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
- 1
- 1
- 1
- 6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山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3年24卷1期 189-210页
【摘要】 观点采择能够减少人们的刻板化水平吗?不同研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矛盾的回答.有的研究发现观点采择能够有效地减少刻板化,并且还可能降低对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评价.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在特定条件下观点采择可能会提升刻板化水平,恶化群际关系.本文通过三个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莉 石晓柯 等 《心理学报》 2022年54卷6期 628-645页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虽有所变化,不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观念仍然存在.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一致性效应,但在不同冲突水平的任务背景下,不同条件诱发的认知控制对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在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伟 陈毅文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2年10卷4期 301-30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颜色性别刻板印象在内隐及外显水平上的发展情况以及母亲对儿童颜色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与天津地区2所幼儿园92名3~6岁儿童及他们的母亲,有效被试81名,其中男孩42名,女孩39名.采用内隐联想测试(i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诣晨 王沛 等 《心理学报》 2019年51卷10期 1157-1170页
【摘要】 以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为例,采用词义Stroop范式和掩蔽版的目标?启动范式分别将实验任务分成高、低知觉负载或阈上、阈下启动两种水平,考察冲突信息知觉负载水平及其强度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冲突信息启动方式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19卷9期 1071-107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内隐职业偏爱及其加工机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法 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版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结果 ①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649,P=0.424),任务主效应显著(F=1141.9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磊 佐斌 等 《心理学探新》 2016年36卷6期 535-540页
【摘要】 情感一致性是指情感具身反应(情感感受、表情及情感的相关身体动作等)和情感认知评价(情感观念性内容,积极或消极)在效价层面上的耦合关系.实验以8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感一致性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实验通过音乐启动相应的情感感受(积极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沛 吴薇 等 《心理学探新》 2015年35卷2期 164-169页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刺板印象内容对刻板印象抑制反弹效应的影响.实验1以“罪犯”(低温情,低能力)和“老年人”(高温情,低能力)构成不同类型的刻板印象群体,发现在温情和能力上得分都低的群体与温情高能力低或温情低能力高的群体相比,在刺板印象抑制后...
【关键词】 刻板印象抑制;反弹效应;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连淑芳 《心理学探新》 2013年33卷6期 525-531页
【摘要】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燕 高红梅 等 《心理学探新》 2013年33卷3期 225-233页
【摘要】 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差异、日本3·11地震后情绪与援助意向的不同,以及刻板印象和情绪反应对于其援助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对日本人的总体刻板印象偏消极,但高中生和大学生在能力维度表示了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斌 佐斌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年10卷1期 63-68页
【摘要】 采用改进的flanker范式,探讨了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并考察了匹配刺激出现概率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影响社会分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发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后,按性别分类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昭携 白洁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2年30卷6期 1336-1349页
【摘要】 社会阶层是影响再分配偏向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与低阶层者相比,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更低.基于以往研究,提出高社会阶层者低再分配偏向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模型.依据该模型,动机方面的经济自利与系统合理信念,认知方面的经济不平等感知、贫富差距归因与刻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小丽 常骏垚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33卷9期 1630-1646页
【摘要】 自1995年内隐社会认知概念提出以来,该领域吸引了大量研究,涵盖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尊等多个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研究表明负面的内隐社会认知(如内隐偏见、内隐刻板印象、低内隐自尊)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子奇 李惠玲 等 《护理学杂志》 2024年39卷13期 92-9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师型"教师在临床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方法 选取42名高职院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护生书写关于临床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感受、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榜样作用的反思日记,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反思日记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琪 任琪琪 等 《心理学报》 2023年55卷12期 2013-2034页
【摘要】 本研究基于趋近-回避系统理论和刻板印象特质相关文献,探讨了员工主动行为对同事的人际收益和代价,以及驱动不同结果生效的边界条件和传导机制.本研究相继通过对三阶段、多来源轮询设计问卷调研(研究1)和情境实验(研究 2)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祯 管健 《应用心理学》 2023年29卷5期 416-428页
【摘要】 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作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遭到了可重复性问题的质疑,主要表现为无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和反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究其原因,可能是受诸如刻板印象意识、领域认同和任务难度等调节变量、被试年龄、相关知识、发表偏倚、统计...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可重复性问题;发表偏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桐 向菲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1年30卷11期 26-3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评论行为时滞特征的影响因素,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促进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的交流.方法: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变量进行测量,以各个主题文本的情感得分为自变量,以患者就诊时间与其评论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瞿晓萍 叶旭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29卷13期 1-4,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群体对医生、护士、患者角色认知的刻板印象.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公众、患者、医生及护士群体共226人,运用自由反应法对不同群体的医患角色认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群体对医患群体的期望角色认知存在多方面的积极为主的刻板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斯允 卫海英 等 《心理学报》 2019年51卷12期 1351-1362页
【摘要】 如何有效地引导个体"慷慨解囊"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都关注的热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社会知觉(温暖型vs.能力型)的劝捐主体中,两种道德诉求方式(个体人道诉求vs.群体规范诉求)对劝捐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3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诣晨 周明洁 等 《心理学探新》 2019年39卷1期 27-33页
【摘要】 个体根据知觉选择、反应偏向以及实时更新的情境信息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性地促进对当前知觉信息的灵活编码,这一过程即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采用词语判断任务操控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通过侧抑制任务的变式对知觉对象进行高、低负载两种水平的加工,考察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大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6期 857-860页ISTIC
【摘要】 目的:验证大学生对不同教授年级教师职业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方法: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男/女)×4(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两因素实验设计,来研究大学生对不同教授年级教师职业性...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验( IAT);教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颖异 丁凤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20卷5期 787-78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考察男女大学生性别空间刻板印象的行为效应.方法 采用E-prime测验程序对76名大学生完成空间旋转任务的反应时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性别空间刻板印象行为效应的性别主效应显著(F=13.096,P<0.05);②大学生性别空间刻板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15卷10期 901-903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利用语义联想原理,以反应时为指标,考察年轻人与不同阶段的老年人的内隐老化刻板印象的差异及其与词语记忆等认知功能老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测验程序对81名60~85 岁老年人和36名年轻人的内隐老化刻板印象和词语记忆进行了测量.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琼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2期 10-13页
【摘要】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研究范式,探讨了被试对农民工群体内隐刻板印象的自动化激活。结果发现,被试对“农民工/消极词”的反应时要小于“农民工/积极词”的平均反应时。这一结果说明,在被试的认知图式中农民工群体和消极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大于其和积极词之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磊 张庆林 等 《心理学探新》 2014年34卷5期 410-415页
【摘要】 采用ERP技术,以线索提示任务检验了性别刻板印象在返回抑制下的激活过程.实验以性别特征词为线索刺激,性别范畴词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忽略线索与目标语义仅对目标空间位置做出判断.反应时和ERP显示,线索化条件下刻板语义激活对位置判断产生显著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力 田勇泉 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3卷1期 8-12页
【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并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引发了多国民众的“抢购风”。文章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分析了核事故所致的民众“抢购潮”的原因,主要归纳为:“无知性”恐慌、“羊群效应”、“首因效应”、“刻板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宝山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07年15卷6期 993-1001页
【摘要】 污名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刻板印象,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贬低性的、侮辱性的标签,对被污名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污名的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首先介绍了几种污名的相关定义;然后介绍了污名的心理效应,包括污名他人的功能,污名对群体和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庆宇 姜月 《心理科学》 2006年29卷2期 505-507页
【摘要】 刻板印象的研究一直都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概述了刻板印象研究方法的进展,着重介绍了加工分离程序,基于反应时的范式,以及刻板印象解释偏差(SEB),并对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行了简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