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8
- 25
- 8
- 7
- 6
- 6
- 23
- 21
- 18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葛琴娟 仲志鸿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6年15卷4期 506-50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真空采血管微量全血培养法在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真空采血管为培养载体,微量全血培养54 h,观察580例放射工作人员及50名健康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变化.结果 58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恩楷 杨雪飞 等 《职业与健康》 2005年21卷10期 149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的一种遗传结构,由于外周血取材方便,易于培养,易重复实验和有实际应用价值,临床上通常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1].染色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诊断信息,如何取得数量较多且易于分析计数的染色体,是实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守丽 严延生 等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0年6卷5期 1-3页CA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HIV感染检测方法,用于儿童HIV垂直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可疑感染者的确认.[方法] 用肝素化全血(每孔分别1000、500、250、125、62.5、10 μl)与正常人激活的PBMC 106在24孔板中进行复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志欣 赵天航 等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年47卷6期 710-712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北方冬季特有条件下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标本时,低渗时间、固定时间以及滴片湿度对制片效果的影响.方法:特别针对冬季低温干燥环境,采集静脉血进行微量全血培养,并设置不同低渗时间、固定时间和滴片湿度条件进行实验.结果:在北方冬季特有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宇基 谭小燕 等 《临床医学》 2022年42卷7期 1-4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湛江市职业病防治所职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94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50例不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用微量全血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晓芸 姜秋霞 等 《职业与健康》 2024年40卷3期 330-3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中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鉴别分析方法及实践指导,旨在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对6 658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周血微量全血培养,使用自动细胞收获仪和手工制片,运用全自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婧 罗环 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4卷5期 720-72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慕明涛 霍满鹏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年11卷46期 9398-939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分析观察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变化.方法:①选择2000-10/2007-03延安地区的石油作业人员142人,男102人,女40人;年龄25~36岁;其中从事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巧玲 李伟均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年24卷3期 313-3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因素.[方法]按微量全血培养法,对SCE培养至6h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后继续培养,对下列3个因素进行研究.①实验条件(a.培养时加入BrdU的浓度:5、10、20、30μg/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方岸 胡云 等 《疾病控制杂志》 2006年10卷6期 580-5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放射工作者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健康效应指标、细胞遗传学指标进行检测,探索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工作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暴露组配戴"TLDmodel 469"个人剂量监测计,用"TLP-热释光剂量数据处理系统"测读结果.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志鸿 韩方岸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6年33卷1期 25-2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分析职业性低剂量受照人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甲基纤维素法.结果:414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
【关键词】 剂量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细胞遗传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巧玲 梁丽燕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6年33卷12期 2297-229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医用X射线对工作者做微核产额的影响,为日常的健康监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取684名医用诊断X射线作业工作者为射线组,12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按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培养并按微核的标准阅片,工作者的职业外照射剂量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得.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丽燕 郑巧玲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05年5卷5期 1146-114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三硝基甲苯(TNT)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影响,探讨TNT致突变性.方法给3组恒河猴不同剂量TNT经口染毒,取外周血按微量全血培养法加5-BrdU体外培养,制片后分析SCE频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树成 《生物学杂志》 2005年22卷4期 46-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培养人体外周血小淋巴细胞,使G0期白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增殖成功率高、技术方法完善.把体外增殖的小淋巴细胞裂解,对细胞核染色体进行染色和固定,制得人染色体标本,用于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瑶 王玲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年32卷11期 638-6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梦迪 王如刚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12卷6期 323-325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中的影响因素,做好质量控制,掌握染色体制备技术,及时准确反映辐射损伤情况,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以RPMI1640全培养基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培养,对采血后细胞培养时间、秋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海兵 宋洁 等 《实验室科学》 2019年22卷2期 33-34,37页
【摘要】 通过对本地区9号染色体倒位患者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的分析,探讨9号染色体倒位与临床效应的关系,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量全血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结果 显示1314例案例中发现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6例,发生率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苹 陈燕玲 等 《辐射防护通讯》 2019年39卷2期 1-5页
【摘要】 为了解不同职业照射类型、年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情况,采集四川省1612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248名健康人员(对照组)外周血,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培养淋巴细胞,MetaSystems系统分析记录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振平 《智慧健康》 2018年4卷31期 9-10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吉姆萨和瑞氏吉姆萨两种染色方法对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探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的染色方式,寻求合适的染色方法,降低漏检率,降低误检率,提高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质量,缩短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常规微量全血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巫梅 《安徽医药》 2011年15卷12期 1543-154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用RPMI1640 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29对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258例习惯性流产中,检出异常核型12例,占受检人数的4.6%,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则光 柯毓霓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年31卷7期 655,65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铅对人体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125例铅中毒患者和67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慢性铅中毒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79‰和0.42‰,2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微核率显著高...
【关键词】 铅中毒;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微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齐川 宋微 《中国康复》 2010年25卷4期 280-28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低剂量辐射对细胞遗传学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事放射诊断、介入治疗及放射相关科研的人员共120例作为观察组,在本院从不接受放射线的科室选择30例工作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2组染色体和微核的变化.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刚 张荣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8年17卷3期 312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放射性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对我省近几年来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培训,改善辐射工作条件的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对2002~2006年甘肃省1238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染色体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常规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建华 赵小爱 《中国辐射卫生》 2008年17卷4期 435-436页ISTIC
【摘要】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染色体畸变、微核测定采用常规的静脉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喜爱 韩林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8年17卷3期 311页ISTIC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管放射工作人员微核变化情况,对辐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标本.结果 我省省管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人数每年增加,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健康人相比显著增高(P<0.01),但有下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红英 《职业与健康》 2007年23卷12期 994-9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职业性慢性小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莱芜市485名放射工作人员和88名非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检测.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为0.39%,微核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年17卷6期 1067,1123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照射下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染色体型畸变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医用X线诊断组(0.441)、医用同位素组(0.450)、工业探伤组(0.46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会彬 《中国辐射卫生》 2006年15卷3期 323-323页ISTIC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染色体畸变的敏感效应指标.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染色体培养法.结果 染色体畸变类型放射组双着丝粒体、片断、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型断裂、染色体型畸变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志鸿 韩方岸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6年15卷3期 284-285页ISTIC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及畸变分析方法.方法 以市售国产的真空采血管为培养载体,微量全血培养54 h,收获、制片、镜检并将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与常规培养方法进行比较(χ2检验).结果 该体系对60名放射工作人员和30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军昊 陈子江 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14卷1期 49-50,94页ISTIC
【摘要】 用RPMl 1640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48对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35例(夫妇中1人)核型异常,占受检夫妇数的23.65%,异常核型中大Y染色体13例,臂间倒位3例,相互易位8例,罗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华 李吉贵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5年14卷2期 126-127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射线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28%,微核细胞率为3.23‰,明显高于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志鸿 韩方岸 等 《实用预防医学》 2003年10卷5期 640-64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 方法对全市县、区级医院及相关单位的387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及微核采用甲基纤维素法进行了检查. 结果 387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8%和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洁清 王庆伟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3年12卷2期 107-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检测.结果鼻咽癌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放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放疗前显著增高(P<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凤仙 冯会民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1年10卷1期 50-5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血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5 a中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四项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仅1995年血小板均值与对照组及其它年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2),1997年血红蛋白均值与1996、1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良玉 王冻芝 等 《中国辐射卫生》 2001年10卷3期 174-175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方法取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进行微量全血培养,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阅片,统计处理.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为:中子测井人员1.25%,铀矿作业人员1.29%,放射性皮炎病人0.47%,X射线工作者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玲 姚华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年18卷4期 215-21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患者远期致突变、致癌效应.方法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12名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区88名居民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病例组染色体畸变率(1.0770‰±0.1953%)高于对照组(0.428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晓娥 黄辰 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1999年8卷2期 110-11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阿片对人体产生的细胞遗传学效应.方法:运用微量人全血培养方法研究了阿片滥用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形成及细胞分裂指数.结果:滥用阿片能够诱发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提高微核形成率,并可使细胞分裂指数下降.随着滥用史的延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勇 《四川冶金》 2014年36卷3期 77-79页
【摘要】 探讨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与放射工龄的关系,并通过对照组建立攀枝花地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自发率率范围.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分别检测对照组与放射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放射组比对照组淋巴...
【关键词】 小剂量电离辐射;放射工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锡成 《医药前沿》 2013年36期 243-243页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全市市、县、区、乡级医院及民营医院的77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青玲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3年28卷2期 69-72页CA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川南小型煤矿井下放射性氡的浓度及放射性氡对煤矿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 采用ATD固体径迹法(累积浓度),并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和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分析100名工人的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情况.结果 川南小型煤矿均采用良好的机械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宗花 窦勤玲 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34卷4期 52-54页
【摘要】 目的:研究辅酶Q10对砷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毒的保护作用,为治疗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24h后,以30μmol/mL砷终浓度染毒,同时辅酶Q10进行预防性干预,分别以150μ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仲莉 曾照芳 《激光杂志》 2013年34卷1期 78-79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鞍钢长期接触小剂量(0至100 mSv)电离辐射的人员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和分析,为加强这类人员的健康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200名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人员和486名非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外周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艳姝 王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0卷6期 65-66页
【摘要】 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结果显示,其平均微核细胞率、平均微核率均高于常人;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微核细胞率和平均微核率明显高于男性。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引起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升高,因此应加强放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雯 姜丽花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09年36卷1期 53-57页
【摘要】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3/17罗伯逊易位猪的3种杂交组合的309头后代进行核型鉴定,结果样本中存在3种核型的猪:正常核型猪(2n=38)、易位杂合子猪(2n=37)和易位纯合子猪(2n=36);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红卫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年6期 1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无血清全血培养法,常规制片,镜检计数.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比较(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勤 吴登俊 等 《畜牧兽医学报》 2007年38卷4期 400-406页
【摘要】 以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对大量分裂相的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二倍体细胞核型均为公羊2n=54,XY,母羊2n=54,XX;两品种羊染色体数目变异频率分别为33.00%,32.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鸾 邵华 等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7年7卷10期 29-30,47页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y、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射线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28%,微核细胞率为3.23‰,明显高于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勤 吴登俊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5卷1期 6-12页
【摘要】 以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TG法和CBG法获得染色体G-带和C-带,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羊的G-带核型基本一致;以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G-带核型为基础所作的G-带核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芳 吕玉民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年18卷5期 386-388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 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