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4
- 4
- 2
- 47
- 8
- 1
- 1
- 1
- 27
- 13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邹明明 《医学与哲学》 2024年45卷17期 1-6,33页ISTICPKU
【摘要】 从胡卫民、张曙、兰越峰、张煜四位医生面临的困境,以及当前的医疗反腐态势分析,提出当前医学道德式微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于利益伦理研究的缺失,同时微观层面个人道德主导地位的式微,中观层面机构伦理建设阙如,宏观层面制度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当代社会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雅文 莫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4年37卷10期 1168-1174页ISTICPKU
【摘要】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不同行为主体间的卫生实践秉持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和伦理诉求.在医疗实践中面临着个人健康与群体风险防范的冲突,在防控决策制定与实施中面临着个人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冲突,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面临着公平分配与优先分配的冲突,这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冰洋 蒋帅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36卷9期 981-985页ISTICPKU
【摘要】 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是两种相互对应的伦理观念,两者的碰撞和融合推动了伦理体系发展.在医患关系问题上,从德性到规范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医患关系建设面临片面强调医生的德性修养、医患之间伦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32卷4期 520-524,530页ISTICPKU
【摘要】 在西方工具理性和规范伦理思维的影响下,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存在着"重业轻德"、医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相互割裂、德性伦理教育边缘化等问题,而传统医德所蕴含的重德思想、社会责任意识、德性伦理传统恰恰可以纠正这些问题,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提供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治政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31卷4期 410-418页ISTICPKU
【摘要】 继承与发扬医学道德传统,应对医学技术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是我国医学伦理学的面临的主要课题;从提升教学和实践的效果出发应对医学伦理和生命伦理作适当的区分;力促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结合,开拓医疗卫生机构建伦理、责任伦理的研究,提升与强化紧密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冬青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30卷5期 647-649,654页ISTICPKU
【摘要】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文中关于医者之医德、医术的论述,体现出其德性伦理思想将“内修”与“外修”相融合会通的特征.“内修”从内在主观心性出发,对医者的品质修养提出要求,“外修”则是对医者内在修养之外化行为的规范.这两者有效的融合会通,体现了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治政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29卷6期 917-923页ISTICPKU
【摘要】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个人权益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或者说客观上也诱发了无节制的自由的产生与私欲的极大膨胀,促成了去道德化倾向的形成。而规范伦理适应了新兴市场的需要,能够发挥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周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29卷5期 738-743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认知和实践,面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客体,不仅需要主客关系的科学理性思维,更需要主体际性的伦理思维,尤其需要道德意识的自觉,重视德性伦理对于规范伦理的滋润。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擅长于用你我关系的德性伦理进行换位思维,这一思想智慧,对于丰富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默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27卷3期 397-399页ISTICPKU
【摘要】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传统儒家道德伦理在医学方面的体现,儒家德性伦理中的“五德”即仁、义、礼、智、信的内在精髓对于现代医德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对当前医德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为公民的安全和利益提供保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立智 吕兆丰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26卷6期 762-764页ISTICPKU
【摘要】 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卫生人才的道德关系中会产生某些价值冲突,村落社会人际交往和医疗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呈现二元论趋势,具体表现为:人伦本位主导下个体本位在医疗抉择中的萌芽,熟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菁 《医学与哲学》 2005年26卷17期 31-33页ISTICPKU
【摘要】 在生命伦理领域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德性伦理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重新厘定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初步探究在生命伦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尉迟光斌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年22期 215-217页
【摘要】 面对启蒙筹划的伦理危机,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主张用德性伦理的稳定统一性抵抗道德的碎片化趋势.麦金太尔从历史传统、人生叙事统一性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共同体主义的理论范式.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单位,从管理上讲,与德性伦理的共同体主义有理论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志新 陈晓阳 《河南社会科学》 2014年5期 85-89页
【摘要】 建构一个完善的医学职业精神对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意义重大。医学职业精神建设不仅要注重内在德性伦理建设,还应关注外在制度伦理建设。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具有不同的研究向度和特征,也具有逻辑联系。制度伦理是底线伦理,是德性伦理的外部源泉,在道德建设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必法 戴茂堂 《唐都学刊》 2014年30卷3期 10-14页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必须进行当代构建.这种构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狭隘的血缘而缺少普遍性展开公共伦理的构建;其二,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外在的律法而具有强制性展开德性伦理的构建;其三,是针对中国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尚荣 《西北医学教育》 2004年12卷1期 8-9,11页
【摘要】 德性伦理复兴是当代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抗击SARS英模的事迹可以发现德性伦理与医学伦理具有很多契合之处,研究德性伦理对我国医学伦理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宇航 《医学与哲学》 2024年45卷17期 28-33页ISTICPKU
【摘要】 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德性伦理在当代道德哲学中开始复兴.它关注道德行为者品性,而不是具体行为对错,但也被批评为乌托邦、相对主义、循环论述和个人主义.辩护后的德性伦理仍需结合现实分析,以得到临终关怀的德目结构.对人格德性的内容和结构讨论,更深层次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嘉琳 《医学与哲学》 2024年45卷15期 17-21页ISTICPKU
【摘要】 与理性相对应,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厘清道德情感在医学伦理实践中自觉性由低到高的四种重要方式:直觉型作用方式、联想型作用方式、理性型作用方式以及德性型作用方式,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解决医学人文关怀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霖 李小寒 《护理学杂志》 2023年38卷16期 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基于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方法澄清护理专业价值观的概念,为相关评价工具的制定及护理教育提供概念框架.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Sag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元婧 夏天成 《医学与哲学》 2023年44卷6期 7-11页ISTICPKU
【摘要】 原则主义是生命伦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但它不是一个通用的工具,而是需要因文化而异.它的核心设计是共同道德和反思平衡,前者旨在保证原则的普遍适用性,后者则旨在保证各个原则在具体应用时不至于冲突,两个方面共同保证了原则主义作为一种中间原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世芳 焦艳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34卷9期 1133-1138页ISTICPKU
【摘要】 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非接触性和并发性的特点,不仅会产生知情同意困境,还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中,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权利论和德性义务的要求,反映了人的自我完善和为他人的幸福的康德思想.未来的人脸识别应当坚持自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34卷8期 923-928页ISTICPKU
【摘要】 所谓伦理与道德,从根本上讲,就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利他.在这一前提下,道德不仅涉及行为的形式原则、行为的结果,还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有关.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的诉求的多样性和道德规范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的道德生活和幸福生活需要伦理多元主义.多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佳琳 张艳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33卷3期 372-376页ISTICPKU
【摘要】 儒家德性伦理思想由来已久,它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强调个体的道德行为以其内在的德性品质为基础,是源于个体自身道德意识的内在呼唤.基于此,儒家德性伦理建构了以"仁爱"为核心精神,以天理良心为价值尺度,以主体"幸福""修齐治平"为目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周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33卷1期 1-7页ISTICPKU
【摘要】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文明的利己主义,成为启蒙理性以降西方现代性规范伦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其一方面对于现代资本逻辑的发展及个人福利的增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毋庸讳言,其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的利益原则及其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实用功利思维的微妙契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锦英 《医学与哲学》 2020年41卷21期 14-18页ISTICPKU
【摘要】 构建和谐医疗环境是广大民众的共识和愿望,但临床实践仍面临诸多困境.资本垄断医学导致道德沦丧;技术统治医疗导致伦理缺失;利益吞噬人性导致人性亏损,任何完善的机制、体制、规范也难以完全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德性伦理兴起是化解道德危机的迫切诉求,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周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31卷5期 553-559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伦理的崇严性在于直面至高无上的人的生命存在,其学科前提是对于作为生命主体的人是什么的不同认知.启蒙理性以降的西方近现代哲学思维,从自然生命和思维精神两个维度规定人的生命存在,由此决定了包括医学伦理学在内的西方规范伦理,崇尚正义优先于善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莲 《医学与哲学》 2015年9期 41-44页ISTICPKU
【摘要】 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论述,结合医务人员心理过程的变化分析,对如何处理德性与医学伦理的关系、德性与医学德性的关系以及德性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当代仍然需要培养医德,而医德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培养方式都符合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翔 杨丽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21年8期 286-288页
【摘要】 桂希恩精神,是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在揭开中原地区艾滋病暴发流行真相和医者生涯中所展现出的以良知为核心的德性伦理."明镜"般的良知是桂希恩精神的核心,良知激发出了良好的行为,展现出了仁心、博爱、科学、淡泊的精神特质,共同构筑起了桂希恩精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运立 张晨 《医学与哲学》 2013年34卷23期 15-17,35页ISTICPKU
【摘要】 战斗应激反应伦理问题研究具有如下三重视域:医学伦理视域下,战斗应激反应致使医患关系失去应有平衡,一般医学伦理原则受到严重挑战,PIE救治模式陷入道德选择两难困境;德性伦理视域下,战斗应激反应生成的心性基础造成了主体德性的缺失,重塑主体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艺 谢仁生 《医学与哲学》 2012年33卷21期 31-33页ISTICPKU
【摘要】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长林 张艳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4卷2期 267-268页ISTICPKU
【摘要】 儒家哲学是传统医德形成的本体论、方法论和伦理学基础.把握医德内涵、培养医德智慧固然需要学习与遵循医德规范,而医德形成的深层哲学与文化底蕴更是具有根本和稳定作用的内在因素.从德性与境界的层次上涵养医德,是对生命的感悟与帮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建兵 《医学与哲学》 2009年30卷3期 64-65页ISTICPKU
【摘要】 伦理叙述是指运用某个伦理学理论或方法对某一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确证的过程.医德教育也是一种伦理叙述.其目的是要使医德主体形成确有实效的自觉的伦理叙述.单一的道德教育方式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多元化的伦理叙述是解开目前医德教育困局的有效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建兵 李恩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21卷6期 17-19页ISTICPKU
【摘要】 医学伦理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纪或者更早.本学科发展至今先后呈现出三种理论形态并各具特点.第一个阶段是前医学伦理学时期,可称为古典医德学,德性论和义务论的特征非常明显.第二个阶段是传统医学伦理学发展阶段,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月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18卷5期 24-27页ISTICPKU
【摘要】 规范伦理学是一种重要的道德理论形式,当前的医学伦理学体系普遍以规范伦理学作为基础.但是,这种道德理论在有效指导医学职业道德实践的同时,也显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间的内部冲突性和道德要求的绝对性,这使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茂臣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8卷6期 26-32页
【摘要】 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已逐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社会生态道德秩序的重建亟需提上议程,若只是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断中去审视社会生态道德秩序的建构只会陷入都有理论支撑的泥潭中无法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默 肖礼彬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7卷3期 32-36页
【摘要】 应用伦理学“原则之争”具有三种不同的论域:原则与境遇之争论;原则与德性之争论;原则与原则之争论.三者的理论出发点都是为解决“原则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理论困境寻找方案,将原则与现实的道德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它们各自的理论证明都未能真正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莉 胡永国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38-39页
【摘要】 《白鲸》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部生态寓言,也是一部折射人性的史诗.整篇文本用写实的手法、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史诗般壮观的规模折射出了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意识.本文将从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两个重要方面出发,对《白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虹 《理论导刊》 2013年10期 14-17页
【摘要】 社会中介组织道德失范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着重剖析了导致社会中介组织道德失范的伦理因素,提出其道德建设需要综合治理,即从价值认同、伦理制度和个体德性培育三个方面推进社会中介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云岭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7期 183-188页
【摘要】 医患关系难题的真正症结在于制度伦理失序.具体来说,这种制度伦理失序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民众缺乏医疗服务购买力;医生群体薪酬过低;缺乏严格的医疗行业管理规则;未建立起真正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破解医患关系难题的制度伦理策略就必须围绕这四个方面去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馥葭 李悦书 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34期 138-139页
【摘要】 本文以食品药品安全卫生事件为现时背景,从企业的"经济人"和"社会人"两个维度分析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求利"的合理正常性和"求义"的迫切必要性.特别地,从食品药品企业伦理中的经济德性应如常识般贯彻并为创造物质产品提供精神境界两个角度进行进一...
【关键词】 经济德性;企业伦理;食品药品公共卫生事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少军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年9期 108-110页
【摘要】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伦理思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伦理思想核心、伦理体系构成、伦理评价标准和德性承担主体几个方面.比较研究二者的异同,对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年20卷4期 17-20,25页
【摘要】 德性伦理作为一种古老的伦理学传统,曾在古代医德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则伦理逐渐走向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前台,德性传统受到冷落.然而,规则伦理在现代生物医疗科技实践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而使得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明阳 秦怡 《医学与哲学》 2025年46卷14期 33-36,41页ISTICPKU
【摘要】 2024年版《赫尔辛基宣言》对医学研究中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在医学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避免或最小化对环境的伤害,并追求环境的可持续性.药物研发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大有裨益.由于人类对未来环境影响的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杨 《医学与哲学》 2024年45卷3期 13-16,21页ISTICPKU
【摘要】 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必须要有道德约束,如何帮助医学界走出道德困境是必须直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亚当·斯密的美德思想,探讨德性伦理在医务人员德性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审慎、正义、仁慈和克己这四种个人具备的美德,将其与医务人员品行培养实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明阳 卢岩 《医学与哲学》 2024年45卷19期 22-26页ISTICPKU
【摘要】 作为药物临床试验的关键主体,研究者是保证试验质量和受试者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对于研究者的责任缺失,"法律治理"固然重要,更要关注"医者仁心"的"伦理治理".传统的伦理治理已经不能完全消除伦理问题,应向现代的责任伦理治理转变.提出制度伦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真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2019年
【摘要】 医德教育决定着未来医生的职业道德态度,中国传统的中医德性伦理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源和德育资源,肩负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教化.传统中医医德深受儒家"仁"的伦理道德观念、墨家"兼爱"的道德原则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教义影响.注重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清江 周志新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31卷10期 1233-1236页ISTICPKU
【摘要】 近年来,国内生物医学论文屡次被国外期刊撤销,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对于该现象的分析,不能单纯归因于作者个人德性伦理的缺失,还要从外在制度伦理建设不完善的角度进行审视.按照制度伦理建设的合乎人道原则、维护正义原则和保障公平原则,通过对论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洁 廖红舞 《医学与哲学》 2017年38卷5期 43-44页ISTICPKU
【摘要】 作为一名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听了《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教授关于“医学伦理的现实课题:困境与超越”的报告,深有感触.由于肿瘤病人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与研究中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极具特殊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简红江 《医学与哲学》 2017年38卷1期 28-32页ISTICPKU
【摘要】 忽视德性伦理与强调规范伦理给医务工作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灵困惑.医学伦理是人伦关系的特殊反映,是对医学技术回归人文的现实要求.如何根源于儒文化再认知医务工作者的生命价值,是深入体验医患双方内心需求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此语境下,儒家“定、静、安、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