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1
- 3
- 9
- 4
- 8
- 8
- 8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振敏 汲玉河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6期 8139-81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机器学习已经广泛用于生态系统研究.基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通量(NEE)观测数据,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生长季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NEE日动态呈"U"变...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NEE);碳通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记永 张溪荷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10期 3121-31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准确评价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特征,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1-2022年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数据和200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校兵 曲鲁平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17期 6836-68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热浪(Heat waves)是近年来频发的一种极端气候,其短期时间会影响生态系统植被健康并对生态系统碳通量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强度往往因生态系统类型而异.而内蒙古高原草甸草原属高纬度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正在遭受频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岩 干珠扎布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6期 2004-20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碳交换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关键过程,对气候变暖极为敏感.青藏高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高寒草原,其碳汇功能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区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对增温的响应,2012-2014年,在青藏高原班戈县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同小娟 张劲松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7期 2076-20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2008年的CO2浓度和碳通量数据,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CO2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对比了CO2浓度廓线法和涡度相关法估算的CO2储存通量,研究了CO2储存通量的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冠层上方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飞 江洪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1期 3434-34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莎莎 江洪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16年6期 1003-1008页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实时观测,同时用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测定通量框架下毛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和月平均变化及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NEE值在6:00—7: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佳慧 梁宇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6期 1521-15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地形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丰富,是研究地形对森林碳收支格局影响的理想场所.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森林区域的野外调查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地形因子对青藏高原森林碳收支动态的影响缺乏全面认识.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晨阳 李慧融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6期 1509-15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草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利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8-2021年的涡动相关资料分析了锡林浩特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CO2通量的影响,并对通量源区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全年盛行西南风,生长季的源区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君 刘廷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0年31卷6期 1989-19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陆面碳循环在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中起到关键作用.水热变化与CO2交换分析对于深刻揭示荒漠生态系统的区域碳循环规律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为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波文比气象观测系统所测的数据分析近地层水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平 刘廷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5期 1523-15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涡度相关和波文比气象土壤监测系统,研究了2016年科尔沁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5-9月CO2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与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累计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为-766.18 g CO2·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东星 李国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3期 827-8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数据,结合试验地常规气象观测系统的气象数据,分析冬小麦4个生育期(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内CO2通量的日变化,研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成 江洪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10期 2717-27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浙江)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和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毛竹林各月的NE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敏杰 朱文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2年23卷2期 319-32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择北美洲72座通量塔观测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数据来计算植被物候,并以此作为参考数据,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两方面对阈值法、移动平均法和函数拟合法三大类常用的植被物候遥感识别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局部中值的阈值法对植被物候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思琪 导师:陈虹 邢庆会 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 2024年
【摘要】 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是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强大的碳储存能力,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2016-2020年辽河口“退塘还湿”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大气界面CO2通量和区域微气象等参数,分析修复区盐沼湿地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琪荣 导师:赵淑萍 刘军志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24年
【摘要】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净碳排放或吸收的量。NEE为负值表示生态系统是碳汇,吸收二氧化碳,为正值表示生态系统是碳源,释放二氧化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了复杂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冯丽丽 导师:朱高峰 兰州大学 地理学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固有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是评价植被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为理解不同植被类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位于欧洲和北美洲的20个FLUX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牛 王金牛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4期 5967-59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针对三江并流核心区西藏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测量和分析非生长季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探讨了亚高山森林非生长季CO2通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保护区常绿针叶林NEE值在非生长季具有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文婧 李英年 等 《生态科学》 2023年42卷6期 33-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热浪"事件对高寒草地碳循环有显著影响.热浪作为一种典型的极端气候事件,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呼吸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土壤呼吸,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常通量"层的CO2 通量发生变化.热浪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秀英 孙树娇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6期 8097-81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数据的长期连续测量中存在的数据差异问题,以中国气象局青海高寒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野牛沟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湿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泽凌 周莹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3期 6544-65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和蒸散(ET)是表征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能力的重要指标.对碳水通量动态变化的准确模拟和驱动机制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黄土高原铁杆蒿草地生态系统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靖钰 李国栋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4期 6243-62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秀英 周秉荣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1194-12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沱沱河地区高寒荒漠草原为观测研究站,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生态系统水平上的CO2通量以及水和能量通量,通过REddyPro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了数据后处理,探究了不同下垫面典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文婧 李英年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1102-11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青藏高原草甸草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被类型,准确评估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碳源汇状况及碳储量变化尤为重要.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分析了 2009年至2016年8年期间青海湖北岸草甸草原环境因子以及碳通量的变化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成一 李希来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4期 10228-102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明确围栏封育对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不同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进行围封试验,设置4个围封年限(1、2、5、11 a)和1个正常放牧对照,研究NEE及组分对不同围封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晓雪 黄佳芳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2期 9186-91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河口感潮沼泽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碳收支研究是量化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及固碳规模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明箱和不同遮光率布遮盖+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测定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和短...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生态系统呼吸;甲烷排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智献 仝川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1期 4561-4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河口潮汐沼泽湿地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湿地面临的两个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及其与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的叠加将如何影响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目前还未见报道.2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Konstantin Gavazov Remy Albrecht 等 《腐植酸》 2023年1期 61-70页
【摘要】 气候变化可以通过促进维管植物的生长来改变泥炭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然而,这种植被变化如何影响泥炭地碳动态仍然不清楚.为了评估植被变化对碳吸收和释放的影响,我们在两处以泥炭藓为主的泥炭地上进行了维管植物去除实验,这两处泥炭地代表了沿气候梯度下自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涛 邓正苗 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3年8卷2期 21-30页
【摘要】 湖泊是陆地碳循环的活跃通道,具有可观的固碳潜力.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每年的水位波动变幅巨大(12-14 m),独特的水文情势对于洞庭湖碳水循环过程、控制机理及其环境变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挑战和意义.南荻(Miscanthus s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思琪 杨川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22年43卷6期 1288-1296页
【摘要】 橡胶林是我国热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碳汇功能不能忽视.本研究中将海南儋州橡胶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位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三队的50 m微气象观测系统观测的2018—2020年数据,分析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延锋 仪律北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22年44卷5期 1-8页
【摘要】 以祁连山东段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灌丛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沼泽草甸(帕米尔苔草沼泽草甸)和草甸草原(西北针茅草甸草原)4类重要草地为对象,基于2011年植被生长季(6~9月)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的CO2通量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志萍 王晓丽 等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0卷5期 1-8页
【摘要】 为研究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模拟增温为单独可控因子,在人工气候箱设置3个温度梯度,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高寒草甸优势植物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学敏 吕光辉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3期 1052-10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杜加依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通量塔连续观测数据分析新疆艾比湖流域内杜加依林冠层界面水热垂直变化和CO2交换特征,进一步比较了冠层界面湍流碳通量、植物冠层储存碳通量及净碳交换量,探讨了不同时间和垂直空间序列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燕瓷 马友鑫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7期 5732-57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西双版纳橡胶适宜种植区(海拔550-600m)的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参数同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59-2012年橡胶林的碳循环.结果表明,(1)与涡度相关监测结果相比,橡胶林年总初...
【关键词】 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Biome-BGC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晓雯 周广胜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4期 1189-11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是科学评估陆地固碳的关键.目前现有塔基涡度相关观测难以覆盖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可移动的机载通量观测系统,并基于2023年7月27-29日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机载通量观测系统与塔基涡度相关系统的碳通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琳 黄佳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4期 526-5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淹水高度增加将改变潮汐湿地的碳循环过程.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淹水高度增加对土壤总碳库的影响上,对于其如何影响碳收支的平衡尚未厘清.基于此,该研究在闽江河口潮汐湿地搭建"沼泽管"实验平台,并设置CK(对照)、CK+20c...
【关键词】 淹水高度增加;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总初级生产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昔保 杨桂山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0期 6655-66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2a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变化过程,分析其碳交换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年NEE为-749.49--785.38 gC m-2 a-1,考虑作物籽粒碳和秸秆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晓坤 刘明惠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4年34卷9期 1869-18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静态箱法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对黄土高原自然放牧及其围封6年的草地土壤呼吸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进行为期1年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1)围封和自然放牧草地全年的碳交换总量均表现为碳汇,即CO2净吸收;围封草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婧 李春义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0期 6712-67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公园绿地的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在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以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其潜在的碳汇功能亦不容忽视.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弥 于贵瑞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9年33卷2期 270-2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太阳辐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成为影响植被吸收大气CO2的重要环境因子.该研究基于30 min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以相对辐射和晴空指数为指标,分析了2003~2006年生长旺季(6~8月)太阳辐射的改变对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介南 康文星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5期 2527-25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州市各种农作物系统与大气CO2交换.分析了各种农作物系统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碳汇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市8种农作物系统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 4 032 366t·a-1,其土壤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瑞刚 李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9年33卷3期 516-5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 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丽 陈世苹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6期 1301-13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被-大气间CO2净交换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通过同化箱式法,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对比研究生长季草地生态系统和耕种多年的小麦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以探讨该地区碳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碳通量主要因子,并揭示农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展茗 曹凑贵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1期 5461-54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稻田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复合稻田生态系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稻鸭、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养鸭稻田(RD)、养鱼稻田(RF)和常规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祥忠 郝彦宾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6年30卷6期 894-9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05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净生态系统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作为生长季降雨量仅有126 mm的干旱年,锡林河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伟 林光辉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5期 851-86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和Keeling曲线法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稳定性同位素能够整合生态系统复杂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Keeling曲线法是以生物过程前后物质平衡理论为基础,将C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8期 1948-19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面积约120万km2,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当雄草原站即位于该类植被的典型分布区.以2003年8~10月中旬在该站用涡度相关法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10月份净二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斌 李洁 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12年32卷10期 1764-1771页
【摘要】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曰~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产生了...
【关键词】 涡度相关;总初级生产力(GPP);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浩 邢庆会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12期 3763-377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滨海盐沼湿地植被生长季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和影响机制,以辽河口芦苇盐沼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协方差技术观测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特征,并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等环境因子和生物量对CO2交换的影响.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梦迪 向官海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8期 1035-10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灌丛化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水分是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主要限制因子,未来降水格局的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降水变化对灌丛化草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