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
- 1
- 16
- 10
- 5
- 11
- 6
- 6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崔占龙 夏泉 《学术研究》 2021年12期 172-176页
【摘要】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是民国时期广东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持续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医学校.1936-1937年围绕校长遴选,学校董事会内部、董事会与师生、校长间展开激烈博弈,折射出各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各方为学校发展大局选择妥协,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 黄凯文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36卷1期 59-61页
【摘要】 谭次仲为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医学理论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医科学化"思潮的代表人物.谭氏提倡学校系统教育,于1935年开设了谭次仲函授国医学社,编撰中医教材,培养中医人才,为近现代岭南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为弘扬传统医学作出了有益的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沛沛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9年
【摘要】 近代上海的中医药文化,是以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以产生大量的名医名著、不同流派的医疗实践、形式多样的报刊杂志、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现代雏形的医疗机构以及繁荣兴盛的中医社团等为史实;在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处于特殊的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黎 《医学与社会》 2025年38卷4期 131-137页ISTICPKU
【摘要】 随着近代西医知识体系传入我国,传统中医的师徒传承逐步转型为新式院校教育.学者对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的关注由来已久,关注点包括整体情况概述、地方史考察、个案分析及对教材、课程等具体类别的研究等方面.通过综述近代中医院校教育史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天骄 王育林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10期 1063-1069页ISTIC
【摘要】 近代中国女子医学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利用学校毕业纪念册、媒体报道等一手材料,探讨多重路径之下近代各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方式及教学成效.讲习社依靠名医社会影响,是国医教育向院校发展的过渡形式;男女兼招的国医学校与女子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哲 文庠 《医学与哲学》 2022年43卷22期 77-80页ISTICPKU
【摘要】 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古代女子鲜少能在医学上有所造诣.女医成长主要依赖家族资源,成才具有偶然性.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女子教育的兴起,诞生了近代第一批女子中医学校.自李平书开设我国近代第一所女子中西医学校始,到丁甘仁开办的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凯维 徐世杰 等 《中医药文化》 2023年18卷3期 246-253页
【摘要】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梅华 唐晓娟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年09卷6期 675-680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公共卫生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中国医疗实践中.上海中医在上海近代化和与西医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逐渐接纳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并扬长避短,继续在本土公共卫生事务中发挥作用.研究这一时期中医公共卫生意识变迁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医近代发展的历史脉络,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孙彪 王尊旺 《医学与哲学》 2018年39卷3期 86-89页ISTICPKU
【摘要】 在西医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随着西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的不断传播,近代医界人士逐渐意识到人体解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体解剖的发展将提升医学诊治水平、助力医学教育发展和解释病患家属疑惑,其社会推广普及程度将深切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结合近代中国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洋 张培富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21期 91-94页ISTICPKU
【摘要】 在近代否定和废止中医的思潮中,偏居内陆的山西统治者阎锡山特立独行,成立了“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弘扬和发展中医.对中医的认可,源于阎锡山接受的儒家教育和“中的哲学”思想基础,更与他务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医改进中,阎锡山倡导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广义 《医学与社会》 2014年27卷1期 91-93页ISTICPKU
【摘要】 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医教育的同时,也引进西方医学教育,中西医并存,开启中国医学教育近代化历程.文章着重阐述近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其多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揭示发展中的不足,力求为当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耸婷 《医学与社会》 2013年26卷2期 87-90页ISTICPKU
【摘要】 通过对日本近代医学教育发展及其特征的概述,揭示日本近代医学教育对中国清末医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清末国人通过考察日本教育、移植日本教育模式、派遣人员进修学习等方式,建立起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体制,其后的发展则进一步导致了中医西化,引起了中西医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屹亭 沃红梅 等 《医学与哲学》 2012年33卷19期 69-71页ISTICPKU
【摘要】 中医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传统医学它必须经历现代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近代资料对比中解读西医现代化的进程和中医现代化的滞后.并从医学教育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分析中医落后的直接原因.消除这些阻碍因素将有助于构建适宜中医现代化的环境,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贇 《医学与社会》 2008年21卷5期 4-6页ISTICPKU
【摘要】 近代上海西医东渐的过程是外来宗教和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并构成了东西方文化碰撞、共存、交流和融汇的一个独特视角.在近代的上海,基督教开展医疗慈善、医学教育等活动,既是其全球化的一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基督教在上海的本土化过程.上海居民在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先中 《医学与哲学》 2007年28卷11期 75-77页ISTICPKU
【摘要】 西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文化权威和学术优势也是慢慢确立的.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近代医院的普遍建立、西医教育的日益勃兴、西医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的迅速发展、文化权威对中医界的浸透.进而,西医执业制度和文化权威逐渐为中医界所欣羡和模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晓东 石作荣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41卷1期 66-69页ISTIC
【摘要】 采用史料挖掘和分析等方法,梳理和总结了中国近代中医教育发展历程,将此历程划分为清代末期、北洋时期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对各阶段中医教育办学模式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清代末期中医教育主要为官办教育、师带徒和中医社团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并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丽 郑洪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1卷5期 84-86页
【摘要】 近代福建及新加坡国医名家、教育家吴瑞甫,肆力经史子集诸家卫生学言及西医著籍译本,对《卫生学讲义》健康理念阐发颇有理致.首论哲理卫生——德全不危:道家恬静平和之精神养生;儒家心和神藏之道德养生;医患神和之仁医境界.四时养生、动静结合、饮食养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毅敏 任宏丽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37卷3期 11-13页
【摘要】 时逸人是近代著名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时氏内经学》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主要是其在中医专科学校的讲义,前后整理编纂历二十余年.全书分上下两篇,内容丰富具体,语言形象生动.其学术特色包括对《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整体把握、灵活运用语言学方法以及积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兰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27卷12期 963-964页
【摘要】 2017年10月,新落成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史陈列馆开馆(以下简称院史馆),先期展出了民国时期(1919年—1949年)的部分档案资料,再现了医院当年创建的背景和近代历史变迁,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山西医学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鸿艳 李志平 等 《中医药信息》 2010年27卷4期 131-132页ISTIC
【摘要】 近代中医界在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医教育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医界通过自身的改进和完善,使之规范化,进而符合近代教育模式.1929年的中医药教材编辑委员会会议,是近代中医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5卷3期 161-162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精华,是个体化医疗的典范,临床实践中亦收到突出的治疗效果.笔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受正规的中医药学教育,毕业后又师从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经过多年的学习及临床实践,深受石氏学术思想熏陶,笔者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胜 孙艳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8年15卷3期 37-38页ISTIC
【摘要】 <篇首> 孔伯华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是温病学派大家,在学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继承和发展了温病学说,将其推广到既治疗外感热病又治疗各种内伤杂病.他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在温病学派偏寒凉注重养阴化湿的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永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年10卷11期 62-64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剧变,国体变革、西学东渐,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中医界亦随历史潮流而动而发生深刻变化.时世造英雄,谢观乃一代儒医,却是近代医界叱咤风云的领袖人物,他以博学的知识功底,出色的社会才干,引领近代中医新潮流,开创出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锋 《中医教育》 2014年33卷3期 17-19页
【摘要】 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医在诞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是依靠师承教育的形式薪火相传.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中医的院校教育起于近代.据考证,最早的中医学校为1885年陈虬在浙江省瑞安县主办的“利济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农汉才 李莎莎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14年32卷5期 47-50页
【摘要】 民国时期创办的中医教育机构达130所以上,创编的中医教材达530余种,促进了中医学科建设的近代化转型,如开创了中医生理学、诊断学、方剂学、医案规范等,并恢复了针灸学.这些教材是在继承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医发展的新成果,并参合编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其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 11-16页
【摘要】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西学逐步进入中国,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几经波折,这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命运,更取决于中西文明自起源伊始的根本差异。现代,伴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学在复兴的同时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对此,在传统文化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兴娟 郑民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卷12期 1-2页
【摘要】 近代科学主义导致的中医西化,阻滞了中医发展,究其原因是中医与西医在思维及治疗上的差异,两者只可借鉴,不可通用.中医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特色,顺应自身特点和规律.提出从建设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思维、加强师承教育三个方面促进中医的发展,以期对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邴守兰 任宏丽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30卷2期 50-51页
【摘要】 近代针灸发展受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阻力较多.针灸界积极参与争取中医权利的斗争,著书立说,创办期刊,注重针灸教育,并以实效求生存,为针灸传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丽娟 《中医文献杂志》 2010年28卷2期 47-50页
【摘要】 陆渊雷(1894~1955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和著述家,作为近代上海中西医汇通派代表性医家之一,倡导"中医科学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陆先生"中医科学化"观点,他主张打破旧说、用现代医学知识以解释祖国医学.他不但自己主张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红莉 瞿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11期 25-27页
【摘要】 作者分析阐述我国近代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过程,提出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为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对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6卷3期 147-151页
【摘要】 中西医论争由来已久,但甲午前多限于学术.庚子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引进、训练西医人才,置中医于不顾,中西医政治之争初见端倪.民国后,中西医论争从学术至文化再到政治全面升级.通过对中西医论争的历史考察,在全面分析时代特点的前提下,对中西医论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盈 冯一丹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40卷3期 98-103页
【摘要】 深入探讨近代湖湘地区中医药教育在新旧观念交锋和中西医学对话中的转型过程,在详尽回顾湖湘中医药教育历史及其课程体系演进的基础上,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为案例,着重研究其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结构特性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了教材知识建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慧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16期 5-9页
【摘要】 2022年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策划并举办了"筚路蓝缕启杏林,百年峥嵘育英才——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该展览是全国首个展示近代广东中医教育发展历史的原创专题展览.文章从展览选题、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宣教推广4个方面总结回顾,以期为以后开展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鹏 《中医杂志》 2018年59卷13期 1092-109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分析近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与医学背景的基础上,从学科史的角度,将近代中医教材的编写作为学科构建史上的整体性事件,从宏观上梳理其主要构建进程,并对该模式进行反思.总结近代中医教材模式的构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10至1925年期间为各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君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7期 1162-1164页ISTIC
【摘要】 王慎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妇科专家,笃信佛教,慈悲悯人,为“佛医生”.师从多名名医,创办苏州中医国医学社,创办多个中医刊物,教书育人,孜孜不倦,著书立说,桃李天下.王老中医妇科造诣深厚,注重首求因,治本病,调奇经,疏情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秋实 《中医学报》 2010年25卷2期 240-241页ISTICCA
【摘要】 中国传统医学由于科举制度等原因,中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西方医学培养制度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以师承教育或院校教育为主要方式,或通过家传秘制或私淑学习来传播医技.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国传统医学,尽管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它存在许多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更生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4期 1-3页
【摘要】 以《中药学》教材为代表的近代中药学理论体系,并非遵照本草学传统形成,而是在西医《药理学》框架下构建起来的.这种构建看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从根本上违背了传统本草学的主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丢弃了中药的思想文化内涵,动摇了中药理论根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慧凤 黄瑛 《中医药文化》 2011年06卷6期 33-35页
【摘要】 近代以曹颖甫、薛文元、郭柏良、章巨膺为代表的江阴籍医家纷纷来到上海,除了悬壶行医,他们亦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创办规模化学校及函授教育模式,主持教务,修编教材,培育了一大批中医药事业接班人,为近代上海中医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蕊 王广平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03卷20期 545-546页MEDLINE
【摘要】 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新时期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影响着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我国古代和近代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服务中医临床为主,这种教育模式不适合中药产业的发展.现代中医药教育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