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4
- 3
- 1
- 4
- 3
- 1
- 1
- 1
- 14
- 4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凌斌 刘莺恺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33卷8期 1408-1424页
【摘要】 方言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方言的固有认知与看法,它无意识地影响人们对方言广告的态度与行为.本文构建了方言刻板印象效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从语言特征、使用者形象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系统性地分析方言刻板印象的含义.文章结合标记理论、双加工理论、社会认同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娟 姚昭彤 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11卷12期 722-735页
【摘要】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分析思维与错误信息感知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28篇文献53个效应值符合元分析标准.分别统计了个体的分析思维与错误信息感知的三个结果指标——信念分数、真实性辨别力和分享意愿并探讨分析思维与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昭红 孙令令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年20卷2期 182-189页
【摘要】 双加工理论认为锻炼行为形成中自动加工(系统1)和熟虑加工(系统2)是两个相互作用但又截然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自动评价通过触发系统1的自动加工过程激活运动记忆自发的心理联想,并对运动进行情感评价,从而影响锻炼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锻炼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先良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1卷8期 116-119页
【摘要】 近年来,道德判断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焦点。文章以道德判断模式为研究主线,对传统理性模式、直觉模式以及双加工理论进行了阐述,总结了道德判断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明 莫雷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14卷3期 346-353页
【摘要】 文本阅读心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严格的文本阅读实验至今,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模型不断进步,具体理论和实际应用不断成熟.到目前为止,文本阅读领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作者首先对文本阅读研究中常用的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爱伦 郭志华 《心理科学》 2003年26卷3期 386-389页
【摘要】 本研究探讨记得与知道反应的特点及机制.两个实验分别以具体或抽象名词、情绪色彩不同的形容词作为测验材料,呈现不同时间.结果发现呈现时间与词的属性都引起记得和知道判断上的实验性分离,表明对信息源不同意识水平的监控受信息呈现时间和信息属性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晨 赵晨 等 《心理科学》 2024年47卷6期 1422-1432页
【摘要】 平衡式创新能有效规避单一行为模式的创新风险并引起学界重视,然而多元领导对平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明晰.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分析53个团队301名员工的两阶段数据,探析愿景-忧患双元领导影响下属平衡式创新的心理过程.结果表明:愿景-忧患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栓蔚 林苹 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12卷11期 641-654,667页
【摘要】 既往研究多从亲社会行为者角度回答什么情况下人们做好事却得不到好名声的问题.基于双加工过程理论,采用三个实验考察亲社会动机与受助者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及思维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判断行为动机时,人们认为纯粹利他动机的行为者做出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珍芝 曾红 《心理科学进展》 2023年31卷2期 274-287页
【摘要】 正念是指对当下身心体验不带有评判地觉察.基于双加工理论,以正念为核心的训练对个体冲动性不同要素均具有明显干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因情感系统引发的冲动驱力:通过调整个体的奖赏评估与预期,缓和诱发冲动的压力与负性情绪反应,减弱自动化反应的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 杨福义 等 《应用心理学》 2023年29卷1期 60-70页
【摘要】 分配平等性反映了孤独症儿童的公平意识和行为,是道德判断的重要内容.双加工理论认为,孤独症儿童对分配信息加工时,直觉推理和审慎推理相互竞争.作为回应者以直觉推理为主,作为提议者以审慎推理为主.个体信息处理能力和分配情境影响加工系统的使用.未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功润 邵丽娜 等 《心理学探新》 2022年42卷6期 536-545页
【摘要】 道德外语效应(Moral Foreign Language effect)是指人们的道德判断在外语条件下发生改变的现象,自该效应提出以来,其背后的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道德外语效应的解释机制主要有审慎加工增强、情绪反应减少和道德规范联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汝婉 李斌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1年29卷9期 1684-1695页
【摘要】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传军 谢忠桔 等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年19卷5期 687-694页
【摘要】 前人研究发现诱发高兴情绪会显著降低人们的道德规范敏感度,但其使用的CNI模型法存在缺陷.为了重新检验该效应,本研究使用对CNI模型法修订后的CAN算法对该效应的原始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并进行了概念性重复研究和跨研究元分析.研究结果均显示,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科朋 杨凌倩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0年28卷12期 2102-2113页
【摘要】 道德决策是指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道德观或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时,对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利弊权衡并做出最终选择.道德两难困境是研究道德决策的经典范式,而传统道德两难困境范式受到诸多质疑,道德两难困境的不现实性及缺乏有效指标量化功利论和道义论倾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红玲 赵冬梅 《心理研究》 2020年13卷2期 121-129页
【摘要】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伪善受到认知和情绪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权力感可通过解释水平理论促进道德伪善,羞耻作为道德情绪,也可能对道德伪善造成影响.为探讨权力感和羞耻感对道德伪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启动高低权力感,通过简单任务失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霄扬 张学新 等 《心理学探新》 2019年39卷5期 445-450页
【摘要】 刻板印象激活过程中意识干预与否的问题,催生了内隐与外显两种激活理论长久以来的争端.其根源在于现有研究的刻板激活操作不严谨、两类范式不可比等多个方面.社会认识双加工理论提供了独特的分阶段比较视角.在该理论视角下,文章从梳理内隐及外显理论争端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笑羽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 2019年39卷6期 501-507页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对中国学者提出的"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和Ev-ans提出的"双重加工理论"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实验一通过两种评定方法对相应性质命题进行评定后所得实验结果表明Evans等(1983)有关"信念效应"研究中的"结论...
【关键词】 双重加工理论;信念效应;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满娇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 2019年39卷6期 514-520页
【摘要】 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推理的双重加工理论中两个系统T1与T2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假设逻辑推理者(LR)的推理过程启动T2系统,而非逻辑推理者(IR)在推理过程中会启动T1系统,工作记忆的参与与否作为区分T1与T2系统的指标.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书松 张一杰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8年26卷12期 2216-2229页
【摘要】 第三方组织公平是第三方在了解组织不当行为后,通过责任归因过程形成的组织公平感知,这为理解组织公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在梳理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第三方组织公平的前因后果和作用机制,总结理论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的分析框架和重点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宏玉 吴嵩 《心理科学进展》 2018年26卷11期 2035-2045页
【摘要】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俊杰 张锋 《应用心理学》 2015年21卷3期 271-280页
【摘要】 早期道德哲学家围绕道德困境中当事人通过牺牲少数人的权益以维护多数人权益的行为是否适当的道德判断问题,形成了道义论和结果论两种对立的道德判断观.为消解此种对立,道德双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提出,道德判断中认知与情绪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晶晶 江琦 等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5年1期 43-47页
【摘要】 道德判断的研究一直存在情与理的争论。一段时间内,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模型,如Piaget的理性模型﹑ Haidt的社会直觉模型等。但是Greene的双加工理论模型则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Cushman发现道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冷英 莫雷 等 《心理学报》 2008年40卷7期 788-799页
【摘要】 探讨文本阅读中读者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的过程.实验1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整合"的方式,探讨读者在显性焦点情况下的阅读是否会追随目标信息更新情境模型.实验2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未整合"的方式,探讨显性焦点下对目标信息进行的追随建构,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雷 冷英 《心理学报》 2005年37卷1期 41-50页
【摘要】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目标焦点监控下读者对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24篇含有主人公目标的记叙文,设计了子目标未实现、子目标曲折实现或子目标直接实现三种条件,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分析.实验1对子目标曲折实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肖楠 于旭 等 《心理学探新》 2003年23卷2期 55-58页
【摘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双重表征理论认为创伤引起了可回忆的言语记忆和可回忆的情境记忆两类记忆.这两类记忆能够解释PTSD,比如再现创伤和情绪加工.创伤的情绪加工可能会出现成功完成、慢性加工和过早抑制加工三个结果.最后本文讨论了该理论在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建政 马胜祥 等 《心理学动态》 2001年9卷2期 157-162页
【摘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少数具有相对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之一,而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如创伤事件的频繁闪现、过度警觉等。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存在多种理论解释,该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理论作一简要介绍和评述。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社会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建勇 胡竹菁 等 《应用心理学》 2023年29卷5期 441-453页
【摘要】 近来研究发现双加工理论中基于分析性思维的逻辑或概率加工也可以进行快速的直觉加工,引发了一种叫做"逻辑直觉"的提议.不同范式(冲突检测、双指导语、喜好范式、随机反应)下的实证研究对逻辑直觉存在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持.逻辑直觉具有自动性和内隐性两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泽军 王余娟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19年27卷3期 490-498页
【摘要】 联结记忆由三种成分构成:项目1,项目2以及项目1-项目2之间的联结,其中,对项目1和项目2的再认称之为项目再认,而对项目1-项目2之间联结的再认称之为联结再认.双加工理论认为项目再认可以由熟悉性和回想加工来完成,而联结再认只能由回想加工来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笑燃 肖前国 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27卷12期 42-45,50页
【摘要】 近十多年来,道德心理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通过评述近十年来道德心理学领域出现的通用道德语法研究框架、道德基础理论、道德启发式理论、道德动机理论,评述认为通用道德语法研究与道德基础理论主张道德的先天论假设,但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难以有力支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跃嘉 李万清 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9卷3期 81-86页
【摘要】 稳定的人类社会离不开健康成熟的道德体系的支持和维系.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人们对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已有研究发现道德判断不是由某个特定脑区负责,而是分散在大脑各处的众多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涉及到情绪功能系统、认知功能系统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庄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年11卷2期 270-275页
【摘要】 调整和通达是锚定效应心理机制的两种代表性观点,近年来,关于这两种机制的研究不断推进,产生了有限理性观、社会认知理论、双加工理论、态度改变理论等研究视角.从调整或通达单一解释模型发展到对复合机制的检验;从单锚效应机制的阐释发展到对双锚效应心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凤华 汤永隆 等 《心理科学》 2008年31卷3期 592-596页
【摘要】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江 张庆林 等 《心理学报》 2006年38卷1期 7-14页
【摘要】 以抽象的条件命题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3名大学生在完成MP、AC、DA、MT推理(推测判断任务)和基线任务(记忆判断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初步探讨不同推理类型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这是使用ERP技术来研究条件推理脑机制的初步尝试.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晶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8期 124-126页
【摘要】 酶解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技术,在淀粉类食品的深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特定酶类的作用,将淀粉深加工成葡萄糖、果葡糖浆、麦芽糖等,有效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改善了食品的品质.本文简述了酶改性淀粉常用酶的分类,探讨了新型酶解技术在淀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云云 第三届脑成像与脑电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2016年
【摘要】 双重控制理论(DMC)提出认知控制包括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以往的研究发现较强奖励动机的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主动性控制,较低动机的积极情绪也增强主动性控制.但是不同动机强度积极情绪的作用机制是否有差异尚不清楚.根据Gable的情绪动机维度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家喜 导师:苗丹民 第四军医大学 心理学 心理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决策信息通常包含概率信息,概率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是决策过程中基本的认知过程。对概率的精确估计是良好决策的重要基础。统计计算能力作为运用概率和统计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级判断和决策的最佳预测指标。现有研究对统计计算能力在决策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菲 导师:原献学 宁波大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有关冲突监测的研究最早是在1995年围绕对脑前扣带皮质(ACC)区域的神经生理观测展开。针对冲突监测理论的行为实验研究范式一直都采用经典Stroop,Flanker,Go/Nogo等要求被试克服优势反应的任务。冲突监测的理论假设认为探测到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炼 胡德华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4年45卷9期 32-36,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意义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糖尿病患者信息加工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双重加工理论,构建在线健康社区糖尿病患者信息加工影响因素模型,阐述模型构建方法、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情况、模型检验方法.结果/结论信息需求、信息质量、自我效能影响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舒琪 尹俊婷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3年31卷5期 736-746页
【摘要】 双加工指的是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随着对双加工转换和协作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情绪逐渐成为影响双加工的重要变量.但情绪如何影响两类加工仍存在争议,且研究视角的不同也使情绪在双加工中的作用不够明晰.为此,从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度视角来阐明情绪对双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佳雯 丁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11卷2期 117-128页
【摘要】 第三方利他行为是指与该事件无直接关系的第三方旁观者做出的惩罚违规者或补偿受害者的行为.独裁者和公共物品博弈范式是第三方利他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文章梳理了从仅研究第三方惩罚到将第三方惩罚和补偿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并从规范激活理论、公平偏好理论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利静 叶超雄 等 《应用心理学》 2023年29卷4期 352-364页
【摘要】 情绪状态的起伏影响着我们记忆的内容.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影响短时记忆的表征.这符合负性情绪对信息加工的双刃作用:负性情绪状态可使人警觉,调整注意范围内的认知资源分配以优化个别信息表征的加工;负性情绪又可干扰认知控制,减少短时间内同时记住事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海旸 《中学生物教学》 2022年10期 44-47页
【摘要】 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及其中的3种信息加工方式,以高中生物学微专题设计为载体,从立足教材、透视原理、归纳提炼3个方面着手,对相关图文信息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加工,有效促进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构、理解和迁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薇 沈晓玲 《心理科学进展》 2022年30卷8期 1759-1769页
【摘要】 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依赖于团队创新以建立独特竞争优势.通过对已有团队反思与创新关系研究的梳理,发现了二者间关系的黑箱,理论认为回顾过去能够带来新思想和新变化,然而针对其如何实现的过程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驰 高云飞 等 《心理学报》 2022年54卷7期 748-760页
【摘要】 目光注视在人类社交以及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光注视如何与客体交互以引导注意分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双框线索范式,以具有两种注视方向(直视或回避)的面孔或实物作为客体,通过操纵线索到目标间的SOA来考察目光注视对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艺 刘毅 等 《心理学探新》 2022年42卷5期 416-421页
【摘要】 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存在认知优势,但是在负性情绪干扰下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是否存在认知优势尚不清楚.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均以大脑右半球为优势脑区,加工效能理论认为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的加工使用同样的认知资源.研究采用情绪空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雯洁 吴玺宏 等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2008年24卷3期 173-18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发现,处理视觉信息的人大脑皮层的双通路模型概念也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听觉信息的加工,即存在一条识别物体特征的腹侧通路和一条加工空间信息的背侧通路.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人类听觉加工的脑成像研究,并根据这些实验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卓铭 李金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7卷6期 395-39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掌握双语或多语者由于大脑损害致言语功能损害或缺失称为双语或多语失语[1-2].随着双语失语人群的不断增加,对康复治疗产生迫切需求,选择何种语言进行康复治疗更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既往基于临床表现和神经定位的失语分类和康复指导理论已经无法解决...
【关键词】 双语(非MeSH词);语言加工(非MeSH词);失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又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年28卷6期 401-405页ISTICPKUCSCD
【摘要】 1 从自我谈起自我一词,一般并不用于口语,而是代词“我”名词化的书面形式,当然同时也适应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英语self是个名词,故用作术语无需加工.这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的.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术语中,有必要将self区别于Ego(因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吉文 《生物学教学》 2018年43卷7期 11-12页PKU
【摘要】 本文基于认识系统双重编码理论中三种类型的信息加工方式特点,对促进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相关的图、文信息进行了创造性设计,并提出解决“染色体数目变异”相关概念教学中若干难点问题的教学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