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54
- 9
- 2
- 362
- 31
- 28
- 12
- 11
- 30
- 27
- 25
- 22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金生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43卷3期 128-131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中国与朝鲜两国山水相连,古代两国间的医学交流一直绵延不绝,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国本草中曾经记载了许多古代朝鲜(或载为高丽、新罗、百济)的药物.其中人参是两国药物交流最重要的药物,中国自南北朝以来的古本草有着大量的关于朝鲜人参的记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广涛 王学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26卷4期 222-22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预后.古代医学文献是现代医者研究中医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以研究古代医学经典著作最为广泛.现综述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玉兰 《河南中医》 2004年24卷2期 8-9页ISTIC
【摘要】 <篇首> 造血系统疾病,俗称血液病,系指原发于造血系统(如白血病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许多其他系统疾病有血液方面改变者可称为这些系统疾病的血液学表现.古代中医学文献虽没有血液病学的专门学科,但对血液病认识十分深刻,记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沛沛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5卷1期 63-65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中医康复医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病伤残证、老年病、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患者,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方法,进行辨证康复治疗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世坤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44卷6期 66-69页
【摘要】 鼓胀一病,历来被认为是疑难顽疾,临床疗效不甚理想.于此特索中医古代文献中相关论述,汇整成文.文献上溯秦汉之《黄帝内经》,近至清末医家之著,涉及医家26位,医籍30部;旨在“发皇古义”,为临床理论探索提供参考;文末结合理论认识及临床实践而略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晓曼 李雄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52卷3期 199-201页ISTICPKUCA
【摘要】 旨在探讨痰-瘀-虚理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类型之一,以"虚"为本,"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古代医学为出发点阐述痰瘀虚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基于痰-瘀-虚理论探讨缺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雄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10期 73-76页ISTICPKU
【摘要】 佩挂防疫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民间信仰与医学思想的双重影响.通过分析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认为佩挂防疫法可根据时代主要特色以宋为界进行划分.宋以前佩挂防疫法保留了较多原始思维,在民间"疫鬼观"及宗教驱疫手段的基础上,以使用具有辟疫象征意义的物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港 龚学忠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1期 142-144,后插1页ISTICCA
【摘要】 "劳淋病"常因劳倦而发,迁延不愈,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其现代医学病名对应的是复发性尿路感染.现代医学的主流治疗劳淋的抗生素疗法仍存在诸多局限性,中医药疗法历史悠久、潜力巨大、优势显著.本文通过整理中国古代关于淋证的记载以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琳 曹志群 等 《天津中医药》 2025年42卷8期 994-998页ISTICCA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由环境、免疫、心理等多因素介导,以结直肠病变为主并影响全身的疾病.基于黄帝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因心致疡"核心病机为切入点,提出脏"心"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根据五行生克乘侮法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汶仟 傅强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2期 135-139页ISTIC
【摘要】 本文在"肝郁-脾虚-肾损"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分期探讨"木郁达之"在原发性甲减中的应用,探讨"肝郁-脾虚-肾损"与原发性甲减病机符合.该病起始于肝气郁滞,发展于脾胃亏虚,危重于邪滞伤肾,并通过梳理古代文献、临床报道及现代医学证据证实原发性甲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辉 何强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35卷6期 754-757页ISTICCA
【摘要】 中医虽未有"脂肪性肝病"之病名,但早在古代文献中有相关描述,包括"肝积""胁痛"等.中医治疗儿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具有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及安全性高等特点.肝络病理论强调肝络的重要性,与现代医学发现的微循环障碍与MAFL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盼举 尚荣安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8卷1期 46-50页
【摘要】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附骨疽""附骨痈"等范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总结探析从先秦至明清历代医家对于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秦汉时期多以"内虚"立论,外感热邪而致病;晋唐时期,认为患者体质素热,风寒外袭未愈,复感湿邪而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萌 胡曼娜 等 《基层中医药》 2025年4卷7期 66-72页
【摘要】 顺时而养是健康保健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实践,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论述了顺时而养与正气的关系及其现代科学内涵.四时既包括一年四季,也指昼夜的时间变化,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规律.传统医学中,顺时而养是为了保持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志芳 沈歆 《光明中医》 2025年40卷7期 1286-1289页
【摘要】 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一环,对应现代医学愈后康复的内容,但目前针对瘥后防复理论的研究仍有不足.文章对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中有关瘥后防复的文献做了初步研究,发现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瘥后的康复,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方面的禁忌(饮食、起居、房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張淨秋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二次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介绍了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收录情况,以表格形式总结了汉及前代出土简帛医药目录,同时对马王堆汉墓简帛医籍进行了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明 导师:牛亚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情报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1.研究背景:
方剂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古代医家创制了大量方剂,许多疗效确切,传承至今。但是,也有一些疗效不确定,或者还没有认识到其价值,梳理这些方剂,发现其价值,是中医科研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对方剂的临床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静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2011年
【摘要】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信息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以<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切入点,以"偏头痛"为例,简要介绍古代文献信息在循证医学中的搜集、筛选、转化、应用以及推演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归纳和总结,初步形成在循证医学中应用古代文献信息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胜红 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针灸补肾法的应用特点。方法:运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对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主要文献中有关针灸补肾的资料警醒系统整理。结果:此时期针灸补肾多以单穴为主,特定穴的应用和针药并用治疗肾虚所致各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章红英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目的:探索古代医学文献的评价方法,提升中医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 方法:问卷调查,文献检索,可行性分析。 结果:专家经验和古医籍为中医临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然而调查表明,目前使用的消渴古代文献,从数量上看,只占全部可获得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松鹤 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目的:从颜色科学的角度探讨民国以前舌色的发展与分类特征. 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民国前古医籍中诊舌色的内容。 结果:民国前古代医家对舌色的认识是从对色调的区分开始,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渐开始观察舌色的饱和度和明度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菲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辨证”进行搜集和整理,结合文意探讨“辨证”在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用法及其主要含义,总结出辨证在古代文献中的以下几种常见用法:“某某辨证”,作为固定搭配,表示特定的辨证方法;辨证之某某,强调证候或疾病的性质以及转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林 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北宋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诸如“医籍尤重宋版”的见解,已成为医学文献研究领域的一种常识。毫无疑问,宋版书的价值,首先在于保存了许多古代珍贵的典籍和史料,它以其最接近原本的文字内容,在科学研究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文杏 导师:季绍良 王天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诊断学(博士) 2005年
【摘要】 疲劳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既可存在于健康人中,又可作为一个非特异的症状,见于各系统的疾病中.由于术语使用的不规范、不统一,造成了在描述不同的疲劳状态时用同一术语表达的状况,这对于疲劳的研究是非常不利的.鉴于此,本论文溯本清源,拟在整理中医古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邱玏 第七届全国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 2004年
【摘要】 中国古代外丹术以其神秘莫测和仙风道骨的特点吸引了无数志士倾力研究,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氛围,还是科技的范畴中去寻找,都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特征,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正耀先生所说:"举凡关于炼丹术历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万芳 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献研讨会 2003年
【摘要】 祖国传统医学是维系中华民族兴盛发达的重要保障,在古代它更是华夏儿女生命繁衍、驱除疾病的唯一依靠.虽然许多古代医学文献国内已不见踪迹,由于历史上中外文化与科技交流与渗透,很多中医古代文献流传海外,并保存至今.如何将散失在海外的中医珍本古籍重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东 陈跃来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4年37卷3期 373-376,封3页ISTICPKU
【摘要】 从人类发展史看,疫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息繁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疫病起病急、传染性强,一旦发病,能够迅速传染给周围的人,会使许多人在很短时间内被感染.肺系疫病是疫病中发病率、流行性及传染性最高的一类疾病,其对经济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晶 周海龙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8期 890-893页ISTIC
【摘要】 痿证者,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痿证在临床中属于疑难杂症,病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亦有多种原因致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现代医学多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疾病等.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阳明主阖"的理论论治痿证,探讨阳明"阖"的功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雨洁 王娟 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44卷3期 361-364页ISTIC
【摘要】 阿是穴理论是以阿是穴为核心的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上重视阿是穴的应用却常忽视其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及现代理论,总结阿是穴理论作为腧穴定位方法及针灸治疗选穴原则的内涵.比较阿是穴理论与激痛点理论、浮针医学理论、针刀医学理论,发现这些理论与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迎冬 陶雅文 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4年35卷5期 319-324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航天员受太空环境影响,身体各系统容易出现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在轨工作效率和返地后的健康恢复.针灸具有"简、便、效、验"等优势,可多靶点、多层次、多系统的综合调节机体,是航天员健康问题的有效防护措施.然而,目前尚无针对航天医学问题的穴位组库,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超博 李金琰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7期 880-8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与罐诊相关的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旨在对罐诊进行综合分析和展望.[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山东 阮仔玄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38卷7期 118-120页
【摘要】 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又称顽固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属于"喘证""胸痹"等范畴.文章通过对张叶祥主任应用红参-丹参对药的经验及中医古代文献的梳理,探讨红参-丹参对药治疗RHF的配伍特点和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雨霏 杜怀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8期 81-83页
【摘要】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在现代医学中多属于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崩漏在妇科临床中属疑难急重疾病,对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中医治疗崩漏方法多样,针、灸、药各有所长,其中灸法效果确切、不良作用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婉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11期 40-42,46页
【摘要】 肺痨为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性疾病,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大量的医疗开支也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经济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医学及外治疗法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从中医角度分析朱丹溪的部分思想在肺痨预防、治疗及恢复中的运用.为保证论题的科学性,通过查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4年19卷5期 474-485页
【摘要】 1984 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 22 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 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澍农 《中医药文化》 2024年19卷5期 451-464页
【摘要】 "方""药"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概念.古代"方"的得名原由,中医界有普遍的误解;古代的"方"与当今的"方剂"概念的关系,也未能真正理顺.古代"药"的初义与当今的"中药"概念也并不等同.单药方属药还是属方(方剂),在当今方剂学研究中存在较大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一鸣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19期 3850-3854页
【摘要】 关节病症广泛见于各种风湿免疫疾病中,且多作为主要症状,为病患所苦.中医学常将其归为痹证一类,大都从疾病的角度进行讨论,而缺乏对于关节本身的系统论述.通过将古籍中关于关节的记载进行全面的梳理,系统地归纳出古人对于关节的认知,并总结了古人基于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熠文 杨柏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6期 758-7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半夏的历代本草认识体现于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半夏的药源、药性、药效、药用与药理.通过对半夏药理的分析,表明中药药理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药物的外在物象为依据,结合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解释、分析药物作用规律与原理的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冷媛媛 陈林 等 《江苏中医药》 2023年55卷5期 59-63页ISTICCA
【摘要】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机,是现代中医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根据中医"异病同治"思想,不同疾病出现血瘀证,均可采用活血化瘀治法进行治疗.中医对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历史悠久,在中医学理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丽萍 李佳欣 等 《天津中医药》 2023年40卷4期 461-466页ISTICCA
【摘要】 研究通过梳理古代医学典籍中含旋覆花经典名方的应用情况,考证旋覆花升降浮沉药性及其降气,消痰,行水,止呕功效,主治病证在古代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情况,确认不同时期医家对旋覆花升降浮沉药性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异的内涵和形成根源,为深化旋覆花升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欢 杨映梓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6期 875-878页ISTICCSCDCA
【摘要】 中医学对喘证的命名演变复杂,为了明确喘证概念的内涵,按历史脉络梳理喘证的命名:先秦时出现"喘"的简称,并有对症状的描述;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常用"上气"直接指代,突出气逆上冲的趋势;隋唐时期,以"卒上气"与"久上气"区分新感和久病;宋金元时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嘉暄 赵英强 等 《西部中医药》 2023年36卷5期 158-161页ISTIC
【摘要】 从古代医家、现代名医经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等角度出发,对近5年健脾化湿法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健脾化湿法治疗胸痹疗效有目共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客观反映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晶晶 胡镜清 等 《陕西中医》 2023年44卷6期 755-757页ISTICCA
【摘要】 回顾"以咸养脉"的文字含义与医学文献中的内涵,对于其中"咸"的概念与功能,发现"咸"与"脉"的密切关联性,探讨"以咸养脉"的内涵,并分析"以咸养脉"与"心病禁咸"的关系,解答既往对于"心病禁盐"与"以咸养脉"看似矛盾的疑惑点.历代医家皆善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润冰 刘昱含 等 《河北中医》 2023年45卷11期 1905-1910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尿失禁相关条文数据挖掘,总结归纳配穴处方规律及古典经络诊察方法,以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 在《中华医典》数据库检索"遗溺"等9 个关键词,筛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尿失禁的配穴处方规律.结果 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娟娟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9卷1期 19-21页ISTIC
【摘要】 中医学遵从《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提倡对疫病应早期治疗"避其毒气",体现防治并举的思想.防治疫病可运用化湿药,调畅气机,祛湿化邪.化湿药中藿香外可解表,内可化湿.追溯藿香的古代文献记录,藿香记载始见于东汉,其功效从最初用于香料,发展为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侠 闫方杰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10期 1718-1720页ISTICCSCDCA
【摘要】 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须先浸泡半小时是目前行业内的共识,但在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古代医学文献著作中均未找到煎前浸泡规范的理论依据,现代中医不同的研究对煎前浸泡既有支持的实验数据,也有反对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溯研究,发现张仲景及其后医家虽未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车文文 王丹 等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7卷22期 3174-317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腾月 丛茜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42卷1期 136-137页
【摘要】 对寸口脉定位脏腑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从寸口脉最早出现于《内经》,经过《难经》《脉经》《景岳脉学》《濒湖脉学》等若干部古典医学著作中对脉诊理论的完善,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六脉定位脏腑的理论,虽然历代医家在六腑的分候上有不同观点,但在临床实践中,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弛 董宝强 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4卷2期 63-65页
【摘要】 中医学将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归属于"经筋病"的范畴,其发病与人体经筋功能异常有关,临床多运用毫针常规刺法即单针单向刺进行"解结".现代研究发现,古代文献中有多种毫针刺法适用于经筋病灶,关刺法作为五脏刺之一,具有舒筋利肉、舒缓挛急之功,对经筋病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红 王丹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15卷34期 65-68页
【摘要】 咽喉为人身饮食门户,呼吸关隘.喉痹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痹是闭塞不通之意.喉痹是临床常见病证,其主要症状有咽干咽痒,咽喉肿痛、灼热感、异物感等,影响呼吸和进食,严重者甚至呼吸及吞咽困难.阴阳调和则咽喉清利,气道宣畅;若饮食不节,阴阳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 颉瑞萍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15卷10期 21-24页
【摘要】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灼热痛感等.西医临床治疗干眼症常用的方法为人工泪液替代疗法、抗炎等.用药期间患者症状可短暂得到缓解,但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