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4
- 3
- 7
- 5
- 3
- 3
- 2
- 6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肖青 陈建勇 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年27卷3期 238-2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LAVS)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声刺激模式;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佳 付子英 等 《生理学报》 2010年62卷5期 469-4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声刺激时程及模式参量对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CF-FM)蝙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恢复周期的影响.实验选用5只听力正常的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Stokes M ; Thompson R ; 等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2009年29卷5期 1565-1572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Aoyama A ; Endo H ; 等 《Neuroreport》 2007年18卷18期 1987-1990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毅 孙红宝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7年36卷4期 502-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全同HR神经元的耦合系统模型,应用Simulink平台建立系统仿真模型,研究经颅磁声刺激对神经元同步活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的经颅磁声刺激对神经元去同步的作用效果,发现适当参数下的外加磁声刺激可以有效减弱神经元的同步性.仿真结果表...
【关键词】 经颅磁声刺激;Hindmarsh-Rose模型;耦合神经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玉兰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听觉中枢系统的神经元对声刺激的反应模式既是一个神经元的基本特性,也是被神经元用于编码声信息和表征特殊声含义的载体。因此,对声刺激反应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听觉行为和听觉信息加工的潜在机制。本实验室以往在大蹄蝠(leaf-nosed b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慧 龚树生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2卷1期 50-5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初步研究人工耳蜗植入者在言语声刺激下引出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形表现及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经典Oddball模式,以/ba/和da/的言语声为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测量人工耳蜗植入组及正常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佳 付子英 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9年17卷1期 55-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成分在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CF-FM)蝙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恢复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付子英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本研究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在体神经电生理记录方法,以大蹄蝠(leaf-nosed bat,Hipposideros armiger)、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和小鼠(mouse,Mus musculus,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卫平 胡博华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5年30卷6期 524-5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在不同强度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凋亡和坏死的外毛细胞数量.方法将灰鼠暴露于104dB 或108dB SPL的4kHz 窄带噪声1h,分别于噪声刺激后1、4、30天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PI) 标记鉴别细胞死亡模式,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唐佳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采用恒频(constant frequency,CF)、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以及模拟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自然状态下的恒频-调频(constantfreq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欣 导师: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由声场刺激,在动物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以细胞外记录等方法,用不同声刺激模式,在哺乳动物昆明小鼠(Mus musculus Km)和回声定位蝙蝠日本伏翼蝠(Pipistrellus abramu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明月 李磊 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7年23卷3期 238-24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引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上海交通...
【关键词】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短纯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颖鹃 谢溯江 等 《空军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124-128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声刺激模式对前庭诱发肌性电位的影响,确定前庭诱发肌性电位检测的最佳声刺激模式。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三组,按3×3拉丁方析因设计,对3个不同频率(250、500、750 Hz)、3个不同刺激重复率(5、7、10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锦峰 王宁宇 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1年18卷3期 132-135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背景噪声对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影响.方法 对122例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244耳,女62例,男60例)分别以短声刺激行TEOAE检测,用quick TEOAE模式,叠加次数大于100次.并以背景噪声分组,比较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栾瑞红 P.H.S.JEN 等 《生物物理学报》 2002年18卷4期 399-40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下丘神经元对重复率为10pps(pulse per second)、30 pps的串声刺激均产生跟随反应,但对90pps串声刺激的跟随反应则不尽相同.微电泳bicuculline阻断GABA能抑制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其才 Jen P 等 《生物物理学报》 2001年17卷1期 79-85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为了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抑制对大棕蝠(Eptesicusfuscus)听皮层(auditory cortex,AC)神经元声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多管微电极电泳方法,观察了8只大棕蝠AC神经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楼翡璎 陈兴时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年6卷4期 268-270页
【摘要】 目的 应用脸部照片(熟人和陌生人)及短声刺激研究伴随性负变化(CNV).方法 检测32例抑郁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CNV.结果 抑郁症组波形不规则,CNV-Ⅱ型尤甚,CNV潜伏期A点和后负变化(PINV)延迟,波幅B降低.结论 新的刺激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飞健 刘双喜 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39卷4期 525-529页
【摘要】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特征频率阈上5 dB SPL、时程为40 ms的短纯音为声刺激,记录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呈现率(0.5~20 Hz)的声刺激反应.结果显示,随呈现率的增高,绝大多数神经元(87.3%,103/118)的冲动发放数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娜 吴子明 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年39卷8期 483-485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朵朵 陈兵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年34卷4期 209-211页ISTIC
【摘要】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声刺激(Acoustic Stimulation);电刺激(Electric Stimula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溯江 杨伟炎 等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6年17卷4期 285-29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健康人强短声诱发的短潜伏期咬肌肌源性电位,并确定其起源.方法 21名健康志愿者,给予单侧或双侧强短声刺激(0.1 ms、5 Hz、70~100 dB),在稳定收缩的双侧咬肌表面,记录咬肌肌源性电位,观察头左右倾斜30°对双侧强短声...
【关键词】 声刺激;前庭;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