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7
- 3
- 10
- 2
- 2
- 1
- 1
- 9
- 5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宁应之 武维宁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期 288-2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了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退耕还林区生态恢复下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尝试利用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评价退耕还林生态恢复的效果,于2010年3月至9月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蛋白银染色法和Foissner计数法对甘肃陇南武都退耕还林区5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宇 余新晓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4期 7898-79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林冠层枝叶对雨滴的能量要进行再次分配,从两在降雨雨滴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及动能等性质上都发生了变化,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外在森林影响降雨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方法不够完善.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激光雨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希群 马履一 等 《生态学杂志》 2006年25卷12期 1486-14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叶面积指数(LAI)是群体结构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林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光学测量方法和遥感技术等手段测量的大范围LAI需要进一步的地面实测验证.以北京十三陵林场为研究区,利用CI-110植冠分析仪和野外实测的69个油松和侧柏林分LAI为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梦洵 饶良懿 等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34卷2期 95-99页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林龄的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规律,选取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30年生和10年生侧柏林作为代表树种,进行了模拟降雨控制试验,并采用碱液吸收法,对5,10,20和50 mm降雨量及连续相同频率降雨条件下不同林龄侧柏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俊杰 曹善东 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8卷3期 399-402页
【摘要】 系统调查了泰山侧柏林内害虫与天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初步整理出害虫与天敌名录,共51种害虫与天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家兴 蒋丽娅 等 《河南科学》 2022年40卷12期 1957-1963页
【摘要】 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空气负离子和气象数据,分析春旱期典型天气条件下,河南省济源市南山森林公园人工侧柏林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晴天和阴天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呈"U"形曲线,雨天呈单峰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履一 王希群 《生态科学》 2006年25卷5期 385-38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研究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基础,林木竞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并先后提出了20多种衡量竞争程度的竞争指数系统,但有关学者研究后认为,这些竞争指数都没有较好地解决了定量分析中树冠变化的问题.论文首次提出生长空...
【关键词】 竞争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GSCI);简单竞争指数(C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渝淞 贾国栋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19年33卷2期 272-278页
【摘要】 以北京山区广泛分布的侧柏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文学实测法(树干液流计结合大型蒸渗仪)和稳定同位素法对林分蒸散量进行定量拆分研究.结果 表明:(1)在日尺度上,该林分的蒸散量和蒸腾量均显现为“单峰”型的变化曲线.林分总的蒸散量和蒸腾量均在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雨蒙 张伟 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5卷11期 64-66页
【摘要】 以淮北相山人工侧柏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5块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地,利用径级结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等3个指标,对其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相山人工侧柏林中的侧柏胸径分布呈截尾正态分布,Ⅱ级和Ⅲ级个体占总株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婷 叶永忠 等 《河南科学》 2006年24卷5期 663-667页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嵩山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hann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鑫 马英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4期 11265-112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山区植被恢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但随树种恢复年限增加和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森林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发生改变.研究不同林龄树种土壤水分对次降雨的响应规律,对山区植被建设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水源调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白洋淀上游山区崇陵流域内两种典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咪咪 吴洁 等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6卷4期 23-28页
【摘要】 为深入研究晋南典型丘陵沟壑区不同林地类型物种多样性,通过比较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对人工刺槐林、人工侧柏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林地内共分布有3...
【关键词】 丘陵沟壑区;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云云 叶钰倩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期 698-7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活性是影响土壤碳循环等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因素.以徐州市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受干扰的侧柏林为对照(CK),设置半径分别为4、8、12m的3种尺度近圆形林窗,从林...
【关键词】 林窗;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宇 余新晓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3期 4199-42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林内降雨通常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刻上都要迟于林外降雨,这种作用可称之为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侧柏林样地林内和林外的两台全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2010年雨季自动观测获取的数据,研究了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乃江 刘增文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期 316-3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自然性,以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山杨林和侧柏林等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0-1型变量聚类,较为客观地提出了森林群落各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组成,并计算出了各自的群落顶极适应值;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劼 马履一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6期 1431-14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二果 王成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6期 3253-32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百望山森林公园为例,对北京西山3种典型游憩林一年四季空气颗粒物浓度进行了昼夜观测,结果发现:(1)北京西山3种典型游憩林4种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整体上在4个季度均近似呈"双峰双谷"型,两个高峰时段分别出现在5:00~9:00和19:00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热 刘国彬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3期 517-5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柠条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qCO2)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柠条林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萐 刘国彬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3期 909-9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刚荣 李慧 《植物研究》 2006年26卷6期 722-72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淮北相山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被中4个优势树种叶片的水分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生境(混交林)下,广布优势种(酸枣和牡荆)比局部优势种(柘树和构树)具有更强的耐旱性,但后者的资源获取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酸枣和牡荆的耐旱机理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宁 吴兆录 等 《广西植物》 2006年26卷3期 257-2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了山东孔林三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发现麻栎林、侧柏林和麻栎灌丛等调查样地中,植物物种数量分别为38种、50种和46种,乔木及幼苗个体数分别为3 950、2 700、14 550株/hm2,灌木个体数分别为17 6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师翁 刘立品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2期 275-2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子午岭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油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山杨林、小叶杨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林、侧柏-辽东栎林、辽东栎-山杨林、白桦-山杨-辽东栎林、辽东栎-山杨-槭树-漆树杂木林等11个群丛.子午岭灌丛植被主要类型有沙棘灌丛、单瓣黄刺玫灌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厚远 刘国彬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2年22卷1期 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地貌上具有黄土丘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Platyc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军英 尤作亮 等 《生物数学学报》 1998年13卷1期 88-92页ISTIC
【摘要】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26个生态因子对山东侧柏林的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土壤厚度、海拔和密度,排出了生态因子对林分生长指标的重要性序列,给出了林分生长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剑波 刘文娜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年13卷6期 26-32页
【摘要】 为了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常见乔木林地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利用2014年7月在北京密云半城子流域的油松林、侧柏林和刺槐林林下采集的枯落物,采用烘干浸泡的方法进行枯落物持水能力分析,定量比较3种林地枯落物储量,持水特性和拦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佳音 丁国栋 等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年27卷1期 30-35页
【摘要】 利用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混交度和大小比等4个指标来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Phttycladus orientalis 林公顷级样地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十三陵人工侧柏林胸径分布呈截尾正态分布,Ⅰ级和Ⅱ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启鹏 余新晓 等 《生态环境学报》 2010年19卷4期 889-893页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而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差异,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特点,分别研究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对于准确确定森林土壤碳储量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宏 高甲荣 等 《林业科技》 2010年35卷2期 22-24页
【摘要】 运用双环法对潮关西沟林场内油松、侧柏、荒草地和农用地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入渗性能有显著差异.同林地条件下,水分入渗速率油松<侧柏;4种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分入渗速率农用地>侧柏林>荒草地>油松林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满兴 王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6期 2617-2619页
【摘要】 [目的]为了解SON(可溶性有机氮)在延安燕沟流域土壤中的分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刺槐林(15年)、刺槐林(5年)、灌木林(拧条)、苹果林(3年)、侧柏林(15年)等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地土壤中SON含量的差异.[结果]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锡联 付为国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28期 13707-13709页
【摘要】 采用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泉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状况及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群落物种总体多样性是泉山侧柏林>云龙山侧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庆彬 张志强 等 《中国科技财富》 2008年12期 131,130页
【摘要】 植被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通过对吉县蔡家川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测定与研究,得出了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灌木林(61.02mm))杨树次生林(53.29m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CHEN Min-sheng 许俊杰 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9卷3期 403-406页
【摘要】 通过对泰山南麓低山地带侧柏林中柏小爪螨及其他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和连续观察,找出了影响柏小爪螨种群动态的因素,并详细地分析了各环境因素对柏小爪螨种群动态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丽 贾志斌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9卷3期 325-331页
【摘要】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的结构特征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示范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白榆林天然草地中间锦鸡儿灌丛小叶杨林撂荒地油松林沙棘灌丛沙柳灌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俊杰 《科技导报》 2006年24卷10期 21-24页
【摘要】 在对侧柏林柏小爪螨及其捕食性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柏小爪螨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柏小爪螨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0.629 8),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0.418 2),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更小(0.263 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芳 吴雨龙 等 《江苏林业科技》 2004年31卷6期 22-25页
【摘要】 根据测定的不同密度侧柏林的每木胸径,绘制不同密度侧柏林的径阶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密度为10335株/hm2的侧柏林需要尽快进行间伐,以减少林木之间的竞争.根据侧柏人工林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适宜的经营密度表,为徐州人工侧柏林的经营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同兴 王宇飞 等 《古地理学报》 2004年6卷3期 363-371页
【摘要】 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无定河北岸,今天的自然景观属于沙漠,仅存稀疏的次生灌丛和草本群落.但是,在约1600年以前,当地为温带干草原,在塬面或山丘上分布有侧柏林,沟谷、河岸边生长喜温湿的乔木,河流、湖泊、沼泽中水生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俊杰 李照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34卷3期 331-334页
【摘要】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柏小爪螨叶部越冬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其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柏小爪螨越冬代雌成螨产卵习性所致,并非环境因素所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钦龙 导师:张治国 山东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量增加,这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和丰富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范围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体现在很多方面,最明显的便是影响了全球气候,使全球气温上升并且降水改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