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1
- 34
- 6
- 186
- 26
- 25
- 9
- 5
- 31
- 28
- 27
- 21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芊 吴效科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8卷1期 132-135,15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取穴和标准化取穴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月—12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免疫门诊就诊的80例PCOS患者,采用中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个体化取穴组和标准化取穴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静 徐海膀 等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2卷5期 40-44页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痛敏穴苗医药棒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方法:通过WAGNER压痛仪检测筛选出颈型颈椎病痛敏穴,采用苗医药棒疗法在痛敏穴与标准取穴上施治,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次,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Northwick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望影 沈雪勇 等 《中国针灸》 2018年38卷5期 510-5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风市穴直立位人工测量与仰卧位人工测量定位的不同,以明确定位.方法:对197名志愿者进行风市穴直立位人工测量、并对其中92名志愿者进行仰卧位人工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间的不同.结果:直立位人工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距离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泰骄 叶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年27卷7期 1750-17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于腹针疗法中任脉在腹部的取穴是以“腹白线”作为标准,与当前广泛认为的任脉腹部取穴均以人体前正中线作为标准不同,引发了笔者对任脉与“腹白线”关系的探讨.笔者通过相关文献整理与分析,并结合腹针疗法,从任脉循行分布、任脉生理作用及临床实践3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洁汶 范春 《新中医》 2025年57卷18期 88-91页ISTICCA
【摘要】 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涉及的针灸原文为依据,分析孙思邈的针刺选穴思想.孙思邈的针刺选穴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包括精准定位取穴、诊脉辨证选穴、重视经外奇穴、首创阿是穴和善用五输穴.孙思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针灸腧穴学,对后世针灸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娅 黄登清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5年46卷2期 72-75页
【摘要】 目的 观察上关、下关透刺配合辨证取穴治疗Meige综合征-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例Meige综合征-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组予以上关、下关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疗程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明媛 王朝晖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7期 107-110页
【摘要】 目的 了解点穴治疗痛经的应用概况,从而指导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SpringerLink、PubMed数据库,从各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10月30日进行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颖颖 傅云其 《山西中医》 2025年41卷4期 30-32页
【摘要】 目的:观察辨经取穴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疼痛点分脊柱型(Ⅰ型)腰痛与非脊柱型(Ⅱ型)腰痛,再随机将每一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腰痛常规取穴和辨经取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颖 屈静 等 《北京中医药》 2024年43卷2期 128-132页ISTIC
【摘要】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劳动效率下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本方案概述了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临床分型、西医治疗方案,并从中医辨证分型、方药施治、中药提前干预、针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税小丁 韦企平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34卷10期 981-984,988页ISTIC
【摘要】 皮质盲(CB)是各种原因造成大脑枕叶皮质损害后导致的双眼失明.该病多属其他疾病的继发损害,成年人较为常见的原发病因有脑部疾病、各类操作手术等;儿童继发CB的原因多与控制不良的高热相关.因C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故西医治疗主要以治疗原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虞兵兵 王婷婷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8期 1537-15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紧张性头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的自建库起至 2023 年3 月31 日有关针刺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航 万义芹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56卷4期 317-320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辨证取穴法的利咽针刺法对改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文将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树贤 刁萌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5卷1期 42-45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舌三针与督脉取穴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 年6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 84 例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晗 曾心玥 等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3期 483-486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古代医籍灸法治疗眩晕的选穴历史源流,指导现代临床治疗.方法 以"眩""晕""如坐舟车"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朝代选穴及穴位与证型和分布部位的特征.结果 灸法治疗眩晕穴位记载频数最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春 莫靖煊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32卷5期 866-86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远端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3例与药物牵引组34例.药物牵引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腰椎牵引.针刺组在其基础上予针灸远端取穴治疗(先牵引后针刺).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嘉瑶 王颖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23年42卷6期 673-676页ISTICCSCD
【摘要】 对于背部腧穴来说,由于骨性标志的参考较不清晰,定取常不够确切,其体表取穴法存在难点与不便.一般来说,取穴位置是否准确取决于背部脊柱棘突的定位与背部横向骨度的折量.该文以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重要穴位——肝俞穴为例,将现代肌骨触诊取穴法的应用与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志宁 刘晓俊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15卷21期 57-60页
【摘要】 目的:探讨循经取穴针刺联合中医康复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以期提高吞咽功能,恢复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治疗的54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英 袁秀丽 《新疆中医药》 2022年40卷6期 125-128页
【摘要】 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文献,从中筛选临床资料相对较全面、内容较翔实可靠的50篇文献,对检索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收录的文献总样本量为3316例,从有性别、年龄和病程记载的文献来看,男性占51.1%,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伊琳 华灿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31卷24期 66-69页
【摘要】 目前,中风后复视尚无明确治疗方案.文章通过检索近20年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临床上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主要有局部辨证取穴、循经取穴、体针辨证取穴、醒脑开窍针刺法、皮肤针、头针、眼针,以及针刺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已取得一些成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维柱 2018国际中医微创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共同体年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委会年会 2018年
【摘要】 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内外特定的穴区进行针刺等刺激,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灸术的一部分,在古代医籍中未有过记载,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首创的.此后经过他的高徒田维柱教授进一步改进、充实、发扬和提高而使之完善,成为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嘉 庞立健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5期 804-81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总结剖析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规律,以指导临床针刺取穴及配伍.方法:首先检索并浏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相关文献,然后对文献中涉及的针刺处方进行总结并整合录入数据,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其针刺处方中的选穴数据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建兵 导师:张会珍 河北医科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眼针(Ocular Acupuncture)是彭静山教授在中医五轮八廓学说基础上,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所首创的疗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眼针的“八区十三穴”的体系经过两次大的调整和变化,最终于2009年写入中华人民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勤仁 导师:唐纯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肩周炎的全称叫做肩关节周围炎症(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按照国外医学会给予的概念就是一类具有粘连特性的移动僵化的发生在上肢的盂肱关节部位的无菌炎症,在放射线的影像下可以只能看到肩关节骨量的减少变化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 胡玲 等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4期 273-2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人体头部各骨度分寸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头部各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瞳距尺和软卷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继娟 王维华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28卷4期 310-3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分为两组.空白组(30例),予以术后常规处理,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宜 方剑乔 《中医杂志》 2008年49卷6期 488-490页ISTICPKUCSCD
【摘要】 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循行分布特点以经脉为纲纪,无脏腑属络;循行方向呈向心性;结、聚、交、合;呈片、面状分布.其病候特点、病理变化分为筋急与筋纵;病位分为经筋所过外周病候与内脏病候;治疗特点有"燔针劫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 黄龙祥 《针刺研究》 2008年33卷2期 139-1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灸疗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取穴的准确,而经穴定位在很早就出现了分歧.在制定针灸经穴定位国际标准的过程中,中、日、韩3国专家对92个经穴定位产生了分歧.本文在系统考察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经穴定位分歧的基本因素:①骨度的理解;②骨度的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海英 于潇 《中国针灸》 2007年27卷10期 735-73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龙祥 《针刺研究》 2007年32卷4期 268-27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修订针灸腧穴定位的国家标准以及制订针灸经穴定位的国际标准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解剖学的新分支表面解剖学,以及影像学的方法,对于针灸腧穴定位与取穴进行试验性研究,成功地解决了以往单纯依据文献分析方法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不仅为经穴定位的国家标准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超岱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2011年
【摘要】 目的:研究任脉在腹部的循行路线,探讨任脉与“腹白线”的关系。方法:由于腹针疗法中任脉在腹部的取穴是以“腹白线”作为标准,与当前广泛认为的任脉腹部取穴均以人体前正中线作为标准不同,引发了我们对任脉与“腹白线”关系的探讨。我们通过相关文献整理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拯坤 导师:马骏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帕金森病是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body)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帕金森病作为中老年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逐年增加。由于该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惠仿 导师:汤立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本论文分为综述和临床体会2个部分。
(1)综述
第一部分的综述包括了中医综述、西医综述及针灸综述3部分。
中医综述简要概括了颈源性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了更好的研究古代文献,追溯了颈源性头痛的历代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恩龙 《辽宁中医杂志》 2006年33卷11期 1490-149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取48例血管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针刺取穴:百会、印堂、曲池、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疗程3个月,并应用MMSE和ADL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MMSE评分增加较治疗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永显 张静 等 《中国针灸》 2006年26卷2期 123-12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促进腧穴取穴姿势和针刺体位标准化研究,保障针刺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和临床验证,辨析腧穴的取穴姿势和针刺体位的不同及意义,指出古今各种学说的合理成分和应及时清理、改正的有关内容,并对标准化提出建议.结论: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素慧 贾爱萍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年21卷7期 659-6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8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梗死,首次发病,病程在10天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48h内无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秋云 《中国针灸》 2006年26卷1期 33-3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比按期不同经取穴方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分期标准,按不同分期选取不同经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偏瘫/针灸疗法;电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柏颖 张剑飞 等 《中国针灸》 2006年26卷10期 707-7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原络配穴组(A组)、常规取穴组(B组)、药物外用组(C组),每组30例,采用穴位诊断治疗仪测量治疗前后十二经原穴的导电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美仁 王萍 等 《中国针灸》 2005年25卷12期 831-8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探索将痛阈值作为判断坐骨神经痛疗效的量化标准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取肾俞、大肠俞、环跳等穴,施以温针灸;西药组口服尼美舒利片;穴位注射组用654-2作穴位...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针灸疗法;温针疗法;痛阈/针灸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廖志刚 导师:费兰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缪刺法及常规针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根据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疼痛消失的时间等方面来比较缪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客观评价缪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便于临床更好的选择不同方法治疗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毅刚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8期 5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古代针灸"骨度"标准及其应用的研究,近代颇受重视,成果甚丰.较为系统研究古代骨度的学者首推李锄先生<骨度研究>.<骨度研究>首先推算出"骨度"时代常人的身高及其当时度量使用的尺制;第二是推定出肢体各部的比例关系.<骨度研究>从文献考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建花 李沛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5期 364-36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状况及机理研究,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从取穴、治疗方法、机理研究等角度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取穴及诊疗标准和针灸作用机理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痛经/针灸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波 马惠芳 等 《针刺研究》 2004年29卷3期 236-239,2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从辨证分型、取穴、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做一总结,介绍了针灸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和成果的状况,并分析了各类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在肯定其疗效的同时,指出随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拓展,尚需从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芳 朱江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12期 881-8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以下简称<国标>)为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应用等提供了科学的取穴依据,促进了针灸腧穴学标准化发展.笔者在学习和临床应用过程中,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但认为在对<国标>进行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池锐忠 蔡少敏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3年7卷10期 1544-154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以 Brunnstrom分期指导针刺治疗,检验其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 6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治疗组 38例,对照组 30例.两组在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以 Brunnstrom分期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春 卢家春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3年7卷19期 2734-2736页ISTICPKUCA
【摘要】 介绍近 10年来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从取穴,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标准、机制研究等方面对近 10年来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文献报道做以综述.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在临床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海英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5期 819-8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指出在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及判定上缺乏统一标准,尚有待提高,以加快处方标准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卫东 王丕敏 等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3期 207-2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汉梁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11期 735-7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规针...
【关键词】 偏瘫/针灸疗法;脑梗塞/针灸疗法,取穴/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朝晖 王强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3期 147-1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方法:将60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为双侧行间、风池,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15天以后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治...
【关键词】 高血压病/针灸疗法;内皮缩血管肽类/针灸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秀国 傅博 《中医药学刊》 2001年19卷2期 153-1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按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108例,其中男52例、女56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25例,41~50岁37例,51 60岁40例,1~5年者56例,6~10年者12例.轻度:FBG<180mg/di病程5年以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