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5
- 1
- 15
- 2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年28卷1期 127-136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本文报道中国南方广西、贵州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钙质微体古生物,描述红藻新属Yishanella及其二个新种(Yishanelle filosa sp.nov.,Y.multitubala sp.nov.),一个绿藻新种(Pseudoka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秦养民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长江中游高山湿地在同纬度地区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域.该地区高山泥炭藓湿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价值.在国际上,有壳变形虫可以用来恢复泥炭地的古水文条件.有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祝幼华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西南海域,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之上发育的新生代大型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海相地层,发育丰富的海相微体古生物化石,为该区高精度微体古生物地层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典型钻井剖面有孔虫及钙质超微生物地层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地层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清华 导师:季强 万晓樵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松辽盆地是全球晚白垩世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孕育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通过对其中的微体化石系统研究,建立了51个微体化石组合(或化石带).结合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等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庞其清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通过对泥河湾盆地41条剖面6个钻孔晚新生代地层和微体古生物的调查研究,发现非常丰富的介形类,计26属70余种,有孔虫4属4种,其中介形类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为5个组合带:1.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强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白令海是北太平洋北缘的半封闭边缘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条件使该海区沉积物中钙质浮游生物种类贫乏,硅质微体生物化石相对富集.放射虫作为白令海高纬度海区微体古生物中个体丰富、保存较好的重要门类,成为了开展该海区古海洋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而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任志勇 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2012年
【摘要】 辽西凹陷渐新世水体较长时间处于较深的湖泊环境,湖泊水体稳定,发育丰富的地方性生物群(巩福生等,1987年).本文通过对辽西凹陷三十余年微体古生物鉴定资料进行总结,系统分析了介形类化石26个属117个种的环境意义,对渐新世各沉积期代表性介形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梅西 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2012年
【摘要】 南黄海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为一半封闭的陆架浅海,水深大多小于100 m,末次盛冰期时完全出露成陆地.前人通过对沉积物粒度、黏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和地震特征的大量研究,在南黄海陆架沉积特征、地层划分、物质来源、古环境演化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强 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2012年
【摘要】 白令海是北太平洋北缘的半封闭边缘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条件使该海区沉积物中钙质浮游生物种类贫乏,硅质微体生物化石相对富集.放射虫作为白令海高纬度海区微体古生物中个体丰富、保存较好的重要门类,成为了开展该海区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而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兰兰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 2009年
【摘要】 <正>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区域海洋环境使其成为海洋微体古生物放射虫研究的绝佳实验场所之一.本研究利用2005年9月在南海北部取得的31个浮游生物拖网、2002年5月和2004年5月在南海南部取得的28个浮游生物拖网,对南海北部秋季和南...
【关键词】 现代放射虫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俊英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西藏中部扎西错布东岸 T_1剖面640cm,属晚更新世晚期(大约18700-13100a B.P.)的沉积,含6属11种介形类和1属2种以上轮藻类.据化石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8个生物组合,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木宏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海洋浮游性微体古生物在海水中的生态过程与沉积到海底的保存状况一定程度反映了海洋生态与动力环境的特征,具有特殊的古海洋环境指示作用.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南海水体拖网与表层沉积物样品,综合分析钙质超微化石、浮游有孔虫和放射虫的现代分布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洪天求 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 2006年
【摘要】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两大沉积单元和生物区系的交变地带,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地层剖面完整,含有丰富的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和古遗迹化石, 它们既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又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安徽省的古生物化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洪天求 《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 2005年
【摘要】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两大沉积单元和生物区系的交变地带,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地层剖面完整,含有丰富的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和古遗迹化石,它们既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又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安徽省的古生物化石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金宝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2003年
【摘要】 放射虫是一类大洋性浮游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各种海域,同时垂直分布于从海洋表层到几千米的深层水体中.放射虫也是海洋微体古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沉积物中的化石放射虫蕴涵大量的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在古海洋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分类学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金宝 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 2002年
【摘要】 放射虫隶属原生动物界,是单细胞浮游动物,由于其死亡后大量的遗骸沉积在世界海底,因此成为微体古生物中多样性最好、个体发育最丰富的类群.据统计,现代和新生代的放射虫有7,700多种,在中国近海报道的现代放射虫有541种(不包括等辐骨虫).放射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郑玉龙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 2001年
【摘要】 浊流沉积是冲绳海槽弧后扩张盆地的重要沉积特征之一,前人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频发的浊流事件记录了该区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这对探讨该区地震、火山和构造活动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测区浊流非常发育,以近源性、小规模、多旋回性为特征.组构上存在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