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
- 4
- 3
- 3
- 5
- 5
- 3
- 1
- 1
- 13
- 8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晓鸣 戴法超 等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1年2卷3期 22-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省份所供种质抗性存在差异,北京、四川、广西种质总体抗性较好;在新选育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ANG En-ying 刘兰浩 等 《华北农学报》 2009年24卷2期 27-31页
【摘要】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软件Mapmaker3.0,Mapdraw2.0和QTLMaper1.6对齐319和掖478及其F2∶3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总长度1 638.7 cM,包含114个标记,平均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聪聪 王亚娇 等 《植物保护》 2022年48卷3期 342-348页
【摘要】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产品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龙 刘文波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42卷4期 1086-1091页
【摘要】 为鉴定钝叶草叶斑病的病原,通过对61份来自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苏,以及美国和南非的疑似钝叶草叶斑病的叶片样品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20个菌株,对其进行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利用来自海南的钝叶草为靶标寄主,并利用r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红 潘丽艳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年7卷3期 292-2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树戈 郑其格 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33卷1期 23-25页
【摘要】 以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阻为指标,测定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毒素对马唐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100%,但对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在供试植物出苗3 d后喷施毒素,发现对马唐幼苗有致萎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舒扬 杨洪一 等 《玉米科学》 2010年18卷5期 126-130页
【摘要】 对黑龙江省感染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叶片进行采集,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并进一步单孢纯化,经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真菌核糖体(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确认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新梅 宋琳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25卷15期 22-25页
【摘要】 研究了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的部分培养条件,以期为新月弯孢菌毒素的大量制备提供高效、统一的方法.采用PDA、改良Fries两种液体培养基,以静止、间歇震荡和连续震荡三种培养方式及接种培养10、15、20天为产毒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新月弯孢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兰浩 孙阳 等 《玉米科学》 2008年16卷3期 126-129页
【摘要】 利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4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弯菌叶斑病的鉴定,同时筛选出用作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一般表现为中抗和中感,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高抗和高感的材料.抗病材料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艳萍 王振河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34卷12期 2781-2782页
【摘要】 利用10个新月弯孢和2个画眉草弯孢分离株作为测试菌株,分别比较了在KNI、MMC和KPS3种诱变培养基和KPS培养基6个KClO3浓度梯度下产生Nit突变体的情况.结果表明:①Nit突变体的数量、产生率等指标在KPS培养基与KNI、MMC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艳萍 王振河 等 《植物保护》 2006年32卷4期 32-35页
【摘要】 采集了河南省12个地区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标样,分离获得了34个菌株,其中3个是画眉草弯孢(Curvularia eragrostidis),其余均为新月弯孢(C.lunata).利用含KClO3的培养基对其中14个新月弯孢菌株和1个画眉草弯...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硝酸盐利用缺陷型(Nit)突变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艳萍 武忠伟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34卷19期 4859-4860页
【摘要】 分别利用Nit突变体技术和RAPD标记,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10个新月弯孢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利用Nit突变体技术将供试菌株分为3个VCGs;利用RAPD标记,以0.5为阈值将供试菌株分为3个遗传类型;来自同一个VC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焕 宁红 等 《植物检疫》 2002年16卷6期 328-331页
【摘要】 本文通过提取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不等弯孢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圆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与弯孢菌相似或相近)蛋白吸附除去抗血清中的交叉反应抗体,提高了抗体的特异性.建立了酶联免疫检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技术,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志平 宁红 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17卷4期 377-379页
【摘要】 田间调查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病残组织可在四川省田间自然越冬,多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玉米于苗期即可发病,穗期病情达到最高峰,成熟期病情趋于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宇 石洁 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25卷3期 61-64,69页
【摘要】 对画眉草弯孢、新月弯孢、棒状弯孢和中隔弯孢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明确了它们在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产孢量以及对温度、pH值、光照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总的看来,这4种弯孢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孢子产生的最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璇 高金欣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年37卷3期 37-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构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了一个毒素合成相关基因clt-1.对clt-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璇 姜雪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年36卷1期 23-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转化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共获得转化子1 454个.对其中菌落形态、生长速率等性状有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淑春 王学武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4年12期 111-1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旨在探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机制及遗传变异特性,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基因整合技术(REMI)对Curvularia lunata进行了遗传转化,共获得109个稳定的突变株.PCR检测结果表明,质粒pUC-JS已成功导入突变株中,转化子既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邹强 导师: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农药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论文以一株编号为As的苦皮藤内生真菌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其代谢产物对12种作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活性以及盆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应用形态学的方法鉴定了其种属地位;从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测定了其对几种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方丽萍 导师: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农药学(硕士) 2006年
【摘要】 本研究以改良HVA、HVG、高氏一号为基础分离培养基,从14份海水、海泥样中分离得到115株放线菌。通过杀虫、抑菌、除草活性生物测定,筛选出3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编号为A2、E3和I10菌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武侠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2005年
【摘要】 本文通过玉米种质资源对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斑反应型、病斑数量、单斑产孢量、病斑大小和扩展速度等抗病性指标进行综合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晓鸣 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2003年
【摘要】 采用致病力测定、同工酶分析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3个新月弯孢菌分离物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物在致病力、酯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三种同工酶及DNA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新月弯孢菌群体具有遗传多样性,但多数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龚国淑 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2003年
【摘要】 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40个Curvularia lunata菌株,在PDA平板上进行直接配对,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两菌落的接触反应,表明40个菌株之间彼此是亲和的,划为同一亲和群,在此亲和群内,菌株间的亲和性因来源的地理区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富华 导师: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中国北方玉米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9年在四川省的个别地区发现有该病的发生.由于南北生态条件上的显著差异,可能使得该病的发生规律有所不同.因此,该文针对四川特别是雅安的生态条件,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灿星 朱振东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年13卷2期 169-1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2003-2005年间,对60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鉴定,筛选出抗弯孢菌叶斑病的材料93份,抗玉米螟材料22份.2006-2009年间,对836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君 王国英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03年30卷4期 47-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新月弯孢 [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是近些年我国北方玉米主栽区新发生的弯孢菌叶斑病的致病菌,它以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在试验中,当用高粱培养基进行扩繁培养时,新月弯孢能产生一种无性繁殖体-子座 .报道了子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慧婷 王静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年24卷11期 1534-15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硅胶柱层析法,结合活性追踪,从羊耳菊中分离到1种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经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抑菌中浓度为47 mg/L.通过分析氢谱和碳谱数据,该化合物被鉴定为百里香酚,具有耐热、耐酸碱、抗紫外光和荧光的特性.百里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艳萍 金庆超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06年26卷6期 3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16个供试弯孢分离株根据其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分类,其中12个为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其余4个是画眉草弯孢(C.eragrostidis).对这些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发现,一些分属于两种不同弯孢菌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鄢洪海 陈捷 等 《菌物系统》 2002年21卷4期 604-6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在对采自辽宁省瓦房店、绥中等市县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标本分离时,发现一些分离物是白色菌落并产生弯月型的分生孢子,这种白色菌株占很大分离比例,最高地区达5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贺龙 佟亚萌 等 《华北农学报》 2014年4期 7-12页
【摘要】 旨在获得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明确其表达模式,为阐明该基因对粟弯孢霉叶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运用SMART RACE RT-PCR技术,克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ClGβ全长cD-NA序列,以qRT-PCR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勇 朱彦彬 等 《华北农学报》 2013年5期 110-115页
【摘要】 粟弯孢霉叶斑病为谷子重要的叶部病害,为了解钙调磷酸酶信号途径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中的功能,对粟弯孢霉叶斑病菌钙调磷酸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初步分析。通过简并PCR法扩增获得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ClCna和调节亚基ClCnb基因的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前富 晋齐鸣 等 《玉米科学》 2012年20卷3期 139-141页
【摘要】 2006~2009年间吉林省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有203个,对审定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吉林省审定品种的抗性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通过审定的品种在抗性方面大多属于综合中抗水平,在审定品种对所有病虫害的抗性鉴定结果中,对玉米大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勇 谢夏青 等 《华北农学报》 2011年26卷2期 39-42页
【摘要】 谷子弯孢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引起的谷子叶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候选基因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谷子弯孢病菌中的1个Ga基因,命名为Clga-1,在GeneBank登陆号为HQ...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晓慧 姜成 等 《作物杂志》 2009年4期 35-37页
【摘要】 利用延胡索和白头翁两种有毒植物的氯仿提取物对7种病原真菌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对玉米纹枯病和红景天立枯病菌及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值在43.98~63.95mg/L和48.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俊 孙文良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18期 8563-8564,8566页
【摘要】 [目的] 研究木霉菌发酵液蛋白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诱导抗性作用.[方法]对玉米叶片离体病斑大小进行比较和经活体诱导后检测抗病性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相比,经发酵液蛋白处理后的离体叶片接种后病斑较小,且防御反应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飞 伍晓丽 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3卷1期 43-48页
【摘要】 为了明确引致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的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以便为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对所获得的78个弯孢菌(Curvularia)菌株采用形态学分类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出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正祥 纪春艳 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8年24卷2期 143-147页
【摘要】 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慧 刘晓光 等 《植物保护学报》 2007年34卷1期 51-56页
【摘要】 内生菌螺旋毛壳Chaetomium spirale ND35是一株广谱拮抗性生防因子.为了阐明菌株ND35抗生素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系统研究了抗生素的产生、提取纯化及其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的抑菌防病作用.菌株ND35的发酵液经乙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波 纪春艳 等 《中国生物防治》 2007年23卷2期 151-155页
【摘要】 液体培养的稻瘟病菌菌丝经过滤,减压浓缩,乙醇沉淀,透析,离心,获得滤液活性物质CFS.以CFS为激发子,研究其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CFS能够诱导玉米对大斑病菌和弯孢叶斑病菌产生抗病性.CFS的浓度与诱抗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艳萍 金庆超 《西北农业学报》 2007年16卷3期 244-247页
【摘要】 为了解玉米弯孢叶斑病新月弯孢菌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8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22个新月弯孢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①22个受试分离株共产生89条谱带,其中70条为多态性带,约占谱带总数的79%;②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丽娜 纪明山 等 《农药》 2006年45卷1期 61-63页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苦参、牛膝菊、独角莲、蔓陀萝4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10g/ml下,苦参根提取物对几种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200551109 河北 S513.01 基础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2001年
【成果简介】 该研究通过用来自不同地区的弯孢霉菌株对100多个玉米自交系、杂交种和中试品种的抗病性测试结果,提出中国的玉米弯孢霉菌可能存在着生理分化,为指导品种推广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玉米弯孢霉侵入后玉米细胞的PO酶、PPO酶、PAL酶和C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400110221 黑龙江 S435.131.49 基础研究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农业服务业 2001年
【成果简介】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拟眼斑病),是80年代以来,中国华北、东北主要玉米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由于这种病是突发性的病害,其发生流行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关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黑龙江省尚属空白。对不同地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株标样的采集与分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701070514 四川 S435.131 S432.4 基础研究 农业服务业 技术检测 2006年
【成果简介】 该课题首次发现和掌握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四川的发生和疫情分布,为该病的检疫和防治提供了依据。首次查明了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种群组成和致病性分化,为该病的检疫检验对像菌种类的确定和开展抗病育种及防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病害的初侵染源是带菌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毅 陈代荣 等 《菌物学报》 2023年42卷12期 2407-24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由弯孢属真菌侵染引发的病害在烟草上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更好地防治由弯孢属真菌引起的烟草叶斑病,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株分离自烟草叶片的棒状弯孢菌 Curvularia clavata 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新梅 叶克苁 等 《植物生理学报》 2012年48卷9期 881-8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试验以4种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新月弯孢菌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毒素浓度和胁迫时间下,PAL、POD和SO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庆宏 崔岱宗 等 《菌物学报》 2010年29卷5期 678-6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感染叶斑病的玉米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高产漆酶的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JQH-100菌株.液体培养Curvularia lunata JQH-100可产漆酶且活性较高,产酶高峰出现在第3天;以ABTS为底物粗酶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磊 王艳红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9年24卷6期 591-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温莪术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玉米大斑病菌胁Helm inthos porium turcic-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ilium ennum、禾谷镰孢菌Fusar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