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
- 2
- 1
- 1
- 5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晋波 姚楠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10期 1033-10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锡林郭勒草原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日趋严重,区域土壤水资源评价及其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确定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不同放牧条件对深层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及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选取1979年以来禁牧(UG79)、1999年以来禁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鹏森 刘宁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6年40卷10期 1037-10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的产水量与固碳效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可交易的平衡关系.基于WaSSI-C水碳耦合模型和趋势分析,研究了1982-2006年川西杂古脑河上游22个子流域内不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对水碳平衡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水碳耦合关系,发现:1)针叶林主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牛俊杰 等 《生态学杂志》 2014年33卷9期 2478-24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土高原沟壑区乔木截留蓄水、保持水土的作用在生态恢复重建中有着更加持久的意义.采用土钻法、烘干法对晋西北五寨县青杨(Populus cathayan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衍青 孙英杰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5期 1097-11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灌木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在其生长季次降雨21.5 mm后180 h内,利用TDR和微渗仪测量小叶锦鸡儿灌丛下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蒸发,并计算该灌丛下不同部位储水量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降雨结束后初期,灌丛枝干的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刚 赵学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3期 555-5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根据科尔沁沙地广泛分布的小叶锦鸡儿灌丛的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分析了沙地人工固沙灌丛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并应用水量平衡法测定了灌丛蒸散发.结果表明:丘间地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好,丘中次之,丘上最低;灌丛区的土壤水分含量随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冰 王云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2期 398-4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深剖面土壤水分平衡状况发生了重要变化,但传统观测方法难以量化深层渗漏等水文变量,需要借助模型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渭北旱塬长武塬农地和苹果园10 m深剖面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评价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军红 张仁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6期 1935-19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挖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节本增效技术,探讨一膜两年覆盖系统土壤水分平衡为目标,通过大田定位试验,量化研究了一膜两年覆盖条件下,全膜沟垄作(F1M)、全膜平作(F2M)、半膜平作(F3M)和不覆膜平作(F4M,对照)玉米的产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永志 刘廷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3期 867-8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陆面蒸散发在气候调节和维持区域水量平衡中起关键作用.量化蒸散发及其各组分项,对深刻揭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科尔沁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2017年生长季气象监测系统的原位监测数据,利用Shuttleworth-Wa...
【关键词】 沙地;蒸散发;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家辰 贾剑波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11期 3254-32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北方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干旱条件下的水量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分析了干旱年份(2014年)北京山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分的水量平衡组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立宁 朱教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11期 3249-32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沙地樟子松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最重要的常绿针叶造林树种.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最早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林龄30~35 a后出现枝梢枯黄、长势衰弱、病虫害发生、继而全株死亡且不能天然更新的衰退现象.以科尔沁沙地的樟子松疏林草地和呼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鹏展 王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1期 3653-36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水库是旱作农业区粮食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2012-2015年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库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小麦田间平均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定海 李新荣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1期 3273-3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灌木是我国沙漠地区主要的优势植物类型,固沙灌木的存在有益于沙丘的固定进而有利于退化沙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基于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50多年的人工植被区长期观测研究,建立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该地区固沙灌木盖度和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翠萍 孟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4年5期 499-5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砂培方法,在温室内将一年生核桃(Juglans regia)嫁接苗木和绿豆(Vigna radiata)进行间作,研究绿豆对核桃苗木生长、水分平衡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该研究设有5种处理,即:对照(核桃单作,正常供应氮素);核桃单作,不添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晶晶 霍治国 等 《生态学杂志》 2012年31卷10期 2521-25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农田水分平衡原理、非充分灌溉理论和调亏灌溉理论,利用全国5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4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08年(其中84个站为1980-2008年)逐旬土壤湿度,以及实际灌溉量、逐年作物产量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慧 安钰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9期 2247-22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人工固沙灌丛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栽植密度(0.2、0.6和0.8株·m-2)沙柳灌丛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沙柳灌丛区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含水量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呈单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廷龙 孙睿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9期 2099-21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Biome-BGC模型通过耦合植被、土壤与大气间的水分与CO2交换过程,实现植被生产力的模拟,但土壤水平衡模块的不够完善,导致在长时间无降水情况下植被生产力模拟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Biome-BGC模型中土壤水分胁迫气孔导度方...
【关键词】 哈佛森林;Biome-BGC模型;碳通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华 李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7期 1750-17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2007-2010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常规施肥和无肥(或低肥)条件下,免耕、深松和翻耕处理对渭北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田土壤贮水量、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纯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免耕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好,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妮 苏文华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10期 1191-11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影响,验证逆境效应理论.方法:测定8%,15%,23%3个水分梯度下短葶飞蓬植株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氮含量、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结果和结论:8%,23%含水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长忠 黄宝龙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0年11卷4期 523-5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黄土高原有、无林地土壤水分全年变化规律之异同,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采用中子水分测定仪定位测定方法,对无林沟坡(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储量变化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在0~320cm的测定深度内,阴坡上、下部与阳坡下部荒坡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兴国 林忠辉 等 《生态学报》 1999年19卷6期 780-7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用麦田水分和能量平衡资料验证了包括地下水的土壤-植被-大气水热传输模型(GSVAT),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大气水热传输特征,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叶/气界面,土壤/空气界面的节水调控效应,结果发现这两个界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仁忠 高琼 等 《生态学报》 1998年18卷1期 1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加拿大产的自动气象设备测定了松嫩草原星星草群落和朝鲜碱茅群落的蒸散、蒸腾量及其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环境条件下,两种碱茅群落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差异显著.两种群落蒸散、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