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4
- 2
- 1
- 27
- 12
- 6
- 5
- 4
- 96
- 14
- 12
- 12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香凝 史福刚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4期 1747-17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团聚体、孔隙分布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设置375条/m2,250条/m2,125条/m2三种蚯蚓投放密度,将威廉腔环蚓接种于信阳有机茶园土壤中.结果表明:接种蚯蚓能显著提升>2mm大团聚体的比例而降低<0.25mm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晓磊 王亚利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4年32卷2期 161-1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湿垃圾产量与日俱增,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利用蚯蚓处理湿垃圾制作蚯蚓粪肥用于农田土壤改良,是一项有效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以及有利于缓解蔬菜连作障碍方面问题.该文以常规有机肥为参照,选取以湿垃圾及其厌氧沼渣为原料制作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家辉 李媛媛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3期 5260-52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蚯蚓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是土壤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蚯蚓能同时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和稳定,这种两面作用带来的不确定性被研究者称为"蚯蚓困境".研究证据和新兴的"土壤微生物碳泵"概念模型表明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为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帅 徐广亚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3年43卷8期 1332-13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蚯蚓堆肥与生物炭对西瓜—白三叶草生境系统的作用机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西瓜植株,CK)、生物炭(B)、覆盖三叶草(W)、蚯蚓堆肥(V)及其组合WV、BV、WB和WBV等8个处理,比较分析蚯蚓堆肥与生物炭对西瓜—白三叶草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发运 王亚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7期 2730-2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内生降解菌定殖可促进水稻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代谢,研究功能内生菌对农药暴露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可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农作物农药残留及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蚯蚓、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强 许红丽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51卷17期 218-230页
【摘要】 为探究蚯蚓粪有机肥较常规堆肥能否更好地改善土壤质量,本研究讨论蚯蚓堆腐菌糠生成的蚯蚓粪有机肥和传统堆腐方法制备的堆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草莓为供试作物,在辽宁省潮棕壤地区温室大棚内展开试验.基于等氮量物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芙蓉 赵丽霞 等 《化学试剂》 2023年45卷7期 136-143页
【摘要】 建立土壤及蚯蚓基质中吡虫啉及异丙甲草胺两种农药的 13 种代谢产物分析测试方法.通过筛选提取溶剂的种类、净化方式,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条件建立了QuEChERS联合LC-MS/MS的处理及测定方法.该方法使用含 1%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宁 徐兆丰 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1卷1期 47-55页
【摘要】 为探讨蚯蚓粪与根际促生菌配施对土壤生物活性与物理性质的影响,本课题组在上海市松江区辰山植物园木樨园内布置原位修复实验,设置了单独施用根际促生菌(AS)、单独施用蚯蚓粪(AW)、根际促生菌配施蚯蚓粪(SW)、不施用根际促生菌与蚯蚓粪(CK)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福庆 王兴明 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年38卷9期 1194-1203页
【摘要】 为研究蚯蚓-香根草联合作用对复垦土壤重金属Cr、Cu、Pb和Zn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的影响,采用土柱模拟试验,设置50和70 cm 2组厚度覆土,每组覆土分别设置不种植香根草不添加蚯蚓(CK)、单独种植香根草(V)、单独添加蚯蚓(E)和蚯蚓-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向华 周艳玲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4期 1199-12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放线菌多样性在蚯蚓吞食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将蚯蚓生活土壤、肠道内容物和蚓粪视作蚯蚓吞食前、中、后阶段的3种特殊生境土壤,采用纯培养法分离纯化3阶段中的放线菌;克隆文库法分析3阶段中的放线菌多样性;国标法测定吞食前、中、后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斌 蒋洋杨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4期 4816-48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威廉环毛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作用效果的异同.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可显著改变土壤氨基酸含量,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志明 徐莉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9期 5369-53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蚯蚓在土壤中行使了很多重要的生态功能,蚯蚓生物标记物常用作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这篇综述的目的是探讨当前蚯蚓生物标记物研究是否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价.1)讨论了蚯蚓生物标记物在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化学分析方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旭飞 张池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5期 1114-11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毛利远盲蚓(Amynthas morrisi)接种于混合15%造纸污泥的旱地土和水稻土中,研究不同蚯蚓对不同混合污泥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蚯蚓对混合污泥土壤化学和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桂芬 李冰 等 《四川动物》 2011年30卷5期 807-809页ISTICPKU
【摘要】 在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采用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敌百虫、多菌灵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敌百虫对蚯蚓的LC50为4.332 g·L-1,多菌灵对蚯蚓的LC50为5.3645 g·L-1.自然土壤法中敌百虫对蚯蚓的毒性比多菌灵对蚯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军 张树杰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5期 1306-13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连续7a稻麦轮作系统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20cm)中4种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4种酶活性的变化,研究接种蚯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秸秆(表施或混施)还田土壤的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鸿 成杰民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年13卷2期 209-2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高沙土和黄泥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塑料盆分装土样,分别加入3个浓度的Cu2+(100、200、300 mg kg-1)或Cd2+(5、10、15 mg kg-1)模拟土壤污染,待这些污染土壤平衡培养2 mo后,设置接种蚯蚓(Phereti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建光 李辉信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4期 818-8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连续6年稻麦轮作的小区试验中,研究了施用秸秆(表施或混施)和接种蚯蚓对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和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6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且表施秸秆比混施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在不同的秸秆施用条件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鹏博 李健雄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8期 1297-13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蚯蚓是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之一.近年来,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广泛应用于污染土壤的质量评价,其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日趋完善.本文从个体、种群、群落和"模式"生态系统4个水平上,综述了蚯蚓毒理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琰 肖能文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7期 2922-29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加倍CO2浓度(750μmol/mol)处理和正常CO2浓度(370μmol/mol)生长下的棉花凋落叶为试验材料,以威廉腔蚓Metaphire guillemi(Michaelsen,1895)和不同的CO2浓度(750μmol/m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杰民 俞协治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年12卷3期 352-3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红壤和高砂土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3个浓度的重金属铜离子Cu2+(100,200,400 mg kg-1)或镉离子Cd2+(5,10,20 mg kg-1),每钵接种6条蚯蚓(Pheretima sp.),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英健 刁晓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11期 2140-21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不同阿维菌素B1a浓度对4种土壤微生物生长和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对土壤中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土壤中阿维菌素B1a浓度在83.3 mg·kg-1以上时对4种土壤细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土壤真菌不表现抑制作用.高浓度阿维菌素B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杰民 俞协治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6期 1256-12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灰化土(Aquods)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个浓度的Cd2+ (0,5,10,20 mg/kg) 模拟土壤污染,设置每钵接种8条蚯蚓 (Pheretima sp.) 、接种菌根(Inoculum Endorize-Mix2)和同时接种蚯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志平 乔玉辉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0期 2302-23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在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的土壤培肥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大型动物--蚯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高肥力土壤共有7种蚯蚓,其中以正蚓科梯形流蚓为主,并同时分布巨蚓科的远盲蚓属、腔蚓属和链胃蚓科的杜拉蚓属的一些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玉辉 曹志平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4期 700-7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在华北低肥力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的不同土壤培肥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中蚯蚓种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5次调查到的蚯蚓属于同一个目--后孔寡毛目,3科、6属、7种;在7种蚯蚓中,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玉辉 曹志平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0期 2307-23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山东省桓台县不同土壤肥力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蚯蚓种群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有7种蚯蚓,高肥力土壤中蚯蚓相对较丰富,种群密度可达83.83条/m2,梯形流蚓为优势种;低肥力土壤中蚯蚓种群密度40.18条/m2,优势种是天锡杜拉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玉芳 周启星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5期 61-6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东部石油污水灌渠的上、中、下游.进行了污染物(Cd、矿物油)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指南,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协治 成杰民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5期 922-9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第四纪红黏土红壤和长江冲积物形成的高砂土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3个浓度的Cu2+ (100,200,400 mg/kg)或Cd2+ (5,10,20 mg/kg) 模拟土壤污染,设置接种蚯蚓 (Pheretima sp.)处理与不加蚯蚓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玉芳 周启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2期 187-1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Cu、Zn、Pb、Cd单一/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Cu、Pb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相关(α=0.05, RCu=0.86, RPb=0.87),Cu浓度与生长抑制率显著相关(α=0.05,R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辉信 胡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2年13卷12期 1637-16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为期2年的小区(2.8m×1.0m)试验,研究了旱作水稻-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第一季用量1500g*m-2,以后各季为750g*m-2)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10条*m-2或20条*m-2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兰兰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1卷10期 35-36页PKU
【摘要】 通过观察、探究、分析、质疑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及对生物圈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大伟 陈井生 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58卷14期 8-11页
【摘要】 在国家大力倡导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即减肥减药的背景下,施用蚯蚓粪这种含有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的新型生物有机肥已经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蚯蚓粪不仅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还能够缓解作物连作障碍,控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泉勇 方绍培 等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9年4期 24-25页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利用猪粪污养殖水蚯蚓过程中水蚯蚓产量、水蚯蚓粉中重金属含量及水蚯蚓培育池表层土壤成分变化.结果 显示,水蚯蚓养殖周期中每亩水蚯蚓产量约1 890kg,水蚯蚓粉中铜、锌、镉和铅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中的饲料规定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司童 毛凯伦 等 《华北农学报》 2018年33卷z1期 238-245页
【摘要】 为合理利用蚯蚓粪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陕南烟区化肥减施增效,改善烟田土壤质量.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无肥处理)、T1(纯化肥处理)、T2(蚯蚓粪肥氮替代30%化肥氮)、T3(蚯蚓粪肥氮替代50%化肥氮)、T4(蚯蚓粪肥氮替代70%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泉颖 《中学生物学》 2018年34卷4期 46-47页
【摘要】 以探究“蚯蚓生活习性”为例,讲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实验带动生物课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性设计多个实验从不同角度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而完成本堂课教学任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稳 王亚利 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年37卷3期 478-484页
【摘要】 为了评价沙咪珠利对环境的初步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三种不同土壤中沙咪珠利的降解作用,同时探究沙咪珠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及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沙咪珠利易降解,降解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沙咪珠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鹏博 郭明昉 等 《生物学通报》 2007年42卷12期 20-21页ISTICCA
【摘要】 蚯蚓在土壤中有着重要的环境净化作用,利用蚯蚓对土壤中的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处理,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蚯蚓可以吞食土壤中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并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进行分解,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再循环.从蚯蚓对有机垃圾分解、污水处理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雪 刘维涛 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年35卷1期 1-11页
【摘要】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氯原子取代位置和数量的不同共有209种同系物.近年来,土壤中的PCBs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PCBs具有高分子稳定性、低水溶性和颗粒相高吸附势,土壤基质中PCBs的去除极...
【关键词】 生物修复;多氯联苯(PCBs);土壤污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清姿 王一丁 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9卷2期 284-288页
【摘要】 从同一地区耕作土和森林土的蚯蚓肠道内分离得到15株和8株放线菌,分别进行形态、培养特征、16S rDNA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比2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肠道放线菌的多样性发现,土壤N、P、K富集化导致放线菌数量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增高则使放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峰 刘莹莹 等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20卷4期 45-48页
【摘要】 为了探讨蚯蚓遗传多样性与土壤环境的关系,2015年6~10月在河北地区进行蚯蚓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利用PCR技术扩增线粒体基因16S rDNA、ND1序列,分析了该区蚯蚓优势种类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炜华 辛树权 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年2期 348-352页
【摘要】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 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28 d 后对蚯蚓体质量、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考察 EM 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炜华 韩德复 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2卷6期 92-95页
【摘要】 本文研究蚯蚓在不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中的生长与繁殖情况,发现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蚯蚓的存活率不断下降.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整体上高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对蚯蚓平均体重的影响低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率整体上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盼盼 周启星 《生态毒理学报》 2012年07卷3期 312-316页
【摘要】 土壤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严重影响,其毒害诊断和风险评价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赤子爱胜蚓(El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利用受石油污染的实际土壤,将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与清洁土壤混合,配制成不同污染水平的石油污染土壤,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 白桂芬 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7卷3期 140-142页
【摘要】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对内蒙古赤峰市周边地区蚯蚓进行染毒,研究了赤峰市周边地区普遍使用的博士1:4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单一试验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引起蚯蚓中毒或死亡,滤纸法48h时博士1:4半致死浓度(LC50)为2.8732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亦男 王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16期 281-282页
【摘要】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不仅能促进废弃物分解,有机物质矿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还可以促进微生物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修复.该文探讨了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榆 黄守程 等 《中国林副特产》 2008年4期 24-25页
【摘要】 将食用菌度渣按不同比例加入土壤中(度菌渣:土壤分别为0:5、1:5、2:5、3:5、4:5和5:5),并放入蚯蚓,以此研究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对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在培肥土壤和改善土壤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俊仙 郜翻身 等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年3期 10-15页
【摘要】 综述了分别用生物环境效应试验和土壤生态地球化学方法研究铅镉基准值的特点和进展.探讨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研究者对铅镉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值的研究思路.比较了国内外在确定铅镉基准值时存在的差异.列举了针对不同目的制订铅镉基准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维来 赵红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9卷1期 25-28页
【摘要】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文明 韩大永 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年27卷4期 420-423,428页
【摘要】 在添加有机氯农药的土壤中培养蚯蚓,确定蚯蚓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作用.利用索氏提取、佛罗里硅土柱净化、GCMSD检测,发现蚯蚓对所添加的有机氯农药的生物富集因子为1.4~3.8,对六六六和DDE的富集作用明显.研究显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较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鸿 陈会霖 等 《竹子学报》 2023年42卷3期 50-54页
【摘要】 [目的]为探索丛生竹林繁育大蚯蚓(Pheretima aspergillum)的可行性,分析林下蚯蚓产业发展对策.[方法]慈竹(Bambusa emeiensis)林投放大蚯蚓种苗和增施保水竹纤维菌剂,以本地小蚯蚓(Amynthas be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海明 第七届全国生态毒理学大会 2021年
【摘要】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藻水华污染产生的一种环状七肽肝毒素,可通过灌溉、溢流和堆沤还田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系统,危害土壤生物生长发育,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前期针对蓝藻水华污染水域周边土壤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的研究表明,土壤普遍检出了微囊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