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9
- 2
- 50
- 13
- 3
- 3
- 3
- 19
- 12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梁茂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4期 1683-16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笔者在拙作《中医证研究的困惑与对策》中曾明确指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传统中医理论被改造和变通的迹象.后续逐步揭示和证实了被改造和变通的诸多问题,找到了中医学继承与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症结,可谓触目惊心.文章旨在全面揭示以《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昊哲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19期 142-144页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治疗的16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以中医适宜技术理论作为指导,接受中医药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永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9期 5060-50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长安医学是古长安地区历代著名医家及其传承者们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和理论升华所形成的传统医学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黄帝内经》奠基的基础理论部分、《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形成的临床医学部分、《针灸甲乙经》等著作构架的针灸学部分、《神农本草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7期 3742-37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宋代以后中医学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儒学化倾向,明代医家参照和比附当时社会流行的宋明理学思想,对《黄帝内经》《难经》的命门以及肾间动气等相关表述加以发挥和融通,建构了肾间命门说.但是,肾间命门说建构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对中医学理论的儒学化改造,而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明祎 李京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1年48卷9期 78-82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很多理论的真意和本源淹没在了历史的进程中.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从"三皇"文明及《黄帝内经》中创新性地发掘整理出中医基础理论的本源,并绘制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作者以顾山教授理论观点及三阴三阳太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静 蒋华林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6年27卷2期 452-453页PKUCSCDCA
【摘要】 非中医专业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既是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呈现出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针对课程特点,在建构主义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 《中医儿科杂志》 2016年12卷1期 68-72页
【摘要】 从初生儿疾病、儿科常见传染病以及中医儿科优势病种3个方面对近35年(1977--2011)中医儿科临床医学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要评述,以期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怡 导师: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17年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时期各主要医家著作中对《内经》学术较有系统性发挥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展示该时期的《内经》研究成果,探讨《内经》学术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规律,是构建《内经》学术发展史的部分工作。本文运用导师的《内经》理论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近远 导师:王三北 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试图将中医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的形成、发展、形成领域,在这期间采纳与渗透,演变等问题作历史角度的分析,在具体的社会思想环境中考虑医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求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乃至两汉时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演变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谈倩 杜艳军 等 《中国针灸》 2025年45卷5期 601-6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肾-督脉-脑"轴探讨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研究进展.根据中医学AD肾虚髓减、神机失用的基本病机,以及督脉联络肾和脑两脏的关系,提出"肾-督脉-脑"轴的概念.根据督脉的循行和生理功能,以及三者相生互济的关系分析"肾-督脉-脑"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新新 张悦 等 《中医杂志》 2025年66卷4期 432-4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芳香服气法是中医经鼻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手段,其重要理论"香入脾"不仅深植于中医理论基础,亦有现代医学研究支持."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药气主要作用于脾,芳香服气法通过调节脾脏脾经,营济卫气腠理,实现防御作用.脾为肺之母、有生肺之功,脾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琴 任路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2期 658-6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理论乃一脉相承,均以象思维为主要原创思维认识自然万物."天癸"作为中医独特术语,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在人的生长发育及生殖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天癸的根本物质基础是"肾中精气",但其发生发展内涵仍旧百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光伟 王凯莉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346-13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出自《灵枢·营卫生会》,全篇是对中医学重要物质基础"营""卫"的发生、循行及变化的整体动态过程的论述,然而对该句条文的理解历代至今都存在诸多争议,文章拟回归原文及客观事实,基于中医阴阳、位的哲学思维,从三焦、营卫、清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31卷1期 193-2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国内对于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并发症中医诊疗缺乏共识,为制订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并发症中医诊疗策略,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全国多家泌尿外科、男科研究单位的实践经验,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专家经共识起草、学会审核、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朝晖 韩青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25年41卷4期 378-3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索"讨论课"辅助授课在《免疫与感染基础-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 针对2019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学员87名,增设"讨论课"辅助授课环节,通过问卷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试验组),针对2018级临床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铭凰 李舒婷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45卷6期 728-7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膜免疫细胞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失调是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进展的关键步骤,其中脑淋巴引流功能受损而引起的细胞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分泌失常是导致脑膜免疫细胞紊乱的重要原因.本文结合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以中医学理论"三焦—营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佳 赵东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5年53卷2期 81-88页ISTICCA
【摘要】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疫苗的共识正在逐步形成,疫苗组学的发展已不容忽视,但是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很少.现对国内外文献中已有的关于个体化疫苗和疫苗组学的内容进行了汇总,解读了个体化疫苗和疫苗组学的概念,综述了疫苗组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挑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 杨春 等 《解剖学研究》 2025年47卷1期 1-4,10页ISTICCA
【摘要】 在数字人技术的支持下,经过20余年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解剖学科新的分支——筋膜解剖学.筋膜解剖学认为人体是由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软性支架网络和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的功能细胞两部分构成:前者称为支持与储备系统;后者称为功能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文杰 周艺 等 《中医学报》 2025年40卷8期 1743-1747页ISTICCA
【摘要】 "代谢"属于现代医学体系的生理活动范畴.其能量物质代谢的过程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化"概念相合,"郁怒伤肝,思虑伤脾",焦虑、抑郁等情志应激失调,则导致气机疏泄不畅,三焦气化失常,津液运化失司,聚而生痰生瘀."郁"在代谢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卫玲 孟静岩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5年33卷10期 13-15页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中医学的开门课,在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守正筑基作用,对于学生中医基础知识体系框架构建和早期中医素养的建立意义重大.现有教学主要存在中医基础理论抽象难理解、早期中医思维建立困难和学生学习内驱力欠指导三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燕枫 李娜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5年33卷3期 26-28页
【摘要】 目的:分析医疗集团下属两家院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及龙赛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医药管理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方法:以医院2023年6月—2024年2月就职于重症医学科的41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其中医药培训需求情况及中医药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雪梅 郭榆西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44卷4期 475-4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肠道菌群与细胞焦亡互作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浊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及中医学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肠道菌群紊乱是浊毒内蕴的病理学基础,细胞焦亡为浊毒内蕴的微观体现,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争强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4期 1618-16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本质涉及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及传统文化的奥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文章总结了气本质研究的四个辩论点:哲学思维气与客观存在气之辩、物质气与功能气之辨、实体性物质气与非实体性物质气之辩及非实体物质气的本质之辩,并以此为线索对气本质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雨莎 吴朦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0期 5424-54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调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和康复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手段,维护身体健康和促进疾病康复.中医调息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中医传统医学理念,包括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理论.文章探讨了中医调息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回顾了中医调息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璐 苏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2期 6350-63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元御《四圣心源》的核心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其与内丹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内丹学是一门性命双修的人体生命科学.黄元御援引内丹学中"戊己土"作为其理论基础,把丹道理论应用到医学上,以医载道,以道明医.下面笔者主要通过经典丹书《性命圭旨》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敬升 赵荣华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9期 5009-50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肺主通调水道"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也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临床处方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归纳中医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机认识,对"肺主通调水道"的条文认识,分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的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和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迟爽 吕琴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2期 425-428页PKUCSCDCA
【摘要】 太赫兹(Tera Hertz,THz)波作为一种电磁波[1],频率介于0.1~10THz,波长为30μm~3mm,具有低能性、高敏感度、高穿透性等主要优势,可加深认识生命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科学问题,不仅广泛应用于大气与环境监测、数据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瑞娟 雷佳慧 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38卷8期 860-86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基于问题教学法(PBL)为主联合团队教学法(TBL)、基于案例教学法(CBL)和传统授课教学法(LBL)的多元整合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呼吸内科教学及临床诊疗能力提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泽英 王昕 等 《热带医学杂志》 2024年24卷11期 1626-1628,1638页ISTICCA
【摘要】 "四个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医学寄生虫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教学团队以培养"四个自信"为根本任务,将我国优越的体制制度与寄生虫病防控的历程和成果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同时将中医药在寄生虫病防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逸岚 喻正科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40卷4期 102-105页
【摘要】 精气神理论是构成中医学的基石,心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而心与神明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者关联逐渐模糊,通过对精气神理论的还原,能够进一步阐述心与神明的关系.对于古人而言,神的本义是关于可观测到但却无法解释其来源现象的内在运转原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本伟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9期 115-11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SP结合OSCE在中医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8月的60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SP结合OSCE中医外科临床教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萌萌 赵玮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10期 111-11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医康复基础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基础疾病康复管理工作.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友芳 徐杰 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32卷9期 174-177页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基本原理及脏腑理论,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内分泌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淼 张贝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4期 1477-14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味道是人类判断所摄入物质营养成分和有无毒性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鲜味是人类基本味觉之一,以鲜味为主的食物富含游离氨基酸及其盐类等.中国人饮食追求鲜味,但同时对饮食宜忌非常重视的中医却缺乏对鲜味的记载和描述.通过结合鲜味感觉本身、古籍中理应为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宇茜 李如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4期 1503-1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从以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为论域、以单向生克与节律性为论域、以五行特性为论域3个方面,论证了五行学说的所谓"普遍性"是不彻底的,而是存在着特定的"论域",指出五行论争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没能明确五行学说的"论域",无视自然、社会不同领域各自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一花 张如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年41卷3期 159-1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敦煌文化中所包含的医学内容在中医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隋唐及以前中医药学的宝贵文献材料,并为现代中医药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了敦煌医学中理论基础及其指导的临床实践应用对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影响.敦煌医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独有瑰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1期 11-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是历代医家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知识体系,蕴藏着巨大的宝藏,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与临床实践价值.中医基础理论因其自然科学的属性,以及本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更好的重构与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中医主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娟 韩凌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43卷2期 236-2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伏邪在中医学理论中释义为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是中医致病的病因之一.伏邪所致疾病具有隐伏潜伏、病程缠绵、暗耗、杂合等特点,但关于伏邪具体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较少.近年来研究发现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细胞)在内伤杂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光耀 杨海霞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2期 691-6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深入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和新理念.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升华为新的理论;应用实验研究证明已有理论,并求取科学新知或理论创新;深入研究古今文献,从中汲取精华,以充实中医基础理论.既要继承和运用传统的临床经验和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虎平 周君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8期 4348-43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象数思维作为中华民族在文明历史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思维和独有的辩证逻辑,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渊源之一,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之一,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玉洁 常丽萍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年28卷18期 144-1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医案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探讨心血管事件链证治规律.方法:采用多源数据库类研究,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良震 赵晨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42卷11期 1392-139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泛血管疾病"理念的提出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以及破解因学科细分而过度关注局部病变的困局提供了全新思路.中医药在泛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优势.病络理论认为病络是疾病或病证的一种基本病机,为中医学认识与防治泛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病络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昱良 周立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7期 3727-37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理论的创新和完善,是晚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文章通过分析道教文献在命门学说阐释中的运用,张景岳对丹田之炁与命门之气的论述、内丹学的顾护元气元精理念和张景岳重视阴阳平衡、主张补虚治法的关系,分析张景岳的医学理论体系中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牛 包利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6期 3383-3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香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传统香文化和中医药理论,以"香"为用逐渐形成一套独特且完整的理论体系.文章拟基于药物之"香",分析中医情志病的病因病机,探讨"香"在情志病中的养生调摄方式与方法,以期能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宗仁 邓奕辉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42卷12期 1424-142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西学中"系统化培训以培养掌握一定中医理论知识、能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合理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西医临床医生为基本目的."西学中"系统化培训是对国家政策的认真落实,也是综合医院、基层医院以及诊所发展的切实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西医医生进行中医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德昭 张泽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2年49卷3期 54-56页ISTICPKUCA
【摘要】 《脾胃论》"调和脾胃,心无凝滞"提出了防治冠心病的关键在调和脾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虚生痰,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心脉痹阻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以"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理论为中心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对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为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悦 徐宁阳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22年49卷9期 71-73页ISTICPKUCA
【摘要】 《十四经发挥》云:"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于五脏也."国医大师邓铁涛亦云:"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简称慢性心衰)不同的发病阶段与中医"三焦""五脏"传变相互影响的辨证论治被历代医家不断充实,理论发展日趋完善,国家中医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兆学 赵琳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8期 4254-42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对中华易道文化八卦纳甲理论和十干化合规律中所隐含术数学原理和数理结构的深入发掘、提炼和整合,文章对五气经天化五运图式的基本结构和五气五行属性给出了一种与中医基础理论和易学基本原理完全相容的视角,具体通过引入十干化合新规律、先天卦纳甲新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圆圆 孟庆岩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337-63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土五行与生克五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目前该思想仍存在理论矛盾,即两种五行模式在应用中的关系矛盾;五行相生相克局限性的矛盾.文章通过梳理五行学说的嬗变,认为该理论矛盾根源在于两种五行模式的特性差异以及哲学和医学在研究范畴上的本质区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祥丽 张庆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5期 2651-26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圜道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观念形态之一,其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思维模式中隐含了恒动循环观、系统整体观和自和稳态观等诸多观念,促使圜道观几乎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中医学作为最具有中国思维特色的传统科学之一,离不开圜道观的影响与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