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
- 6
- 1
- 1
- 18
- 6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何肖依 贾淑怡 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12卷7期 391-402页
【摘要】 西方研究发现疼痛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他人对其疼痛的认知共情,但缺少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研究,也缺少对其内部机制的探索.本文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提出能力水平感知的中介作用,分别以普通人和医学专业人员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1中,普通人对低社会经济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桐 向菲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1年30卷11期 26-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评论行为时滞特征的影响因素,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促进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的交流.方法: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变量进行测量,以各个主题文本的情感得分为自变量,以患者就诊时间与其评论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婉仪 严磊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3年31卷2期 284-28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探讨交叉分类是否会改善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方法:实验一采用社会比较范式操纵简单分类,测量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热情和能力刻板印象;以实验一为基线水平,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采用社会比较范式和写作任务范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菅越 赵玉芳 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11卷4期 212-221页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考察低地位群体内-外群体评价的差异效应特征.实验1选择低地位群体大学生,采用加工分离程序考察其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内隐以及外显特质的评价;实验2采用任务分离范式,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考察低地位群体对内-外群体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亚平 徐强 等 《心理学报》 2019年51卷10期 1143-1156页
【摘要】 刻板印象激活是社会知觉中至关重要的认知过程,以往关于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某一类或两类社会群体,导致对于刻板印象激活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本研究立足于经典的用于分类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采用启动?靶子一致性判断任务和词汇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新建 刘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48卷5期 78-87页
【摘要】 研究收集654名成年被试,使用双因素被试间设计,采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问卷进行了两项研究,以验证"治疗费用"和"医生态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普通患者对医生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1发现,一般情况下患者对医生的能力认同程度较高,能力维度的得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华 段海岑 等 《心理学探新》 2018年38卷6期 551-556页
【摘要】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并检验了性别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叠音姓名会让人们觉得评价对象更像儿童,更温暖,但也更缺乏能力.(2)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的影响受到姓名性别特征的调节.对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金花 金盛华 《心理学探新》 2017年37卷2期 166-171页
【摘要】 目的:以中国传统的财富观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实验法,探讨道德、热情和能力在贫富心理融合中的作用.方法:613名社会人士参加了实验,两个实验分别操作了穷人和富人身份.结果:无论对穷人还是富人的心理融合,道德、热情和能力三个因素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钟庚 席贻莹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14卷1期 106-113页
【摘要】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探讨了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水平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的修订以及对能力发挥度不同的残疾人图片的筛选,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刻板印象.实验2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
【关键词】 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婕婷 张斌 等 《心理学探新》 2015年35卷5期 442-447页
【摘要】 目的:明确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及指标.方法:预研究通过88名被试筛选描述中国群体刻板印象的形容词;研究1测量217名被试对8个中国社会典型群体刻板印象,并构建因子模型;研究2通过272名被试对因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建立刻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春燕 黄海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13卷4期 511-515页
【摘要】 为探讨社会阶层对刻板印象的影响,选取客观上处于相对高阶层的被试108名和处于相对低阶层的被试99名,请被试对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典型高低阶层群体进行提名,并对两个群体进行能力-热情-道德三维度的评分.结果发现: (1)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可以预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沛 吴薇 等 《心理学探新》 2015年35卷2期 164-169页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刺板印象内容对刻板印象抑制反弹效应的影响.实验1以“罪犯”(低温情,低能力)和“老年人”(高温情,低能力)构成不同类型的刻板印象群体,发现在温情和能力上得分都低的群体与温情高能力低或温情低能力高的群体相比,在刺板印象抑制后...
【关键词】 刻板印象抑制;反弹效应;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佐斌 张阳阳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14卷1期 138-145页
【摘要】 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的来源、理论假设和在美国与欧洲(个人主义文化)、东亚(集体主义文化)样本中的实证研究.SCM假设:(1)用热情和能力区分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2)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是混合的;(3)高社会地位群体被刻板为具有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蝶 周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年30卷5期 1032-1038,10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检验抗疫信息的呈现对公众医护刻板印象的影响,并探索刻板印象的改变是否能进一步影响挫折就医情境下患方的满意度与归因方式.方法:研究一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探索抗疫信息呈现对公众的外显医护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二通过语义错误归因范式,探索抗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塑 许燕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年23卷4期 647-650,68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激活优势群体的消极特征和弱势群体的积极特征对民众公平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短文激活被试对贫、富群体在不同特征维度上的补偿或非补偿性刻板印象,随后用问卷测量公平感.结果:与非补偿条件相比,补偿性刻板印象激活条件下被试体验到更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婕婷 管健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年20卷4期 543-5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居民外群体偏好现象中的共识性歧视以及歧视程度的差异.方法: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偏差地图,对101名外来务工人员和相匹配的101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①两类群体的刻板印象符合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分类;②两类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娜 佐斌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年20卷2期 203-2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对比年轻人在美德和非美德情境下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内隐态度.方法: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是一种新近发展出来的内隐态度研究范式.这种方法以投射为基本原理.实验在经典AMP的基础上增加了情境因素并作了适合使用中文的被试的修改.结果: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健 程婕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年19卷2期 184-188,19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陆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系统模型进行确认、测量,并检验心理卷入是否影响刻板印象改变.方法:预研究通过125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收集典型群体32个,研究一通过103份有效问卷获得群体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二通...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群际情绪-刻板印象-行为趋向系统模型;心理卷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红艳 王海忠 等 《心理学报》 2016年1期 95-105页
【摘要】 由于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与人际关系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反映人际感知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品牌感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品牌感知两大维度——“感知能力”和“感知温情”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鲜有研究同时基于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考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华 汪涛 等 《心理学报》 2016年48卷11期 1479-1488页
【摘要】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考察品牌名称语音特征中叠音的作用.本研究将从婴儿图式的角度,基于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隽 毕圣 《心理学报》 2015年3期 406-416页
【摘要】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作者将广告诉求分为诚意诉求和能力诉求,并研究了广告诉求和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对品牌态度的交互影响。通过两个实验,作者发现广告诉求和来源国刻板印象之间的匹配程度正向地影响消费者处理广告信息的流畅性,进而导致积极的情绪体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涛涛 佐斌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4年22卷3期 502-511页
【摘要】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提出了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补偿效应.补偿效应是在比较两个基本维度的情境下,为了区分两个社会目标,通过热情与能力之间的补偿使社会目标形成反差的一种倾向.其心理机制可能通过对比效应、系统公...
【关键词】 补偿效应;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热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17卷4期 845-851页
【摘要】 21世纪以来,在刻板印象研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SCM)的提出.它通过热情和能力二个维度区分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新近的系统模型则将SCM与群际情绪、行为反应相结合,并凸现了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莉 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23年
【摘要】 匹配效应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品牌态度的传播策略,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消费者和具体的品牌、产品之间,而忽略了国家形象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本文基于图式一致性理论,通过3 个研究探索匹配效应对国内外乳制品品牌的影响及边界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旭婷 吴小玥 等 《心理学报》 2023年55卷5期 812-830页
【摘要】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内隐领导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员工的愤怒表达类型对其领导力涌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愤怒表达之后的弥补策略,从而把愤怒表达对领导力的影响从纵向领导力拓展至横向领导力.研究1(N=279)采用情景实验法,设计2(愤怒表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斯允 卫海英 等 《心理学报》 2019年51卷12期 1351-1362页
【摘要】 如何有效地引导个体"慷慨解囊"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都关注的热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社会知觉(温暖型vs.能力型)的劝捐主体中,两种道德诉求方式(个体人道诉求vs.群体规范诉求)对劝捐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3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秀飞 舒敏 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9期 4-7,10页
【摘要】 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群际知觉和社会决策知觉.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为代表的社会知觉研究认为,个体倾向从能力和热情两个维度对他人或群体进行评价,且通常把道德和社交性视为热情的子维度.近期研究表明SCM并不能准确阐明社会知觉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