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
- 1
- 5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想 高原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65卷7期 2503-2517页
【摘要】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分...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山西地堑;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中文期刊】 刘瑞春 张锦 等 《地震工程学报》 2021年43卷2期 251-258页
【摘要】 基于1999—2007年山西断陷带GPS站点位移速率,采用格林函数法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地壳10 km深处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变化,并与区域地质构造、中强地震活动及其震源机制解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中强地震活动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
【中文期刊】 李斌 李自红 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50卷5期 598-605页
【摘要】 利用山西区域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在对地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2016年4月7日山西原平ML 4.7地震进行了矩张量反演计算与参数的稳定性评价,获得了此次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并将反演结果与不同台站垂向分量的P波极性在震源球上的分布位置,以及...
【中文期刊】 李丽 王霞 等 《地震》 2018年38卷4期 142-150页
【摘要】 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1990年以来大同窗微震活动与山西带ML≥4.0地震和晋冀蒙交界、张渤带M≥5.0地震的对应关系,并利用Molchan图表法和R值评分法对开窗指标进行预报效能统计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同窗异常活动对未来地震的时间指...
【中文期刊】 王秀文 杨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年37卷11期 1101-1104页
【摘要】 基于山西及邻近地区的GPS测量资料,给出山西裂谷带水平形变场演化图像,研究山西裂谷带拉张、挤压等受力状况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报地震的方法.
【中文期刊】 刘瑞春 沈晓松 等 《高原地震》 2015年27卷1期 8-13页
【摘要】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西断陷...
【中文期刊】 宋美琴 郑勇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12年55卷2期 513-525页
【摘要】 利用山西1981-2001年模拟观测台网和2002-2008年间数字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和双差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山西及其周边地区中小地震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结果表明:(1)重新精确定位后,震中水平误差≤5 km的地震由原来6...
【中文期刊】 涂卫国 高信芬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年14卷3期 298-30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汶川是"五·一二"特大地震的中心地带,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基于震前3 a的实地调查资料,对龙门山脉主峰--九顶山西坡汶川段的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在对九顶山西坡汶川雁门沟的野外调查中共发现维...
【中文期刊】 吕睿 宫猛 等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34卷1期 59-64页
【摘要】 利用2008—2013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远震宽频带记录波形资料 ,运用H-Kappa叠加方法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研究结果表明 ,山西地区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区内地壳平均厚度约39 km ,南北地壳厚度变化幅度较大 ,其...
【中文期刊】 张淑亮 李艳 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年46卷2期 603-609页
【摘要】 2010年1月24日,山西省河津市发生了 MS 4.8级地震,在此之前,山西临汾地震台V P型宽频带倾斜仪2009年的观测数据清晰地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47月观测数据以准线性变化为主;8月出现偏离线性的非线性变化;10...
【中文期刊】 李艳 高振强 等 《地震研究》 2013年36卷2期 160-164页
【摘要】 采用临汾台SSQ-2I型石英摆和VP型宽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运用原始形态曲线方法,对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观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两种观测手段都记录到明显的前驱波,其形态特征与岩石力学中的粘滑事件非常相似,...
【中文期刊】 宋美琴 郑勇 等 《地震学报》 2012年34卷1期 111-117页
【摘要】 2010年1月24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万荣交界地区发生Ms4.8地震.由于本次地震强度较低,并未形成地表破裂带,分析其发震构造具有一定的困难.地震现场工作队只能根据浅层人工地震剖面、附近钻孔资料、烈度等震线长轴和震中区附近活动断裂等来推定...
【中文期刊】 张淑亮 李斌 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年32卷2期 53-59页
【摘要】 对东郭流体观测井在山西地震带几次4级以上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及映震灵敏性进行分析,认为震前多以短临异常为主,异常持续时间具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加的特点;异常形态水位以突降为主,水温则以突升为主,异常幅度表现为随震级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特...
【中文期刊】 高振强 李艳 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年30卷z2期 22-26页
【摘要】 根据临汾地震台石英摆、垂直摆、宽带垂直摆3套摆式倾斜仪器的观测资料,对山西中南部几次中等地震进行分析,发现在地震前各仪器同测向曲线有一定的异常反映,但异常并非呈相关一致性变化,有的还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在同一台址条件下,异常的差异性与仪...
【中文期刊】 王秀文 宋美琴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53卷5期 1127-1133页
【摘要】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区域...
【中文期刊】 孟彩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31卷1期 77-83页
【摘要】 水位是影响水准高差变化最为显著和普遍的因素,本文研究了晋7-1#井水位变化对太原地震台水准高差的影响,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及年最大变化量的异同情况.结果显示,相关性、年最大变化量比值异常与山西地震带地震有较好对应.
【中文期刊】 高俊良 段建华 等 《中国煤炭地质》 2007年19卷z2期 111-113,125页
【摘要】 在分析采空区及积水区地震地质条件及电性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瞬变电磁、电测深及三极剖面法进行综合勘探,以解决山西阳煤集团开元矿老空区范围、富水性及补给通道.勘探结果表明13#和19#采空区的面积分别为0.208km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