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7
- 6
- 128
- 69
- 44
- 34
- 32
- 23
- 21
- 18
- 18
- 1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旺 尉耘翠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年45卷5期 516-52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常用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的口服液体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为儿科临床用药补充经济性证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上述药品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从药品中标数据库获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李清 万怡 等 《四川中医》 2018年36卷4期 177-18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二部五法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64例小儿变应性鼻炎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二部五法推拿及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即口服第二代H1抗组胺药仙特明、鼻用类固醇激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靖 张正旭 等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4期 309页
【摘要】 目的为了验证鼻喷型过敏原阻隔剂,联合口服抗组胺药,对尘螨过敏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2017年收治的200例尘螨过敏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田 白银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3年28卷2期 66-69页
【摘要】 抗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最常用药物,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除新2代口服抗组胺药外,还研发了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剂).变态反应学家、药理学家、国际组织、药物研发企业都在努力探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抗组胺药的最佳效果,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
【关键词】 组胺H1拮抗剂(Histamine H1 Antagonists);投药,口服(Administration,Oral);鼻用制剂(Nose Dro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佩华 赵影颖 等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1年26卷5期 250-252页
【摘要】 <篇首> 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发病时可以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及学习效率,WHO组织全球鼻科和变态反应科的学者编写了"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Rhinitis,Allergic,Perennial);鼻炎,变应性,季节性(Rhinitis,Allergic,Seasonal);组胺H1拮抗剂(Histamine H1 Antagonist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晓燕 刘雄 《华夏医学》 2009年22卷1期 24-26页CA
【摘要】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抗组胺药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口服左西替利嗪片、酮替芬片和西咪替丁片;B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两组患者均服药8周.采用自编问卷对每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平均服药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建军 梁娟 等 《中国医师杂志》 2015年z1期 157-1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确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行抗组胺药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50例行抗组胺药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抗组胺药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4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蔚 郭燕萍 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2年21卷4期 226-2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8-2011年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口服抗组胺药用药金额逐年下降.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的使用最远远大于第1代,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Barker A ; Stewart RW ;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2009年102卷1期 91-93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Oral;Age of Onse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Tashiro M ; Sakurada Y ; 等 《Human psychopharmacolog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2008年23卷2期 139-150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Oral;Adul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Nnoruka EN ; 《Pediatric dermatology》 2007年24卷5期 495-498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Oral;Topica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Malmlof K ; Golozoubova V ; 等 《Obesity research》 2006年14卷12期 2154-2162页MEDLINE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Oral;Animal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Kurai J ; Chikumi H ; 等 《Internal medicine》 2006年45卷17期 1011-1016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cute Disease;Administration;Ora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Mizumoto T ; Tamura T ; 等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8年56卷4期 530-535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Oral;Cellulos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佳文 王新昊 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21卷8期 13-17页ISTIC
【摘要】 间质性膀胱炎又称为膀胱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未明,以尿急、尿频、盆腔疼痛为主要特征.由于其复杂性和难治性,目前尚无治疗的金标准.口服药物治疗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多硫戊聚糖钠、免疫抑制剂、5型磷酸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颖 王夏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7卷12期 151-154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住院患儿H1 受体拮抗剂(限口服制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9 年 7~12 月本院 2064 份使用H1 受体拮抗剂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年龄、药品名称、规格、诊断等情况,分析本院患儿使用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婷婷 刘士辉 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2年29卷9期 596-599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4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配至脾氨肽组和常规组.两组各服药4周,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外周血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治疗后脾氨肽组鼻...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季节性;体征和症状;脾氨肽口服溶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自广 宋云焕 《中国新药杂志》 2019年28卷22期 2741-27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盐酸司他斯汀对湿疹患者脑组胺H1受体(H1R)占有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5月本院经治湿疹患者10例,按照盲法原则给予受试者盐酸司他斯汀(1 mg)、非索非那定(60 mg)或乳酸菌素片(6 mg,安慰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瑾 傅窈窈 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8年16卷5期 659-6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耳廓再造术后湿疹的发生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耳再造二中心行全耳廓再造术的患者,Nagata法610例,扩张法580例.收集其中发生湿疹的患者.根据湿疹发生的范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佳 罗仁忠 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年14卷5期 605-6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估改良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我科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观察等待3个月,药物治疗组使用鼻喷剂+口服抗组胺药+口服粘液促排剂治疗1个月后继续观察2个月,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红 陈爱欢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4年30卷2期 219-22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鼻内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第2代口服抗组胺药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鼻炎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将186例年龄6 ~ 14岁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儿,随机分入布地奈德(BUD)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晖 《世界中医药》 2013年8卷7期 780-781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笔者每用癫狂梦醒汤治疗顽固性湿疹,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例1:某,女,65岁.2012年8月23日初诊.患者主因周身起疹伴瘙痒半年来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周身起疹,伴有瘙痒,逐渐增多,经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类软膏及口服清热除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峰 徐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年42卷2期 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54岁.因阴囊右侧皮肤红斑、糜烂、渗液13个月于2011年10月14日就诊.1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阴囊右侧皮肤出现直径约1 cm大红斑,轻度瘙痒,搔抓后出现糜烂、渗液.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为"湿疹",给予多种药膏外用及抗组胺药物口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 王菲菲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33卷3期 691-692页ISTICPKUCA
【摘要】 慢性湿疹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可反复多年,瘙痒剧烈,给老年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但目前,治疗慢性湿疹仍缺乏满意的方法,常规治疗主要有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系统给予钙剂、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苷、免疫抑制剂等.但老年人因为本身可能有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小曼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2年41卷12期 774-7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2011年部分国外皮肤性病杂志关于皮肤病新治疗方法的文献综述如下,其中大部分为个案报道.1 沙利度胺治疗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An等[1]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familial primary cutaneous amylo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小丽 陈晋广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26卷12期 1093-10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50%和54.17%,差异有统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婷婷 刘文华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25卷9期 686-6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氦氖激光治疗伴有渗出的湿疹的作用.方法 将190例伴有渗出的急性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外用1%氢化考的松乳膏,渗出部位进行氦氖激光照射20min,1次/d;B组: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丽琴 杨帆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年40卷8期 495-4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22岁.因右腰腹部及右下肢反复出现红色丘疹、斑块、结节伴瘙痒13年,于2010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3年前因蚊虫叮咬,右下肢出现数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瘙痒剧烈,反复搔抓后形成黄豆至蚕豆大斑块、结节,表皮剥脱、糜烂,就诊于当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大光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年40卷3期 157-1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 例带状疱疹后并发臂桡侧瘙痒症.患者女,42 岁.左上肢肘外侧带状疱疹愈合后局部剧烈瘙痒,日光照射后瘙痒加剧,避光后可好转,体检除局部抓痕外,无其他皮损.口服抗组胺药和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无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慧娟 《医药导报》 2010年29卷7期 895-897页ISTICPKUCA
【摘要】 卢帕他定是一种具有组胺H1受体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的双重拮抗作用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型药物,具有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的特点.该文对卢帕他定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评价、毒性和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志丽 李慧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3期 183-1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55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9个月余,于2007年4月11日收入我科.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泼尼松30 ing/d 口服,皮损有所缓解,后自行停药,皮损再次加重.随后曾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申妹 侯杭盛 《中华护理杂志》 2008年43卷1期 41-42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报告了1例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致窦性停搏患者的护理.在抗过敏治疗中,患者发生数次晕厥.在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并进行有效的抢救,同时强化安全护理,加强临时起搏器和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等,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痊愈出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运波 刘凤荣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年22卷10期 439-4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进行随机、双盲、有效剂和安慰剂的平行对照研究,利用AR生活质量表即RQLQ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纳入研究的季节性AR患者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地氯雷...
【关键词】 鼻炎,季节性,变应性;地氯雷他定;生活质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志干 江刚 《实用医学杂志》 2008年24卷16期 2874-287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评价第3代抗组胺药开瑞坦对小儿科耳道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43耳)外耳道湿疹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22耳)口服开瑞坦,对照组16例(21耳)口服扑尔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两组均局部外涂复方酮康唑氧氟沙星软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宏科 郑蔚波 《中国热带医学》 2008年8卷6期 94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斯奇康注射液与左旋西替利嗪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方法 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斯奇康注射液2ml,隔日1次肌注,同时口服左旋西替利嗪5rag,每日1次;对照组50例,给予左旋西替利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曙霞 徐素琴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1期 17-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儿男,8个月.全身反复起红斑、风团伴色素沉着半年余,于2005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儿于出生后2个月左右双下肢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渐扩展至全身,遇热或摩擦皮损后可产生风团,三、四天后可自行消退,并留下褐色色素沉着斑.曾在外院就诊,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庆均 姜一化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8期 5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19岁.因胸部反复出现瘙痒性丘疹1年,于2005年5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皮损无破溃,1个月后可自行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皮损反复发作,逐渐融合成网状色素沉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少军 李忠芳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年12卷2期 214-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依匹斯汀片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试验或参比制剂各 40 m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人体药动学研究表明,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的药-时曲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平申 付萌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1期 26-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患儿女,11个月.3个月时患儿躯干、头部反复出现水疱,尼氏征阴性,同时伴有剧烈瘙痒,Darier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下水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阳性.先后给予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少军 李忠芳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7年23卷5期 353-3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国产和进口盐酸依匹斯汀片(抗组胺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盐酸依匹斯汀片40 mg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盐酸依匹斯汀浓度,用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静 李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21卷10期 613-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64岁,平均46.7岁;病程20天~3月.均已婚.3例有不洁性生活史.6例皮损表现均类似湿疹皮炎,伴有剧烈瘙痒,按皮炎湿疹或真菌感染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抗真菌制剂)均无效.确诊后予苄星青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杰 王国安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21卷12期 740-740,7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叶酸配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每周口服MTX7.5~15 mg,每日口服叶酸5 mg,共8周.对照组62例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琦 张宏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年35卷2期 116-1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单次口服依巴斯汀10mg的药效动力学特点.方法:6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双盲口服依巴斯汀10mg或安慰剂1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2、4、24 h,对全部受试者行组胺皮肤点刺滴定试验.在揭盲后,对依巴斯汀组的受试者于服药后48 h再做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葭 郭英军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5期 947-9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疗效的方法.方法: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开瑞坦,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57%,对照组有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新 邹衍衍 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年16卷6期 417-4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关节康片抗炎镇痛药理作用及其动物毒性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大鼠足跖肿胀试验、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关节康片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减轻甲醛所致大鼠足跖肿胀(P<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文海 尹丽云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05年21卷17期 1940-19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物治疗特发性甲剥离的意义.方法:120例特发性甲剥离随机分为西替利嗪组40例,氯雷他定组40例,对照组40例.西替利嗪组:予西替利嗪片10 mg每天口服1次,治疗30 d;氯雷他定组:予氯雷他定片10 mg,每天口服1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问明瑶 张惠荣 等 《护理学杂志》 2005年20卷2期 39-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7例手术均选择在过敏性紫癜的缓解期、扁桃体的急性炎症控制后3~4周进行.术前口服抗组胺药及降低血管渗透性的药物,术后常规抗炎治疗.结果7例患者经围术期护理,术中和术后无明显出血,也无过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晓文 江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年19卷6期 350-3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予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 ml/d,同时口服抗胺药物,3~6周后皮损基本消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抗组胺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道华 《中国新药杂志》 2005年14卷12期 1486-14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在体内主要的活性代谢产物,为一种口服非镇静抗组胺药.在美国和欧洲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尤其对儿童患者安全性好.对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昌孝 王瑞芝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年9卷1期 56-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诺司咪唑(norstemizole)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豚鼠在体和离体实验模型,观察诺司咪唑的抗过敏效应.结果:诺司咪唑10-9~10-8 mol*L-1,能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IC50 为 4.4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