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1
- 28
- 7
- 2
- 128
- 16
- 5
- 3
- 2
- 91
- 36
- 14
- 9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悦 王丽娟 等 《中成药》 2018年40卷2期 487-4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北细辛再生植株形态结构,并通过GC-MS法分析其挥发油成分.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再生植株解剖结构.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后,GC-MS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北细辛再生植株无地上茎,具有多数不定根,2枚真叶基生;根为三原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亮 吴杰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8卷8期 1295-130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开展北细辛全球范围内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品质生态学研究,为北细辛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北细辛道地产区、主产区和野生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建伟 武露凌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年24卷2期 195-1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北细辛根及根茎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得5.5 %SFE萃取物和2.8%挥发油.应用GC-MS分析,从北细辛SFE萃取物中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物总量的72.70%,其中甲基丁香酚为44.6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丽霞 殷瑜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0年30卷5期 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表面消毒法分别从3种北细辛中分离获得10株形态特征不同的优势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18S rDNA ITS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为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柄孢壳菌属(Podos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岩 王文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11卷3期 410-4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辛药材的中成药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泓 姜永梅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8期 1733-17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中药北细辛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北细辛提取物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并利用标准品对照确认指纹图谱中的特征指纹信息.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细辛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孟春 张峰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8卷2期 20-2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技术特异性去除北细辛中的毒性成分黄樟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技术对北细辛正己烷提取物中的强毒性成分黄樟醚进行目标去除,并保留其它活性成分.采用霍恩氏法(Horn's法)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试验对去除黄樟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孟春 张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年21卷5期 307-3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单叶细辛 Asarum himalaicum Hook.f.et Thoms.Ex Klotzsch和川北细辛Asarum chinense Franch.同是细辛属草本植物.前者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地,全草具散寒止痛,祛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国秀 于艳 等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6期 1132-11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测定北细辛全草及根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及其急性毒性.方法: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63:36:1),检测波长为390nm,流速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玉启 于华 等 《天津中医药》 2017年34卷12期 845-8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北细辛根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北细辛根二氯甲烷部分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新智 王清华 等 《海南医学》 2015年26卷9期 1253-12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北细辛原粉及其不同提取物的抗急性炎症作用.方法 采用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爪肿胀法,观察北细辛原粉及其不同提取物的抗急性炎症作用.结果 北细辛原粉低、中、高剂量组及北细辛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抑制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之梅 《中国药业》 2010年19卷18期 69-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辛的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对细辛主要药理,用法与剂量及药物共用等的临床减毒增效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强心升压、解痉、抗变态反应、镇静与麻醉;在用细辛时,要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结论 合理的药物配伍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纯 田德娟 等 《中国药业》 2010年19卷13期 24-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检测北细辛药材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磷酸二氢钠-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0nm.结果 北细辛药材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草中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红 杜心懿 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7年13卷4期 263-26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提取物对白蚁的药效.方法 采用点滴法、药膜法研究细辛醇提物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效.用点滴法测定细辛脂素对栖北散白蚁的毒效,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细辛脂素在细辛醇提物中的含量.结果 点滴法测定北细辛醇提物24 h对栖北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毅 王昕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年13卷1期 35-3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肾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检测各组对小鼠肾脏组织细胞Ca 2+含量、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毅 王昕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年12卷11期 34-3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小鼠血清中肌酐(Cr)、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检测各组对小鼠血清中Cr、NO指标的影响.结果当归...
【关键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北细辛;肾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毅 王昕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年12卷6期 31-3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原方去木通和北细辛对肾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4组,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检测各组对肾脏组织中活性氧(OFR)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指标的影响.结...
【关键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北细辛;肾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聪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19卷1期 37-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驯化栽培北细辛、华细辛.方法:原山坡地环境下集中播种或移栽.结果:保持了药材质量、增加产量.结论:野生细辛可栽培驯化以增加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君辉 崔恩姬 等 《中国保健营养》 2017年27卷32期 46页
【摘要】 朝药北细辛属于少阴人药,《朝医药药物志》、《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等多部民间医籍记载,朝药北细辛具有通窍止痛、祛风散寒、解热镇痛的功效.经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本文对北细辛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北细辛的进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丽伟 于营 等 《特产研究》 2016年38卷3期 31-35页
【摘要】 研究北细辛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为北细辛种子利用及安全保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染色法,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的正交试验,对北细辛种子生活力进行测定。影响北细辛种子生活力测...
【关键词】 北细辛;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种子生活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欧阳艳飞 于营 等 《特产研究》 2016年38卷3期 36-41页
【摘要】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在叶片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方式、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和叶片表皮气孔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北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清 邵财 等 《种子》 2013年32卷10期 21-24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北细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和变化规律进行测定和分析,阐明4种内源激素在促进种胚发育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北细辛种子保存、加速种子萌发进程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北细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巍 武州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08卷5期 21-23页
【摘要】 目的:考察北细辛挥发油不同馏分的化学成分及急性毒性,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减压分馏的方法对总挥发油进行分馏,采用GC-MS法分析研究不同馏分的化学成分,采用Bliss法及最大给药量法评价不同馏分急性毒性.结果:北细辛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财 郭靖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年31卷1期 52-53,58页CSCD
【摘要】 通过对东北三省野生北细辛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群落类型、单位面积蕴藏量等进行调查研究,为野生北细辛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媛 吴秀菊 等 《电子显微学报》 2011年30卷3期 274-279页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药用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北细辛有12枚雄蕊,上下两轮各6枚,相间排列.花药的着生方式为背着药,成熟花药开裂方式为纵裂.花药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南 臧埔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38卷5期 2239-2240,2280页
【摘要】 [目的]筛选北细辛、汉城细辛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条件.[方法]选用北细辛、汉城细辛不同的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加入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进行诱导.[结果] 北细辛、汉城细辛的根茎为最佳外植体.北细辛最适培养基为MS+0.60 mg/L 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勇强 魏新智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06卷12期 17-18页
【摘要】 目的:考察北细辛散剂、水煎剂、挥发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急性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Bliss法及最大给药量测定法.结果:北细辛散剂LD50为4.8g/kg,水煎剂最大给药量为240g/kg,挥发油LD50为2.5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新智 付勇强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06卷12期 23-25页
【摘要】 目的:考察2010版中国药典中三种细辛散剂、水煎剂、挥发油的小鼠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急性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Bliss法、最大给药量测定法.结果:北细辛:散剂LD50为4.8g/kg、水煎剂最大给药量为240g/kg、挥发油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靖 袁强 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年40卷2期 51-56页
【摘要】 以东北地区道地中草药北细辛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同时以苏丹Ⅲ溶液对其药用成分挥发油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北细辛无地上茎,单叶丛生,叶柄较长.地下根茎呈簇状,近直立生长.根为二、三和四原型,由表皮、皮层和中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玉 赵伟刚 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30卷6期 817-819,824页
【摘要】 测定了吉林省通化产六年生北细辛不同生育时期挥发油与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并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北细辛挥发油含量与氮、磷、钾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磷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893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相关系数为0.580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杰 曲振山 《黑龙江医药》 2006年19卷1期 38-39页CA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北细辛中挥发油的形成和积累,以确定北细辛根的最佳采收期.方法:用气相色谱的方法测定北细辛根的不同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的北细辛中挥发油的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兼顾不同的挥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志军 邓毅 等 《中医研究》 2005年18卷11期 16-17页
【摘要】 目的:研究北细辛及复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对肝脏的损害性.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NS对照组、北细辛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去木通组.以上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峰 王龙星 等 《色谱》 2002年20卷5期 467-470页
【摘要】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细辛根和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了3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十五烷、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等.对照北细辛根和根茎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两者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较大差异,这为北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凯 李治 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25卷4期 17-17页
【摘要】 <篇首> 北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ristolochiaceae Asarum Heterotopoides Fr. Schmidt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q全草.祛风散寒止痛,主产东北三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丛荣 施丛蓉 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1年24卷1期 60页
【摘要】 <篇首>北细辛[Asarum he terotropodesfr.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为我国药典规定的细辛主要正品品种,习称辽细辛。以往北细辛药材主要来源为野生资源,但目前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商品细辛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清 郑培和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1年36卷12期 1558-15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给予100%(Ⅰ),50%(Ⅱ),28%(Ⅲ),12%(Ⅳ)自然光照条件的五年生北细辛的展叶期,花期,果初期,果熟期,枯萎期,叶斑病发生程度及发生率,根折干率,挥发油含量及组分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华李 毛先兵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11年26卷4期 378-3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HPLC法测定北细辛根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方法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0 nm.结果甲基丁香酚的线性范围为1.017~10.17 mg,回归方程为:Y=3.7×105X-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丽萍 《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07卷28期 57页
【摘要】 本文主要从产地、性状鉴定、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来描述北细辛,最后总结北细辛在临床上具有多种治疗作用,但因其有毒性,所以用量因病情而异,且与剂型有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耘 汪正祥 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32卷1期 90-92页
【摘要】 报道了2种细辛属植物--川北细辛(Asarum chinense Franch.)和祁阳细辛(Asarum magnificum Tsiang ex C.Y.Cheng et C.S.Yang)的染色体资料.川北细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立业 杜连云 等 《吉林中医药》 2023年43卷7期 839-844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北细辛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压提取技术对北细辛中的甲基丁香酚进行提取.结果 细辛中挥发油含量占比较高,其中甲基丁香酚是北细辛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 以GC-MS 检测的甲基丁香酚相对百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启今 姜丹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22年42卷5期 31-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不同部位可培养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差异,采用植物组织平板分离法分离北细辛根、根状茎、越冬芽三个部位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并系统分析和比较其种类和多样性.从北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银磊 赵容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年42卷6期 105-111页CSCD
【摘要】 目的:分析老母岭北细辛群落的特征和稳定性及草本优势种种间关系,为北细辛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北细辛的群落组成、结构和生态位特征.采用方差比率、Fisher确切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连云 张慧娥 等 《特产研究》 2023年45卷6期 132-138页
【摘要】 建立北细辛药材中30种禁用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检测方法.采用直接提取-固相萃取法对产自吉林省和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焉学倩 巩金壮 等 《特产研究》 2023年45卷5期 22-27页
【摘要】 为提高药材的洁净度,降低杂质含量,对北细辛产地加工方法进行研究,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性.本文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总挥发油,运用HPLC法对细辛脂素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热板试验和醋酸扭体试验,考察最佳切制处理的镇痛效果.结果显示,去芦1.5 c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岩岩 王亚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41卷3期 368-3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丁香酚合成酶(eugenol synthase,EGS)是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主要活性成分甲基丁香酚体内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该研究根据北细辛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到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RT-PCR法扩增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冲 陈玉娥 等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25卷11期 13-16页
【摘要】 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北细辛药材的质量,为北细辛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依据,对不同产地的15批北细辛药材进行总灰分、挥发油含量、细辛脂素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检测,采用熵权TOPSIS法分析各检测项的权重,综合评价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男 梁岩岩 等 《华北农学报》 2022年37卷4期 62-70页
【摘要】 为进一步挖掘甲基丁香酚合成相关酶基因,解析北细辛次生代谢途径,根据北细辛转录组数据库信息,筛选和克隆了AhOMT1基因,并进行了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hOMT1基因包含的开放阅读框为1089 bp,编码362个氨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丹阳 马运运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7期 1355-13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细辛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要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自古便被列为上品,有诸多药用功效,中国药典规定品种为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对细辛相关发明专利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发明专利申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推进该药物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馨 黄鑫 等 《人参研究》 2021年33卷5期 12-14页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FLD法测定北细辛中甲基丁香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激发波长为270 nm;发射波长为3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芳馨 黄鑫 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0卷4期 60-64页
【摘要】 为了探究贮存时间对北细辛药材质量的影响,建立HPLC法测定北细辛中细辛脂素含量,在温度(15±2)℃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分析北细辛中细辛脂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细辛脂素浓度在0.1~50μg/mL范围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