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17
- 14
- 41
- 41
- 21
- 4
- 3
- 77
- 67
- 54
- 51
- 4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小花 陈宗铸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1期 4572-45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滩涂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尤其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海南岛红树林种类丰富且生长较好,通过对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组分的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对红树林湿地固碳能力的评估精度,加深对海洋蓝碳的认识.以清澜港红树林5种典型群落类型为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航 任庆水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5期 1496-15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人工乔木植被恢复重建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6月(T1)、2016年9月(T2)、2017年6月(T3)及2017年9月(T4)选择165-175 m高程落羽杉与立柳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平 邱月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期 363-3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是研究土壤肥力、土壤养分转化、循环以及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渤海泥质海岸白榆、刺槐、白蜡、群众杨、辽宁杨纯林和辽宁杨刺槐混交林及当地自然生灌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及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关系,以期为沿海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梅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9卷4期 34-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在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研究绿肥的培肥效应.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变化.结果 表明,小麦生育期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高于无毛叶苕子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东梅 郭剑芬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1期 3806-38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作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重要来源,进入土壤之后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影响土壤矿化.DOM输入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值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但对深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艳娜 戚志伟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期 711-7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崇明东滩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开顶室生长箱(Open top chambers OTCs)原位模拟大气升温试验,研究了连续升温8a对崇明东滩湿地0-4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升温显著提高了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琴 牛春梅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0期 6847-68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陕西延安黄土丘陵区5种不同植被类型(人工刺槐林、天然侧柏林、天然辽东栎林、灌丛和裸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细菌和真菌的丰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质量较之裸地都有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航 秦红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23期 7947-79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忠县消落带人工重建植被土壤及裸地土壤(作为对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消落带165-175 m高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草地>林地>农耕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玮 郑子成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1期 6326-6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团聚体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均有重要影响.试验选取了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生态茶园区12-15a、20-22a、30-33a和>50a的茶园,研究其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总量、储量和活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进芳 吴家森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5期 4324-43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强度经营导致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改变,设置了白三叶、黑麦草、油菜、紫云英、自然杂草和清耕(对照)6个处理,以3次重复,随机排列的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草栽培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均能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静 马玲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3期 3712-37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玲 仇少君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1期 6844-68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盐碱化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与转化.以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设置3个NaC1盐分梯度(S1∶0.1%;S2∶0.5%;S3∶0.9%),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底物(CK:不添加底物;N:添加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辉 张军科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1期 247-2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位于西南大学的农业部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始于199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为对象,研究了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等4种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蓓 孙庚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6期 1506-15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活性、惰性有机质库和微生物生物量在数量和分配上的变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贮存和动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采用OTCs(Open top chambers)升温以及刈割+粪便归还的方法,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和微生物生物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海波 孔垂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0期 2234-22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稻田稗草、化感水稻PI312777和普通水稻辽粳9为试材,研究了田间稗草和水稻1:1共生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脱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稗草 的干扰下,化感水稻PI312777根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比单作减少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国兵 阮宏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期 37-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万勤 冯瑞芳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0期 4157-41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土壤和植被界面的有机碳库和生化特性,分别将以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ers) (SF)、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er & E.H.Wilson) (FF)和白桦(Betula platyph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志平 胡诚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5期 1486-14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研究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培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在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套种夏玉米的种植模式下设置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设10个处理,依序为:①全还(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②麦还(小麦秸秆还田),③全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爱 肖和艾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0期 1827-183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少君 彭佩钦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1期 2052-20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洞庭湖区2个典型水稻土(红黄泥和紫潮泥)为对象,研究了25 ℃、淹水培养条件下稻草-硫铵配施和单施硫铵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和可溶性有机碳、氮(SDOC、SDO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SMBC、SMBN和SD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国勇 黄道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3期 429-4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讨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特征,在湖南省桃源县选取典型样区,通过密集取样,分析了红壤丘陵景观单元内水田、旱地、林地、果园4种典型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20 c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佩钦 吴金水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7期 2261-22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湖南省沅江市典型湖垸为代表,通过密集取样分析,研究了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及其和土壤碳、氮、磷的关系,发现水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旱地,水田土壤中双季稻高于一季稻;土壤磷的含量旱地...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洞庭湖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诚 曹志平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3期 808-8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研究华北农田生态系统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等培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在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套种夏玉米种植模式下的低肥力生产系统中设置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设7个处理,依序为:①全还+化肥(小麦秸杆+玉米秸杆还田+600kg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清奎 汪思龙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7期 1270-12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对第一代、第二代杉木林和地带性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质主要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质各组分含量均为杉木林低于阔叶林,而第二代杉木林又低于第一代杉木.第一代杉木林活性有机质总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清奎 汪思龙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3期 513-5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活性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轻组有机质.它在土壤中具有重要作用:(1)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评价土壤质量,可以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以及由土壤管理措施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指标;(2)在养分周转中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海 朴河春 等 《生态学杂志》 2003年22卷2期 12-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同时还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湿度.研究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全年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20℃时,土壤...
【关键词】 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学华 宋新山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43卷12期 336-338页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设置了3种土壤水分梯度(土壤体积含水率为80%、60%、40%)、2种大气CO2浓度(350、700 μg/L)、2种土壤使用状况(裸土、种植大豆土壤),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胜蓝 方晰 等 《林业科学》 2014年50卷5期 8-16页
【摘要】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方春 邢尚军 等 《林业科学》 2013年49卷8期 75-80页
【摘要】 从6年生冬枣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根际促生细菌(PGPR),以发酵鸡粪(DC)为吸附载体制成PGPR生物肥(PF),利用传统的氯仿熏蒸法和现代的T-RFLP技术,从冬枣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晗 潘胜凯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40卷22期 75-78,85页
【摘要】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复垦、人工种植林地(榆树、刺槐和紫穗槐)和天然草地3种恢复措施作为修复地,以荒裸地作为对照,研究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代谢熵的影响,探讨生态恢复措施对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改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裕松 胡文杰 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5期 26-30页
【摘要】 研究了武功山高山草甸3个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南坡和北坡土壤,南坡土壤高于北坡;土壤速效钾(K)浓度以东坡土壤最高,南坡土壤次之,北坡土壤最低,但3个坡面土壤速效...
【关键词】 武功山;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琼 李凤兰 等 《海洋技术》 2013年32卷3期 81-86页
【摘要】 以占地近400m2的潜流型红树林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人工湿地表层基质(0~5 cm)微生物生物活性和生物量碳含量在不同植物、不同水平距离和不同运行时间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在近入水口处含量较高,在温度较高的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多祎帆 王光军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13期 14-19页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差异特征,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对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樟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碳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永昌 林先贵 等 《土壤》 2012年44卷3期 450-455页
【摘要】 利用中国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通过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脱氢酶、蔗糖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研宄了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2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驿 陈杖榴 《生态毒理学报》 2008年3卷2期 196-200页
【摘要】 为了评价兽药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熏蒸浸提法研究了不同含量恩诺沙星(WENR)对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药物组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思宇 律泽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9期 2769-27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作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农田,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以辽宁省典型作物玉米和水稻土壤为对象,共采集444份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死亡残体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并解析影响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娜娜 盛茂银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3年47卷6期 867-8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以及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对7种典型的植被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烨 黄志刚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4期 6783-67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丹霞地貌区是我国西南脆弱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其植被通过凋落物、细根等向土壤输入营养物质,进而改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然而,关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具体影响,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认识.选取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区的四种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海明 李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4期 1335-134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对双季稻区早、晚稻各生育时期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施用化肥N(M1)、30%有机肥N(M2)、50%有机肥N(M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焘 王传宽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5期 1651-16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抚育间伐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之一,能够改变林分结构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然而,抚育间伐对森林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程度如何尚不明确,尤其缺少长期试验结果报道.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经过4种不同强度和频度的抚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品 木勒德尔·吐尔汗拜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9年43卷6期 532-5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充当具有生物活性的养分积累和储存库.土壤微生物转化有机质为植物提供可利用养分,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维系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同时,土壤微生物也与植物争夺营养元素,在季节交替过程和植物的生长周期中呈现出复杂的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宝 吴文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6期 1901-191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闽楠、毛竹及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4种林分类型表层(0~ 1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
【关键词】 森林转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渝 刘彦伶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4期 1327-13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以进行了22年的黄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碳(C)、磷(P)与微生物生物量C(MBC)、P(MBP)的变化及其耦合特征,旨在探讨黄壤地区合理培肥模式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试验包括10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学雅 陈志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5期 1543-15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土壤团聚体碳、氮组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本研究在长白山选取次生杨桦林(YHL)与原始阔叶红松林(HSL)两种林型进行为期6年的氮添加试验,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氮沉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滨娟 孙丹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2期 456-4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2年水旱复种轮作后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易氧化有机碳(ROC)分蘖期最高、成熟期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在分蘖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超凡 盛连喜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2期 304-3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实验,探讨了冻融强度(-5和-15℃)和循环次数(0、1、5、10和15次)对我国东北连续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湿地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产生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融条件下,2种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雪娟 曾全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8期 2695-27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数十年来,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不仅遏制了当地的土壤流失,改善了土壤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向黄河的输沙量.但是,区域森林物种和群落演替还远未得到充分发展.子午岭林区及其高度发达的森林群落,作为先进的生态区,可以将实践经验和知识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志华 尉永键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7期 2139-21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生长季动态规律,于2016年4-9月,对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MBC)、氮(MBN)进行监测,并分析MBC、MBN生长季变化与土壤养分及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祥 朱亚琼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3期 382-3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新疆昭苏天山北坡山地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5年和2016年的4月底至9月初,用土壤呼吸测量仪对补播草地(RG)、豆禾混播草地(LG)、围封草地(NG)和农田(CR)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影响土壤呼吸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世兴 邹秤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期 12-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理解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的影响,通过一年野外模拟氮(NH4 NO3)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 ·a-1)、低氮沉降(L,5gN· m-2 ·a-1)、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