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6
- 4
- 23
- 9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顾惠荣 陈琳琳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4期 620-6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简要报道东海陆架浙东坳陷西湖凹陷之宝石一井T4°地震反射层以下深部地层(井深3 447 m以下)的古生物资料,并探讨其年代地层属性.经初步分析研究,这深部层位含有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和海相介形类等微体化石,以及见有尚不能判断是否为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敏 戚洪帅 等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2年41卷3期 516-523页
【摘要】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木宏 《古生物学报》 2009年48卷3期 577-5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其地理地貌类型齐全,生态与沉积环境多样,是进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绝好天然场所.中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属于起始摸索阶段.真正发展并奠定基础的时期是在近30年以来,较为全面地开展了分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清华 梁万林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3期 380-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纪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晚白垩世两次大的湖侵事件导致了微体生物群的繁盛和富烃源岩层的形成.在论述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古生物群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以微体生物为核心的松花江生物群的发育与富烃源岩层形成的关系.认为大型富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幼华 阎泗民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年21卷3期 267-272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高邮凹陷D1井富含介形虫、轮藻和孢粉等化石.通过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分析,首次对该地区白垩纪-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地层进行了精确划分,从下到上共建立11个化石组合:其中介形虫4个,轮藻4个,孢粉3个.文中还简要探讨了沉积环境演变,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群 松冈笃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年19卷2期 105-111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特提斯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之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来义 林桂芳 等 《古生物学报》 2000年39卷4期 553-5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依据生物化石Sphenolithus ciperoensis,Dictyococcites abisectus,Coccolithus pelagicus,Reticulofenestra sp.,Sinocysta minuta,S.s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珍珠 导师:毛小平 汪新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其他 资源与环境(硕士) 2024年
【摘要】 微体古生物是重建古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沉积微相分类的重要研究方法。传统微体古生物识别的方法依赖于人工显微观察,继而导致识别效率低、准确性和一致性受限。本文提出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改善传统识别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先进的物体识别算法,提高微体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净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年26卷4期 301-303,前插一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自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成归国后,终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微体古生物(筵)类和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以及石油勘探、地震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鹏 刘立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年22卷4期 417-424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大港滩海埕北断阶带古近系较为复杂,地层划分对比困难,本文采用了古生物组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层划分对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凡 冯庆来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年22卷4期 346-35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的硅质岩层中,存在大量放射虫化石,计有12属28种,时代跨越晚古生代,可建立两个组合和三个化石带:晚泥盆世Entactinia-Entactinosphaera组合;早石炭世杜内期中期Albaillella parado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魏宁 导师:李守军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山东莱阳盆地上白垩统王氏群红土崖组和金刚口组出土过大量的恐龙化石,但微体古生物化石研究比较缺乏,前人通常进行下白垩统的微体古生物研究较多。本论文主要依据介形类、腹足类化石的属种鉴定、壳饰毛孔类型、壳饰发育情况、壳面蜂窝的形状大小、优势种、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强 袁桂邦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8年25卷1期 1-1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依据渤海湾湾顶南侧、古黄河三角洲河北省黄骅市北部地区13个钻孔岩芯材料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以及地球化学背景、沉积构造分析,本文确定了自相当海洋氧同位素MIS3阶段以来中潮坪、高潮坪、淡水注入的潮坪、潮汐通道、分支河道及边滩、牛轭湖、贫营养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7年24卷4期 331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盛金章院士1921年生于江苏靖江,2007年卒于南京,享年86岁.值此盛老逝世周年之际,本刊邀约盛老门生及海内外同仁,撰稿结集出一特刊,咫尺天涯同念盛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群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7年24卷4期 332-33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尊敬的盛金章院士于今年一月离开了我们.这段时间我时常想起盛老师生前给予的种种教诲和他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感触良多,似乎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的高尚品格,一位学风严谨、学术道德高尚的老教授的正直,和一位成果享誉国际学界的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木宏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南海南部属典型的热带边缘海,位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暖池区内,是南海与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源地。本项研究通过对该海区不同区域的沉积柱状样进行高分辨率的综合地层年代学与古环境替代性指标分析,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热带边缘海的高分辨率沉积物年龄模式及其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燕夔 李军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年21卷2期 222-22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疑源类是一类不能归入任何已知生物门类的单细胞原生生物的有机质壁囊孢.大多数疑源类可能是海生真核浮游植物的休眠囊孢.有些疑源类可能是沟鞭藻的囊孢,但缺乏足够的形态学证据来确认它们的分类位置.有些疑源类已经确认是绿藻,但为了便于研究,通常仍然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伟民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年21卷4期 452-45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篇首> 2004年11月13-16日在海南三亚市召开了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石油、地质系统的单位,高校和科学院研究所28个单位的9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编了38篇论文摘要,交流了28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红卫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分布于汝阳东南刘店、三屯等地的一套紫红色为主夹少量灰绿色的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地层,原划为下第三系。2005年10月以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刘店、三屯一带的蟒川组内相继发现Huanghetitanruyangensis(汝阳黄河巨龙)和Zh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木宏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其地理地貌类型齐全,生态与沉积环境多样,是进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绝好天然场所.中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属于起始摸索阶段.真正发展并奠定基础的时期是在近30年以来,较为全面地开展了分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毕力刚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一次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本研究先后共选取采自渤海湾盆地垦利构造带的221块样品进行系统古生物分析,其中孢粉藻类样品130块(岩屑),介形类、轮藻、腹足类样品90块(岩屑),钙质超微样品1块,揭示了不同时期沉积序列的生物演化规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深入剖析这些生储油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金鹏 导师:李超 厦门大学 海洋科学 海洋地质(硕士) 2009年
【摘要】 微体古生物--硅藻是追溯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重要标志性生物,被广泛应用于中新生代沉积层的研究,以判别环境的演化。福建中部近岸海域是台湾海峡西侧水体较浅而受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气候、构造运动、陆地和海洋水文多要素及人类活动控制较为明显的区域。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1期 45-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Horologinella属最初的定义包含小个体的和具特有的滴漏器形的微体化石.归到该属的不同类型可分成形态构造不同的两类:具板式和非板式类型,进一步证实了在Horologinella属的分类上颇混乱的情形.在本组合中,具板式类型极少见,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敬之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年18卷2期 217-218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当今的古生物学,不论大化石的研究还是微体化石的研究,都面临着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更新。从外部形态的描述和内部构造的探索,走向与外部环境的综合研究;从古生物学的单一学科的研究,走向与其它相关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开拓进取,使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