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
- 8
- 2
- 25
- 2
- 2
- 1
- 1
- 11
- 9
- 8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肖悦 刘天佳 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35卷5期 687-68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槟榔、白芷、川芎和儿茶5种天然药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用天然药物处理S-HA和变形链球菌,观察变形链球菌在S-HA粘附的情况.结果大黄、槟榔和川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正蔚 周学东 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34卷1期 135-13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菌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正蔚 李继遥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年15卷1期 44-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黏性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黏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黏性放线菌作为实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燕 乐进秋 《口腔医学纵横》 2000年16卷1期 13-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高分子量唾液粘蛋白(MG1)是否具有抗釉质脱矿作用.方法:以全唾液、腮腺唾液、颌下/舌下腺唾液和纯化的MG1对实验牙釉质表面进行体外孵育以形成唾液获得性膜,观察此膜抗釉质脱矿作用.结果: 全唾液组和腮腺唾液组只有39.7%和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悦 刘天佳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18卷5期 336-33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致龋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茶多酚的防龋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和粘性放线菌作为主要致龋菌,用茶多酚分别处理S-HA和细菌,观察细菌在S-HA粘附的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嫄嫄 王忠义 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3年13卷9期 495-4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唾液获得性膜对不同桥体材料表面自由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4种桥体材料(Co-Cr合金、Au-Pt合金、纯Ti以及Vita95瓷)表面形成唾液获得性膜前后试件的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能.结果:制备唾液获得性膜后所有受测材料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燕 乐进秋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20卷1期 111-1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人类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MG1)及全唾液在体外形成的获得性膜能否减少有机酸在牙面的脱矿作用.方法:采用MG1和全唾液溶液体外孵育釉质实验面以形成获得性膜,再以34 mm0l/L栒橼酸处理釉质实验面1 min,扫描电镜观察釉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斌 周学东 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32卷3期 344-347,3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 PABA)对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粘附至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的影响.方法采用Gibbons 创立的体外粘附实验模型,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为标记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罗俊元 导师:张凌琳 四川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博士) 2021年
【摘要】
研究背景
龋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可以引起牙体硬组织的龋坏和缺损,对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的始动因素,其形成的第一阶段即是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唾液获得性膜作为菌斑-牙界面间的一层重要的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悦 导师:刘天佳 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 1999年
【摘要】 该试验采用以唾液或胶原溶液包被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模式,研究茶多酚对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在唾液获得性膜和胶原表面粘附的影响.该试验从茶多酚对细菌粘结素和牙面受体两方面的作用来研究茶多酚对主要致龋菌在牙面粘附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水根 林志明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1年27卷7期 617-6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本实验以人全唾作为唾液获得性膜的体外实验模型,研究不同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条件下木瓜蛋白酶水解的动力学.方法:通过消散石英晶体微天平在各种条件下观察酶水解唾液膜的频率变化.结果:在各种条件下唾液膜被木瓜蛋白酶部分水解.木瓜蛋白酶与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斌 周学东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20卷4期 296-2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 AV,简称粘放菌)是最早粘附于牙面上的细菌之一.目前研究[1]认为,粘放菌与根面龋的发生有关,粘放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在牙面的粘附有关.细菌在牙面的初始粘附,就是细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溯 黄正蔚 《动物医学进展》 2003年24卷6期 75-78页
【摘要】 通过研究五倍子对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以及实验生物膜上粘附的影响,以探讨五倍子预防菌斑形成的能力.为了测定五倍子对口腔主要常驻菌放线菌体外粘附的影响,在生物膜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四种口腔常驻菌,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然后给予含五倍子提取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敬雯 导师:陈坤 姜颖 广东医学院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
龋病是最常见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之一。变形链球菌是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在牙面黏附定植是致龋的首要条件。变形链球菌菌体胞壁上的表面蛋白P1与细菌黏附密切相关,是其主要黏结素。本课题旨在摸索高效率、条件温和的方法分离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斌 导师:周学东 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血液链球菌(简称血链菌)和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都属于口腔正常菌群,前者在牙 菌班形成过程中,属早期定植菌,而后者在适宜条件下就可能成为牙菌斑中的主要致龋菌.血链菌合成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作为变链菌的特殊生长因子,如何影响变链菌的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燕 李颂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36卷6期 4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唾液获得性膜是唾液蛋白对牙釉质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是一层非发育性的无细胞结构的薄膜,具有屏障保护作用.人高分子量唾液粘蛋白(MG1)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有高度亲和力而成为获得性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我们采用全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赛男 蒋丽 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43卷2期 223-2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口腔细菌黏附的机制是口腔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研究水平的提高,口腔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展.细菌表面的黏附蛋白和受体以及菌毛和胞外多糖都参与细菌间的共聚及细菌对牙表面的黏附.材料表面的获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剑英 凌均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42卷1期 111-1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SPA)P是一类介导细菌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的黏附毒力因子,具有高度保守性.SPAP含有1 561个氨基酸残基,其线性结构氨基酸序列由前导肽区、N端、A区、V区、P区、C端和细胞壁锚着端组成.SPAP具有的淀粉样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天民 《医药导报》 2009年28卷3期 275-278页ISTICPKUCA
【摘要】 全面阐述辨痰论治,涉及六七十种疾病.强调应重视合格痰(而不是唾液)的收集和痰的常规检查.概述了数十种呼吸系统和胸部相关疾病的治疗,如对感染性肺部疾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支气管肺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等,以及非感染性肺部疾病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红浪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6年25卷6期 541-542页ISTICCSCDCA
【摘要】 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炎症性纤维化性疾病,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性肿块及器官肿大.通常可先后或同时累及多个器官,几乎所有器官均可受累,以泪腺、唾液腺、胰腺、肾脏、淋巴结、主动脉和腹膜后最多见.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洪波 《科学养生》 2019年7期 100页
【摘要】 龋齿又被称为蛀牙、虫牙,是一种细菌类的疾病.龋齿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分布范围很广,是口腔内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患病人群很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龋齿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形成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继发病症,或引起牙槽骨萎缩及颌骨炎症.如果龋齿没有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友光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4年7卷7期 394-398页ISTICCSCDCA
【摘要】 近十余年来,牙酸蚀症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新的口腔健康问题.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认为牙酸蚀症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是化学、生物、行为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牙酸蚀症的易感人群,应对其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牙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淑华 王丹妮 《新中医》 2006年38卷9期 78-7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由于艾滋病毒(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是带有CD4+表面抗原的淋巴细胞,而这种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从而破坏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免疫缺陷,降低或失去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致临床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口腔是消化道的...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口腔疾病;中医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建霞 武俊 等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19卷2期 155-1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人群唾液富酪蛋白(Salivary Statherin)含量的差别,并观察唾液富酪蛋白对牙菌斑中两种主要细菌(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探讨富酪蛋白与龋病的关系.方法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提纯唾液富酪蛋白,对比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晓燕 王强 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23卷6期 458-459,463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LF)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影响.方法用液体闪烁测量技术观察经放射性同位素3H-TDR标记的变形链球菌对由不同成分形成的实验性获得性膜的粘附情况.结果变形链球菌对由乳铁蛋白、全唾液及PBS形成的实验性获得性膜的粘附表现出较大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漆明 王强 等 《口腔医学》 2002年22卷2期 67-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α-淀粉酶与致龋细菌粘附的关系,探讨α-淀粉酶与龋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α-淀粉酶及全唾液作为实验性获得性膜成分,观察经放射性同位素3H-TDR标记了的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的粘附情况.结果 (1)变形链球菌的粘附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桂萍 《临床检验杂志》 2002年20卷6期 350-3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胶体金膜渗滤方法定量测定唾液中分泌型IgA,观察HIV感染者粘膜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用自行建立的胶体金膜渗滤定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HIV病人和HIV携带者唾液中总IgA和IgA1,计算IgA1/IgA比值,并且与健康人比较.结果胶体金...
【关键词】 分泌型Ig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漆明 李娟 等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年23卷1期 6-8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唾液α-淀粉酶与致龋菌血链球菌粘附的关系,为龋病的病因学研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α-淀粉酶及全唾液作为实验性获得性膜成分,观察经放射性同位素3H-胸腺嘧啶核苷酸标记了的血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的粘附情况。结果:α-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长河 《解放军健康》 2009年1期 30页
【摘要】 <篇首>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获得性抗原(如病毒感染)刺激作用下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该病主要累及人体的泪腺和大唾液腺,其次累及呼吸道、口腔、食道等处黏膜的黏液腺,使腺体结构破坏,也可导致腺体外多器官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田晶 导师:刘睿 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龋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口腔健康。致龋菌通过粘附聚集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再利用蔗糖产酸,造成牙齿脱矿,导致龋齿的发生。若能抑制致龋菌的粘附聚集,就能从根本上防止龋齿的发生。原花青素是一种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活性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徐丽嫚 导师:刘睿 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龋齿是一种人类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在青少年和儿童中的发生率很高。但是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寻找一种使用安全、高效的防龋药物成为预防龋齿研究的重点。近些年天然植物多酚预防龋齿的相关研究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原花青素是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怀勤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 2009年
【摘要】 目的:探讨氩气等离子体处理后,标本湿润角的变化.方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2mm*10mm*10mm的试件.将标本置于处理仓基台上,用真空泵将气压调至0.01mmHg,然后通入氧气排除残余气体,调压至0.3mmHg,通入氩气,打开电源,辉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姜广水 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 2003年
【摘要】 变形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对牙面唾液获得性膜的粘附是其致龋的主要机制之一,而其粘附则依靠于分子量为185KDa的表面抗原蛋白Ⅰ/Ⅱ(AgⅠ/Ⅱ).因此,AgⅠ/Ⅱ已成为免疫防龋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表明,AgⅠ/Ⅱ的功能区--唾液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