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3
- 45
- 8
- 286
- 22
- 5
- 4
- 2
- 95
- 36
- 33
- 22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红梅 吴芬芳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7期 536-5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干细胞具有元精属性,是元精在机体微观层面的存在形式.从胚胎发生学上看,干细胞基本符合元精所有功能特征,元精化生元气,元精体现物质结构,元气体现代谢和能量传递功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后能量代谢过程即为五行(即5种能量的形式)生克制化理论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立明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5期 667-6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学术及历史渊源元气论,又称为"气一元论".最早明确提出"气一元论"思想者,乃北宋初期地主阶级革新派思想家一张载.张载,字子厚,生于公元1020年,卒于公元1077年,陕西眉县人,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在眉县横渠讲学,后人称为张横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映霞 周语平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26卷1期 110-112页ISTICCSCDCA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迁延,以中老年人群罹患为多,且部分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后常易伴发胃脘痞满、纳呆少食、神疲乏力、消瘦失眠等诸多杂症.本文认为其病固有脾胃虚弱,术后伤及脾胃元气,从而衍生虚劳,临床遵“脾胃元气论”理论要旨,以香砂六君子汤化裁治疗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震萍 沈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50卷9期 36-39页ISTICCSCDCA
【摘要】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定律对生命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金元医家李东垣继承和发挥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在医疗实践中创元气论和阴火论,分析其立论思路,发现东垣学术思想与熵定律有诸多契合之处,李氏在临床和养生方面的思维方法,都能以熵定律作出诠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晶 汪伟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1291-129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徐灵胎“元气论”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徐灵胎的医学著作,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徐氏“元气论”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徐灵胎“元气论”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徐氏认为元气为医家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常清 周毅 《包头医学》 2018年42卷4期 33-35页
【摘要】 目的:应用《黄帝内经》的元气论来治病.方法:在治疗虚劳患者的过程中,摸索出人的元气与脉,证的关联性.结果;弦脉是元气相对寒邪是否足的一个标志,出现排病反应,说明元气相对寒邪足些.结论:好的中医师会顺应元气的要求,该破寒治病则破寒治病,该养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晓光 郭杨志 等 《中医药学报》 2011年39卷4期 3-5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范畴,其学术核心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元气论等,带有相当的人文色彩,其内容是千百年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本文从中医理论体系核心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论出发,论述中医科学性及其特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红英 史凤磊 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17卷1期 4-5页ISTIC
【摘要】 <篇首> 明代名医张景岳对中医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他的"真阴说"、"治形论",还是他的"四维用药"、"八阵论方",都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对人体元气的顾护.他的元气论继承了《内经》原旨,丰富了历史上其他医家对元气的理解与论述,具有其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玉 《医学信息》 2015年40期 200-200页
【摘要】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关于元气的论述存于多篇论述中,须前后结合并整合后才能观其全貌,本文就元气之生,元气之分体,元气之存亡,元气之消乏,元气之救治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泽龙 董祥峰 《中国食品》 2012年4期 54-55页
【摘要】 沉寂千年的健元文化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在人身则为体之长。——《精蕴》何为元气?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其源头可认为是老子的“道”。按照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玉瑞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34卷5期 1-2页
【摘要】 元气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中医元气论思想大约形成于东汉时期,由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概念,转换为探讨人体生命本原以及本体的概念,作为人体生命本原的元气,具有无形、化生、全息、整体、运动等特征.对于中医元气论的现代科学诠释与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菲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21卷4期 6-8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李东垣的<脾胃论>等主要学术著作中描述元气的条文进行综合分析,从元气的概念和元气受损的途径两方面讨论东垣元气论的主要学术特色,认为他所强调的元气就是指人身的正气,既包括卫外之阳气,又包括内守之阴精.元气依赖胃气的充盈而滋养,文中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珍珍 马纯政 等 《世界中医药》 2025年20卷8期 1339-1344,1348页ISTICPKUCA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一类病死率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疗效.元气源自古代哲学概念,元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医家认为"元气虚为致病之本",元气化生异常,可致恶性肿瘤等疾病.故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墉 孙颖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1卷8期 1027-10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肿瘤是一种复杂性疾病,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失稳态是肿瘤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医学阴火理论,认为"元气-阴火"失衡与TIME失稳态和肿瘤免疫分型转变存在潜在关联.脾胃内伤、元气不足致使阴火内生是TIME失稳态的始动因素;脾胃运化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友松 张正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14期 2709-2714页PKUCSCDCA
【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从宏观角度将宇宙万物的本源概括为气,最终统一于元气论,并成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其具体存在形式一直是模糊难以具象化的.随着认知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理论的加入,该理论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琨 粆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23卷8期 1272-1276页ISTIC
【摘要】 从元气论视角分析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以期为脑卒中提供中西医结合新疗法.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元气论,阐述元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古代和现代医案中运用元气论治疗脑卒中的经验和策略.元气论对理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玲 赵彦禛 等 《广西中医药》 2025年48卷4期 7-9页
【摘要】 元气是人身之根,相火之源,相火是三焦气化之本.三焦气化不及是肥胖发生的核心因素,而相火不足会导致三焦气化不及,全身水液代谢失调,水湿凝聚,痰浊内生,蓄于皮下,积聚腹中,发为肥胖.该文以元气、相火为立足点,从三焦气化论治肥胖,以引气归元温针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腾飞 田佳庆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4年51卷12期 1-4页ISTICPKUCA
【摘要】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目前骨科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疑难病,"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ONFH患者逐步演变的自然病理过程,文章基于《黄帝内经》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拟探析邪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凤 李姿慧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5期 932-936页ISTICCA
【摘要】 本文通过对李东垣、汪机和徐春甫三位医家脾胃思想及其形成背景和用药特点的比较分析,探索三位医家脾胃思想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区分三者对脾胃学说做出的贡献,为今后对脾胃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三位医家都重视元气在维持脾胃功能正常的重要性,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雨 杨杰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4卷6期 608-612页
【摘要】 以文献研究方法入手,通过阅读整理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的著作及相关文献,从揣摩经典、继承前人观点、综合时域地域影响、承袭儒道思想等方面对徐灵胎继承前人并创新的元气学说的源流及学术特点开展系统研究.从元气的概念及特点、作用等方面系统阐发了徐灵胎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新生 刘维兵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6卷1期 20-24页ISTIC
【摘要】 系统梳理"亢害承制"理论的《黄帝内经》渊源和历代名家的代表性注释,特别是清代医家虞抟关于"一元、六元和子来救母"等亢害承制元气论,表明元气是自然界万物化生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重点论述了"行气败乱"癌症病机假说的理论内涵,即癌症的发生是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翎笙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7期 544-5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元气思想最早由西汉《春秋繁露》提出,形成了儒家早期的自然哲学观.但对《黄帝内经》而言,除后世补入的东汉时期运气七篇大论外,"元"字尚不具备与本根论思想相当的哲学内涵.在东汉以后,由于"元气"与"真气"在生成论中相重合的核心地位,世人多使用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富羽 谌向忠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0卷5期 123-125页
【摘要】 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生命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本源.从《黄帝内经》中展现出气一元论开始,历代医家就元气展开许多论述,元气理论也是在历代医家的共同努力下而发展与成熟的.各代医家的元气观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前人思想成就中探讨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吉武 余丽华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卷9期 198-201页
【摘要】 中医圣哲认为升降运动是自然与人根本的存在形式,升降运动具体表现以中气(脾土)作轴枢,肝、心、肺、肾使四维轮用,形成了中医"四时五脏"的"轴-轮"时空观.人体大量肠道菌群与宿主共生存,形成了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稳定结构.因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可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11卷11期 75-80页
【摘要】 首先必须将形而下的气与形而上的"气"区别开来.本文如此定义:感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为形而下的气,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力升华的"无定形的有活力的运行变化不息的"属性,可认为是形而上的"气".形而上的"气"同时也是取象比类法得出的一种物"象".象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德禹 吴建林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18期 3289-3292页
【摘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该理论对后世医家临床用药有着广泛指导作用.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在继承张氏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脾胃元气论""肺之脾胃虚论""脾胃内伤,百病始生论",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亮 梁建庆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0卷14期 11-13页
【摘要】 肿瘤恶病质是在恶性肿瘤进程中出现的以食欲减退、乏力、体质量减轻、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王道坤教授认为,肿瘤恶病质患者形神虚乏,元气不足,其遵循李杲"脾胃元气论"的认识,治疗时注重补益脾胃,促脾胃健运,以复患者元气,临床运用敦煌大补脾汤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姣 谌向忠 《医师在线》 2022年12卷5期 40-43页
【摘要】 元气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元气理论初步形成,又经过中国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元气论.元气论是中医学理论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医家对元气论的探讨从未停止,《黄帝内经》和《难经》对其的理解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3期 181-1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哲学是《黄帝内经》医学体系的灵魂,气学思想又是《黄帝内经》哲学思想的核心.纵观《黄帝内经》气学理论,传统认为《黄帝内经》所持有的“气一元论”思想并不明确,而是以真气论呈现的气本体论和天地阴阳之气的二元论思想.真气系生命的主宰,无阴阳、升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8卷6期 933-9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通过探索《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的原理,力图寻找到中医之源,由此找到让人体恢复自愈能力的方法,也就是让人体元气恢复无为而治的方法,并在临床中检验这一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医理论的价值以及中医的根本特征,以期为中医临床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吉武 彭万年 等 《世界中医药》 2015年7期 1005-1008页ISTICPKUCA
【摘要】 本文基于中医的传统经典理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强调天人相应,认为“阴平阳秘”是在“阳主阴从”主导下,因元气之升降而实现。惟一阳气充足才有人体精微物质如津、气、血、液等生化之源泉不息,提出阳气不足,升降失常是致病之根本,“水精不布”是糖尿病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斛丽梅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卷15期 227页
【摘要】 目的 阐述元气论及阴火论在临床中的辩证应用.方法 笔者在治疗疾病时以《脾胃论》为指导,列举了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均较好.结论 元气学说、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的两个重要分支,它融会贯通于理法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冠 徐立然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年7期 1675-16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从中医学角度对正气与元气的生理功能、正气与元气的关系进行论述,阐明正气和元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在艾滋病的发病中,艾滋病疫毒具有伤人正气的特点,在艾滋病疫毒侵犯人体正气时,人体的元气最先受损,这与艾滋病疫毒的特点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广仁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22卷6期 8-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作为宇宙本原的元气与存在于人体内的元气有着不同的概念,并处于气学理论结构的不同层次.前者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范畴,后者属于中医学的研究范围.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元气学说所研究的对象、范围也有明显的区别.各种不同层次的气,各有其相应的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9卷4期 70-80页
【摘要】 对中西医的差别溯本求源,有利其更好的发展.根本差别在于中医学的世界观是"元气论",方法论是"取象比类";西医学的世界观是"原子论",方法论是"还原法".这决定了中医学必然走向宏观,并主要通过"象思维-疗效"反复考问与临床实践探索物质的运动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9期 113-114页
【摘要】 文章试从元气的概念,病理影响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简要介绍元气学说的相关内容,引发人们对元气学说的思考,加深对元气学说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常清 《医药前沿》 2020年10卷12期 229页
【摘要】 目的:辩证分析《伤寒论》.方法:详细阐述《伤寒论》中六经的内容及六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六经主要包括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及厥阴证,六经之间相互关联.结论:《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是《黄帝内经》与《伤寒论》联结的纽带,即伤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6期 113-114页
【摘要】 文章试从元气的概念,病理影响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简要介绍元气学说的相关内容,引发人们对元气学说的思考,加深对元气学说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瑞玲 刘桂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0卷10期 82-86页ISTICCA
【摘要】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继承发扬李杲的脾胃元气论,善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常见病如腹痛、咳喘、头痛、小便频数、便血等,其遣方用药,既尊奉经典,又熟稔时方,积有丰富经验.现代人们不仅广泛应用本方,如治疗产后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尿潴留、尿失禁、脱肛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萍 张宗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年27卷6期 410-412页PKU
【摘要】 认清中医思维特点,使学生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模式是当前中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医理论具有高度概括、综合和抽象的思辨特点与现代科学还原、分析、具体的实证特点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中医教育中必须把握这一不同,从调整中西医课程设置、中医思维方法的渗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文强 杨娜 《大理大学学报》 2019年4卷3期 49-54页
【摘要】 “元气论”是中国古代先哲认识宇宙自然万物化生的核心指导思想,肇始于先秦,完备于汉代;而道教内丹医家则将“元气论”发展为“元炁论”,严格区分了“先天炁”与“后天气”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先秦义理道教“道源论”思想进行梳理整合,提出了“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会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21卷6期 629-630,636页ISTICCSCDCA
【摘要】 《难经》阐述了元气的作用与功能,并从脏腑之本、经脉之根,呼吸之门、守邪之神,脉有根本、人有元气等方面论述了元气的生理功能.后世医家认为人体元气非胃气不能滋,肾为根蒂元气由此生,并提出脉诊元气推测预后,指导慢性病及疑难病症诊治,培补元气预防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会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38卷5期 46-48页ISTIC
【摘要】 《难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以元气作为生命之根,提出尺为脉之根.以此审察生命的强弱,预测疾病预后,成为后世脉法的重要原理,体现了《难经》脉学理论的原创性价值,其诊察方法与机制,对于临床至今仍有实践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兴志 马淑红 等 《吉林中医药》 2012年32卷8期 788-790页ISTIC
【摘要】 “保胃气”思想贯穿中医疾病治疗的始终.源于《内经》,在《伤寒论》得到运用和发展.“保胃气”不仅指胃腑的功能,也包括脾的作用,又泛指人的后天元气.辨别胃气的盛衰可判断病机之进退、预后之吉凶.《伤寒论》中从凭脉辨证、六经传变、诊断预后、治法用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文杰 段绿化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29卷2期 77-79页ISTIC
【摘要】 结合肿瘤病邪的临床特点,从中医元气层面来分析肿瘤本质和病因.提出元气发生异常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元气先天禀赋异常或在受到各种外邪、各种内团长期反复作用下发生变异而产生了癌邪.癌邪作为一种独立的特异性病邪,具有隐蔽性、火毒性、广泛的侵袭性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成丽 杨智辉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6卷3期 299-302页ISTICCA
【摘要】 探讨了李东垣的妇科学术思想与其所著<脾胃论>之元气阴火学说的关系.李东垣论妇人经闭、崩漏、带下,认为多因脾胃虚损、中气下陷、阴火亢盛、湿热下注所致,故治妇人经闭,主张以补血泻火为主;治妇人崩漏,以补气养血,升提举陷,泻阴火为主;治妇人带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亮 石岩 《吉林中医药》 2009年29卷5期 385-386页ISTIC
【摘要】 金元四大医学名家之一李杲所著<脾胃论>论述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他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相辅相成,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在治疗上主张温补脾阳,升提脾气,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其论述脾胃总与元气和阳气升发联系起来,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 张玉清 等 《中医药学报》 2006年34卷4期 59-6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元气是万物的本原,元气本体论的发展支配了中国科学的认识水平,特别是对中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14卷2期 144-145页ISTICCA
【摘要】 为加快中医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步伐,进行了解密<内经>"气"理论探索.本文提出了<内经>中的"元精、元气、元神",在胚胎形成时期应分别是指胚胎细胞、胚胎细胞强大的分裂与分化能力以及胚胎细胞DNA分子的总控能力;而在出生后,则应分别是指性腺生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新六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15卷3期 41-43页ISTICCSCDCA
【摘要】 明代医家肖京阐发命门与元气学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太极,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发源于命门,与命门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元气虚损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强调治病求本,固护元气,治疗重在脾肾双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