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0
- 3
- 114
- 19
- 7
- 4
- 4
- 46
- 22
- 19
- 1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泽伦 王晓鸽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20卷5期 870-874页ISTIC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身心性胃肠道疾病,"六郁"理论契合其病理特点.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观察,从多层次阐释IBS-D的病机演变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昊辰 丁霞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10期 1400-1403,1408页ISTICCA
【摘要】 丁霞老师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由中焦失衡,气机升降失调,运化水谷功能失司所致.中焦脾胃具有"升降相因、纳运相依、燥湿相济"的生理特性,而"衡"的状态是功能运行的基础.因此,中焦失衡,精微物质难以布散且糟粕滞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志伟 周瑞生 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7卷4期 43-47页
【摘要】 本文系统阐释了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辨治胰腺癌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周岱翰教授认为,胰腺癌的疾病发展过程呈现"肝脾失枢→湿热蕴结→寒热错杂→正虚毒损"的证候演变规律,提出"中焦气滞、脾虚湿困、瘀毒蕴结"是胰腺癌发病的核心病机.基于岭南地区"湿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君 卞卫和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6期 640-6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总结许芝银教授从中焦气机论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经验,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脏腑在肝脾胃,与中焦气机失调关系密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阻乳络;日久郁热,热盛肉腐;气虚邪滞,缠绵阻遏.治疗上应根据疾病不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玄舜超 李静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43卷8期 818-823页ISTIC
【摘要】 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的"变法"思维,是一种灵动性的辨证方法.黄连阿胶汤本是张仲景少阴热化方,然从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思之,本方主治病机为升降失因、枢机不利、开阖失常、阴阳失和、中土失畅.因此,黄连阿胶汤在调和阴阳、交通心肾的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铭桐 谢虹亭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6期 794-797页ISTICCA
【摘要】 肿瘤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食欲减退、消化道营养影响症状、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其属虚劳类病.追其源头,多因肿瘤瘀毒结聚、抗肿瘤治疗损伤导致中焦虚寒、肠失传化,引起五脏精气不足,渐至于机体气血阴阳虚衰.从"建中"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叶 储浩然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10期 1244-1248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伟 张孟列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43卷12期 60-62页
【摘要】 目的:探究从中焦论治运用导痰汤加味配合血海穴位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2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禹尧 樊英怡 等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7卷4期 516-519页ISTICPKUCA
【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易反复发作.气机升降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其中"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肾相交"等尤为重要,升降失常是多数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乳腺疾病也不例外,从升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然 孙建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0卷16期 154-156页
【摘要】 男性不育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中医学论治本病多从肾出发,孙教授认为不可一味补肾或仅仅补肾,应当从中焦出发,重视脾胃、肝脏及其气机升降运转在本病中的作用.孙教授临床采用健脾益气、化湿安神法和疏肝清热、补肾安神法治疗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兆桃 周卓宁 等 《陕西中医》 2021年42卷6期 764-766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是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远高于持续性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更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医对血糖波动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演化成一个完整的辨证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尚娟 王彤 等 《天津中医药》 2021年38卷3期 305-307页ISTICCA
【摘要】 笔者团队赴武汉疫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临床救治,发现中焦脾胃功能是患病与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健运脾胃之法应贯穿于该病治疗之始终.在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予以合理膳食及积极营养策略,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也 郭亚雄 等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3卷7期 1188-1190页ISTICCA
【摘要】 传统中医认为慢乳蛾发生发展与脾常虚密切相关.中焦脾胃为化生之源,居中斡旋其间,是升降之枢纽.其病机为中焦不行,肺失宣调,肾失所藏;而中焦又是联系内外的桥梁,中焦不行则肺失宣调、肾精乏源,致使上愈实而下愈虚.用中焦论治和对症施治思想指导临床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涤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19卷6期 330-3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焦沤渍功能失常,饮食物不能正常变化,寒、热、食、湿、痰、瘀内蕴,则每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阴虚夹湿、中虚气滞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治疗需要采用复法综合论治.寒热互结须泄热与温中复法,虚实夹杂须补虚与泻实复法,阴虚夹湿须燥湿与濡润复法,中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涛 张杨 《江苏中医药》 2015年3期 67-68页ISTICCA
【摘要】 腹胀在临床上常作为其他疾病的兼证出现,中医药治疗腹胀疗效确切,优势独特。谢师治疗腹胀多从寒热虚实出发,辨证论治。谢师认为,无论何种腹胀,治疗上都应以调理中焦气机为指导,临床主要采用益气健脾和胃、疏肝行气解郁、消积导滞降逆、理气化湿和中、养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雅 李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4卷4期 1-2页ISTICCA
【摘要】 已故名医李培荫(1924-2006),原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幼年师从名医刘希文,习仲景、天士之学,救治病人,所愈者众.著《经典温课》、《中医实习医生手册》、《中国名医名方》等书.从医60余载,重中土、调脾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本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道涵 王素梅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12期 1162-1163页ISTIC
【摘要】 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口疮的病因病机起于外火,引触中焦伏火,发于脾胃,上炎口舌;治则以散风热、清里热为纲,辅以泻肝胆、运脾胃、舒经络诸法.循经辨证,擅化古方,多秉“散外火、清里热、安五脏”之圭臬.口疮因于热者,十居八九.热者寒之,故择药宜清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世秀 苏凤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4卷12期 837-838,852页ISTIC
【摘要】 路志正教授根据祖国医学关于心悸的理论,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导致心悸的原因很多,病机各异,但从整体角度看,与中焦失调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心悸多与中焦相关.脾胃虚弱化源不足,中焦失运蕴湿成痰,情志不遂郁怒伤肝以及阳明郁热都是导致心悸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但剑平 梁尚财 《吉林中医药》 2008年28卷2期 122页ISTIC
【摘要】 <篇首> 笔者应用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辨证属阳黄者82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25-75岁,病程7-15d.热重于湿型临床表现: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伴发热口渴,或见...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药疗法;湿邪阻滞;中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艳芬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25卷8期 1-2页
【摘要】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本病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1]、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肾,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且以润肺、清胃、滋肾为主.但随着消渴病流行病学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全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13卷1期 138-139页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理中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理中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疗程为10天,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愈34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配合理中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少琦 黄鹤 《科技与健康》 2025年4卷14期 13-16页
【摘要】 口苦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现代医学技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症状,但很难完全根治.近年来,口苦患者逐渐增多,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临床治疗方面,黄鹤教授以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为原则,提出立足于肝的中心病位,以"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瑞芬 苏和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35卷1期 12-13页
【摘要】 目的:探讨从中焦论治肺胀(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疗法+地高辛片治疗,治疗组应用西医综合疗法+肺心宁汤治疗,14天后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疗效.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桑永兵 刘颖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11期 35-37页
【摘要】 张华东教授从中央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认为脾胃分型论治可以从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及调和脾胃气机升降处入手。临床分型多变,随证而治,屡有良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贵格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27期 58-59页
【摘要】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笔者对胸痹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通过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常获良效。本文通过论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理论基础、心与中焦脾胃同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典型医案例举,归纳、总结了笔者从调理脾胃、斡旋升降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耀东 徐安波 等 《国医论坛》 2010年25卷6期 46页
【摘要】 <篇首>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中焦为生命活动之枢纽,故有医家提出论治中风应从中焦人手.1中焦的定义中焦是三焦之一,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故又有孤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5期 2737-2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很多新的发病特点.张冰教授作为孟河京派的传承人,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多具有心身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脾属病证"和"胃属病证"两大类,与五脏六腑中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提出对"肝决中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月 杜珊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0年47卷6期 46-48页ISTICPKUCA
【摘要】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肝损伤,是临床危重症之一,临床表现以身目发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为主,症状变化多端,并发症累及多个脏腑,加上目前尚无特效药,所以病死率极高.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学说、藏象学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海彦 王中云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36卷6期 17-18页
【摘要】 基于从中焦脾胃论治心悸的理论基础,提出心悸的辨证论治分型,其中脾胃气血亏虚、血不养心者予炙甘草汤合枳术丸加减;肝脾不和、气机阻滞、心脉不畅者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痰浊中阻、邪扰于心者予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临证灵活变通,获效颇佳..并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丹 马雪玲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3期 525-528页ISTICCSCDCA
【摘要】 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中青年高血压发病多由现代饮食和生活方式、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引起脾虚失运、肝失疏泄,中焦枢机不利,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故其发病及临床表现与火邪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火邪理论,从肝脾论治中青年高血压,强调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贤 郭旸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32卷3期 157-160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为饶向荣教授辨证论治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经验总结.饶教授认为,本病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饮食、劳逸失度,致中焦燥热,阳明有余或兼少阴不足,或血瘀痰阻、血行失度,后期可见浊毒痰瘀共存.证属中下焦同病,治疗应清中燥热,清化痰湿,化瘀泻浊.方用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千然 贺雨婷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3期 372-375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运用调畅气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证经验,为中医药辨治本病提供思路借鉴.[方法]通过跟师临证与医案分析,结合古籍溯源,阐述GERD"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涂贝 刘馥溧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15期 2133-2138页ISTICCA
【摘要】 IgA肾病是临床最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线粒体一直是众多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中医气学理论与线粒体功能之间具有相关性,两者与IgA肾病的发病密不可分.同时基于"脾-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羽贞 王有鹏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8期 204-207页ISTIC
【摘要】 湿热、伏痰是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病之源.王有鹏基于"玄府-三焦"理论,结合寒地发病特点提出其病由玄府郁闭、三焦失司诱发,上焦受风邪所困,中焦湿热痰扰,下焦失于疏调,故治疗本病应明确病位,再运用疏风散邪、理气和中、分消祛痰之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凯明 金梅 等 《新中医》 2025年57卷11期 229-231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致患者视瞻昏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金梅教授基于南方土气不足,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易致中焦不运的特点,认为DR的发病中心脏腑在于脾胃,"虚、瘀、痰"为其发病因素.非增殖期以健脾化痰和胃为主,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威克 吴俊彬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60卷5期 409-410页ISTIC
【摘要】 浙派医家王和伯对于脾胃病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和伯医案精选》记载了王氏诊治胃脘痛的大量医案,案中内容详尽,理法方药兼备,并且临床疗效卓著.通过选取书中相关典型医案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王氏主要从"泻肝降肺和胃法"斡旋中焦气机升降、"扶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燕霞 游岚琳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2卷5期 1255-1259页ISTICCA
【摘要】 过敏共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与过敏相关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特应性三联征(atopic triad).许尤佳教授认为,过敏共病患儿稚阳未充的体质特点较明显.过敏共病患儿以脾气虚之病机为先,因调补不及时而进一步累及肾阳,导致肾阳亏虚.针对过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雪珂 翁思颖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63卷24期 95-97,120页
【摘要】 糖尿病汗证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最早表现之一,可见于糖尿病各个阶段,中医属"消渴""汗证"范畴,病机总属阴阳失衡,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周建扬医师善从"卫出下焦"论治糖尿病汗证,明确元气亏虚为本病原始病机,以培补元气为基本治则,确立调理下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娟 王叶 等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7卷5期 28-32页
【摘要】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伴或不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该病易反复、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深受历代医家重视.王玉林认为带下病的主要病机以湿为标,其本在脏腑,以脾虚、肾亏、肝郁为主.临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弈东 唐奇志 《基层中医药》 2025年4卷9期 57-62页
【摘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多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认为甲亢多由心肝火旺或心肝阴虚引起,常从肝论治,多采用疏肝、清热、滋阴、益气之法."阴火"证是由于脾虚而内生火热的证候,其病位在脾,病机核心为脾气升清失常,中焦气机壅滞,导致全身出现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天旸 王成祥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5期 741-746页ISTICPKUCA
【摘要】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占城南 熊静芳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7期 587-589页ISTIC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为FD的病机关键,气滞始终贯穿FD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理气通降为治疗FD的第一要务,将理气药在FD治疗中的地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睿 朱炜楷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4期 653-656页ISTICCA
【摘要】 脾胃为中焦之枢,其配合如常之时,气血得生,水湿得运,体内处于稳态平衡,正合从古至今以"衡"为求,辨治疾病多以"衡"为要的思想.脾胃失常之时,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困而胃腑热邪结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间之"衡"不复存在.且脾胃与肝、肺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昱佼 刘谦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10期 1761-1763页ISTICCSCDCA
【摘要】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语出《温病条辨》,强调治疗中焦脾胃时,应纠偏调衡,以平为要,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枢转中焦复升降,调畅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和合五脏.刘剑锋教授谨守病机,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通过辨病、辨证加减用药,效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佳欣 王恩龙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3期 28-30页
【摘要】 不寐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各医家及学说多从中焦论治不寐.该文对从中焦脾胃论治不寐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治法用方等内容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书逸 何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62卷26期 100-103页
【摘要】 根据张仲景"保胃气"思想,"察胃气"可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进程和顺逆证,"保胃气"行培土生金之治法并调畅中焦气机本研究基于"保胃气"和"察胃气"内涵探讨胃气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及"保胃气"在辩证论治中的关键作用,并附验案一则以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维祎 廖尖兵 等 《中医研究》 2024年37卷10期 21-23页
【摘要】 "中土五行"思想在钱乙医案中得到充分体现,为后来学者重视小儿脾胃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参考.分析钱乙治病验案,基于"中土五行"思想探究钱乙治疗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用药特色.认为钱乙治疗脾系疾病以调理中焦气机为主,治疗其他脏腑疾病重在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纯 刘华一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21期 21-23页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GERD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普遍性、难治性的特点.常见的西医治疗手段是抑制胃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思维 张景明 等 《陕西中医》 2023年44卷9期 1269-1272页ISTICCA
【摘要】 中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高发的精神心理性疾病,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文章在"中和"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脾胃功能的正常是以"致中和"为基础,分析了抑郁症的发病与脾胃失其"中和"所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饶显俊 谢晶日 等 《陕西中医》 2023年44卷2期 233-236页ISTICCA
【摘要】 谢晶日老师致力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IN)的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变病位在胃,病源却在肝脾,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责之脾气虚、胃阴虚;标实责之气滞、湿热、瘀毒.基本病机为土虚木乘,肝木克伐脾土,脾胃升降失司以致气滞湿热瘀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