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441
- 1482
- 176
- 3
- 1
- 15331
- 8078
- 4906
- 3615
- 2780
- 5357
- 4524
- 1491
- 1099
- 10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司誉豪 马勇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11期 1911-1913页 ISTICCSCDCA
【摘要】 国医大师施杞首倡建设中医骨内科学,并提出了八纲统领、阴阳为首;理伤正体、气血为先;内外兼顾、脏腑为本;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少阳主骨、法宗和衡的核心学术思想.在此基础上,马勇教授将中医骨内科学理论特征归纳为:以气血立论、内调肝脾肾与重视慢性筋...
【中文期刊】 任雅馨 王静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27期 92-96页
【摘要】 桂枝茯苓丸出自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机(字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为瘀血内阻所设的代表方,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是方药简力专,方中仅五味药:桂枝、茯苓、白芍、牡丹皮、桃仁,在配伍上于温通活血之中寓凉血养血之法,消补并...
【中文期刊】 黄金昶 张春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4期 564-57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但何为元气之使无文献记载.通过梳理文献并结合临床所思,提出督脉、任脉、冲脉(简称督任冲)为元气之使.元气为脏腑经络等升降出入之根,督任冲是元气升降出入之主干,经络脏腑四肢百骸是元气升降出入之支干,督任冲与三焦构建元气输...
【中文期刊】 凌仕良 黄琼 等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30卷13期 37-39页
【摘要】 张小玲教授系宁波市名中医,临证经验丰富,辨证思路清晰,对经方应用得心应手,并能够随机化裁,灵活多变,形成了"药对-病机"的学术思想.余乃张小玲教授学术继承人,有幸师从左右,聆听教导,现选取老师临证经典病案,阐述其临床应用鳖甲药治疗肿瘤相关病...
【中文期刊】 任北大 程发峰 等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4卷7期 1706-170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在明晰脏腑辨证发展脉络、明确不同时期脏腑辨证理论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张元素对脏腑辨证理论完善所做出的有益补充及相关贡献.方法:选取中医医学史研究方法、文献追溯法和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先秦两汉、晋隋唐宋、金元时期有关脏...
【中文期刊】 庞敏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6期 1104-1106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
【中文期刊】 丁敬远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8期 1471-1471,1478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笔者并非专门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但在临床中喜欢应用部分经方加减,有自己的临床体会,现分述如下:
【中文期刊】 王斌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6期 975-975页 ISTICPKUCA
【摘要】 辨病是对疾病全局性的认识过程,辨病能够给予疾病的准确病名诊断、病期、疗程及其转归,以确立在疾病各阶段的治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望、闻、问、切诊病方法与现代医学先进的诊疗方法相结合,已不断地被临床所采用,从而也提高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文期刊】 陈楠楠 蒙传鹏 等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卷9期 1328-1332页 ISTICCA
【摘要】 "上下交病治其中"的理论雏形见于《黄帝内经》.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等记载;后世医家也均认为此理论首出于此.笔者研读仲景《伤寒杂病论》(现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发现,早在本书就有此治法,只...
【中文期刊】 代艳娟 张翠萍 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2卷6期 254-255页
【摘要】 穴位贴敷疗法,即:"贴敷疗法",简称"贴敷""敷灸""敷药""贴药"等.它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针灸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将药物研成粉末,用醋、蜂蜜等调成糊状或凝固状制成丸、散等剂型,贴敷于穴位,利用中药对穴位的刺激及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促使气血阴阳...
【中文期刊】 田丙坤 邢玉瑞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2期 10-12页 ISTICCA
【摘要】 <内经>理论认为:叁伍相参,乃决死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为本工为标,标本相得,邪气乃服;五脏为本,顺其特性;因势利导,补泻得宜.充分理解领会上述五要点,将有助于<内经>理论的临证应用.<内经>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学经典,做临...
【中文期刊】 俞宜年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32卷2期 64-66页 ISTIC
【摘要】 <篇首> <得配本草>是清代严洁、施雯、洪炜合著的一部本草学著作.此书论述剀切,启发思路,临床实用价值甚高,清人张焕评价"是集简明而切近后人,易于阐扬."
【中文期刊】 刘化作 张月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17卷34期 4607-4609页
【摘要】 张月琴副主任医师业医五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且在临证应用虫类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文着重介绍其在临床上应用僵蚕、全蝎、地龙、蜈蚣、九香虫等虫类药,治疗咳嗽、耳鸣、眩晕、胃痛、水肿的经验,并希望以后能在临床上进一步推陈出新,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中文期刊】 马凤丽 秦竹 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33卷6期 33-34页
【摘要】 经方自问世以来,公认具有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效如桴鼓等特点,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价值已被伤寒学家和历代临床医家所尊崇,也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分别从组方原理、临证应用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经方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和运用.
【中文期刊】 马文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19卷1期 37-37页
【摘要】 <篇首>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少阳误治导致虚痞而设的名方,由半夏、黄芩、黄莲、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的组成,为辛开苦降、调阳和阴、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
【中文期刊】 吴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年18卷1期 51-51页
【摘要】 <篇首>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历史悠久,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药的使用范围大为拓宽,并取得满意疗效.其适用范围为凡见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加重、局部肿块、固定不移、肌肤甲错、唇舌紫暗、脉涩及妇女痛经、闭经等属于血脉瘀阻、气血内停者.
【中文期刊】 熊继柏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24卷5期 1-2页
【摘要】 阐析<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示阴阳平调的关键是以阳气为主导.阐析<内经>"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说明脾胃升降失常是阴阳反作的病理变化.文章联系临床实际,例举了阳不能密而致阴不能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临证验案各一例,进一步体现了<...
【中文期刊】 丁琳 王若宇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43卷3期 107-111页 ISTICPKUCA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治疗手段未取得理想疗效.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肝癌治疗疗效颇佳,具有独特优势.肝癌归属于中医"黄疸""积聚""癥瘕""鼓胀"等范畴,中药药对作为中药复方核...
【中文期刊】 卢宣君 陈燕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59卷3期 18-25页 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梳理古籍,对保和丸的源流、方名、组成、剂量、制法、服法、药物基原、药物炮制以及功效主治进行考证.现行消食剂保和丸源于《丹溪心法》,方名取其药味平和、顺和胃气、阴阳和合之义;原方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其剂量比例...
【中文期刊】 杨雨欣 张桂菊 《药学前沿》 2025年29卷1期 155-166页 ISTICCA
【摘要】 防己黄芪汤是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和大枣配伍而成,用于治疗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本文遵循《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古今文献中防己黄芪汤的方剂源流、配伍组成、药物的基原、剂量、煎煮法、功能主治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发现防己黄芪...
【中文期刊】 楚立园 田劭丹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2期 225-228页 ISTICCA
【摘要】 动物药在胃癌防治中具有稳定抑瘤、靶点特异、降低耐药和综合调节的独特优势,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基于中医理论,结合动物药的攻利特性和功能主治,将其用于胃癌证治研究,能发挥以毒攻毒、搜剔入络、软坚散结、攻痰逐瘀等特长,效专力宏,非草木之品可比.近...
【中文期刊】 孟庆鸿 张林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59卷1期 13-19页 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从处方溯源与历史发展、方名与异名、基原与炮制、剂量与剂型、主治与功效、现代临床应用6个方面,对防己黄芪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进行考证与分析,为经典名方防己黄芪汤的研发提供文献与科学双重依据.
【中文期刊】 郭文煊 程锴 等 《现代中医临床》 2025年32卷2期 65-69页 ISTIC
【摘要】 地榆是临床治疗痢疾的常用药、有效药,通过挖掘梳理地榆治痢的相关古籍文献,从主治功效、临证炮制应用特色等方面进行辨析,总结出地榆治痢擅愈疡生肌,清肠腑热邪、收敛止血;生地榆适用于热痢或肠中余邪未除者;炙炒地榆适用于脏气未充之小儿;地榆炭敛涩之...
【中文期刊】 韩笑 张紫怡 等 《天津药学》 2025年37卷3期 373-377,384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古籍文献考证及现代研究的整理,为龙江道地药材青龙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 等工具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时间截至2024 年3 月),收集有关青龙衣古代医籍和现代临床应用文献进行归纳...
【中文期刊】 王小涵 严志鹏 等 《中医药导报》 2022年29卷7期 134-137页 ISTIC
【摘要】 概述了玄府理论及其与《千金方》小续命汤的联系,从"玄府郁闭"病机分析小续命汤组方结构,认为全方以宣阳散邪、开通玄府为核心,蕴含辛温开玄、辛寒佐燥、散收并用、通补共施等思路,组方精妙,起到流通气液、通利玄府、转圜神机之效.采用以方类证分析小续...
【中文期刊】 荣宝山 石志强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年42卷8期 54-58页 ISTICPKUCA
【摘要】 大黄?虫丸为张仲景治疗虚劳干血的有效方剂.该方是在抵挡汤的基础上加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破瘀、缓中补虚之功,即峻药丸服,以缓攻瘀血,瘀血去则新血生,最终达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目的.适用于虚劳后期、因虚致瘀之证,...
【中文期刊】 李艳杰 李闪宜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23期 3644-3649页 ISTICPKUCA
【摘要】 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由大黄、蛰虫、黄芩、干地黄、水蛭、蛴螬、虻虫、芍药、桃仁、干漆、杏仁、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是治疗"虚劳干血"的经典名方.大黄蛰虫丸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消化科、妇产科、皮肤科、肾病科等多科疾病...
【中文期刊】 冯艺凡 张双丽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0期 1392-1398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类本草》中...
【中文期刊】 吴玲玉 宋咏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8期 765-77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而广泛的临床指导价值.对阴火学说的内涵及产生背景进行分析,提出阴火证的核心病机为气虚不运,郁而化火;气虚不升,湿热下注;气虚不固,相火上冲;气虚火盛,伤津灼血.通过梳理阴火学说的常用方药和在内科杂...
【中文期刊】 张鼎 蒋鑫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24期 3827-3834页 ISTICPKUCA
【摘要】 栀子大黄汤是治疗酒黄疸的经典名方,被纳入国家2023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中.经典名方是中药学中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中璀璨的结晶,因此挖掘整理经典名方,将其古今临床应用实践并标准化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在传承中创新的大势所趋....
【中文期刊】 骆小珊 谢甦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24期 3820-3826页 ISTICPKUCA
【摘要】 薯蓣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的经典名方,药物组成有21味,是张机鲜见的"大方".薯蓣丸原文记载简要且立方病机不明,后世医家补充薯蓣丸的记载虽多,但在药物衡重单位和阐释立方病机等方面存在争议.对薯蓣丸古今文献系统考证发现,薯蓣丸可查阅到的古...
【中文期刊】 谢伟 沈小勇 等 《中成药》 2024年46卷7期 2470-247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 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
【中文期刊】 刘佳琪 扈觐玺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2期 1701-1707页 ISTICPKUCA
【摘要】 青钱柳为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青钱柳属速生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亚热带的山区,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目前在我国已有大规模种植.青钱柳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之后又陆续被《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本草》等中药专著...
【中文期刊】 吴毅娟 孙兴红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0期 1532-1536页 ISTICPKUCA
【摘要】 蛋黄油的应用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发展.中医在应用蛋黄油治疗一些疾病,尤其是皮肤病、烧烫伤、及其创面难愈方面的疾病,药效更显著,作用更为突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蛋黄油具有抗炎、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由于蛋黄油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多种疾病的...
【中文期刊】 孙中林 魏云霞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0期 1451-1454页 ISTICPKUCA
【摘要】 肝藏象证候广泛应用于指导现代疾病的辨治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为刚脏"理论是肝脏生理的高度概括,对于肝藏象证候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论述"肝为刚脏"理论的发生学,进一步总结和深化"肝为刚脏"理论的内涵.并基于"肝...
【中文期刊】 宋再伟 胡杨 等 《中国药房》 2024年35卷16期 1933-1945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为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规范化指导,促进其广泛、合理地用于临床治疗.方法 遵循《WHO指南制订手册(第2版)》等指南研究方法学规范进行《中国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循证管理指南(2024)》的设计、规划、制订流程和全文报告,并充分考虑...
【中文期刊】 陈岩 高希言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7年44卷12期 2628-2630,后插7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透灸法的理论依据与临证应用,为在临床上普及透灸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古代文献总结透灸法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于临床证明其有效性.结果:透灸法是在古代医家重灸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临床用灸经”摸索、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施灸方法....
【中文期刊】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针灸》 2012年32卷3期 264-26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用穴精简,疏通少阳经气功效卓著,主治三焦热证效果明显,常作为治疗感冒、高热、热病汗不出、偏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耳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项强筋急不舒等病证的针刺方法.施术时由液门穴进针,斜向上顺掌骨间隙...
【中文期刊】 屠竞扬 周琰 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21卷5期 581-585,59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性能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癌症组,良性病变患者8 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表观健康者2 0...
【中文期刊】 沈毅 马景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3期 300-306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决策系统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连松解术的中重度...
【中文期刊】 孙瑞 杨宇 等 《陕西中医》 2024年45卷3期 420-423页 ISTICCA
【摘要】 独活寄生汤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风寒湿痹的经典名方,其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较好.药理学研究已证实独活寄生汤不仅可以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干预氧化应激、促进骨代谢,在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肿瘤、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疗...
【中文期刊】 吴俊嶺 牛景昊 等 《临床误诊误治》 2024年37卷7期 79-8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师群体通过循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实施框架(GUIDES)的多个维度对面向肠镜检查患者肠镜报告解读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问卷设计基于GUIDES框架,分为 4 个维度,研究选取每个维度的2 或3 个...
【中文期刊】 王赟 蒋腾莹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8期 1589-1593页 ISTICCA
【摘要】 快速性心律失常起病迅速、病情复杂,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心具有"主血脉""主神明"之功,为形神一体之脏,故从形神角度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独特优势."形神一体"理论始于《黄帝内经》,...
【中文期刊】 姬永宽 白辰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7期 1233-1238页 ISTICCA
【摘要】 阳明多气多血是中医指导临床诸多疾病辨治的经典理论,但尚缺乏对阳明多气多血理论的全面阐释.阳明为水谷之海,化生和汇聚气血,通过十二经将气血敷布全身,具有外灌肢节、内养脏腑、上荣头面、下充胞宫的生理功能.阳明的生理特性导致其易化生热证、扰乱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