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2
- 8
- 10
- 1
- 1
- 18
- 17
- 13
- 13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廷发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3期 672-67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云南东北部不同海拔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 表明:海拔间土壤C、N、P、K、AN、AP、AK的值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剑 齐璇璇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3期 701-7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了解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对土壤因子的响应,对预测脆弱而敏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以敦煌阳关湿地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研究芦苇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亚敏 武均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4期 1062-10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究免耕及秸秆覆盖模式对春小麦-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于2019年基于设置在安定区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长期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月 李玉珠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3期 680-6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母岩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育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特性.本文对分布在海南省11个市县的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发育的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土壤养分与母岩及土层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苑柳 陈国茵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1年45卷3期 298-3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尤其是在土壤风化严重,养分贫瘠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植物养分的获取、碳循环以及土壤的形成等生态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长期(10年)的野外模拟酸沉降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霞 崔东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5期 1305-13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中旱生且耐盐碱,多生长于荒漠、半荒漠地带中的植物,属于新疆伊犁河谷山地草原典型毒害草之一,其强大的根系是吸收土壤养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以伊犁河谷4种不同生境(林下、荒地、路边、农田)的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骞 王兵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3期 766-7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碳、氮、磷是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和保障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生态因子,其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动态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分析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变异性和影响机制,对区域土壤养分管理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星 刘桂民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3期 758-7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半干旱地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了解其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半干旱地区C、N、P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半干旱区的马衔山为对象,选择5个海拔的7个样地,采集0~15、15~30 cm层的土壤,测定其有机碳(SOC)、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淼平 张欣怡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0年31卷10期 3357-33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丘陵沟壑区刺槐的养分重吸收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该区不同林龄刺槐叶片全氮和全磷的浓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浓度及其化学计量,分析了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与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植物和土壤的养分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及利 马立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0年31卷8期 2491-249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奥克里堆山不同海拔(750~ 1420 m)天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EEA)和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海拔、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对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梦怡 冯秀秀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0年44卷8期 885-89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微尺度海拔梯度土壤酶活性与化学计量学比值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探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秦岭太白山6个海拔(分别为1 308、1 403、1 503、1 603、1 694和1 803 m)的锐齿栎(Querc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琪娟 盛茂银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0年44卷9期 962-9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对贫瘠土壤养分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其细根、根际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对石漠化等级的响应,该研究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楠 高静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20年45卷18期 4373-438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林下移栽种植的重楼Paris polyphylla和珠子参Panax japonicus根际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敬洪霞 孙宁骁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0年44卷1期 56-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干旱是影响南方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气候变化会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和分布格局.研究该地区土壤和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及其水分响应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自2017年4月开始,在云南建水喀斯特植物群落进行加水试验,2018年4月(旱季)和8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汶倬 高扬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9期 2832-284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新鲜叶凋落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生长季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规律,揭示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本研究以东北地区4个不同纬度地点的落叶松人工林新鲜针叶凋落物为对象,分析了针叶凋落物C、N和P含量与生长季累积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军军 李萌茹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0年44卷10期 1050-10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叶片氮(N)、磷(P)养分特征受土壤可利用性N、P含量和N、P相对比例(N∶P)的共同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有助于解释和评估土壤养分变化对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影响.该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探讨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关键词】 养分回收;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芨芨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圆云 崔丽娟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4期 1202-12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激发效应是外源易分解有机质输入在短时期内改变原有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自然现象,是联系土壤有机碳收支过程之间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壤有机碳库的积累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对外源有机质输入的响应是形成激发效应的内在驱动力.外源有机质促进或抑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悦 高广磊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3期 743-75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叶片、枯落物和土壤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品 木勒德尔·吐尔汗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43卷6期 532-5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充当具有生物活性的养分积累和储存库.土壤微生物转化有机质为植物提供可利用养分,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维系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同时,土壤微生物也与植物争夺营养元素,在季节交替过程和植物的生长周期中呈现出复杂的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源 李林芝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9期 3039-304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并获得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信息,本研究以祁连山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采集优势植物根际土(0~2 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瑞瑞 卢艺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2期 384-3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氮沉降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化学特征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itanica Mill.)人工林设置N0、N1(24 kg·hm-2·a-1)、N2(48kg·hm-2·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莉群 王义东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6期 1707-17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前,长期退耕恢复如何影响红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基于湖南红壤试验站连续2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常规施肥耕作和退耕恢复两个处理,采集0~15 cm耕层土样,利用湿筛法探讨了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其碳氮磷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秀芝 刘秉儒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8期 2691-26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分析宁夏中北部盐池县荒漠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荒漠草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和微生物熵(qMB)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从荒漠草地到流动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志英 李玉霖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43卷1期 46-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科学认识科尔沁沙地优势固沙灌木的生态适应性和固沙植被演变规律,该研究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的优势固沙灌木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涵兮 海龙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9期 2915-29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集浙江省龙游县境内毛竹林地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的土壤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坡向对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受坡向和土层深度的影响,采样区内土壤的养分水平呈阴坡>阳坡、表层土壤>底层土壤的变化趋势.阴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凯 雷虹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9期 2883-289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究不同沙地樟子松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规律,为其混交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沙地樟子松纯林为对照,在沙地樟子松×榆树及沙地樟子松×怀槐带状混交林中,沿沙地樟子松和伴生树种两个方向在距离混交中心0、1、2、3和4m处的不同土层采集土样,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茂松 罗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9期 2603-26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测定新疆44个样地45种荒漠植物的粗根碳(C)、氮(N)、磷(P)元素含量,探索荒漠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荒漠植物粗根C、N和P含量为440±73、9.86±3.84和0.82±0.48 mg·g-1,C∶N、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远鸿 曹昀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2期 329-33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明鄱阳湖沙化区植被恢复后植物、凋落物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我国亚热带地区沙化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江西省都昌县典型沙化区建立110 hm2沙化土地恢复试验区,采集狗牙根(Cynodon dact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会峰 王菁菁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8期 2558-256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陕西吴起杨青川流域铁杆蒿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坡向、坡位及土壤养分变化探究不同立地铁杆蒿群落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峁顶、阳坡、半阴坡到阴坡,铁杆蒿地上部分和根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碳氮比均逐渐增大;地上部分碳磷比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淼平 任成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7期 2445-24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微生物和土壤酶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深入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以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微生物量和土壤酶的响应机制是生态学领域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从气候因素角度出发,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综述了微生物和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宝荣 杨佳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期 247-2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与地形特征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下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养分循环规律.选择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3个植被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和5种地形部位(阴/阳沟坡、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雪贇 曹建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5期 1349-13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态化学计量可反映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多种化学元素对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西藏那曲放牧与围封草地土壤和优势种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调查,以探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放牧草地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秀芝 阎欣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10期 1022-103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荒漠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微生物-胞外酶”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机理,该研究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研究了宁夏盐池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胞外酶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异特征.结果 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青 王传宽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7期 2173-21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7年在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中设置了地上凋落物去除(NL)、根系去除(NR)2个处理,9年后(2016年)测定土壤碳(C)、氮(N)、磷(P)浓度,以及土壤含水率和容重.结果表明:NL和NR处理表层(0~10 cm)土壤C浓度分别降低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文标 曲美学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12期 3977-398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倒木腐烂等级及其形成的微立地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谷地云冷杉林由倒木形成的林隙内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形成的3种微立地(丘顶、坑底和倒木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容重、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饱和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天 秦燕燕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8期 2262-226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草地承包制度实施后, 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了单户和联户两种草地管理方式共存的局面.以西藏那曲为研究区, 对两种管理方式下的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 单户与联户土壤SOC∶STN、SOC∶STP和STN∶S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超 妥彬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2期 380-38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不同纬度海岛共有植物种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变异特征,有助于剔除植物谱系的影响,揭示植物对海岛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中国东部9个典型海岛的5种常见共有草本植物艾草、狗尾草、葎草、麦冬、酢浆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楠楠 石芸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5期 1626-16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结合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计量学特征,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布状况,以揭示土壤质地对区域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土壤团聚体对肥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主要养分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力 贡璐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5期 1208-12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北缘胡杨、多枝柽柳、骆驼刺、花花柴和芦苇5种荒漠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结合冗余分析探讨叶片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植物叶片C、N、P含量平均值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梅 闫帮国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7年41卷3期 311-3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了解不同气候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利于理解未来温度变化下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该文以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为研究对象,从云南省元谋县两个海拔区采集车桑子根际土壤样品,并设定相应的两个温度处理,通过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建华 苏宝玲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11期 3109-31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对于阐明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供应状况及其耦合关系,揭示影响森林结构与功能恢复的限制性因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次生阔叶混交林、柞树林、油松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屹立 李冬兴 等 《生物多样性》 2017年25卷10期 1085-109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质和养分储藏库,是土壤和植物间物质交换的枢纽,是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选取弄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布设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集的6个常见种的凋落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婉丽 谢海云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1期 150-1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福州平原早、晚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对早、晚稻田土壤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中TC、TN、TP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之后,早稻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TC、TN、TP含量以及TC∶TN均不同程度增加,且在1~2 m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正虎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6期 620-6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微生物分解者的生存和生长策略、群落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底物化学计量特征而改变,从而强烈地影响底物的分解速度和元素的周转速率,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深入理解微生物生理代谢活动和群落结构与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正虎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12期 1257-126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会显著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群落结构、生物量C:N:P化学计量及其代谢活动。然而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C:N:P化学计量的时间格局及其协调关系还不明确。为此,该研究收集了2016年5月以前发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雪娟 曾全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6年27卷12期 3823-38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退耕还林(牧)”工程对陕西省子午岭林区的影响,分析3种典型的人工林(刺槐林、油松林和侧柏林)叶片-凋落叶-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不同组分中C、N、P含量大小均为叶片>凋落叶>土壤,刺槐林叶片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满义 范少辉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8期 760-77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特征,开展种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细化植物种群化学计量学内容,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同时为大尺度模型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为阐明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瑞龙 高星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384-73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质循环规律与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将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结合起来,以秦岭地区7年(7a)、12年(12a)、22年(22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探究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和土壤的C、N、P含量及C∶N∶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珂 苏永中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1期 3235-32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梭梭建立对林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2、5、9、13、16、31、39a荒漠绿洲区梭梭林灌丛下和流沙区(0a)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碳酸钙(CaCO3)、速效磷(Available P)含量及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