源,《黄帝内经》涉及不多,只在《素问、异法方宜》中指出“东方之域……其病多痈疡,其治宜砭石”,但这仅说明住在东方的人,易患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有利 《世界中医药》 2018年13卷8期 2059-2062页ISTICPKUCA
【摘要】 在中医古籍中命名尤其繁杂,为了更好地探讨淋巴结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必要从瘰疬与淋巴结核的命名之源开始探讨.通过对古籍文献整理,结合中国医学史、西洋医学史等书籍对瘰疬与淋巴结核进行对照发现我国治疗瘰疬史要早于《灵枢· 寒热篇》记载.从《山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晓阳 吴国居 等 《生物学通报》 2017年52卷9期 2-6页ISTICCA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知和利用灵芝的国家.中国的古籍中也存有大量与“灵芝”相关的记载.但是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灵芝究竟何时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芝”“灵芝”“芝草”等字词进行深入剖析,以及对与“灵芝”相关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7卷3期 134-140页
【摘要】 《天问》中的诸多神话材料可以与《山海经》神话材料相互印证补充,使上古神话复原,让我们能领略到完整的神话故事。同时,一些始见于《天问》的神话,也丰富了古代神话宝库。因此,《天问》神话对古代神话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