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8
- 8
- 26
- 3
- 2
- 1
- 1
- 33
- 26
- 16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婷 张建利 等 《广西植物》 2023年43卷3期 473-48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选取FAST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典型...
【中文期刊】 陈镇 刘萍 等 《矿业工程研究》 2023年38卷1期 1-8页
【摘要】 为了探究贵州地区浅埋煤层采动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规律,基于理论分析和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数值模拟研究,提出浅埋煤层地表地裂缝发育的起裂判据;对贵州地区峰丛地貌下矿井...
【中文期刊】 蔡芸霜 张建兵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12期 4886-489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农作区是峰丛洼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区,土地利用强度大,石漠化风险性高,是生态保育的焦点区.合理的耕作模式是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基础.以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农作区——广西果化岩溶生态研究基地为研究区,采集典型农田类型火龙果地(相当于...
【中文期刊】 张芳 杜虎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2期 4094-410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阐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选择西南喀斯特具有代表性的灌木林、次生林和原生林3种植被类型,基于2007年、2012年、2017年3次植被的系统调查,研究了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
【中文期刊】 张雪梅 祁向坤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6期 5490-550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水热资源相对较好,由于其较高的景观异质性,该区面临着石漠化治理投入与分区粗放、治理技术与模式区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需开展面向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地域分区.基于修正的地质图将峰丛洼...
【中文期刊】 高江波 左丽媛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1期 7829-783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石漠化现象以及生态功能退化,制约了区域生态-福祉耦合效益的提升.首先从数值变化与空间变异综合的角度,构建了融合均方根偏差法与地理探测器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度指标,进而围绕喀斯特水源...
【中文期刊】 张芳 杜虎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2期 8516-852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个2 hm2动态监测样地2007、2012和2017年3次植被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群落结构、重要值、多样性、死亡率、补员率等方面分析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群落动态特征.结果 表明:2017年样地内木本植物包含46...
【中文期刊】 张芳 曾馥平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5期 38-43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为了明确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采用定位观测法,选择顺坡种植桂牧1号、顺坡种植玉米、封育、刈割除根、火烧、刈割6种喀斯特峰丛洼地最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了这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2...
【中文期刊】 胡芳 杜虎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6期 2170-217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个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优势种的根际与非根际的土壤pH、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多样性,探讨不同恢复阶段根际土壤养分的富集效应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中文期刊】 李阳兵 李睿康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7期 2523-253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揭示当前多种因素驱动下聚落演变模式与功能转型的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高清影像数据,研究典型峰丛洼地区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近50年来,尤其最近10年乡村聚落在多重背景下的演变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
【中文期刊】 李泽科 吴启美 等 《植物研究》 2018年38卷3期 433-443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贵州典型岩溶地区贵阳市云岩区的3座峰丛为研究对象,对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态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苔藓植物由13科31属62种组成;其中苔类有1科1属2种,藓类12科30属60种;(2)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主要...
【中文期刊】 吴建强 李林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9期 6894-690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广西田东县峰丛洼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观测,构建了适宜的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模型,估算了区域典型植物群落不同季节的植被生态需水及生态缺水定额,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种优势植物群落的生态需水定额均是8月最大、1月最小;...
【中文期刊】 仇小月 李健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2期 445-451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喀斯特峰丛洼地3个不同恢复阶段(灌丛、次生林、原生林)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其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2种优势植物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2.1‰~-29.0%.各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中文期刊】 刘淑娟 张伟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7期 5528-553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对该区域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益.就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将剖面碳密度与深度做对数拟合得到的参数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的方法能较准确估算研究...
【中文期刊】 蔡国俊 锁盆春 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9卷5期 36-44页
【摘要】 研究植物器官中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植物体内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分配机理,揭示植物生活史策略及其响应和适应环境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枝、叶中的C、N、P化学计量...
【中文期刊】 俞月凤 何铁光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2期 7531-754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中国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域,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不同类型森林的6个代表性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森林群落乔木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枝>根>干,...
【中文期刊】 杜虎 宋同清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4期 4658-466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种植被类型碳格局及其土壤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类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33.84、160.79、179.08和261.24 MgC/hm2,其中植...
【中文期刊】 李阳兵 罗光杰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9期 2195-220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引起国家层面重视,但当前研究并没揭示岩溶山地土地为什么会发生石漠化这一现象的本质,没有阐明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从理论上解释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这个问题,以从本...
【中文期刊】 徐慧芳 宋同清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8期 5311-531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地利用方式试验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桂牧1号、种植玉米(面积分别为20m×70m)控制性试验建设,通过网格法(5 m×5 m)采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火烧、刈割、刈割...
【中文期刊】 于扬 杜虎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3期 7455-746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坡耕地、草丛、灌丛、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6种典型生态系统的土壤主要养分、矿质养分和微生物这3组变量共计20个指标的调查、取样和分析,运用多重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探讨了其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子及两两之...
【中文期刊】 张天汉 王智慧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3年33卷10期 2104-211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样带调查取样法,初步分析贵州思雅河河谷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区4座受人类活动影响频繁的峰丛以及3个坡段(坡底、坡中、坡顶)上的苔藓植物群落,研究苔藓植物群落在不同峰丛及其不同坡段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在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群落组成有8科...
【中文期刊】 鹿士杨 彭晚霞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8期 2390-239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坡耕地为对照,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任豆、香椿、板栗、柑橘、任豆+桂牧1号、桂牧1号和撂荒7种常见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分形特征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组成不同...
【中文期刊】 宋敏 彭晚霞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9期 6259-626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动态监测样地(200m×40m)的网格(10m×10m)取样,以农作区为对照,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次生林和原生林3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0-15cm)有机质的空间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其生态学...
【中文期刊】 刘淑娟 张伟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9期 5789-579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地、乔灌林和次生林3种次生演替植被,并以原生林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
【中文期刊】 潘复静 张伟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期 335-34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N:P...
【中文期刊】 刘淑娟 张伟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1期 3036-304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传统统计方法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表层(0-15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
【中文期刊】 彭晚霞 宋同清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1年31卷4期 815-82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 hm2动态监测样地,选择4个多样性和5个群落结构属性变量,运用地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理论方法,分析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分形特征和分布格局,以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
【中文期刊】 宋同清 彭晚霞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3期 298-308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洼地景观尺度内不同微生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类型50个样地(20 m×2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用二元物种指示方法(TWINSPAN)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进行分类,选择10个土壤环...
【中文期刊】 彭晚霞 宋同清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4期 6787-679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动态监测样地(200 m×40 m)的网格(10 m×10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4类典型生态景观类型旱季表层土壤(0-10 cm)水分的空间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沿严...
【中文期刊】 沈利娜 蒋忠诚 等 《广西植物》 2010年30卷1期 75-81,3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弄拉峰丛洼地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白茅、黄荆、红背山麻杆、黄杞和青冈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并比较它们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蒸腾作用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表观量子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及其生境中对应的光合有...
【中文期刊】 刘荣相 王智慧 等 《植物研究》 2009年29卷6期 734-74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调查和分析了贵州贞丰县喀斯特石漠地区的3座典型峰丛、3个山段上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特征.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12科16属19种.苔藓植物群落共21个类型,其中纯群落占83.3%,两种及两种以上苔藓组成的群落占26....
【中文期刊】 许联芳 王克林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5期 1013-1018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灌草地、次生林地、果园、牧草地、旱地)的土壤养分测定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灌草地和次生林地比果园、牧草地和旱地土壤有...
【中文期刊】 肖润林 单武雄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5期 735-739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对不同氮肥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3个追施氮肥处理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高氮追肥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中氮追肥处理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个追施氮肥...
【中文期刊】 袁海伟 苏以荣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0期 1579-1584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类型表层土壤和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氮素的分布特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采集典型景观类型耕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林地和林地表层样品及耕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林地剖面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土层...
【中文期刊】 胡兴华 王新桂 等 《广西植物》 2006年26卷5期 530-53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广西三只羊岩溶峰丛洼地进行幼龄期桃树作物套种、施肥以及疏果等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套种黄豆能明显促进桃树基茎和主枝直径的增长,套种玉米则抑制桃树基茎和主枝直径的增长;混施猪粪水和磷肥的桃树其果实品质明显优于混施羊粪和磷肥以及牛粪和...
【中文期刊】 刘铭 胡兴华 等 《广西植物》 2006年26卷6期 655-65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岩溶峰丛洼地的耕地可分为3种类型:洼底平地、带状阶梯地和高坡石穴地.传统的玉米+黄豆种植模式在三种类型耕地上的产值均很低,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改革种植模式.该文报道了基于三种耕地特点的四种果-药复合种植试验,即沙田柚+绞股蓝、大果枇杷+射干+...
【中文期刊】 欧祖兰 吕仕洪 等 《广西植物》 2006年26卷6期 643-64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南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植被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其结果:(1)厚度为20 cm的表层土壤的种子库密度,其值变动于0~1 125粒·m-2;(2)在物种丰富度和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均是...
【中文期刊】 何金祥 王新桂 等 《广西植物》 2006年26卷6期 650-65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典型的桂西岩溶区广西都安县三只羊乡进行'早钟六号'和'长虹三号'两个大果枇杷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能适应引种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而且还具有早实早熟的特性,栽种第三年有80%以上的植株开花结果,单株产量在10 kg以...
【中文期刊】 邓艳 蒋忠诚 等 《广西植物》 2004年24卷4期 317-322,33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取广西弄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类型的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叶片进行形态解剖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地貌青冈栎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差异显著.山顶青冈栎叶片部分表皮结构(角质膜...
【中文期刊】 庞冬辉 李先琨 等 《广西植物》 2003年23卷5期 408-413,39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急需修复和重建.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
【中文期刊】 李芳 王智慧 《中国岩溶》 2019年38卷2期 243-251页
【摘要】 为探寻喀斯特峰丛节齿藓类(Arthrodontae mosses)的生态分布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选择贵阳市思雅河3座典型喀斯特峰丛为研究对象,利用藓类综合优势比、Sorenson相似性指数及RDA对节齿藓类的生态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进行分析...
【中文期刊】 易武英 苏维词 等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47卷8期 150-156页
【摘要】 为喀斯特峰丛洼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虚拟水及水足迹理论,研究2001-2015年平塘县喀斯特峰丛洼地主要农产品水足迹特征,重点分析水足迹规模、强度、结构性及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1)平塘县主要农作物均以绿水为主,同种农作...
【中文期刊】 易武英 苏维词 等 《水土保持通报》 2018年38卷4期 295-300,307,封3页
【摘要】 [目的]从水足迹视角剖析平塘县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水资源利用耦合作用机理,为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治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CROPWAT 8.0软件,测算平塘县2002-2015年农业水足迹,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平塘县200...
【中文期刊】 闫利会 周忠发 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年18卷28期 182-188页
【摘要】 通过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地理形态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及地形坡度数据等,结合ArcGIS工具的模型构建器(Model Builder)可视化空间建模,建立了"一键式"遥感自动提取峰丛洼地地...
【中文期刊】 周忠发 田涟祎 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5卷4期 1-6,30页
【摘要】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盆地区的清镇红枫湖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运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性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石漠化发展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经果林>草地>国家天然保护林>耕...
【中文期刊】 张天汉 代玉 等 《中国岩溶》 2014年33卷2期 192-200页
【摘要】 为了了解喀斯特峰丛石漠化区苔藓植物的种类和群落特征,本文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喀斯特峰丛石漠化区的三种典型生境(裸地、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对苔藓植物进行样地调查,并利用种间相遇几率(PIE)、生态优势度、Shaanon-Wiener信息指...
【中文期刊】 董雪梅 袁健鹰 《技术与市场》 2014年21卷5期 212,214页
【摘要】 通过广西大石山区找水打井的成功案例,浅谈如何在岩溶高峰丛谷地中确定找水靶区,提出了对区域地下水埋深较大,地表水文地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寻找局部蓄水构造中地下水的一些见解.
【中文期刊】 王迪 许模 等 《中国岩溶》 2010年29卷3期 239-245页
【摘要】 云贵高原东南部丘北区为峰丛-洼地岩溶组合地貌.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该区48个岩溶洼地及峰体的形态参数特征;利用分形理论方法计算了不同高程的等高线和地表水系的分维数.结果表明:(1)洼地的平均边数为5.6,平均周长3.4km,平均面积0.8...
【中文期刊】 莫世江 张鹏飞 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年20卷1期 22-25页
【摘要】 以毕节老街村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利用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随石漠化程度加重而衰减.在此基础上,遵循石漠化治理的一般原则,采用土地景观生态的基本原理,以土地类型单元...
【中文期刊】 莫世江 张鹏飞 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年15卷6期 757-760页
【摘要】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作用下日益恶化,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对老街村进行实地踏勘和采样的基础上,调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