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3
- 3
- 139
- 25
- 1
- 1
- 33
- 32
- 25
- 24
- 2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子康 刘庭恺 等 《化学试剂》 2023年45卷10期 1-7页
【摘要】 中药杜仲具有多种医疗功能,常被不法分子选作掺假目标以牟取暴利,对掺假杜仲进行快速判别能够更好的保障杜仲质量安全以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使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了一种用于快速检测杜仲中几类常见掺假物的方法,可以实现杜仲的真伪鉴别.从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伟魁 严倩茹 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9卷1期 62-66页
【摘要】 近年来,中药生产环节违规添加行为屡见报道,安全风险备受关注.违规添加物不易发现,给中药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中药生产环节违规添加行为的安全风险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药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茂铨 金鸣 等 《中国药业》 2022年31卷7期 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提高对中药和食品中非法添加染色物的监管水平.方法 从现行质量标准对染色添加物的标准要求,各国对掺假现象的监管,以及非法添加染色物的检测3个方面分析中药和食品中非法添加染色物的现状.结果 各国允许中药和食品中添加染色物的标准存在差异,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娟红 叶捷 等 《海峡药学》 2020年32卷1期 45-47页
【摘要】 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真假优劣直接影响中药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改革,中药饮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及临床疗效,通过日常采购验收工作及相关文献查询,对目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掺假手法进行简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世银 叶桂存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8期 1509-1509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药饮片掺假,不仅损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降低了疗效,延误了病情,甚至产生毒副反应,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随着用药单位中药饮片购进量比例的增加,中药饮片掺假现象也日趋严重.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文龙 杨水英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16卷4期 334-335页PKUCSCDCA
【摘要】 介绍10种中药材的伪品、掺伪品的性状鉴别方法,以辨别真假,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维臣 张军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14卷8期 489-489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药材饮片有的可直接入药,有的则要据临床需要加工炮制后才能入药.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毒性,缓和或改变药性,洁净药物便于调剂、制剂、贮藏和提高疗效.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目前许多医院药房饮片大多为购入已炮制的中药饮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清义 孙颖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14卷12期 748-748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掺假中药材是指掺入了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的中药材.掺假中药材严重影响了中药的疗效,使用时必须严格加以鉴别.以下介绍六种中药材掺假的鉴别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秋凤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14卷11期 710-710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传统的中药理论讲究颇多,如药材道地,炮制合理,配方准确,煎法得当等等,处处体现了"药为医用"的观念.因此,保证中药饮片质量是关系到提高药物疗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对中药饮片抽检工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元春 蔡亚玲 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5-9页ISTIC
【摘要】 中药及植物药提取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日益广泛,但这类产品的质量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中药和植物药品种来源混乱及其质量控制手段单一、掺假严重。本文主要以近年来中药及植物药多组分化学成分同时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及研究实例,重点阐述其质量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浩彬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20卷3期 261-263页ISTIC
【摘要】 作者近年来通过对全国药材市场的调查和检验研究,发现了中药材及饮片目前普遍存在的、外观不易识别的、性质更加恶劣的三种造假方式,即:增加饮片重量、提取有效成分、染色掺假.本文对这三大制假方式做了详细的归纳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名诚 饶伟文 等 《海峡药学》 2018年30卷5期 32-35页
【摘要】 查阅文献加以归纳整理,对近10年来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染色与掺假物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中药的进一步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5卷8期 97页
【摘要】 目前中药饮片市场掺假手段多样,表现形式不一,有同科药材的近似部位混用,有同一药材的不同部位掺假等.这些掺假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中药材市场秩序,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用药安全,为此笔者在文中对目前中药饮片市场上各种掺假行为进行了归类和分析,以期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敏 党博军 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年16卷5期 373-377页ISTIC
【摘要】 中药掺假不仅降低疗效而且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的缺点,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中药掺假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中药掺假的各种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具有科学、客观、快速、准确的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卓亚 郭辉 等 《食品与药品A》 2008年10卷1期 46-48页ISTICCA
【摘要】 中药制剂掺假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以相关文献为依据,对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化学药的检测方法作一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岩 李树 等 《药学实践杂志》 2007年25卷5期 292-294页ISTIC
【摘要】 目的:改进专利中"用红外光谱检测中药中化学药物的方法",提高其准确性.方法:考察求导计算方法和随机采样范围对结果的影响,优选条件.结果:采用斜率法或平滑窗口小的拟合法进行求导,以及扩大至负值区域的随机采样方法,得到了更理想的结果.结论:经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永香 《吉林中医药》 2004年24卷1期 48-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1 僵蚕僵蚕是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虫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薇 袁恒勇 《吉林中医药》 2004年24卷3期 42页ISTIC
【摘要】 <篇首>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产河南等省,当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晾干或晒干.近来市场上发现有掺假现象,即把油(菜籽油、芥籽油)混合重金属粉、色素掺到红花中,目的是增加重量.这种红花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现介绍几种简便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勇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31期 277页
【摘要】 本人在调剂复核中药饮片时,发现一些贵重中药饮片看起来数量非常少,但是却达到了处方上医生开的称量,细心的观察才发现是掺了假的(注射水泥、撒增重粉、用伪品替代).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制假贩假,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和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剑 吕国兴 等 《中国药业》 2003年12卷1期 64-64页ISTICCA
【摘要】 简要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掺假、混淆现象及其简单鉴定方法,以防止中药使用中以假充真,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隋馨 《中国药师》 2003年6卷3期 186-18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在对本市中药饮片市场的检查中发现,掺伪情况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现将在检查中发现的掺假情况及鉴别方法简介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洁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12卷4期 416-41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牟取不法利润的利益驱动使得中药掺假现象时有发生,且方法多种多样.现将笔者遇到的掺假中药的识别或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柳 陈宇飞 等 《吉林农业》 2016年9期 110页
【摘要】 针对日益严重的中药材掺假事件,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在中药材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中药掺假检测中LAMP技术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海云 刘振平 等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4年1期 135-139页
【摘要】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五种中药中的五种工业染料(金胺O、橙黄G、金橙II、碱性橙II和皂黄)的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为430 nm;温度30℃;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永强 《北方药学》 2014年3期 114-115页
【摘要】 目的:作为我们中药师要全力呼吁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管,这是责无旁贷的事。多年以来,在各国医学领域,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市场的中药材和整个批发、出售、经营都在做假,从而影响了药效,降低了药物的疗效,这些现象越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男 杨翠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7期 137-137,138页
【摘要】 中药掺假造成中药应用市场的混乱,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本文选取几类常见药物,对其掺假现象和鉴别方法进行分析,杜绝假药的危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秀艳 刘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1卷9期 102-103页
【摘要】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中药生产、使用、经营的源头,它的质量好坏、真假优劣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目前普遍存在着染色增重、掺杂掺假、硫黄重度熏蒸等不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各监管部门必须在强有力的药品检验技术支撑下坚决打击,还给中药药品生厂企业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蔷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18期 112-113页
【摘要】 目的:介绍常见中药的识别方法,为中药掺假提供有效的分析鉴别方法。方法购买多种常见中药如穿山甲、银花、茯苓等并与相应的掺假的中药进行对照,将两者的特性进行总结归纳,并记录相应的鉴别方法。结果本研究对近10种常见掺假中药进行鉴别,并对其相应的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玲 饶伟文 等 《首都医药》 2011年20期 46-46页
【摘要】 目的 对桔梗、黄连和黄芩3种中药饮片的非法添加现象进行研究.方法 进行市场调查,收集样品,进而从镁盐、铝盐、总灰分、金胺O检查等质量指标分别考察桔梗、黄连和黄芩饮片的质量情况.结果与结论 市售桔梗、黄连和黄芩饮片质量问题较严重,掺假染色较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翠美 屈岭 《光明中医》 2010年25卷8期 1518-1519页
【摘要】 <篇首> 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饮片的鉴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中药饮片的掺假掺伪现象,现把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掺假、掺伪中药总结如下,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芸 徐洪锋 《海峡药学》 2010年22卷2期 72-72页
【摘要】 对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全蝎正品的性状特征同制假、掺杂的伪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鉴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建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29卷12期 47-48页
【摘要】 <篇首> 近年来,医院中药的采购逐渐由原来的统货转变为饮片,制售假药也由纯假转为掺假,对此给中药的验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扰乱了购销秩序,影响了中药的疗效.笔者在验收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鉴别方法和经验,现结合所见所闻作一体会性介绍,供同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旋 《药店周刊》 2022年31卷1期 108-110页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鉴定在中药库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12月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9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开展中药库房管理;将2021年1—10月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中药库房管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苟琰 耿昭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17年37卷3期 461-4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液质联用法的中药材及饮片中常见染色掺假物质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 μm),以乙腈和0.02 mol·L-1的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斌 《药店周刊》 2021年30卷26期 161页
【摘要】 中药饮片在我国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华夏儿女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中药材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供需矛盾的突出,一些不法商人为追逐利益,人为在中药饮片中掺假,饮片质量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宇茹 蒋超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14年34卷8期 1384-13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针对市售三七粉掺入其他粉末导致鉴别困难的问题,建立熔解曲线分析方法,以实现简便、快速鉴别三七粉的目的.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三七原植物30株,市售成药三七粉10批以及大米、土豆、小麦、小米、大豆粉末等常见掺假粉末.所有样品提取总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裕民 廖建萍 等 《中医药导报》 2015年21卷16期 48-50页ISTIC
【摘要】 总结了当前药市上中药掺假使伪的主要方法,包括掺矾、掺盐、掺药渣、掺水分、掺灰面、染色等并就如何鉴别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中药的鉴别大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鉴别方法,配合一定的现代检测技术可能更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秀艳 蔡喜生 《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30期 418-419页
【摘要】 目的: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生产使用、临床药用的主要原料,其质量优劣、药材真伪将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由于某些中药材价值较贵,产量不高,因此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态势,染色增重、掺杂掺假、等不法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腾云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2012年03卷1期 231-231页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中药饮片制假药掺假技术也与时俱进,通过对几种中药饮片掺假问题浅析,希望能够在各地建立规范的炮制基地,从而杜绝中药掺假现象,使中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祥松 简冬明 等 《中外健康文摘》 2012年09卷17期 66页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分析、鉴别掺入硫酸盐的紫河车药材的方法.方法 对从药材市场抽取的24批紫河车药材样品以及自己加工的正品紫河车药材进行硫酸盐沉淀反应实验,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从市场抽取的24批样品中有21批样品产生了沉淀反应,另外3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昔远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02卷34期 26页MEDLINE
【摘要】 中药的复杂性状和难辨别性以及利益的趋势使得中药掺假情况频发,成为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中药掺假不仅难以发现,轻者会影响原有药效,达不到治疗目的,重者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传统鉴别方法的缺点和不足,并根据存在的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迎港 陈露露 等 《广东化工》 2025年52卷8期 148-151页
【摘要】 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是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枸杞子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由于现有质量控制方法缺乏专属性,为了快速鉴别枸杞多糖的掺假情况,以枸杞多糖为研究对象,在制备的枸杞多糖中混入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秋悦 吴晨璐 等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卷23期 3429-3434页ISTICPKUCA
【摘要】 药用辅料油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常具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溶、助溶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药用辅料油品种的多样性,成分的相似与不同,品质的好坏都关乎着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对药用辅料油的品质质量进行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琳 刘富强 等 《海峡药学》 2022年34卷7期 40-45页
【摘要】 目的 建立快速筛查当归饮片及药材中掺假独活和掺假量的分析方法,为有效地监管、控制当归饮片及药材质量提供保障.方法 建立当归中掺入独活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察当归饮片及药材中掺假独活的掺假量与当归药材中掺假独活(蛇床子素)的相似度之间的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婷婷 邝敏杰 等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2年2期 1-4页
【摘要】 食品掺假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光谱法是食品掺假检测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简单、检测成本低、特征性强及样品状态不受限制等优点.综述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在香料和中药材产品、肉类、奶类、油脂及蜂蜜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德勇 张泽洲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23期 9242-9250页
【摘要】 贝母(Bulbus fritillaria)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凭借其独特的医疗保健效果,不仅在中药方剂中大量使用,而且在保健品、食品及日用化工产业也应用广泛,但因其生产地域广泛、品种繁多、种植生产过程中无指导标准以及缺乏规范化加工操作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文成 宋社吾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7年32卷12期 1220-12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蕲蛇是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üenther)的干燥体,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1].近年来,由于资源有限,价格昂贵,出现了用其他蛇冒充蕲蛇或在蕲蛇体内掺假的现象,特别是炮制的蕲蛇和蕲蛇肉等,除去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全灿 戴新华 等 《中草药》 2007年38卷10期 1441-14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长期以来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药安全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内源性是中药本身含有的一些有毒有害化学成分,因为过量使用或者误用中药而产生;外源性有毒有害成分是指没有严格执行GMP标准,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因药材污染、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