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1
- 1
- 1
- 1
- 32
- 8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艳芬 马玉青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46卷18期 12-21页
【摘要】 为阐明云南省昌宁县红茶品质特征,促进昌宁红茶产业提质增效.该研究以昌宁县 6 个红茶主产乡镇的43 份代表性红茶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茶叶感官评价和生化品质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红茶感官品质总体优于秋季,从茶叶形态看,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显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月凤 王家勤 等 《食品科学》 2019年40卷18期 236-241页
【摘要】 为了更客观、快速、准确地评价工夫红茶的甜纯滋味特征,首先以专家人工感官审评为依据,根据茶汤滋味特点将工夫红茶分为甜纯、纯正、欠纯3组.然后采用电子舌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综合评价茶汤滋味,并建立甜纯滋味判别方程.最后,对验证集中的工夫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娟 李中林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年10卷13期 4242-4248页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工夫红茶适制性,为工夫红茶加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比较10个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主要内含成分、汤色L*a*b*值及感官品质,分析各因素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 10个品种工夫红茶感官品质依次表现为:蜀永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俐泉 张欢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年10卷13期 4199-4204页
【摘要】 目的 筛选"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的茶树品种.方法 选取碧香早、黄金茶2号、槠叶齐3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红条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动态分析,测得3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红茶各个工序阶段茶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亮 王杰 等 《食品科学》 2016年37卷20期 51-56页
【摘要】 以同一茶树品种、同一等级鲜叶制成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主要生化成分、茶汤物理特性和挥发性化合物,对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品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种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工夫红茶,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洪林 童华荣 《食品科学》 2016年37卷8期 97-101页
【摘要】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夫红茶中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10种内含物成分含量的方法.通过色谱条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先洲 潘玉华 等 《福建茶叶》 2010年32卷11期 21-25页
【摘要】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倩婷 张山 等 《食品科学》 2025年46卷7期 195-205页
【摘要】 为深入探讨不同季节茶树鲜叶对湖红工夫茶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长沙地区3 种典型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春、夏季一芽二叶鲜叶,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成湖红工夫茶.通过人工感官审评评价所制春、夏季成品茶的风味品质差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善敏 袁林颖 等 《食品科学》 2025年46卷17期 221-230页
【摘要】 为明确重庆地区主栽的3个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差异及其特征,采用感官审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不同品种工夫红茶中挥发性成分,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舒铃 杨梓煜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年15卷13期 248-257页
【摘要】 当前以甜香风味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夫红茶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应运而生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是以高香型乌龙茶茶树品种(如金牡丹、紫玫瑰、茗科1号等)为原料,在传统红茶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乌龙茶的摇青处理,制成具有"花果香、琥珀汤、甘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晶 林馥茗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4年43卷7期 35-46,55页
【摘要】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梦婷 邵淑贤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3年39卷1期 281-290页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工夫红茶的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关键呈香物质,该研究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utomatic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仕敏 余勤艳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6期 301-310页
【摘要】 为探索揉捻转速(35、45、55、60r/min)对工夫红茶风味品质及内质成分的影响,采用鸠坑群体种开展不同揉捻转速的制茶实验.通过感官分析与电子舌分析、色差分析相结合,探究不同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滋味、汤色等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系统分析法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新凤 李琛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年14卷24期 281-288页
【摘要】 目的 探究江西丘陵红壤地区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江西红茶产业发展、工夫红茶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江西省主要栽培的"金观音""黄观音""群体种""浙农 113""赣茶 14号""福鼎大白""迎霜""楮叶齐"8 个茶树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静芸 黄瑞 等 《食品科学》 2023年44卷1期 53-62页
【摘要】 本实验以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叶片微观结构观察和理化指标测定,探究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不同叶位芽叶的理化品质变化.结果发现:不同叶位芽叶的色泽从揉捻开始由绿逐渐变红,但第二叶的红变程度弱于其他部分;叶片结构和酚类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浩 余鹏辉 等 《现代食品科技》 2022年38卷2期 155-163页
【摘要】 该研究以保靖黄金茶1号1芽2叶鲜叶为原料试制工夫红茶,考察变温发酵(第一阶段40℃&第二阶段30℃)对黄金茶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加工的工夫红茶色泽黑褐尚润,滋味甜醇、鲜爽,甜香尚高长,汤色红亮,叶底尚红匀;与恒温发酵相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爽 傅燕青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2年22卷4期 163-176页
【摘要】 为探究茶树品种对夏茶制作红茶品质的影响,从汤色、香气、滋味3个方面着手,借助色差计、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分析15个茶树品种的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工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健 徐成成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43卷14期 88-96页
【摘要】 为探究信阳红红茶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方法对9个信阳红红茶中8种儿茶素、6种黄酮类、2种酚酸和水解单宁等酚类成分以及3种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飞 叶阳 等 《食品科学》 2022年43卷4期 231-240页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比分析所测类胡萝卜素组分随工夫红茶加工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共检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4种,其中胡萝卜素类3种、叶黄素类10种、类胡萝卜素酯类11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功明 袁赛艳 《现代食品》 2022年28卷10期 78-81页
【摘要】 滇红工夫红茶属于大叶种工夫红茶,产于云南.因滇红工夫红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滇红茶产品的大力开发,市场上滇红茶产品名目繁多,品质各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滇红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工艺参数,以期为滇红工夫红茶的加工生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倩 熊梦钒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年13卷20期 6772-678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5种不同干燥方式(全烘、炒烘结合、炒干、日光干燥、微波干燥)对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优化干燥的关键工序,探寻云南工夫红茶最适干燥方式.方法 以夏秋季佛香三号品种和清水三号品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经过相同的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后,按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达 刘鹏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43卷8期 68-72页
【摘要】 以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造模,采用水迷宫及旷场实验行为学指标,结合脏器指数及血清、脑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
【关键词】 坦洋工夫红茶多糖;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抗氧化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盼盼 郑鹏程 等 《食品科学》 2021年42卷12期 195-205页
【摘要】 为探究中国工夫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茶汤滋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对17个国内主产茶区工夫红茶的多酚类、氨基酸、茶色素类、香气组分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琛 岳翠男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年12卷22期 8834-8842页
【摘要】 红茶属全发酵茶,分为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3大类,其中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和产量最大的红茶种类.香气是影响茶叶感官品质组成的重要因子之一,不同产地的工夫红茶香气品质各异,表现出甜香、果香和花香等香型.红茶中已鉴定的香气组分物质众多且含量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鹏辉 黄浩 等 《食品科学》 2021年42卷8期 192-197页
【摘要】 以黄金茶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量化评价茶汤甜味强度,检测主要滋味物质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不同厂家的黄金茶工夫红茶甜味强度差异明显;糖类甜味物质中麦芽糖含量最高,氨基酸类甜味物质中丝氨酸含量最高;甜味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甜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飞 王云 等 《食品科学》 2021年42卷13期 94-102页
【摘要】 提香是有效提升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加工工艺.本实验采用L27(36)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审评和风味品质成分分析,研究远红外变温提香技术对工夫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红外变温提香条件因素对茶叶感官总分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第三阶段温度>第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仕敏 王家勤 等 《食品科学》 2021年42卷24期 221-228页
【摘要】 为探索影响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关键成分,以专家人工感官评审为依据,根据亮度对26个工夫红茶茶汤进行分组(高亮、中亮、暗),随后对茶汤中24个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统计分析手段筛选出与茶汤亮度显著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然后对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能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18期 147-149,151页
【摘要】 本文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进行探究,分析摇青过程中的香气组分,进而为后续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能进一步确定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试验中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浩 余鹏辉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12期 188-196页
【摘要】 为研究不同季节湖南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点,以春、夏和秋季保靖黄金茶1号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个季节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考察不同季节对保靖黄金茶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金金 尹鹏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年41卷18期 219-224页
【摘要】 工夫红茶品质主要体现在香气和滋味两方面,加工工艺对其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对其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进展,明确工夫红茶滋味、香气的特征成分,以及传统加工工艺与做青新工艺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旨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韵 李蕙蕙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年41卷21期 184-191页
【摘要】 以3种铁观音与黄棪杂交的高香种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根据香气活力值筛选关键香气组分,并建立关键香气组分与嗅觉感官特征的关联.结果 表明,3种高香种工夫红茶中共检测并鉴定出51种挥发性...
【关键词】 高香种工夫红茶;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华杰 滑金杰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15期 148-157页
【摘要】 目的:为探究不同足火热传递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翠峰'品种为原料制作工夫红茶,设定3类、共5种足火热传递方式:热辐射(远红外足火、微波足火)、热对流(箱式热风足火)、热传导(理条足火、六角辉锅足火),检测干茶外形亮度(L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鹏辉 陈盼 等 《食品科学》 2020年41卷10期 185-191页
【摘要】 以保靖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研究工夫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萎凋工序对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影响最大,占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比例为375%,对其他滋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轻微.揉捻工序可降低茶叶中水浸出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娟 王杰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年11卷13期 4379-4386页
【摘要】 目的 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方方 曾维超 等 《食品科学》 2019年40卷11期 82-87页
【摘要】 以宜红茶为材料,采用热风、远红外、微波、光波、微波+光波组合(微波火力:光波火力=67%:33%)对其进行提香,通过感官品质评价、理化指标测定以及香气成分分析比较各方式的提香效果.结果表明,提香后红茶的甜香度增强,滋味鲜爽度提高,其中以远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作兵 王红玲 等 《食品科学》 2018年39卷10期 242-249页
【摘要】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 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 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 种方法确定22 种香气成分为工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昕 李新生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38卷5期 162-168页
【摘要】 为研究汉中工夫红茶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评价其氨基酸的营养价值.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进行不同季节的汉中工夫红茶中氨基酸全部种类和含量分析,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汉中工夫红茶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较高.共检出32种氨基酸,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颖 刘任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年5期 1611-1618页
【摘要】 目的:以电子鼻技术对不同加工工艺的工夫红茶进行香气归类并对各评价方法优劣进行探讨。方法以碧香早为原材料,对工夫红茶传统加工工艺进行研制改进,将萎凋叶进行紫外光照射、做青实验处理,发酵叶添加外源茶汁发酵,对所获得的各实验处理冷冻样及成品茶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燕华 韦国春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46卷5期 45-53页
【摘要】 为验证'望海茶 1 号'春季绿茶的适制性并提高其夏秋茶的利用率,该试验以'望海茶 1 号'为试验原料制成春季绿茶及秋季绿茶、红茶和白茶,测定其生化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审进行分析,通过与'嘉茗 1 号'的春季绿茶相比较来评价'望海茶 1 号'春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佳灵 陈佳瑜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4年24卷6期 354-368页
【摘要】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感官审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茂云 肖月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3年23卷7期 217-228页
【摘要】 遵义红茶是产自贵州省遵义市的名优工夫红茶,目前对其内含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相关报道较少,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系统分析遵义红茶的特征化学成分和降脂活性,结果表明:遵义红茶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是K元素(22 655.89 mg/kg),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秋月 安江珊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44卷6期 176-183页
【摘要】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38.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和明珠 杨丽冉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43卷8期 73-81页
【摘要】 为提高滇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按滇红工夫茶的加工工艺,调整萎调、揉捻、发酵和干燥4个工序,制得10个滇红工夫茶样,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所制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8.12%~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宁井铭 李姝寰 等 《食品科学》 2019年40卷4期 318-323页
【摘要】 以祁门红茶5级6孔正子口、5级8孔正子口、6级6孔正子口和6级8孔正子口4种原料拼配成工夫红茶,应用高光谱图像系统获取拼配后茶样的光谱和图像信息.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筛选光谱特征值;通过对图像做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特征波长,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四润 《食品界》 2019年8期 141-142,144页
【摘要】 临沧地处西南边陲,是茶树生长的黄金带,具有最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海拔、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被中国气候学家吕炯称为"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临沧茶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勐库大叶种、邦东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成就了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娟 李中林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年9卷2期 299-305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水分工夫红茶贮藏品质变化规律, 为工夫红茶贮藏的适宜水分条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系统比较不同水分工夫红茶(国家标准范围内)在自然贮藏条件下其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 1年贮藏期内, 初始水分含量越低, 含水率增长速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艳玲 刁英飞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4卷4期 38-39页
【摘要】 红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红茶是由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汉族茶农发明的,被命名为"正山小种",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学平 李丽霞 等 《食品科学》 2016年37卷16期 173-178页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自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早白尖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5个主栽品种制作的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5个品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148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钦 徐琤光 等 《福建茶叶》 2015年37卷5期 15-18页
【摘要】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梯度洗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茶碱的含量.结果15种茶中茶碱含量在0.19-1.27mg·g-1范围内,含量最高是工夫红茶,其次是茉莉花茶,最低是乌龙茶.结论:不同茶叶其茶碱的含量不一.本测定方法在茶碱质量浓度在1.13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