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9
- 5
- 2
- 53
- 1
- 1
- 1
- 19
- 10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汤志刚 杨继若 等 《甘肃医药》 2025年44卷3期 244-247页
【摘要】 《灸经图》是中国传统医学珍贵的历史资料,本研究对敦煌《灸经图》进行了深入的文献考析,探讨了其在治未病领域的应用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糅综述和方法论探讨,阐述了《灸经图》中的治未病方法如何与现代健康理念相结合的实践方法,并探索其现代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伟 张学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37卷8期 21-23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敦煌遗书《灸经图》的研究及剖析《灸经图》中图4灸方,对敦煌古穴脚痹经的定位、主治病症进行考证、总结,并列举典型医案,发现其与现代针灸学中的血海穴相符,为脚痹经的临床应用拓宽了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素慧 高崚 等 《中医研究》 2024年37卷3期 62-65页
【摘要】 宋代王惟一系统总结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编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厘定腧穴、统一术语、规范经脉病证和穴位应用、重视针灸预后和禁忌证、修订针灸图谱,首创十四经(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腧穴归经分类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最早由政府颁布的国家...
【关键词】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惟一;针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伟 刘福花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31期 113-114页
【摘要】 敦煌石窟中藏有公元4世纪到公元11世纪印本及古写本6万卷,学术界统称其为敦煌遗书.敦煌中医药文献为敦煌遗书的重要分支,其内容自成体系,广泛涵盖理论与临床.敦煌针灸文献有二十个卷号,其中以《灸经图》最具代表性.文章力图通过研习敦煌遗书《灸经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杨继若 《西部中医药》 2019年32卷9期 31-34页ISTIC
【摘要】 探讨敦煌遗书《灸经图》治未病之保健养生按摩法,指出《灸经图》按照九宫八卦在人体布阵组穴,达到天人合一;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衰痹是衰老与疾病的主要原因;按头体四肢顺序布穴是其独特思想;四天庭与发际等头穴构成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及枕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大瑞 韦企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26卷6期 383-38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即刻影响.方法 视神经萎缩患者30例(51只眼),由同一名医师针刺双侧风池穴,进针方向朝向对侧眼球,用热补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5 min.针刺前及出针即刻采用两种空间频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杨继若 等 《西部中医药》 2016年29卷2期 37-40页ISTIC
【摘要】 从四天庭穴的历史沿革、同名四穴组的方义及广泛应用、四天庭穴的布穴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敦煌《灸经图》四天庭穴组的历史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承霞 徐亚莉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5卷12期 69-71页
【摘要】 敦煌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医学卷中的《灸经图》是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之一.通过分析《灸经图》对腧穴的定位、灸治特色以及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原则,认为其独特的取穴方法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灸思想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有较好的疗效,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西部中医药》 2015年28卷7期 30-34页ISTIC
【摘要】 多年临床验证分析发现,敦煌《灸经图》是与伏羲八卦、长沙马王堆帛书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与中外印藏医、以头脑心脐为脉道渊源的观点相似.治病首选头项部穴,揭示了头脑为人体经脉源始根本,脑强则身壮的思路与“人老脚先老”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照;四天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强 田永衍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5期 7-9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可以发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关于足太阳经在背腰骶部后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杨继若 等 《西部中医药》 2014年12期 25-27页ISTIC
【摘要】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干横向皮节过敏带与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张瑞 等 《西部中医药》 2013年9期 36-39页ISTIC
【摘要】 《灸经图》组方取穴多少、艾灸壮数多少皆因病制宜,有针灸史上治疗五劳七伤最早最完整的组方,其按九宫八卦在人体布穴,治病首选头部穴,是同名四穴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四天庭穴是存世最早的同名四穴组,也是中国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它有传世不见的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辉 邓灵芝 等 《西部中医药》 2012年25卷8期 51-52页ISTIC
【摘要】 就<灸经图>22个古穴中"手小指头"穴、"足小指头"穴、"手十指头"穴穴位名称来源及其主治病症等进行考证论述,指出各穴位名称亦见于<龙门石刻药方><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针灸大成>,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了例证,有助于古穴奇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 汤志刚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31卷4期 241-242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 庄虔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07卷6期 526-528页ISTIC
【摘要】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唐初著名医学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孙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如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结合,将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重视对药学和方剂学的研究,被后世誉为药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啸虎 张建斌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27卷4期 6-7页ISTIC
【摘要】 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的经脉循行图和经穴图进行了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清代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认识,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作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侬 王文 《陕西中医》 2011年32卷2期 236-237页ISTICCA
【摘要】 1900年敦煌莫高窟所出<灸经图>中有五册穴,有取穴部位,有引线标示,有灸方配穴与主治病症.图中文字见于<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例证,有助古穴奇穴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伟 张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11期 163-165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对敦煌《灸经图》要旨的研习,以及根据《灸经图》原图11中关于足心古穴的记载,将《灸经图》中的足心古穴与现代抗衰老医学进行首次探析,旨在寻找古《灸经图》与现代抗衰老医学之间联系的契合点,以使古老的敦煌针灸奇葩在抗衰老领域绽放光彩,从而进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灵芝 张侬 等 《西部中医药》 2011年24卷9期 38-39页ISTIC
【摘要】 古<灸经图>中背俞穴距背正中线二寸三分的特色取穴方法,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医心方>,为针灸流派中出现过的取穴方法,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天有 王亚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26卷12期 65-67页ISTIC
【摘要】 对敦煌医书重灸思想进行了探讨,指出其特点是治疗范围广泛,多用于治疗疑难杂症,灸法体现唐时的特点,治疗病种多,且灸量大,并从现代相关灸进行了阐述,认为敦煌医书重灸有着积极临床应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健华 《吉林中医药》 2009年29卷9期 822-824页ISTIC
【摘要】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也是人体的要穴之一.各种针灸文献对委中穴的穴名、定位进行了详细说明,对该穴的各种操作方法、穴位的解剖结构,及古今的各种针刺功效主治进行了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冠宇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19卷2期 82-83页ISTICCA
【摘要】 北宋东京的针灸学较之前代有了重大发展,王唯一的<针灸图经>、针灸铜人与针经石刻以及医学中的针科教育,在针灸史上都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当时针灸书籍的大量刊印和针灸名医的医疗实践,也对后人有深远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效岩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41卷3期 37-39页
【摘要】 通过对敦煌《灸经图》要旨的研习和结合导师应用其中古穴的临床经验,对《灸经图》中百会古穴从现代腧穴层次解剖、有关百会古穴的原图及原注文以及应用《灸经图》中百会古穴为主穴的现代临症验案举例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灸经图》中所载的百会古穴与现代的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红菊 《中医文献杂志》 2002年2期 28页
【摘要】 <篇首> 敦煌医书中编号为S.6168及S.6262的<灸法图>,编号为P.2675的<新集备急灸经>是唐代写绘带有穴位图谱的两部灸疗专著.其中所列穴位名称各具特色,更有一些在历代针灸书籍中从未出现的穴位名,而"脚五舟"即属于其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访江 肖国民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6期 2831-28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灸经图》是敦煌医学古籍图书,是极具代表性和有珍贵价值的针灸学古文献资料之一."治未病"是中医学中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理念,通过重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对疾病的预防与转归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灸经图》概述、学术价值、载穴考证、组穴特点,以及在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蒲宁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23年42卷12期 1304-1307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敦煌《灸经图》思想运用针刺治疗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根据敦煌《灸经图》思想进行取穴行针刺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丹 张永臣 等 《中国针灸》 2018年38卷10期 1125-112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北宋著名医家王惟一,集宋以前针灸之大成编纂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下简称“《图经》”),后依据《图经》铸成针灸铜人两座,并将书中全部文字刻于石碑.三者形式不一,但均体现王惟一的针灸学术特色,即确立腧穴数目增补与分类、详述经脉主治与腧穴施...
【关键词】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茵 商海霞 等 《中国针灸》 2016年36卷5期 548-5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之一.因其与传世医书内容不同且历代医籍未见收栽,一直成为各医家研究之重点.针对《灸经图》中用于肠腑病的大肠俞、膀胱俞、大小肠俞、聂俞、慈宫这5个腧穴进行文献整理,试图从《灸经图》对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景云 汤晓龙 《中医药文化》 2021年16卷6期 568-578页
【摘要】 对英藏《明堂灸经》残片进行释读,并与俄藏《明堂灸经》对译比较,加之与传世文献《太平圣惠方》卷一百《明堂灸经》及元窦桂芳《新刊〈黄帝明堂灸经〉》比对,可以判断英藏、俄藏本《明堂灸经》属同一版本的不同抄本,与《太平圣惠方》、元窦桂芳本一脉相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树成 卢佩斯 等 《中国针灸》 2013年33卷11期 993-99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灸与电温针(电针结合温针)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3例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显示为中度损伤的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按单盲随机原则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和电温针组3组,每组31例,均以损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天生 汤志刚 等 《中国针灸》 2011年31卷4期 375-3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敦煌石窟<灸经图>图4是针灸史上治疗五劳七伤最早、最完整的组方,而图12则有图穴无功能主治,成为千古之谜.通过探讨分析和临床验证,两图相辅相成,是临床防治五劳七伤、保健灸治耒病组方的姊妹篇,按照易经八卦顺应程序在人体布阵组穴,让天人达到最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伟 《中医杂志》 2011年18期 1613-16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灸经图》要旨的研习和结合其灸治五劳七伤方研究,对《灸经图》中的五劳七伤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探讨,认为《灸经图》中灸治五劳七伤是很完善的,并发现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相符,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梦叶 王璇 等 《中医学报》 2015年8期 1160-1162页ISTICCA
【摘要】 针灸标准化制定存在的问题:标准依据的差异性;标准规范的差异性;临床与理论的差异性。此外,中医更注重个人行医经验,每个人衡量的标准差距很大。对于同一病证,针灸医师也会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疗法。因此针灸并不能完全强硬地依照标准来实施。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志刚 戴学新 等 《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34期 19-20页
【摘要】 1900年敦煌千佛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内容上与传统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敦煌《灸经图》图16中标引四天庭穴在头后枕部,上下左右四穴,《灸经图》这样布穴意为着什么?这个千古悬案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 汤志刚 等 《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45期 27-29页
【摘要】 《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是首次发现而未见传世的古医籍内容上也与其它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它组方取穴多少、艾灸壮数多少皆因病制宜,开创针灸史上以整体观为原则的辨证施治先河;它对于大病、重症治疗大都根据人体器官的重要主次,首选头部穴...
【关键词】 敦煌《灸经图》/ 整体观;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佐忻 全瑾 《中医药文化》 2009年4卷1期 53-54页
【摘要】 凌云是明代著名针灸学家.2008年4月,凌云16世孙、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中医学家凌耀星教授无偿向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捐赠8件家藏珍贵医学文物,其中有凌云<经学会宗>抄本一册.经考察,认为它是凌云的遗著,即<经学会宗·图歌篇>.现...
【关键词】 凌云;明代针灸学;(<经学会宗·图歌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娄琦 导师:王晓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以“太极图”为理论模型,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腧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研究分析。
方法: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电子版《针灸大成》为主要检索源。以脾、胃经具体腧穴名称及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汤志刚 甘肃省针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2017年
【摘要】 1900年敦煌千佛洞出土的《灸经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内容上与传统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敦煌《灸经图》图16中标引四天庭穴在头后枕部,上下左右四穴,《灸经图》这样布穴意为着什么?这个千古悬案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邢家铭 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资料总结表明,敦煌石室医学卷子中所涵盖的针灸内容在针灸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后人研究针灸内容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灸经图》和《新集备急灸经》为现存最古老的针灸实物图谱,记载的"灸疗点"为腧穴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记载的灸治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汤志刚 第三届全国穴位埋线疗法经验交流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2015年
【摘要】 涎潮症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三篇,“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升天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风厥涎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王师认为,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小强 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看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关于足太阳经在背腰骶部后正中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艳 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 2011年
【摘要】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唐初著名医学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孙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的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如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结合,将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重视对药学和方剂学的研究,被后世誉为药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振华 导师:张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中医脉诊法在《内经》中有大量的论述,其中人迎、寸口对比诊法在《内经》中提及达到了十几篇之多,可谓详尽。在《内经》中人迎、寸口脉法直接用于指导针灸临床,运用此诊法,去定位病变经络,再根据寒、热、虚、实制定治则治法并判断预后。其理、法、穴、术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琳 朱炎贞 等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6期 43-47页ISTIC
【摘要】 《针灸全生》为清代针灸学术的重要文献,为了更好地延续中医文化传统,挖掘其中的学术价值,同时为临床治疗寻找新思路,我们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编排方式简明,主要突出诊断治疗原则和临床经验总结这两个方面,包括注重穴位定位的准确性,操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颖曈 黄远程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0卷9期 2394-240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分析,探究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腧穴应用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起至2022年8月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健鑫 范郁山 等 《安徽医药》 2023年27卷11期 2290-2295,后插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构建科学研究图谱.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上通过关键词"针灸"和"失眠"检索近20年的文献,利用CNKI自带功能分析年度发文趋势,以CiteSpace软件为基础对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树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55卷1期 33-45页
【摘要】 17世纪下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医生威廉·瑞恩曾经在日本短期旅居,他于1683年出版了拉丁语著作《论关节炎》一书,其中有瑞恩摹绘的4幅铜人图,以及他对针灸技术的详细记述,这两部分内容于1974年以《论针灸》为题发表于英文期刊.这是欧洲第一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洲 李应存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15卷31期 132-135页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正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法国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本张机(字仲景)《五脏论》中所提到的"骨假筋立"说可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进行了透彻的揭示.骨假筋立,大意为骨骼凭借肌肉、筋得以存在;体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