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8
- 24
- 8
- 150
- 6
- 2
- 2
- 2
- 19
- 17
- 12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施宜君 杨燃 等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30卷11期 785-79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估全身麻醉下一次性完成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对儿童咬合及颞下颌关节是否存在影响,为儿童口腔乳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39例于全麻下行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患儿,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平 胡晓阳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08卷18期 17-2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咬合重建(10例)、咬合创伤(14例)及总义齿病例(15例).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咬合状况,并在其指导下调(牙合),1周后复查咬合状况.对比分析患者主观感...
【关键词】 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咬合重建;调(牙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若佳 廖崇珊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31卷6期 193-198页CA
【摘要】 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咬合功能的测量和分析对治疗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以往测量咬合状态的方法受口腔医师主观影响,准确性不高,无法量化.大量研究显示T-Scan咬合分析系统能精确测量不同咬合状态下的咬合力与时间实时的关系,精确记录咬合接触时间、力...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咬合力;临床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天弘 翁维民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4年27卷3期 233-245页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报道1例使用数字化咬合重建技术治疗因磨耗造成垂直距离降低、咀嚼困难的病例.诊治经过:初诊检查后,与患者沟通确认进行全牙列咬合重建.利用可摘式(牙合)垫确定抬高的垂直距离,随后采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口内扫描仪、美学分析及Exo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丽娅 巢家瑞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41卷3期 254-2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下颌运动轨迹与虚拟架运动参数对下颌后牙单冠和三单位桥修复体的虚拟调效果.方法 选择22名受试者,获取其口腔扫描及下颌运动数据.在牙科设计软件中分别设计具有0.3 mm咬合高点与干扰的4种修复体解剖蜡型:44、46牙单冠和4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琛 杨程 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45卷9期 946-94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在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进行咬合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9 月就诊的 88 例单颗后牙缺失需固定局部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
【关键词】 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咬合调整;固定局部义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丽娟 田斌 等 《宁夏医学杂志》 2023年45卷6期 560-563页CA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将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应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6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牙齿排列整齐前后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患者的...
【关键词】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应用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文倩 李晓茜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38卷1期 30-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虹 高莹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55卷3期 377-38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咬合功能;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茜 马晓妮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36卷6期 628-6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应用固定种植修复后的咬合特点.方法 选取30例全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作为试验组,30例天然牙列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二者在牙尖交错位、前伸位、侧方位等不同位的咬合时间及咬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静 刘星辰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44卷4期 405-4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总结稳定咬合板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稳定咬合板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电子数据库CENTRAL、Medline、EMBASE(Ovid)、CBM和CNK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YUN PARK 钱玉芬 《口腔医学研究》 2015年31卷12期 1240-12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ICP咬合接触特征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对咬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个别正常(牙合)者(A组)、20名错(牙合)畸形者(B组)、30名正畸治疗结束者(C组),通过Tee-test咬合分析系统对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otal 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姣 王楠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713-715页ISTICPKUCA
【摘要】 运用 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30例牙隐裂患者与30例个别正常牙合者的咬合接触特征,比较两组牙合力中心、牙合力百分比值、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牙合干扰和早接触的出现率。结果显示隐裂组牙合力中心横向偏移量、患侧牙合力百分比值、闭合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婷婷 宋光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113-1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T-Scan系统能精确记录咬合接触的时间、力量、面积和动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自问世以来通过产品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口腔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本文就 T-Scan 系统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金鹏 吉银丽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28卷3期 132-1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咬合情况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就诊并接受全口义齿修复的60例患者,修复后即刻、修复后2周、6周、12周、24周,使用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淑贞 厉松 等 《安徽医药》 2019年23卷12期 2447-24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安氏I类青少年错病人在矫治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民航总医院口腔正畸门诊16例安氏I类青少年错颌畸形病人,于全口28颗牙粘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使用T-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涵 孙琦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40卷10期 41-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运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下个别正常合和正畸后在咬合过程中的咬合变化,比较两者咬合差异,对临床错颌畸形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10例个别正常各受试者与10例正畸结束受试者的咬合数据...
【关键词】 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咬合接触;咬合分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国宁 吴炜 《医学信息》 2020年33卷18期 42-44页
【摘要】 伴随着世界老龄化的进程,无牙颌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传统全口义齿的设计及制作多依赖于牙科医生及口腔技师的临床经验和加工制作技术,存在着患者就诊次数多、义齿加工制作步骤繁琐、牙列精确度不高等问题.近年来,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美夏(综述) 米丛波(审校) 《医学综述》 2016年22卷18期 3606-3609页ISTICCA
【摘要】 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能精确记录咬合接触的时间、力量、面积,并动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的精密仪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和科研中。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T-Scan 咬合分析系统可以分析正常牙合的咬合接触情况,为口腔正畸临床中咬合的调整提...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咬合分析;口腔正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媛媛 赵玺 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9卷7期 873-87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错合畸形经过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特征及变化,为成人矫治结束前精细调整及矫治后保持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6例通过正畸后获得个别正常牙列形态的成人错合畸形患者,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使用 T-ScanIII 咬合分析系统记...
【关键词】 T-ScanIII 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成人错合畸形;咬合接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华颉 王芳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2卷3期 408-4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用T-Scan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全口义齿咬合关系.方法:采用T-Scan咬合分析系统研究10例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后的咬合情况,测定全口义齿戴用1,6,12个月后(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
【关键词】 全口义齿;T-Scan咬合分析系统;无牙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艳玲 韩凉 等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年5卷11期 686-689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
【关键词】 安氏Ⅱ1错(牙合);T-scan 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咬合接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鹏 导师:姚志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 2022年
【摘要】 咬合是指上下颌牙列产生广泛接触的现象,是口腔实现咀嚼功能的基础,贯穿了口腔医学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咬合接触检查方法主观依赖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有限,以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为代表的量化检查方法已成为口腔医师、患者和科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敬谦 导师:李玉如 郑州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观察咬合分析系统在正畸治疗末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例减数正畸治疗进入精细调整末期的正畸患者,使用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正畸患者进入精细调整末期时刻(T1期)全牙列总(牙合)力值(Total o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卢传涛 导师:李科 电子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4年
【摘要】 计算机辅助口腔正畸已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新型无托槽隐形正畸技术在逐步迈向成熟运用阶段,其整套流程包括牙颌面信息采集、牙颌面重建、牙齿分割、上下颌虚拟咬合、牙齿移动等多项环节,目标是输出牙齿矫治方案,并根据牙齿矫治方案确定分阶段矫治器的数字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汪宁 导师:肖立伟 中南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观察微种植钉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解除前牙闭锁性深覆(牙合)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上前牙三维方向的影响、唇齿关系的改变及其对咬合关系的影响。同时对其矫治效果与摇椅形唇弓进行比较,评价两种矫治手段的异同,从而为口腔正...
【关键词】 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 摇椅弓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洛 导师:王永 董强 贵阳医学院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重度氟斑牙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为临床修复过程中能更好的恢复其外形和咬合关系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方法:运用 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对30名重度氟斑牙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并与同年龄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谷铮铮 2012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2012年
【摘要】 在咬合纸与T-Scan III咬合分析系统联合进行调合时,护士应用吸唾管及时去除口腔内的唾液,注意时刻保持口腔内的干燥及视野的清晰,避免因唾液的干扰而影响调合效果。在医生每次调和前,护士除用吸唾管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吸净外,还应用三用枪吹干局...
【关键词】 咬合创伤患者 ; 临床护理 ; 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晓冉 金逸凡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57卷1期 154-16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对混合牙列儿童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进行测量分析,初步提供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情况的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其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在6.5~9.8岁.使用Dental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思赜 包涵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24年40卷6期 537-5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对颧突支柱整体结构的影响以及颧突支柱结构改建与后牙咬合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错颌畸形患者(对照组)以及50例减数正畸治疗成人患者(实验组),用Teetester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两组人群的咬合接触特征.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莉莉 周婷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45卷3期 54-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过程中咬合力动态监测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支持组织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比 20 例传统牙周正畸治疗患者与 20 例运用T-Scan Ⅲ和Anycheck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辅助分析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在治疗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佩露 魏煦 等 《口腔医学》 2024年44卷11期 851-8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解剖式与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合功能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1 年 4 月—12 月南京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无牙颌患者 20 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患者制作解剖式全口义齿与舌向集中全口义齿,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香 金晶 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2期 162-166页
【摘要】 目的 利用T-scan数字化电子咬合分析系统来记载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e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病人在进行动态咬合时的接触,并分析当下颌由不同颌位起始开始运动时的咬合特征以及时间特点,以此来探究下颌运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轶杰 刘鹏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43卷12期 1485-14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究Diode激光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患者髓细胞相关蛋白-8/14(MRP-8/14)、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牙周炎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薇薇 王邦康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29卷6期 614-61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牙合)接触特征.方法 选择16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薇薇 贺淑珍 等 《北京口腔医学》 2011年19卷5期 283-28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骀)患者主动矫治结束后12个月内牙尖交错位(骀)接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例正畸主动矫治结束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的青少年错(骀)患者,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于矫治结束即刻(T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端强 林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5卷3期 182-186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安氏Ⅱ1类患者在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的牙合接触情况,探讨前伸牙合干扰情况的存在并分析其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特点.方法 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进行常规错牙合畸形临床检查,并采用T-Scan 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前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大海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年04卷3期 181-183页ISTICCSCDCA
【摘要】 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是最新的专门用来精确记录和分析咬合力随接触时间变化的工具.目前,在咬合生理研究、种植义齿、修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治疗、正畸治疗等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的发展、优点及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琰玲 殷新民 《口腔医学》 2009年29卷9期 476-4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侧方(牙合)型受检者侧方咬合运动至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相对(牙合)力.方法 利用T-Scan 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85名个别正常(牙合)者从牙尖交错位侧方咬合运动至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牙合)接触及(牙合)力分布信息,计算尖对尖颌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瑜鸿 郭云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25年41卷2期 170-1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重度牙周炎患者常因严重附着丧失导致失牙,并伴有局部软硬组织缺陷,需联合多学科针对病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恢复其牙列完整性,以达到咬合功能及牙周组织的长久稳定.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序列治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牙周手术、种植修复缺失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文倩 导师:徐欣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目的:
随着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大大改善了传统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已成为无牙颌患者的首要选择。《国际口腔种植临床指南》指出,六枚种植体支持的无牙下颌固定种植修复为可靠方案,而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会带来许多生物及机械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炎婷 谢萍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23年32卷2期 209-213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3种序列咬合纸选磨调方式对单颗磨牙种植修复延迟咬合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患者32颗第一磨牙种植修复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2例)、B组(10例)和C组(10例),分别采用(100+40)、(100+50+3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贺淑贞 导师:厉松 首都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正畸主动矫治后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患者拆除矫治器后咬合接触特征的变化规律。
材料与方法
选择共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年龄14-24岁正畸主动矫治后戴用Hawley保持器的患者,...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 正畸治疗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安薇薇 导师:王邦康 首都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正畸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咬合接触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明确其病理性<牙合>因素,对于口颌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正常<牙合>健康人的咬合接触状态,全面了解其<牙合>接触特征,可以为这种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玉玮 导师:史书俊 孙学敏 天津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硕士) 1997年
【摘要】 该文拟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正常受试者和具有早接触点患者的硅橡胶咬合记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咬合记录图像特征,并将具有早接触点患者的早接触点面积与临床表现和X光指征进行相关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艳玲 李嘉鑫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42卷3期 394-4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牙齿磨损、牙列缺损等导致正中(牙合)关系丧失的患者增多,咬合重建的临床需求也在增加.咬合重建是一种通过重新建立均匀稳定的上下牙列咬合关系以恢复口颌系统功能的一种特殊修复方式.如何进行咬合功能分析以实现精准的修复设计与调整是咬合重建中极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淑贞 厉松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45卷9期 556-5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正畸治疗后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患者矫治结束后12个月内动态(牙合)接触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正畸矫治结束前的精细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例正畸矫治后戴用标准霍利保持器的青少年患者,并将20例患者分为(牙合)干扰组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薇薇 王邦康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44卷12期 735-7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牙合)接触特征,从功能角度对正畸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4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国兵 王帆 等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25卷1期 51-56,63页ISTIC
【摘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口腔修复领域的不同流程正在逐步跨入高效精准治疗阶段.颌位关系的正确转移是制作高质量修复体的先决条件,其中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能够记录下颌运动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而显著优于传统机械面弓.当前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应用于口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茜 王伟砚 等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4年19卷3期 442-44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8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矫治器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应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n=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