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7
- 4
- 1
- 110
- 12
- 4
- 4
- 3
- 41
- 40
- 19
- 13
- 1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浩茗 张乐 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7期 171-175,179页ISTIC
【摘要】 五体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外延,对于防治膝骨关节炎(KOA)具有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缺少系统理论阐述其科学内涵及诊治.根据五体理论与KOA的内在联系,阐述五体理论辨治KOA的科学内涵.认为五体理论与KOA存在功能-解剖联系和经络学的生理联系,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洁 姜文琦 等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卷2期 224-228页ISTICPKUCA
【摘要】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莉铭 刘晶 等 《新疆中医药》 2022年40卷2期 56-58页
【摘要】 膝为筋之府,膝痹病的病因病理复杂,明确其病理演变规律和病变特征是膝痹病精准评估及治疗的关键.经筋理论认为膝痹病发病按照"皮、脉、肉、筋、骨"顺序由浅而深依次传变而发生"五体痹".从经筋五体痹角度阐释膝痹病的演变规律和病变特征,主张"邪之所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毅英 张燕航 等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4期 18-21页
【摘要】 介绍张洁主任医师五体施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经验.其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根据病变部位不同,痹病有五体痹之分,故其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从五体角度出发,首辨五体痹;而后根据病症情况,针对性采用毫针、岐黄针、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创贇 黄筱涵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7期 960-9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复发性多软骨炎(RP)病情复杂,证候多端,主要累及全身软骨和富含黏多糖的组织,造成多系统损害,属于罕见疑难病,中医对其认知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体脏合痹"理论,分析其与BP的联系,认为BP属于"体脏合痹"范畴,根据BP临床演变规律可分为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文佳 王春艳 等 《中国药业》 2025年34卷4期 111-11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薄芝糖肽联合五痹胶囊佐治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受体(sIL-2R)、胸腺和调控活化的趋化因子(TRA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文 康斯文 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38卷6期 941-944页
【摘要】 腰痛中医称之为腰痹,从痹证论治,临床以八纲论治较为常见,鲜从五体为论,试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角度探讨腰痛的病因病机,丰富中医对腰痛疾病的认识,明确腰痛病按"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进行分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分析其治则治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科丽 苗吉显 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41卷2期 348-350页
【摘要】 目的:观察五藤二草汤加减辅治强直性脊柱炎风寒湿痹型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五藤二草汤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候总积分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炎性因子CRP和ESR水平均低于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慧萍 陈薇薇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6期 935-938页ISTICCSCDCA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麻木、痿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雅婷 刘军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4卷4期 368-370页ISTIC
【摘要】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属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罕见.发病机制与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大片...
【关键词】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五运六气;线粒体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18卷18期 148-151页
【摘要】 目的 探究瘀血痹片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110 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五松肿痛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五松肿痛酊+瘀血痹片治疗.比较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赫其 胡佳慧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22卷30期 126-128页
【摘要】 膝痹病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类疾病,以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为病理特点.冯祯根依据五体、五刺理论,总结临证经验,归纳出"五体"针法,强调针刺有五体层次之别,以"刺五体治五痹"为原则,治疗各类痹病,其中治疗膝痹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磊 万磊 等 《中医药通报》 2023年22卷8期 32-33页ISTIC
【摘要】 通过对历代文献关于五脏痹的描述与现代医学风湿病多系统损害的症状进行分析,探讨五脏痹与风湿系统疾病多系统病变间的关联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科宇 高泽正 等 《吉林中医药》 2023年43卷9期 1084-1087页ISTIC
【摘要】 报告态靶结合治疗新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四肢肌痛患者1例.通过对该患者诊疗过程的回顾分析,在仝小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郁、闭、脱、虚不同阶段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肌痛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肌炎,目前临床报道较少,通过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娅蓓 汪悦 《江苏中医药》 2022年54卷4期 9-11页ISTICCA
【摘要】 《医宗必读》为明末清初医学大家李中梓所著,其论本之《黄帝内经》,兼通仲景、河间、东垣、丹溪等诸家之长."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李氏提倡用药多行温补、痛戒寒凉,传承和发展了易水学派.李氏认为痹证以风寒湿三邪致行痹、痛痹、着痹为纲,又以五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骐 孙语男 《江苏中医药》 2022年54卷11期 44-46页ISTICCA
【摘要】 肢体麻木多见于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颈椎病等,其症状如虫乱行、不痛不痒.总结历代医家对肢体麻木的认识,"虚损"和"郁滞"为肢体麻木的发病基础."虚损"为气血阴阳亏虚,"郁滞"为痰湿、血瘀、气滞、寒邪所致的营卫气血运行不畅,临证可从"温经开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万潭 孔令俊 等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16期 3048-3051页
【摘要】 麻木是指肌肤知觉消失,不知痛痒,归属中医"痹证""中风"等范畴,病因复杂,颈椎病变、腰椎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是其常见原因,多为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所致.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该方出自其《医林改错》,具有活血通络、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刘红艳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11卷4期 37-39页
【摘要】 娄多峰教授对风湿病进行了7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虚邪瘀"理论.皮肌炎作为常见风湿病之一,虚邪瘀三者既是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因病机,又是其临床最基本的证候类型,可作为本病的辨证纲领,治疗可运用"虚邪瘀"辨证论治,邪实者以祛邪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大城 付阳阳 等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40卷4期 59-61页
【摘要】 本文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简析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并探究五体痹理论对于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指导意义.五体痹从痹证层次展示了病机演变规律,与骨关节病密切相关,可为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理论支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 宋欣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5期 507-51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思想对于诊治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的理论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关于"痹病"的论述,从病名与症候、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三个方面来探讨SSc的中医传变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德生 谭惠中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9卷1期 6-10页ISTICCA
【摘要】 应用五体理论指导痿病的辨治,例举了运动神经元病、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4个医案,以强肌汤为主方,疏利玄府,温阳化气,通行三焦,强力振痿.坚持中西医结合思维,根据西医病种、分型、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病程、西药治疗状况,拓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刘红艳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12期 53-56页
【摘要】 骨痹为五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收集研究历代医家如娄多峰、路志正、焦树德等论治筋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筋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4型:邪实候(寒湿阻滞、湿热蕴结),正虚候(肝肾亏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刘红艳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8期 59-63页
【摘要】 研究总结皮痹的证治方药、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皮痹为五体痹之一,为常见痹病,论述皮痹证治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收集研究历代文献及近现代医家如娄多峰、路志正、焦树德等论治皮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皮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刘红艳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11期 39-42页
【摘要】 筋痹为五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收集研究历代医家如娄多峰、路志正、焦树德等论治筋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筋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邪实候:寒湿阻滞、湿热蕴结;正虚候:肝肾亏虚;痰瘀候:痰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刘红艳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9期 53-55,80页
【摘要】 研究总结肌痹的证治方药、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肌痹为五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收集研究历代医家如娄多峰、路志正、焦树德等论治肌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肌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邪实候:湿阻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刘红艳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10期 50-54页
【摘要】 脉痹为五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收集研究历代医家如娄多峰、路志正、焦树德等论治脉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脉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邪实候:风寒湿阻、湿热痹阻;正虚候:气血亏虚;痰瘀候:气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柳 罗建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6卷3期 203-205页
【摘要】 将腰痛分型为皮痹、肌痹、筋痹、骨痹、脉痹5种类型,并依据相应腰痛类型采用相适合的推拿治疗方式,使中医对腰痛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与西医相统一,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痛病的优势.基于“五体痹”理论探析腰痛病的辨证分型及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雨 付晨瑜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4期 54-56页
【摘要】 归纳分析《黄帝内经》关于营卫理论与痹证的相关篇章,梳理营卫与气血的关系,结合五体痹的特点,探讨营卫和气血在痹证治疗中的区别,总结针刺治疗五体痹的原理和方法.针刺治疗五体痹是通过调和营卫,从皮、肉、脉、筋、骨不同层次的论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商强强 WANG Zhi-hon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年20卷56期 203-204页
【摘要】 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出发,对皮、肉、筋、脉、骨五体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兼顾气血、营卫、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推拿科常见的筋骨损伤的疾病探讨损伤部位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探寻推拿科治疗临床疾病的不同辨证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英 李燕村 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6卷3期 171-175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即"痹证",由五体痹和五脏痹组成.结缔组织疾病(CTD),中医又称风湿病,属"五体痹"范畴.间质性肺疾病(ILD)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肺痹"、"肺痿"、"咳嗽"、"肺胀"等范畴.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月玲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1455-1456,1460页ISTIC
【摘要】 五体痹是指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体痹的五种痹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联系,如SLE合并的皮疹、关节肌肉疼痛、雷诺氏症、抽搐、股骨头坏死等都与相应的五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俊蓉 陈利国 等 《四川中医》 2012年30卷4期 44-46页ISTIC
【摘要】 《内经》认为: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即内传于所合的脏.现代临床发现:除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内传于所合的脏的一般规律,还存在一种体痹内传于多个脏器的情况.本文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临床发病情况的整理,就《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进行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莉 徐超 《四川中医》 2012年30卷6期 91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肢体麻木症的疗效.方法:对71例肢体麻木症患者,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71例中,痊愈28例,基本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4例.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肢体麻木症疗效较好,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宪冉 徐向青 《光明中医》 2016年31卷1期 74-75页
【摘要】 目的 应用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肢体麻木的疗效.方法 20例肢体麻木患者,均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结果 20例中治愈9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肢体麻木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12期 59-68页
【摘要】 骨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五体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骨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骨痹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骨痹的论述及骨痹的治疗等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骨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8期 65-72页
【摘要】 皮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病因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皮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皮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皮痹的病名、皮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皮痹的论述及皮痹的治疗等,以便更清晰地认识皮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10期 54-61页
【摘要】 脉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五体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脉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脉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脉痹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脉痹的论述及脉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脉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11期 59-67页
【摘要】 筋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五体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筋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筋痹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筋痹的论述及筋痹的治疗等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筋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9期 57-65页
【摘要】 肌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五体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肌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肌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肌痹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肌痹的论述及肌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肌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淑静 吕靖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17期 45-46页
【摘要】 风湿病是具有运动系统慢性疼痛表现的一大类疾病。运动系统是指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肌肉、筋膜、滑囊及神经、血管、皮肤、皮下组织等。病邪侵袭这些组织时,按五体组织归类命名的这类风湿病称为“五体痹”,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满意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2卷4期 35-41页
【摘要】 五体痹是按五体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这类风湿病有其共同特点,发病部位均为五体组织,是风湿病常见的病变部位.五体痹与西医结缔组织病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体痹作为风湿病按五体组织分类的二级病名,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安富 邓玉霞 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06卷15期 封3页
【摘要】 <篇首> 中医治痹,大多沿用教科书的风、寒、湿、热痹分型辨治.这种重病因、轻病位的辨证论治方法,束缚了中医痹证学的发展.笔者按照病证规律,确立了病位分证、扶正祛邪、重视理筋治骨的辨证思路,临床疗效显著.为此,试予分析探讨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颖 《江西中医药》 2008年39卷1期 14-16页CA
【摘要】 <篇首> 五体痹是根据病邪所侵袭的不同部位,将风寒湿痹按由浅至深的顺序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它们在好发季节、病位、证候特征和预后等方面均有较大区别.本文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的回顾,就<内经>五体痹发病与季节相互关系的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子怡 王少松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23期 2492-24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黄帝内经》治疗痹病以针刺疗法为主,针刺治疗时在针刺深浅和角度、行针手法、用针的数量以及针具选择等方面各有区别.通过梳理文献并分析指出《黄帝内经》以"皮、脉、肉、筋、骨"五体病位辨证为纲领辨治痹病,指导针至病位所在病变层次,并根据病情轻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宗学 焦以庆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485-34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因是气血不足不能濡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俊 齐春伟 等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3期 595-599页ISTICCA
【摘要】 膝痹病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为标,二者合而为病,病情日久亦见气血亏虚.膝痹病的病程演变与"五体理论"相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内因以肝肾亏虚为本,外因则以风邪为首.风者,百病之长,易夹杂诸邪气侵犯机体,为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磊 汪元 等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6卷6期 24-28页
【摘要】 五体痹包括骨痹、筋痹、皮痹、肌痹、脉痹.五体痹是《素问》中对于痹证疾病的一个划分.新安医家很早就对五体痹有所认识,新安医籍中关于五体痹的立论较多,论著甚丰.名中医刘健在传承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观点.刘健关于五体痹病因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娜 曹东波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39卷4期 108-111页
【摘要】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